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9种典型红树林植物花粉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1
作者 劳月英 郝秀东 +2 位作者 欧阳绪红 邓秋香 宋超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为了系统研究广西主要红树林植物的花粉形态,应用扫描电镜对4科9属9种红树林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总结出花粉形态特征,并将其同科不同属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种红树林植物的花粉粒大小、形状、萌发器官和表面纹饰... 为了系统研究广西主要红树林植物的花粉形态,应用扫描电镜对4科9属9种红树林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总结出花粉形态特征,并将其同科不同属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种红树林植物的花粉粒大小、形状、萌发器官和表面纹饰等存在差异。(2)花粉粒的极轴(P)范围为12.41~96.87μm;赤道轴(E)范围为21.60~94.63μm;P/E范围为0.48~1.05。花粉粒最大的是黄槿,大小为96.87(94.80~104)×94.63(83.50~101.00)μm,花粉粒最小的是秋茄树,大小为12.41(10.70~13.90)×25.98(22.70~27.30)μm。秋茄树的P/E值最小为0.48,木榄的P/E值最大为1.05。(3)花粉粒呈近球形(1种)、扁球形(6种)和球形(2种),花粉粒多为扁球形。(4)萌发器官有三沟(1种)、三孔沟(5种)和散孔(2种),萌发孔类型多为三孔沟。(5)花粉粒表面纹饰为网状、网状拟脑纹状、穴状和刺状。研究可为红树林花粉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识别指南,也可为红树林植物学分类、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提供孢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红树林植物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孢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深圳湾的引种驯化试验 被引量:20
2
作者 廖宝文 郑松发 +2 位作者 陈玉军 郑德璋 昝启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Several arboreal mangrove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Hainan Island, Zhan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Australia and etc. to Shenzhen Bay. With good adaptability and coldresistance during seedling stage, \%Sonneratia... Several arboreal mangrove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Hainan Island, Zhan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Australia and etc. to Shenzhen Bay. With good adaptability and coldresistance during seedling stage, \%Sonneratia apetala \% could develop and blossom well in Shenzhen Bay. \%S.caseolaris\% had comparatively weak coldresistance, but in warm habitat it could pass the winter smoothly. At the age of seven, \%S.caseolaris\% blossomed and the mean tree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reached 9\^9?m and 22 cm respectively. The cold resistance wa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with years. \%Bruguiera sexangula\% grew and developed well because of a cold resistance with of an increasingly strong to medium at the seedling stage. The mean height of 7yearold trees was 2 8 m. Its propagules(plumular axis) would exist for about 36 days at about 5℃, but injured for too long time. \%B.stylosa\% could pass the winter smoothly in specific warm habitat, the cold resistance increased with age increasing, and the trees could blossom. \%Avicennia marina\% var. \%australasica\% had a relatively strong cold resistance during seedling stage. But seedlings tended at the forward mudflat would die for duck gnawing. Some seedlings planted in the higher area of mudflat could grow very well and blossom partly. Neither \%R.apiculata\% nor \%Nypa fruticans\% acclimated in Shenzhen Bay (which with high latitude and low temperature). \%B.parviflora\% introduced from Australia was required to observe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深圳湾 引种 驯化试验 海桑 海莲 红海榄 抗寒性 生长发育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植物白骨壤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贾睿 郭跃伟 侯惠欣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研究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叶的化学成分 ,开发和利用红树资源 ,以期获得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较好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 2 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 ,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白骨壤叶... 目的 :研究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叶的化学成分 ,开发和利用红树资源 ,以期获得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较好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 2 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 ,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白骨壤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 :白骨壤醌B(Ⅰ )、白骨壤醌C(Ⅱ )、5 羟基 4′ ,7 二甲氧基黄酮 (Ⅲ )、槲皮素 (Ⅳ )、山柰酚 (Ⅴ )、羽扇醇 (Ⅵ )、桦木醇 (Ⅶ )、β 谷甾醇 (Ⅷ )、麦角甾 6 ,2 2 二烯 5α ,8α 环二氧 3β 醇 (Ⅸ ) ,对甲氧基肉桂酸 (Ⅹ )。 结论 :化合物Ⅴ Ⅹ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红树林植物 白骨壤 化学成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浙南沿海北移引种试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郑坚 王金旺 +6 位作者 陈秋夏 许加意 李效文 卢翔 雷海清 夏海涛 郑松发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17,共7页
