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中国”英文原著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路径研究
1
作者 穆晓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179-182,共4页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蕴含着科学先进的精神内涵,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红色中国”英文原著巧妙地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让英语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在扎实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价值观引领,不断扩大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蕴含着科学先进的精神内涵,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红色中国”英文原著巧妙地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让英语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在扎实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价值观引领,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本土化传播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红色中国”英文原著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国”英文原著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外国记者笔下红色中国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勇 胡步芬 《苏区研究》 2019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1936至1947年间,数十位外国记者打破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奔赴延安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地观察采访,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共产党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努力和成效。他们从外国记者的独特视角描述了共产党领... 1936至1947年间,数十位外国记者打破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奔赴延安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地观察采访,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共产党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努力和成效。他们从外国记者的独特视角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通过与侵华日军、国民党政府进行详细比较,建构了一个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老百姓福祉着想、让人耳目一新的红色中国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一形象在海外得到了积极而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这一形象及其海外传播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红色中国形象 外国记者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德加·斯诺的红色中国理想--斯诺访问苏区的动因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荟 钱佳湧 《新闻爱好者》 2013年第12期68-73,共6页
出生于美国令斯诺对中共产生兴趣不应被看作是"理所应当"。抛开斯诺研究中的革命化视角,斯诺在1936年的苏区之行应当自有其因果逻辑,斯诺对中共的兴趣是果,而其个人的性格和文化背景、物质的刺激、来华后的采访经历、与左翼... 出生于美国令斯诺对中共产生兴趣不应被看作是"理所应当"。抛开斯诺研究中的革命化视角,斯诺在1936年的苏区之行应当自有其因果逻辑,斯诺对中共的兴趣是果,而其个人的性格和文化背景、物质的刺激、来华后的采访经历、与左翼人士的接触等便是因。从斯诺的成长和来华后的经历切入,检视其对中共的兴趣,将有助于我们从新闻活动自身规律的路径梳理出这种兴趣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诺 红色中国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中国,红色翻译——方华文教授及其翻译思想介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淑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苏州的方华文教授也许是当代中国最多产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论文旨在对方教授进行简要介绍,并集中阐述他的翻译观点:"红色中国,红色翻译"。方教授认为,政治在中国翻译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中国政治... 苏州的方华文教授也许是当代中国最多产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论文旨在对方教授进行简要介绍,并集中阐述他的翻译观点:"红色中国,红色翻译"。方教授认为,政治在中国翻译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中国政治的性质所决定,翻译活动势必以"红"色为主色调。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历史和社会原因;2)译者的原因;3)政治体系原因;4)公众意愿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国 红色翻译 历史 社会 政治体系 公众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斯诺的红色中国镜像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力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4,共6页
强烈冲击东方传统价值体系的西方现代文明,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转型。18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展开和殖民势力的扩张,西方中心主义论调得以广泛散布,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由此开始全面、整体的改写。许多西方商人、旅行... 强烈冲击东方传统价值体系的西方现代文明,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转型。18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展开和殖民势力的扩张,西方中心主义论调得以广泛散布,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由此开始全面、整体的改写。许多西方商人、旅行家和传教士涉足中国,塑造日渐衰败的东方帝国形象,西方异域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由曾经辉煌的“金黄”转为黯淡的“灰色”,落后、愚昧,成为西方话语中全面否定的他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国 西方现代文明 中国形象 镜像 斯诺 西方中心主义 东方传统 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伏瓦与红色中国形象 被引量:1
6
作者 成红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91-97,共7页
波伏瓦与萨特一行于上世纪中叶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考察,波伏瓦与萨特回国后都曾为这一行撰写过文字,波伏瓦撰写了长篇报道《长征》,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此报道于1958年译成英文,在西方世界传播。... 波伏瓦与萨特一行于上世纪中叶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为期45天的考察,波伏瓦与萨特回国后都曾为这一行撰写过文字,波伏瓦撰写了长篇报道《长征》,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报道。此报道于1958年译成英文,在西方世界传播。《长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世界出现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波伏瓦可以说是将新中国介绍给铁幕后的西方的第一位西方知识分子,因此《长征》的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长征》 红色中国 自我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台湾同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 被引量:1
