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宝军 邹吉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梅青 陈建昌 +1 位作者 刘作功 丛树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4-15,共2页
采用 PCR和 Hind 酶切技术以及酶联法定量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的数量 ,结果显示 ,SL E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高表达基因型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中低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SL E患者CR1 分子的数量表达均低于正常... 采用 PCR和 Hind 酶切技术以及酶联法定量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的数量 ,结果显示 ,SL E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高表达基因型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中低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SL E患者CR1 分子的数量表达均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P<0 .0 0 1) ,并且 CR1 分子数量表达变化与病情明显相关。认为SL E患者测定红细胞 C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细胞补体受体 基因分析 CR1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在慢性肾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景银 杨文东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2期117-118,12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表达(CR1)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患...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表达(CR1)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继发性降低,致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降低,使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临床治疗后能够提高红细胞CR1分子活性,改善RCIA功能及整个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动态定量检测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补体受体1分子 慢性肾炎 患者 表达及 分子数量表达 红细胞CR1 红细胞CRl 红细胞免疫粘附 动态定量检测 分子活性 酶联免疫法 分子表达 临床价值 定量测定 免疫功能 功能状态 免疫系统 RCIA 参考价值 治疗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夏蓉晖 赵绵松 +2 位作者 左晓霞 张舸 王玉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CR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红细胞CR1表达的水平,并对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分为活动期... 目的通过检测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CR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红细胞CR1表达的水平,并对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分为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同时将活动期组红细胞CR1表达与稳定期组相比较;并分析SLE活动度指标与CR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SLE患者组红细胞CR1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LE患者活动期组红细胞CR1表达明显低于稳定期组,两组间CR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SLE患者SLEDAI积分与CR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71,P<0.01)。结论 SLE患者红细胞CR1表达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判SLE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1补体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红细胞补体受体1(CD35)分子量多态性
5
作者 邵超鹏 吴国光 +2 位作者 李大成 金士正 苏宇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58,16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人 红细胞补体受体1 分子量多态性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补体受体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其红细胞表面分子水平的相关性
6
作者 胡金川 田亚平 +6 位作者 刘丽丹 温新宇 王玲 高艳红 田卫东 张立敏 陈松楠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789-792,797,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人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与红细胞表面CR1分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PCR-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标签微阵列杂交基因分型技术,检测215... 目的探讨健康人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与红细胞表面CR1分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PCR-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标签微阵列杂交基因分型技术,检测215例受试者CR1基因5个标签SNP,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中81例样本红细胞CR1分子水平。采用Arlequin3.11软件对各SNP位点基因型频率进行哈温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检验,采用SPSS 13.0软件对健康人CR1基因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性别差异、不同基因型人群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差异和影响红细胞CR1分子水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CR1基因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红细胞CR1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the geometric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 of CR1,CR1-GMFIR)为3.36±1.26。rs11118167T>C和rs9429945C>T位点各基因型组对应的红细胞CR1分子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两两比较时,rs11118167T>C位点TC、CC基因型携带者低于TT基因型者,rs9429945C>T位点CT、TT基因型携带者低于CC基因型者(P值均<0.01)。在年龄、性别、5个标签SNP位点各基因型中,CR1-GMFIR与rs4844600G>A(GG/GA/AA)、rs9429945C>T(CC/CT/TT)、rs11118167T>C(TT/TC/CC)均呈负相关(分别为P<0.05,P<0.01,P<0.01),影响CR1-GMFIR的最主要因素为rs11118167T>C(P<0.01),其次为rs9429945C>T(P<0.01)。结论 rs11118167T>C和rs9429945C>T是红细胞CR1分子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子水平 红细胞免疫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蒋玉红 刘华林 张忠国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研究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 型 ( 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规律 ,采用 PCR和 Hind 酶切技术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 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检测。结果显示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 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 HH型占63 .2 % ,HL型... 研究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 型 ( 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规律 ,采用 PCR和 Hind 酶切技术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 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检测。结果显示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 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 HH型占63 .2 % ,HL型占 2 6.3 % ,L L型占 10 .5 %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结论提示 :临床该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 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 补体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红细胞对不同抗原的免疫黏附及Ⅰ型补体受体的检测