为筛选在温州地区可成功引种的红树林植物,调查了不同种源红树林植物的年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秋茄、无瓣海桑、桐花、海漆可安全越冬,保存率分别为秋茄(77%)>桐花(73%)>海漆(70%)>无瓣海桑(15%),而拉关木、木榄、尖瓣海莲、红... 为筛选在温州地区可成功引种的红树林植物,调查了不同种源红树林植物的年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秋茄、无瓣海桑、桐花、海漆可安全越冬,保存率分别为秋茄(77%)>桐花(73%)>海漆(70%)>无瓣海桑(15%),而拉关木、木榄、尖瓣海莲、红海榄、老鼠簕、白骨壤均死亡。在0℃低温下,相对电导率较夏季增幅大小的顺序为:拉关木>无瓣海桑>桐花>1年生秋茄>8年生秋茄;SOD活性增幅最大的是桐花,比夏季增加了105%,秋茄、拉关木SOD活性基本没有变化;脯氨酸含量拉关木增幅最大,冬季比夏季增加了2 854%,而无瓣海桑和8年生秋茄脯氨酸含量则变化很小。综合分析,无瓣海棠、桐花、海漆和秋茄基本上可在浙南地区安全过冬,而其余红树林植物是否适宜在浙南栽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引种 生长 抗逆性 浙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红树林植物的淡水驯化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贺建 陈桂珠 罗航 《生态科学》 CSCD 1999年第3期12-15,共4页
选择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4 种红树林植物的幼苗, 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进行了8 个月的池塘和陆地的淡水驯化试验。对之分别计算了成活率、茎高增加量、基茎增加量、生物量的增量和凋落物量, 并定期对其成活状况、生长... 选择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4 种红树林植物的幼苗, 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进行了8 个月的池塘和陆地的淡水驯化试验。对之分别计算了成活率、茎高增加量、基茎增加量、生物量的增量和凋落物量, 并定期对其成活状况、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各树种在淡水池塘中均能较好生长, 木榄和桐花树对陆地也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淡水驯化 陆地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桐花树基质育苗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超 吴志华 +1 位作者 陈粤超 尚秀华 《桉树科技》 2018年第2期31-36,共6页
本研究以椰糠、泥炭、稻壳、珍珠岩4种基质混配,通过单形重心法混料设计24个不同基质配比,用于红树林植物桐花苗培育,通过5—7月每月月底检测桐花树苗的早期生长动态,分析早期不同基质处理对桐花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桐花苗早期育... 本研究以椰糠、泥炭、稻壳、珍珠岩4种基质混配,通过单形重心法混料设计24个不同基质配比,用于红树林植物桐花苗培育,通过5—7月每月月底检测桐花树苗的早期生长动态,分析早期不同基质处理对桐花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桐花苗早期育苗中,T16处理地径最大,为7.44 mm,最小为T24(5.92 mm);从苗高生长情况看,T20的苗高最高,为26.74 cm,T1最低;在叶片数量方面,T4叶片数最多,平均为16.30片,T1最小为8.80片。基质为纯稻壳的T4、T5在地径、苗高上均表现出了最大增长量,说明稻壳基质对苗木早期生长最为有利。分别建立3个月内苗高、地径、叶片数的增长量回归模型,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稻壳和珍珠岩为影响地径、苗高的主要影响因子,而稻壳也是影响苗叶片数的最主要因子。通过最优模型选择,发现单一基质的稻壳可以使得苗木地径和叶片数最大化,复合基质稻壳和珍珠岩以V0.941:V0.056配比可获得苗高最高、苗地径及叶片数较大的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桐花 基质育苗 早期影响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瓶花木中的细胞毒活性成分(Ⅱ) 被引量:1
7
作者 曾艳波 梅文莉 +3 位作者 刘寿柏 杨涛 李小娜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1-564,共4页
从红树林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Gaertn.f.)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1)、1-epi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2)、山柰酚(3)、芹菜素(4)和5,7,2'... 从红树林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Gaertn.f.)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1)、1-epi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2)、山柰酚(3)、芹菜素(4)和5,7,2'-trihydroxy-3,6,8,4',5'-pentamethoxyflavone(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瓶花木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的混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瓶花木 环烯醚萜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侵染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蔡邦平 董怡然 +1 位作者 侯全 黄耀坚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2010年5月和12月,对福建沿海3个红树林生长区(洛阳江、九龙江口、漳江口)的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AM)侵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生长区中6种植物根内均发现AMF侵染结构,其中桐花树、秋茄、鱼藤和芦苇的丛枝为Arum(疆南星)型;(... 2010年5月和12月,对福建沿海3个红树林生长区(洛阳江、九龙江口、漳江口)的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AM)侵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生长区中6种植物根内均发现AMF侵染结构,其中桐花树、秋茄、鱼藤和芦苇的丛枝为Arum(疆南星)型;(2)6种植物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差异较大,老鼠簕的侵染率最高,鱼藤最低;(3)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呈显著差异,而其在不同生长区之间无差异;(4)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呈显著差异,而钝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丛枝菌根 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露兜树营养成分分析
9
作者 钟惠民 冯献起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9年第2期79-80,共2页
本文对红树林植物露兜树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露兜树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其β-胡萝卜素。露兜树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旨在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露兜树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内生真菌Neofusicoccum sp.SaBA3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淳 林秀萍 +4 位作者 艾文 钟志龙 冼嘉韵 徐石海 刘永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2-1215,共4页
