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输注量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昆 乐爱平 +2 位作者 刘威 杨丽云 胡飘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日利用自行开发的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出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LL患儿678例,从中共筛选纳入初治年龄0...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日利用自行开发的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出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LL患儿678例,从中共筛选纳入初治年龄0.05);2)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免疫学分型、临床危险度和红细胞输注量对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均具有影响(P0.05);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危险度和红细胞输注量对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P0.05);4)生存曲线分析:不同临床危险度(低度、中度与高度危险)的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 vs 0.84 vs 0.42(P〈0.01);不同红细胞输注量(≥0.21U/kg与〈0.21 U/kg)的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0.58 vs 0.91(P〈0.05)。结论临床危险度与红细胞输注量均为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ALL患儿治疗期间宜减少红细胞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量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3年无病生存时间 COX回归分析 生存曲线 临床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对肿瘤患者多临床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翁雪姿 莫洲沛 +2 位作者 梁永能 柯妙拉 林文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对肿瘤手术患者多临床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便为有效干预大量输血引起的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肿瘤切除术且术中输注红细胞>10 U的20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量... 目的探讨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对肿瘤手术患者多临床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便为有效干预大量输血引起的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肿瘤切除术且术中输注红细胞>10 U的20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量不同分为A组:10~15 U,144人;B组:>15~25 U,48人;C组:>25 U,16人。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凝血、电解质、血小板计数指标数据及短期预后的情况。结果A、B、C 3个组大量输血(量)不同肿瘤手术患者术前ALT、AST、TBIL相近(P>0.05);AST(U/L)手术前后比较:105.33±238.18 vs 113.50±185.04 vs 291.25±457.33(P<0.05);术后PT(s)为14.12±2.10、14.79±2.67、16.10±4.06,INR为1.25±0.20、1.31±0.26、1.44±0.38,APTT(s)为30.52±5.63、34.57±12.80、34.80±10.49,均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Plt(×10;/L)为142.32±70.07、100.04±57.50、85.40±41.10,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血清K^(+)、Ca^(2+)明显降低,Na^(+)、Cl^(-)明显升高,pH值降低(P<0.05);住院时间(d)为17.74±14.83 vs 20.92±17.69 vs 33.73±34.62(P<0.05),病死率(%)为2.8(4/144)vs 6.3(3/48)vs 18.8(3/16)(P<0.05)。结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或与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及其导致的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有关;红细胞输注量越大,患者的这些临床检测指标越异常、住院时间越长,短期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大输血 肿瘤患者 红细胞输注量 肝功能 凝血功能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用血分析及手术最大备血量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尚倩文 李贝 +2 位作者 谭斌 陈春霞 秦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85-1389,共5页
目的调查外科各科室常见手术用血量,建立医院手术最大备血量清单(MSBOS)。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的全部14 200名住院择期手术患者为对象,收集其围手术期输血数据,根据手术临床科室及手术解剖部位一共分成96种(类)... 目的调查外科各科室常见手术用血量,建立医院手术最大备血量清单(MSBOS)。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的全部14 200名住院择期手术患者为对象,收集其围手术期输血数据,根据手术临床科室及手术解剖部位一共分成96种(类)手术,统计各类手术的输血率和人均红细胞输注量,参照每种手术输血率、输血指数和大出血风险3个指标建立全院MSBOS。结果 1)手术患者的总输血率为6.3%(899/14 200),输血手术患者人均红细胞用量(3.55±2.41)U。手术科室中,心脏外科、骨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的输血率分别为35.5%(240/677)、7.7%(208/2700)、5.5%(196/3564)、4.6%(76/1646)、4.5%(75/1656)、2.7%(77/2832)、2.4%(27/1125)。2)建立起华西医院的MSBOS,根据手术备血情况,将手术分为不需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备血、血型鉴定/抗体抗筛、备血(2—8 U)3类。结论分析各手术科室输血情况,建立医院MSBOS,为科学指导医院手术备血、管理血液库存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医疗机构建立MSBOS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用血 最大备血清单 外科输血 输血率 红细胞输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林静霞 苏凡 +1 位作者 李易娟 周振海 《现代医院》 2016年第6期809-811,共3页
目的比较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液指标,评价换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34例新生儿换血术,研究应用的疾病类型以及换血疗效。结果 34例换血患儿中,Rh溶血病17例,ABO溶血病4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5例,其它8例。母婴血... 目的比较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液指标,评价换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34例新生儿换血术,研究应用的疾病类型以及换血疗效。结果 34例换血患儿中,Rh溶血病17例,ABO溶血病4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5例,其它8例。母婴血型不合占61.8%。年均换血2.6例,每例平均换血量为(447.4±164.6)m L。总体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钠、钙、血糖水平换血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血前后患儿机体内环境保持较衡定,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贫血情况明显改善。换血术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钙、暂时性高血糖、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换血主要原因。对具有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患儿应早期干预,避免出生后应用换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血 红细胞输注量 血浆输注 RH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分输血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静霞 苏凡 罗宏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957-4962,共6页
背景:肝移植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复杂,失血多,输血需求大。目的:探讨肝移植及腹部多器官移植的失血及输血特点和移植后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患者,研究比较移植开始后24 h内输血数据和移植后存活期。结果与结论:(1)192例患者中... 背景:肝移植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复杂,失血多,输血需求大。目的:探讨肝移植及腹部多器官移植的失血及输血特点和移植后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患者,研究比较移植开始后24 h内输血数据和移植后存活期。结果与结论:(1)192例患者中,其中肝移植177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腹部多器官移植13例。每例移植患者移植中平均失血量为(2 401.5±3 239.5)mL;移植开始后24 h内的平均红细胞输注量为(11.3±11.9)U;平均血小板输注量为(0.8±0.9)U;平均冷沉淀输注量为(10.7±11.7)U;平均血浆输注量为(2 805.5±1 393.1)m L。(2)肝癌组的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血浆输注量明显少于肝衰竭组;肝硬化组的冷沉淀、血浆输注量明显少于肝衰竭组;肝癌组的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少于肝硬化组;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移植的红细胞输注量明显少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肝硬化患者的肝移植出血量、红细胞、血浆输注量均明显多于肝硬化患者的多器官移植(均为P<0.05)。(3)肝病诊断类别和手术操作技术及熟练程度影响肝移植患者的出血量和输血量。肝移植及腹部多器官移植的不断改良,移植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有所下降;与单纯肝移植相比,腹部多器官移植并未增加失血量和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移植 失血 手术 输血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腹部多器官移植 失血 红细胞输注量 血小板输注 冷沉淀输注 血浆输注 肝癌 肝硬化 存活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限制性输血的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四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6期132-133,共2页
目的 :分析用限制性输血的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用开放性输... 目的 :分析用限制性输血的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用开放性输血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限制性输血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住院的时间、红细胞的输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较高,其在治疗后60 d内的死亡率较低,其住院的时间较短,其红细胞的输注量较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用限制性输血的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降低其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其红细胞的输注量,缩短其康复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限制性输血 红细胞输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