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0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殖期梅花鹿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
作者 李浩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2期73-74,共2页
梅花鹿是青海地区特色经济动物,全省存栏量超过30万头,养鹿业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繁殖期是梅花鹿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梅花鹿的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影响。在青海地区,受高寒气候和草场退化等因素制约,梅花鹿繁殖期的饲养管... 梅花鹿是青海地区特色经济动物,全省存栏量超过30万头,养鹿业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繁殖期是梅花鹿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梅花鹿的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影响。在青海地区,受高寒气候和草场退化等因素制约,梅花鹿繁殖期的饲养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为保障梅花鹿繁殖期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草场退化 繁殖效率 养鹿业 饲养管理技术 高寒气候 繁殖期 存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耳石日轮特征及繁殖期推算 被引量:1
2
作者 赖柏霖 顾正选 +13 位作者 李磊 何智 高阔 蒲勇 田琴瑶 熊金鑫 罗文杰 黄俊杰 文磷 熊旭 唐子婷 张明旺 杨德英 严太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9,共10页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出膜时间进行了推算,并结合胚胎发育积温推算了亲鱼产卵时间。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实验确定了异齿裂腹鱼孵化有效积温为2062.67℃·h,生物学零度为6.31℃;在水温6.8—8.8℃条件下,50%样本耳石第一轮纹在出膜后第1天形成(理论值为出膜后8.94h,n=439);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即仔稚鱼的日轮数为日龄。对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生长过程中耳石形态发育观察发现,微耳石的形态稳定,轮纹清晰,更适宜作为日轮计数材料。依据野生仔稚鱼样本微耳石日轮数,结合采样时间及耳石轮纹沉积规律等,推算出2022年野生仔稚鱼样本的孵化时间为3月11日至5月2日,结合孵化积温与实测平均水温,推算出其产卵时间为2月8日至4月23日。文章为研究异齿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保护与流域水电站生态调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日轮技术 繁殖期 仔稚鱼 雅鲁藏布江中游 异齿裂腹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河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3
作者 马悦 张雨晴 +5 位作者 孙雪莹 郭瑞萍 吴志坚 吕泓学 吴庆明 张剑飞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为掌握繁殖期白枕鹤(Grus vipio)栖息地适宜情况,2021年4—6月和2022年5—6月基于白枕鹤分布位点,利用MaxEnt模型对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21年白枕鹤的训练数据AUC值为0.971,测试数据AU... 为掌握繁殖期白枕鹤(Grus vipio)栖息地适宜情况,2021年4—6月和2022年5—6月基于白枕鹤分布位点,利用MaxEnt模型对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21年白枕鹤的训练数据AUC值为0.971,测试数据AUC值为0.970;2022年训练数据AUC值为0.974,测试数据AUC值为0.972,结果均大于0.900,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均达到优秀水平。(2)不同年度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2021年主要为归一化植被指数、距道路距离和土壤亮度,2022年主要为土壤湿度、海拔和土壤亮度。(3)不同年度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面积有差异,2021年为1679 hm^(2)(最适和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75、160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48%),2022年适宜面积较大,为8473 hm^(2)(最适和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56、841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4%)。辉河保护区内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面积有限,且不连续、连通度较低,人类活动对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的利用存在干扰,建议保护区在白枕鹤繁殖期限制区内人类活动,减少对白枕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栖息地适宜性 繁殖期 白枕鹤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振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繁殖期母羊是羊场生产中需要被重点关注的群体。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对于提高繁殖期母羊的生产性能和保障其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饲料配方、饲喂方法、环境管理、定期体检和疾病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要... 繁殖期母羊是羊场生产中需要被重点关注的群体。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对于提高繁殖期母羊的生产性能和保障其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饲料配方、饲喂方法、环境管理、定期体检和疾病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并提供了相关数据和表格,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管理繁殖期母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期母羊 饲养管理 饲料配方 饲喂方法 环境管理 体检 疾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浏阳大围山繁殖期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分析
5
作者 翟家正 王德良 +3 位作者 杨君林 李继承 崔鹏 张志强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1-82,94,共13页