8
作者 张振冬 王淑芬 +2 位作者 巩宁 王秀娟 朱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采用C3b受体花环实验探究了牙鲆红细胞对不同种类抗原的免疫黏附能力,确定了影响免疫黏附作用的理化因子。实验选取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3种不同类别的抗原分别与牙鲆红细胞在优化条件下反应。结果表明,牙鲆红细胞对3种... 采用C3b受体花环实验探究了牙鲆红细胞对不同种类抗原的免疫黏附能力,确定了影响免疫黏附作用的理化因子。实验选取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3种不同类别的抗原分别与牙鲆红细胞在优化条件下反应。结果表明,牙鲆红细胞对3种抗原均有免疫黏附作用,在20℃、0.1mol/L PBS^(++)缓冲液的反应条件下,牙鲆红细胞黏附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的C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为(19.00±1.01)%、(6.09±1.36)%和(3.42±0.00)%,对3种抗原的免疫黏附活性差异显著(P<0.05)。利用AKTA快速蛋白液相层析系统的Superdex 200 GL型高效柱分离纯化牙鲆红细胞膜蛋白Ⅰ型补体受体(CR1),通过dot-ELISA法检测发现红细胞膜蛋白组分中含有CR1成分,表明牙鲆红细胞膜上表达了与高等脊椎动物有较高同源性的CR1分子。此实验首次证明了牙鲆红细胞具有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免疫黏附 补体受体(CR1) C3b受体花环 红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CR1分子在Ⅱ型糖尿病患者表达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文东 袁振祥 +3 位作者 魏树华 马庆海 马万山 孙晓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56-57,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 型糖尿病 ( NIDDM)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 1型分子 ( CR1 )的数量表达水平变化 (即活性变化 ) ,探讨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活性变化与 NIDDM及发生并发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法测定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结果  NIDD... 目的 通过检测 型糖尿病 ( NIDDM)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 1型分子 ( CR1 )的数量表达水平变化 (即活性变化 ) ,探讨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活性变化与 NIDDM及发生并发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法测定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结果  NIDDM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表达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 P<0 .0 1 ) ,有并发症组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 ( P<0 .1 0 )。结论 NIDDM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的活性降低 ,有并发症患者低于无并发症患者 ,CR1分子的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其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感染的因素。 NIDDM患者 CR1分子的活性降低 ,为拓宽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根据。检测 NIDDM患者红细胞 CR1分子的数量 ,对判定病情及并发疾病的预防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CR1分子 表达 意义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聂涛 杨进 +1 位作者 李燕林 何庭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 (CUAN)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的影响。方法 :先检测 30例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 ,并与健康人比较 ;再将气阴两虚型CUAN...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 (CUAN)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的影响。方法 :先检测 30例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 ,并与健康人比较 ;再将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分为中西组与对照组 ,检测治疗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结果 :气阴两虚型CUAN患者与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气阴两虚型CUAN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 1)。治疗前后中西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无变化 ,中西组的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黏附活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法 气阴两虚慢性尿酸性肾病 红细胞CR1分子基因 数量表达 黏附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膜CR1分子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Ig水平观察
11
作者 吴红光 杨文东 +2 位作者 韩景银 陈华丽 张忠广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0期1667-1668,共2页
目的:观察同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高复制,抗HBc阳性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指标,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把患者分为抗HBc阳性组和抗HBc阴性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ALT、HBVDNA定量、白细胞介素2受体(sI... 目的:观察同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高复制,抗HBc阳性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指标,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把患者分为抗HBc阳性组和抗HBc阴性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ALT、HBVDNA定量、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mIL2R)、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的数量表达、血清IgM和IgG水平测定。结果:两组HBVDNA复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ALT活性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两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IL2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mIL2R的表达显著低于抗HBc阴性组(P<0.01);血清IgM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红细胞膜CR1分子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红细胞膜CR1分子表达显著低于抗HBc阴性组(P<0.01)。结论: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和RCIA功能均降低,体液免疫呈“亢进”状态,抗HBc阳性组优为显著。本研究对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炎 细胞介素-2受体 红细胞补体受体1分子 免疫球蛋白 抗-H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CR1分子定量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伊莉 潘立民 +2 位作者 王恩举 李莹 卞建军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3例SBL患者及 5 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 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非... 目的 探讨细菌L型败血症 (SBL)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王海滨、郭峰等创立的测定完整红细胞膜分子的酶免疫定量方法 ,对 5 3例SBL患者及 5 6例健康人测定比较。结果 红细胞CR1分子(CD3 5)SBL组较健康对照组低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SBL组发病期与恢复期比较也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0 1)。结论 SBL组发病期CR1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病情恢复后 ,CR1上升 ,与疾病的转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CR1分子定量 细菌L败血症 测定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聂涛 祝向红 +5 位作者 林棉 杨进 李乐愚 李燕林 朱小华 何庭宇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7名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及 2型糖尿病燥热伤肺型、胃燥津伤型、肾阴亏虚型的红细...