采用硅胶MPL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常压硅胶柱色谱以及PTLC等方法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内生真菌Neofusicoccum sp.SaBA3的大米发酵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3S*,4S*)-3,4-二氢-3,4,8-三... 采用硅胶MPL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常压硅胶柱色谱以及PTLC等方法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内生真菌Neofusicoccum sp.SaBA3的大米发酵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3S*,4S*)-3,4-二氢-3,4,8-三羟基-7-乙基-6-甲氧基萘-1-酮(1),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2),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麦角甾-6,2-二烯-5α,8α-环二氧-3-醇(4),麦角甾醇-5-烯-3-酮(5),3β-羟基-胆甾醇(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尿嘧啶(8)。除化合物1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Neofusicoccum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无瓣海桑 Neofusicoccum SP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楚肖肖 周双清 +5 位作者 许云 吴文嫱 夏薇 张荣萍 黄东益 黄小龙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笔者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采集自海南岛西线海岸的红树林植物进行了茎的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63... 笔者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采集自海南岛西线海岸的红树林植物进行了茎的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63株放线菌,初步确定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16株代表性放线菌中,有13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有2株放线菌属于小单孢菌属,其中5株链霉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发酵产物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从菌株HNM0645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获得了1个化合物A,经过结构鉴定为已知化合物K-252a。通过测试不同浓度化合物A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抑菌率,利用Exce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EC50值为286.61μg·mL−1,化合物A对供试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放线菌 分离 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老鼠簕的药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丽娟 林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1期178-181,共4页
老鼠簕是一种红树林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甾体、萜、生物碱、苯乙醇苷和木脂素等类化学成分,还有一些其他类化学成分,如脂肪酸、氨基酸和缩合鞣质,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学活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老鼠簕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 老鼠簕是一种红树林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甾体、萜、生物碱、苯乙醇苷和木脂素等类化学成分,还有一些其他类化学成分,如脂肪酸、氨基酸和缩合鞣质,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学活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老鼠簕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为该药材的正确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鼠簕 红树林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内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逆境胁迫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忠才 Alison Kim Shan Wee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11-117,128,共8页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特殊生态系统。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逆境胁迫生理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红树...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特殊生态系统。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逆境胁迫生理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红树林逆境胁迫下生理响应的研究概况和成果进行了综述。近年来红树林植物主要受到其生境盐胁迫和环境低温的胁迫,以及来自于环境污染致使其生存环境受到的胁迫等。研究结果显示,盐度和低温胁迫下红树林会改变自身的水力结构以确保在胁迫环境下能够保障水分运输的安全性;此时光合作用会明显受损,但一定范围内的盐度却不会对红树林植物造成损害;红树林植物受胁迫使其抗性酶活性提高,从而提高红树林植物本身的耐受性;转录组学分析也揭示红树林在逆境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水平和基因功能的富集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和代谢以及应激响应上。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逆境胁迫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未来研究方向应结合多层次以及抓住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更加深入探究逆境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为保护红树林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低温胁迫 盐胁迫 转录组 生理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翁春梅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9年第1期190-190,共1页
红树林植物资源是陆地生物向海洋生物过渡的重要群落,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场所,对于研究世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红树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但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导致红树林资源锐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 红树林植物资源是陆地生物向海洋生物过渡的重要群落,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场所,对于研究世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红树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但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导致红树林资源锐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的介绍,重点阐述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资源 现状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来源内生真菌构巢曲霉MA143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15
作者 冷懿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4,12,共5页