繁殖期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阶段,掌握繁殖期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对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6—2020年,采用样线法在湖南浏阳大围山于每年5月和7月分别开展1次系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100种,隶属于10目38... 繁殖期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阶段,掌握繁殖期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对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6—2020年,采用样线法在湖南浏阳大围山于每年5月和7月分别开展1次系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100种,隶属于10目38科。其中,留鸟73种、夏候鸟22种、冬候鸟2种、旅鸟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种,即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等12种。2016—2020年依次记录到鸟类64种、68种、63种、56种和57种。鸟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2018年最高(3.421),在2020年最低(3.062)。年际间鸟类物种组成周转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依次为77.27%、81.68%、84.87%和94.69%。调查期内5月的鸟类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均值略高于7月。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丛是大围山繁殖鸟类最主要的生境,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鸟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2.943±0.146)和Pielou指数(0.850±0.020)均最高。结果表明,大围山繁殖鸟类资源丰富且物种多样性较高,但鸟类群落物种组成周转率较高,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波动较大,并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需引起当地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期 鸟类物种多样性 动态分析 年周转率 湖南浏阳大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江县繁殖期和越冬期鸟类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陈芳 冯磊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6-51,68,共7页
鸟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度、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情况的指示物种。为掌握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鸟类资源现状,于2022年5月—2023年2月采用样线法开展了鸟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14目42... 鸟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度、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情况的指示物种。为掌握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鸟类资源现状,于2022年5月—2023年2月采用样线法开展了鸟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14目42科118种,以雀形目为主,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优势种全为雀形目鸟类,其中麻雀在繁殖期和越冬期个体数量均最多;繁殖期的鸟类物种和个体数量均高于越冬期的。鸟类居留型中,物种数量最多的是留鸟,其次是夏候鸟,最少的是冬候鸟。鸟类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为主,其次是广布种和古北种。繁殖期鸟类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均高于越冬期,两个时期的鸟类群落中等相似。林地在不同生境中拥有最丰富的鸟类物种和个体数量,其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3个α多样性指数均处于最高水平。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桃江县鸟类的现状,为桃江县未来鸟类的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居留型 区系 繁殖期 越冬 生境 桃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鸽在繁殖期的行为变化
7
作者 兰世捷 苗艳 +4 位作者 陈亮 李丹 张蕾 尹珺伊 李莉 《家禽科学》 2024年第5期91-94,共4页
鸽子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家禽品种。在繁殖周期内,鸽子会经历一系列的行为变化,包括非繁殖、求偶和交配、巢址选择和筑巢、孵化以及哺育乳鸽。本文综述了种鸽在繁殖期内的行为变化,这对更好地了解晚成鸟的行为及营养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鸽子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家禽品种。在繁殖周期内,鸽子会经历一系列的行为变化,包括非繁殖、求偶和交配、巢址选择和筑巢、孵化以及哺育乳鸽。本文综述了种鸽在繁殖期内的行为变化,这对更好地了解晚成鸟的行为及营养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对养鸽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繁殖期 行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鼠前列腺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转录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宇 白素英 马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8-495,共8页
麝鼠(Ondatra zibethicus L.)是季节性繁殖动物。成年雄性麝鼠在尿生殖孔上方肌肉与背皮之间有一对香腺,在繁殖期能分泌麝鼠香。与其他鼠类相比,麝鼠在繁殖期时前列腺—精囊腺组织极其发达。研究发现,经腹腔注射麝鼠香后,能够明显促进... 麝鼠(Ondatra zibethicus L.)是季节性繁殖动物。成年雄性麝鼠在尿生殖孔上方肌肉与背皮之间有一对香腺,在繁殖期能分泌麝鼠香。与其他鼠类相比,麝鼠在繁殖期时前列腺—精囊腺组织极其发达。研究发现,经腹腔注射麝鼠香后,能够明显促进雄性小鼠的前列腺—精囊腺发育,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麝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前列腺样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629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种信号转导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其中OBP2、Bcl-2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的差异表达提示麝鼠前列腺发育受多种机制调控,由香腺分泌的麝鼠香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的发育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鼠 RNA-SEQ 前列腺 繁殖期 繁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阳市繁殖期与越冬期鸟类资源调查研究