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7名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结果 :健康对照组及 2型糖尿病燥热伤肺型、胃燥津伤型、肾阴亏虚型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高表达呈依次下降 ,而中、低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 (P <0 0 2 5 ) ;CR1分子数量表达亦呈依次下降 ,肾阴亏虚型与健康对照组、燥热伤肺型、胃燥津伤型比较 ,胃燥津伤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P <0 0 5 )。结论 :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与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 ,特别是肾阴亏虚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辨证分 红细胞 CR1分子基因 数量表达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CR_1分子在2型糖尿病的数量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马万山 马庆海 苏维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红细胞 CR1分子 酶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和胱抑素C对非杓型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崔荣萍 刘君利 +1 位作者 张跃明 崔杨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393-3397,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NDTH)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高血压病人300例,根据夜间平均收缩...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NDTH)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高血压病人300例,根据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分为观察组(非杓型组,126例)和对照组(杓型组,174例);根据非杓型病人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57例)、肾功能轻度损伤组(41例)、肾功能中度损伤组(28例)。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个亚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Pearson法分析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Hcy和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一和联合检测RDW、sICAM-1和CysC水平对NDTH早期肾损害的评估效能。结果: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肾功能中度损伤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肾功能轻度损伤组、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损伤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0.724,-0.690,P<0.001),与Hcy和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7,0.681,0.701和0.639,0.712,0.738,P<0.001)。ROC曲线显示,RDW、sICAM-1和CysC水平联合检测诊断NDTH早期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56,0.861和0.952,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NDTH早期肾损害病人的病情程度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高血压 肾损伤 红细胞分布宽度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胱抑素C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分子CR1和CKR的变化
16
作者 郭峰 张乐之 +3 位作者 许育 钱宝华 花美仙 王海滨 《世界感染杂志》 2001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Ⅰ型(CR1)和趋化因子受体(CKR)的变化。方法:采用抗CR1单抗的免疫酶联法(ELISA)和IL-8吸收的免疫酶联(ELISA)法分别对3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ECR1)分子和红细胞CKR(ECKR)活性进行...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Ⅰ型(CR1)和趋化因子受体(CKR)的变化。方法:采用抗CR1单抗的免疫酶联法(ELISA)和IL-8吸收的免疫酶联(ELISA)法分别对3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ECR1)分子和红细胞CKR(ECKR)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乙型肝炎患者ECRl和ECKR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调节炎症和趋化因子的能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免疫分子 CR1 CKR 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红细胞补体I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R1的主要功能及其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文 顾军 郭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红细胞 I补体受体(CR1) 免疫分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CR1分子在免疫相关性疾病表达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覃志坚 傅瑞全 黄承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补体受体 免疫相关性疾病 红细胞 CR1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及数量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继万 王海滨 +6 位作者 周建丽 刘同发 何鹏飞 张晓芳 赵志勇 刘振红 崔恩博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实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其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及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P<0.01),失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代偿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0.05),但肝功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及活性缺陷可能是后天因素引起;测定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对临床病情判断及发展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红细胞 CR1 基因多态性 红细胞补体受体分子 活性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氧自由基对红细胞CR1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季红霞 杨文东 马庆海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5期356-358,397,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氧自由基对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数量表达水平变化(即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同时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氧自由基对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数量表达水平变化(即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同时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观察其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患者红细胞CR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SOD和GSH-PX的水平显著下降,MDA的水平显著上升;③红细胞CR1分子表达水平与SOD和GSH-PX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804、P<0·01;r=0·838、P<0·01);与MDA的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r=-0·760、P<0·01)。结论红细胞膜极易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自由基损伤的程度可直接影响红细胞膜的功能,特别是红细胞膜CR1分子表达降低,至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降低,提示减少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患者RCIA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补体受体 氧自由基 红细胞免疫粘附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红细胞CR1分子 疾病患者 分子表达 自由基对 红细胞补体受体1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