以红树林植物来源内生真菌构巢曲霉MA143为研究对象,对其ICI培养基发酵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从红树林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用于如抗肿瘤、抗真菌等医药用途。采用萃取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 以红树林植物来源内生真菌构巢曲霉MA143为研究对象,对其ICI培养基发酵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从红树林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用于如抗肿瘤、抗真菌等医药用途。采用萃取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RP-18反相柱层析等技术从中分离纯化得到了3个化合物。结合碳谱(13C-NMR)、氢谱(1HNMR)、质谱(ESI-MS)等波谱学技术及相关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这3个化合物分别为:sterigmatocystin、Versicolorin A、Averufanin。红树林植物开发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能不可低估,开发其药物价值,发挥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海岸居民对其加以保护和种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真菌 构巢曲霉 STERIGMATOCYSTIN Versicolorin A Averufa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常见红树林植物——半红树及伴生植物
16
作者 陈香罗 《花卉》 2023年第23期42-46,共5页
一、半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指“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并可在海滩上成为优势种,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木本植物”,但一些草本植物如卤蕨也被认为是半红树植物,它们在陆地和潮间带上均可生长和繁殖后代,具两栖性。1.银叶树Heritier... 一、半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指“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并可在海滩上成为优势种,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木本植物”,但一些草本植物如卤蕨也被认为是半红树植物,它们在陆地和潮间带上均可生长和繁殖后代,具两栖性。1.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锦葵科银叶树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叶革质,矩圆状披针形、椭圆形或卵形。圆锥花序腋生,花红褐色。果木质,坚果状。花期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锦葵科 潮间带 银叶树 自然繁殖 陆地环境 伴生植物 红树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在十年里能做什么? 这个人种了1.52亿棵红树林植物
17
作者 Andy Corbley 笪景行(编译) 《中学生英语》 2020年第27期30-31,共2页
"这里有一片(红树林)叶子。"这位退休的政治家在塞内加尔卡萨芒斯三角洲沿海水域淌水。他笑着说:"你拿着它,把下面的三分之一种在泥里,然后你走两步,一、二,然后再种另一颗。"海达尔·阿里自2009年开始种的,他... "这里有一片(红树林)叶子。"这位退休的政治家在塞内加尔卡萨芒斯三角洲沿海水域淌水。他笑着说:"你拿着它,把下面的三分之一种在泥里,然后你走两步,一、二,然后再种另一颗。"海达尔·阿里自2009年开始种的,他的努力造就了现代大规模造林史上最惊人的成就之一,恢复了整个塞内加尔红树林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沿海水域 红树林湿地 塞内加尔 三分之一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生物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远辉 柳林 +2 位作者 刘凯 王树功 艾彬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26,共12页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其植物群落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红树林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并探讨了不同纬度红树林植物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其植物群落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红树林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并探讨了不同纬度红树林植物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异速生长法研究红树林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红树林树种,可推广使用至相似生境的同一红树林树种;红树林植物根系生物量研究较少,且根系提取手段和处理技术差异较大,导致研究成果对比参考性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红树林植物生物量遥感估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遥感估算模型仅仅依靠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等信息,对宽波段植被指数容易饱和、不同的红树林树种光谱差异较大等问题缺乏考虑,在建模过程中忽略了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树龄等,高光谱、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及多极化雷达数据将成为未来红树林植物生物量估算研究的重要数据源;随着纬度的增加,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红树林植物生物量总体在减少;红树林植物生物量主要受生境、树种、树龄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生物量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遥感
原文传递
从红树林植物Fusariumincarnatum分离得到具有细胞毒性的生物碱
19
作者 高越(摘译) 郗砚彬(校)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1101-1101,共1页
真菌分离的Fusariumincarnatum来自蜡烛果的果实,其培养基具有高细胞毒性。作者从真菌培养基中发现并鉴定出几种常见的生物碱。
关键词 真菌分离 细胞毒性 生物碱 红树林植物 培养基
原文传递
红树林植物气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及其与水力功能的协调 被引量:6
20
作者 司怀通 于天卉 +2 位作者 关心怡 蒋国凤 曹坤芳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红树林植物长期生活在高盐、高光的环境中,其气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行为及其气孔运动行为是否受自身水力功能的调控仍缺乏了解。本研究以9种红树林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气孔导度(G_s)对光照以及蒸汽压差(VPD)的响应曲线、G_s... 红树林植物长期生活在高盐、高光的环境中,其气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行为及其气孔运动行为是否受自身水力功能的调控仍缺乏了解。本研究以9种红树林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气孔导度(G_s)对光照以及蒸汽压差(VPD)的响应曲线、G_s日变化、叶片的凌晨水势(Ψ_(pd))和中午最低水势(Ψ_(min))以及叶片导水率(K_(leaf))。结果显示:红树林植物的G_s均随光强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并且Ψ_(pd)越高的植物往往对光强有更强的响应。而随VPD的升高,9种红树林植物表现出3种不同的气孔响应模式:(1)G_s不断上升;(2)G_s先升后降;(3)G_s先降低然后维持在低值水平。这种不同的气孔响应行为可能与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以及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有关。叶片的Ψ_(pd)和Ψ_(min)均与一天中最大G_s呈显著线性相关,高的叶片水势有助于植物达到更高的G_s。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红树林植物K_(leaf)与一天中的最大气孔导度(G_(max))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红树林植物的气孔行为与水力功能是相互协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气孔导度 蒸汽压差 水势 叶片导水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