9
作者 王敏慧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繁殖期与越冬期对辽阳市境内的鸟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共布设70条样线,样线长5 km,记录鸟类127种,隶属17目43科,调查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部分鸟类居留型变化较大,应采... 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繁殖期与越冬期对辽阳市境内的鸟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共布设70条样线,样线长5 km,记录鸟类127种,隶属17目43科,调查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部分鸟类居留型变化较大,应采取有效管理策略,加强鸟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辽阳市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确保该地区丰富的鸟类资源得到妥善保护,为今后保护措施的制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阳市 繁殖期 越冬 鸟类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狐狸繁殖期饲养方法与常见疾病预防
10
作者 李国明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3期62-63,共2页
一、狐狸繁殖期饲养方法与管理1.配种前准备。(1)狐狸繁殖特性。狐狸是季节性发情的自排卵动物,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春节繁殖,一年繁殖1次,5~10只/胎。山东省潍坊市狐狸养殖多以北极狐为主,从8月开始,雌狐卵巢、雄狐睾丸均开始发育... 一、狐狸繁殖期饲养方法与管理1.配种前准备。(1)狐狸繁殖特性。狐狸是季节性发情的自排卵动物,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春节繁殖,一年繁殖1次,5~10只/胎。山东省潍坊市狐狸养殖多以北极狐为主,从8月开始,雌狐卵巢、雄狐睾丸均开始发育,雌狐黄体逐渐退化,卵泡迅速增长。11月起雄狐发育明显,此时可产生成熟精子。翌年春季,雌狐开始发情、排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法 季节性发情 犬科动物 山东省潍坊市 哺乳纲 食肉目 成熟精子 繁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褐马鸡繁殖期与非繁殖期行为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翰 张文博 +2 位作者 孙丰硕 田恒久 隋金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6-758,共3页
2014年4—10月,利用焦点个体取样法与连续记录法对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饲养的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繁殖期以及非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统计了不同性别与不同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在繁殖期,... 2014年4—10月,利用焦点个体取样法与连续记录法对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饲养的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繁殖期以及非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统计了不同性别与不同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在繁殖期,雌性褐马鸡的取食时间大于雄性,而雄性褐马鸡的移动、警戒行为时间大于雌性。在非繁殖期,雌雄褐马鸡行为差异变小,但雄性褐马鸡的警戒行为仍然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行为时间分配 繁殖期 繁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鸨繁殖期觅食地的选择 被引量:23
12
作者 赵匠 万冬梅 +1 位作者 王海涛 高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1-504,共4页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 4~ 7月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地带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火烧地和非火烧地上繁殖期大鸨的觅食地选择 .结果表明 ,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 ,大鸨觅食地的植株高度均为 1 3cm左右 ,最高高度不超过 ...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 4~ 7月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地带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火烧地和非火烧地上繁殖期大鸨的觅食地选择 .结果表明 ,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 ,大鸨觅食地的植株高度均为 1 3cm左右 ,最高高度不超过 30cm ,植被结构上具有共性 ;植物种类丰盛密集 ,盖度较大 ,喜食的植物和昆虫丰富 .但在喜食食物选择上 ,火烧对大鸨有一定影响 .在非火烧地 ,大鸨多关注动物性食物的丰盛 ;而在火烧地则关注植物性食物的丰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繁殖期 觅食地 栖息地选择 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段玉宝 田秀华 +2 位作者 马建章 朱书玉 单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28-2634,共7页