7
作者 庹平 《贵州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96-99,共4页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 ,一些台湾同胞曾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发生密切联系 :有人奔赴苏区 ,有人向《红色中华》投稿、写信 ,等等。他们为中国革命和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台湾同胞 中国共产党 "红色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德加·斯诺的红色中国理想——斯诺访问苏区的动因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荟 钱佳湧 《采写编》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作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近代新闻史研究对于埃德加·斯诺的观照多在“革命史范式”里着力。然而,这种充满了“革命话语”的研究无法解释以下问题:斯诺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若从本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与好恶来看,对一个... 作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近代新闻史研究对于埃德加·斯诺的观照多在“革命史范式”里着力。然而,这种充满了“革命话语”的研究无法解释以下问题:斯诺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若从本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与好恶来看,对一个陌生的共产主义政权产生兴趣应无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诺 红色中国 苏区 德加 动因 理想 革命史范式 新闻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诺的红色中国报道对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的启发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杰琼 《对外传播》 2016年第6期12-14,共3页
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自1927年建立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1)。1936年春,中共中央密电上海地下党组织,希望邀请一名西方记者到陕北访问。1936年7月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成为进入陕甘宁革命根... 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自1927年建立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1)。1936年春,中共中央密电上海地下党组织,希望邀请一名西方记者到陕北访问。1936年7月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成为进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斯诺根据此行的见闻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该书成功地撕开了国民党新闻封锁的铁幕,向全世界报道了关于中国和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 红色中国 《西行漫记》 地下党组织 革命根据地 西方记者 苏维埃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 外国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来华作家的红色中国叙事——以斯诺、史沫特莱与白英为中心
10
作者 汪云霞 戴思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1,共8页
斯诺、史沫特莱与白英是二战前后西方来华作家的重要代表。他们深入红色中国考察,将延安视为“神圣的风景”,并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与文化景观等方面建构红色中国形象。三位作家的红色中国叙事方式可以分别界定为历史叙事、记忆叙事与... 斯诺、史沫特莱与白英是二战前后西方来华作家的重要代表。他们深入红色中国考察,将延安视为“神圣的风景”,并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与文化景观等方面建构红色中国形象。三位作家的红色中国叙事方式可以分别界定为历史叙事、记忆叙事与诗性叙事。斯诺长于述史,其叙事具有历史客观性和纵深度;史沫特莱善于抒情,其叙事饱含主观热情和个人记忆色彩;白英的优势在于意象营造,他将内在情思与客观对应物相互融合,创建富有诗性空间的历史情境。三者的红色中国书写皆与其来华的历史语境、个人文化立场和中国经历息息相关。作为红色中国叙事的经典,他们的作品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增进了中西跨文化交流,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理解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诺 史沫特莱 白英 红色中国 跨文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色中国”
11
作者 龙瑜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0-55,共6页
埃德加.斯诺进入苏区后,"红色"在其个人词库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点直接反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色中国"形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上。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将充分展现"前理解"和词汇语义... 埃德加.斯诺进入苏区后,"红色"在其个人词库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点直接反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色中国"形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上。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将充分展现"前理解"和词汇语义弹性在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照耀中国 红色中国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坦因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红色中国的挑战》为例
12
作者 赵红 乌云苏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3-57,共5页
冈瑟·斯坦因曾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陕甘宁边区考察,回国后将其所见所闻著成《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在书中斯坦因认为中共的“群众观点”是各级干部都必须遵守的最高法律;中共以“劳动创造一切”为原则,带领民众在农业、工业... 冈瑟·斯坦因曾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陕甘宁边区考察,回国后将其所见所闻著成《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在书中斯坦因认为中共的“群众观点”是各级干部都必须遵守的最高法律;中共以“劳动创造一切”为原则,带领民众在农业、工业和商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中共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举办冬学、改造秧歌等提高民众教育水平。他认为中共已经成为中国的一支强大力量。他对中共的友好评价,既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到访边区,也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中共“清廉爱民,积极抗战”的良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因 红色中国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 党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山如海:红色中国世纪的生命回响——评肖君和的长篇小说《龙须山》