2008和2009年3—6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5个觅食利用样方和74个对照样方的1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 2008和2009年3—6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5个觅食利用样方和74个对照样方的1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繁殖期倾向于在明水面、芦苇沼泽和滩地中觅食,对草地和农田利用极少。偏向于食物丰富度较高的觅食点;对隐蔽级高低没有明显的偏好。对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比较,发现利用样方具有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较低,觅食地水深相对较浅,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等距离较近,距重度干扰源较远等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芦苇沼泽距离、样方内水深、距重度干扰源距离、食物丰富度和明水面距离具有重要作用,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繁殖季节东方白鹳觅食地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95.5%。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主要与水源、人为干扰和食物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繁殖期 觅食栖息地 逐步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鹎繁殖期鸣声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姜仕仁 丁平 +1 位作者 诸葛阳 邬艳春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利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繁殖期的求偶炫耀鸣唱、晨鸣、遇险告警和惊叫等鸣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鸣声特征与行为的关系。白头鹎繁殖前期特有的求偶炫耀鸣唱婉啭多变,频率一般变... 利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繁殖期的求偶炫耀鸣唱、晨鸣、遇险告警和惊叫等鸣声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鸣声特征与行为的关系。白头鹎繁殖前期特有的求偶炫耀鸣唱婉啭多变,频率一般变化在1.9~3.5kHz之间;另一类出现在繁殖前、中期的炫耀鸣唱急促而响亮,音节变化快且频率高(变化范围约3.4~4.4kHz);晨鸣和繁殖期特有的其它鸣声,音节清晰,响度较大,能量主要集中在2~3kHz之间,可能具有宣告领域的归属和保卫作用;告警鸣声以频带很宽为其特点,约在1~4.5kHz之间;幼鸟惊叫声的频率高,有2个峰值频率,基本声的MPF约在4.2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白头鹎 繁殖期 鸣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繁殖期水体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琼 李贵阳 +6 位作者 罗坤 孔杰 莫照兰 栾生 李杰 曹宝祥 张玉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期亲虾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我们比较了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凡纳滨对虾亲虾养殖水体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 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期亲虾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我们比较了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凡纳滨对虾亲虾养殖水体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了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中Chao1,ACE和Goods-coverage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Observed-species,Shannon和Simpson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表明雌雄虾养殖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两者共同的优势菌门,但其相对丰度有一定差异,在雄虾养殖池水体中相对丰度分别为76.15%和21.28%;在雌虾养殖池水体中相对丰度分别为66.01%和29.02%。两者的核心微生物群(属水平)明显不同,雄虾养殖水体的核心属主要包括Glaciecola、Octadecabacter、Methylobacterium、Psychroserpens、Olleya;雌虾养殖水体的核心属主要包括Pseudomonas、Polaribacter、Pseudoalteromonas、Vibrio、Arcobacter、Synechococcus、Hyphomonas、Paracoccus、HTCC、Thalassomonas、Thalassobius、Owenweeksia等,其中包括了Vibrio、Pseudomonas和Owenweeksia等病原相关菌类。该实验结果对凡纳滨对虾育苗阶段亲虾的健康管理、病害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繁殖期 养殖水体 HiSeq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繁殖期的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冬平 丁长青 楚国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5-763,共9页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朱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82 1± 1 4 88km、0 5 6 3± 0 6 81km和...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朱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82 1± 1 4 88km、0 5 6 3± 0 6 81km和 1 70 6± 0 834km ,但同一时期中不同个体间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不同年份中 ,朱在越冬期和繁殖期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 ;在繁殖后期 ,由于受到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两年的觅食距离差异显著。一天中觅食距离最远的是 10 :0 0~ 12 :0 0 ,最近的是 0 6 :0 0~ 0 8:0 0。不同时间段中觅食行为的比例差异显著 ,0 6 :0 0~ 10 :0 0和 16 :0 0~ 18:0 0为取食高峰期 ,中午和夜宿前的休息和理羽行为则高于其他时间段。MCP法和 90 %Kernel法的计算结果表明 ,其中 8只观测次数较多的朱在繁殖期的平均活动区面积分别为10 0 8± 4 9 8hm2 和 175 6± 91 3hm2 ,5 0 %Kernel法计算的活动区的核心面积为 4 3 8± 2 1 5hm2 。朱个体间的繁殖活动区重叠强度较大 ,达到各自活动区的 2 4 5 %± 2 7 3%。朱营巢比较密集 ,配对亲鸟间的活动区重叠强度和其他个体的重叠强度无显著差别。栖息地利用研究表明 ,朱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显著低于研究区内的可利用率 ,对水田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朱鹮 繁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殖期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的活动区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全辉 张正旺 +3 位作者 郑光美 张可银 阮祥峰 朱家贵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8-324,共7页
20 0 0年 3~ 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繁殖期占区雄鸟的活动区进行了研究。对遥测时间超过 6 0天的 7只个体的研究表明 ,繁殖期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对活动区具有较强的依恋性 ;9... 20 0 0年 3~ 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繁殖期占区雄鸟的活动区进行了研究。对遥测时间超过 6 0天的 7只个体的研究表明 ,繁殖期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对活动区具有较强的依恋性 ;90 %调和平均转换法 ( 90 %HMT)计算的繁殖期活动区大小为 46 0± 13 7hm2 (n=7) ;繁殖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活动区大小分别为 2 4 5± 6 3、 19 6± 7 5和 17 9± 6 2hm2 (n =7) ;随着繁殖期的结束活动区与日活动区呈减小趋势。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对活动区的 3个亚区 (夜栖区、觅食休憩区和过渡区 )的利用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活动区所在地的植被结构的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期 白冠长尾雉 占区雄鸟 活动区 无线电遥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繁殖期主要组织器官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俊杰 姜海波 +2 位作者 胡先成 安苗 李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118,共4页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黄颡鱼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组成中,雄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2.73 g/100g;其次是精巢,为36.40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24.01 g/100g。含量较高的氨基...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黄颡鱼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组成中,雄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2.73 g/100g;其次是精巢,为36.40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24.01 g/100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Glu,Asp,Lys,Leu,Arg,Ala,Gly,Phe。Glu在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Lys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1.98 g/100g;其次是卵巢,为25.71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74 g/100g。脂肪酸: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脂肪酸比例较高的雄鱼与雌鱼相似,分别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C16:1n-7(棕榈酸),C18:0(硬脂酸)。研究揭示了黄颡鱼繁殖期性腺、肝脏、肌肉在物质组成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繁殖期 器官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条件的改变对大鸨繁殖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秀华 张佰莲 +1 位作者 何相宝 李晓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9,共5页
2002~2004年4~6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哈尔滨动物园饲养的16只(5♂,11♀)大鸨(Otis tarda)的繁殖期行为进行了观察.利用非参数检验法讨论了笼舍面积、舍内设计及外界噪音对大鸨繁殖期的行为分配、日节律、炫耀及一些特殊行为的影响.结... 2002~2004年4~6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哈尔滨动物园饲养的16只(5♂,11♀)大鸨(Otis tarda)的繁殖期行为进行了观察.利用非参数检验法讨论了笼舍面积、舍内设计及外界噪音对大鸨繁殖期的行为分配、日节律、炫耀及一些特殊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大鸨繁殖期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当环境条件改变后,大鸨的警戒行为发生显著变化(P<0.01),其次为炫耀、游走行为(P<0.05).另外,环境因子的变化对雄性大鸨的炫耀路线及求偶方式亦存在影响,同时影响沙浴等特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鸨 繁殖期 笼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口红树林区互花米草有性繁殖期的生物量动态 被引量:11
20
作者 覃盈盈 蒋潇潇 +2 位作者 李峰 韦锋 梁士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83-2086,共4页
以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性繁殖期(2007年6—11月)的生物量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初期,不同营养器官的生物量随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在繁殖后期,根、茎和叶的生物... 以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性繁殖期(2007年6—11月)的生物量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初期,不同营养器官的生物量随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在繁殖后期,根、茎和叶的生物量的增长率均出现负值,其中根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的负增长导致茎生物量出现负增长。地下部分生物量远小于地上部分生物量,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除6月份外呈现茎>叶>根>繁殖器官。地下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时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根系生物量比例从6月份的28.9%下降到11月的14.0%;繁殖器官生物量的比例不大,随着时间呈现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物量 有性繁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