13
作者 徐肖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7-31,共5页
《龙须山》是包含历史与生命、人性与心灵的宏大叙事,其核心意识是在历史与生命中保存和延伸红色中国世纪的激情生存意识,表达了既国家化又民间化的中国生活风格与精神命运,力图对现代中国历史、生活、文学三方面都发生意义,而且隐含着... 《龙须山》是包含历史与生命、人性与心灵的宏大叙事,其核心意识是在历史与生命中保存和延伸红色中国世纪的激情生存意识,表达了既国家化又民间化的中国生活风格与精神命运,力图对现代中国历史、生活、文学三方面都发生意义,而且隐含着在这个时代怎么面对历史和生命、怎么面对生活和写作的问题,表达一种每个人都无法躲避的、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历史以及生命与生命相连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国世纪 宏大叙事 激情生存 生命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镌刻在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为了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英烈传略》评介
14
作者 王佳玲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3-64,共2页
由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省委党校教授王诚宏编写的《为了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英烈传略》一书,已于2009年11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系编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
关键词 红色中国 中共党史 出版发行 江竹筠 书系 左绍英 就义诗 中共党员 悼左权同志 党史人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中国
15
作者 黎耀成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6年第5期91-91,共1页
亲吻南湖碧波,阳光温暖心窝;金色的锤镰铸就永恒,鲜红的旗帜舞动春色。啊,红色中国,红色中国,追梦的脚步气势磅礴;新的时代,新的传说,面向未来,奋力开拓!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歌曲 红色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德加·斯诺私人通信中的红色中国情结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2,共10页
埃德加·斯诺的数次中国之行及其以红色中国为主题的著作影响巨大,是学术界竞相研究的话题,但他为促成两国关系解冻而经历的心路历程无人问津。在尼克松1972年访华之前的十年间,他内心的焦虑和挫折感表现得特别明显。面对好友的访... 埃德加·斯诺的数次中国之行及其以红色中国为主题的著作影响巨大,是学术界竞相研究的话题,但他为促成两国关系解冻而经历的心路历程无人问津。在尼克松1972年访华之前的十年间,他内心的焦虑和挫折感表现得特别明显。面对好友的访华请求,他感到无力斡旋;目睹自己关于红色中国的报道在美国横遭扭曲和删改,他沮丧和愤怒至极;而美国政府又不愿主动和解,更令他同情和认同中国。所有这些挫折并未减弱他促成中美缓和关系的努力,反而转化为更大的内心动力,推动着他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向美国和西方宣传红色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德加·斯诺 私人通信 冷战 红色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德加·斯诺与红色中国形象的社会建构
17
作者 孔婧 王智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6期96-107,共12页
在域外中国形象演变的漫长历史中,20世纪30年代埃德加·斯诺所建构的红色中国形象开创了书写中国故事的新范式。斯诺所建构的红色中国形象来源于在中、美等国社会化过程中所内化的主客观现实,特别是美国价值与中国现实的碰撞,塑造... 在域外中国形象演变的漫长历史中,20世纪30年代埃德加·斯诺所建构的红色中国形象开创了书写中国故事的新范式。斯诺所建构的红色中国形象来源于在中、美等国社会化过程中所内化的主客观现实,特别是美国价值与中国现实的碰撞,塑造了斯诺独特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角色体验,通过斯诺式的塑造方式将红色中国的客观现实客体化,将中国与世界相联系,由个体和群体再次外化以改造客观世界。斯诺吸引了一批国际友人完善和发展红色中国形象,改变了传统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动力,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一定的国际支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国形象 社会建构 内化 外化 客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军校学生中涌现出的将领英烈——保定军校生与红色中国之三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英思 《传承》 2013年第7期148-150,共3页
保定军校学生中涌现出一批为国献身的将领英烈。其中,包括一批作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中共党员。如被誉为黄埔军校“红色拓荒者”的首批9个中共党员教官中,除周恩来、严风仪、胡公冕外,保定军校出身的就有韩振纪、金佛庄、郭俊、徐... 保定军校学生中涌现出一批为国献身的将领英烈。其中,包括一批作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中共党员。如被誉为黄埔军校“红色拓荒者”的首批9个中共党员教官中,除周恩来、严风仪、胡公冕外,保定军校出身的就有韩振纪、金佛庄、郭俊、徐坚、徐成章、茅延桢6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军校 红色中国 将领 学生 军校生 中共党员 先进分子 工人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军校参加民主党派投身新中国的将领——保定军校生与红色中国之六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英思 《传承》 2013年第10期148-148,共1页
保定军校的毕业生,有不少是反对蒋介石独裁,进而组建和加入民主党派,而后又毅然投身新中国的将领,包括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李济深、季方等。李济深,原名济琛,字任潮,1885生于广西苍梧。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 保定军校的毕业生,有不少是反对蒋介石独裁,进而组建和加入民主党派,而后又毅然投身新中国的将领,包括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李济深、季方等。李济深,原名济琛,字任潮,1885生于广西苍梧。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在校期间参加辛亥革命活动。1912年3月,返回陆军大学继续学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军校 民主党派 中国 红色中国 将领 军校生 国家领导人 军官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军校出身起义前就与共产党有来往的国民党将领——保定军校生与红色中国之七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英思 《传承》 2013年第10期149-149,共1页
保定出身的将领中,有一批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源远流长,有着跨党派、跨时空的感人至深的情谊。李兴中,河北宁河人。保定军校第一期炮科毕业,曾留校任教官。1930年中原大战,任冯玉祥的参谋长。后任西北军官学校校长,学员中中共党员甚... 保定出身的将领中,有一批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源远流长,有着跨党派、跨时空的感人至深的情谊。李兴中,河北宁河人。保定军校第一期炮科毕业,曾留校任教官。1930年中原大战,任冯玉祥的参谋长。后任西北军官学校校长,学员中中共党员甚多。1935年秋,受杨虎城邀请,任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兼十七路军参谋长,次年任中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国民党将领 保定军校 红色中国 出身 军校生 起义 参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