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累积释放模型的测量电路研究
1
作者 陈琢 江皓 张宏 《电子测量技术》 2011年第4期4-6,10,共4页
在谐振式传感器、多普勒频移等应用中测量频率的相对变化更有用,因此探索对频率变化的精确测量有很现实的意义。以圆映射动力学为理论基础,按照累积-释放模型的变化规律设计测量电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电路处于混沌状态,这时的输出对... 在谐振式传感器、多普勒频移等应用中测量频率的相对变化更有用,因此探索对频率变化的精确测量有很现实的意义。以圆映射动力学为理论基础,按照累积-释放模型的变化规律设计测量电路。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电路处于混沌状态,这时的输出对频率的变化非常敏感。在输出轨道的符号序列与输入信号的频率之间建立对应关系,频率的微小变化可以转化为符号的变化。仿真研究和电路实验都表明,该方法容易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映射 累积释放模型 频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鼻温敏凝胶体外累积释放度的最佳接收液
2
作者 张勋 谢伟容 +4 位作者 李煌 徐伟 褚克丹 郑健 夏裕发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0-51,共2页
为研究醒鼻凝胶释药的作用机理,我们对以丹皮酚为指标的体外透皮试验的接收液,选择4种接收液,对醒鼻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比较,为体外累积释放度试验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醒鼻温敏凝胶 丹皮酚 体外累积释放 最佳接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液流系统和主动控制液流系统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累积释放能量及术后视力恢复和角膜内皮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海伟 岳岩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对比重力液流系统和主动控制液流系统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及术后视力恢复、角膜内皮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6例... 目的对比重力液流系统和主动控制液流系统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及术后视力恢复、角膜内皮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6例(96眼)。所有患者均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OCS III晶状体核透光性和晶状体核颜色评分为4. 0~6. 9分。依照液流系统选择情况分为:重力组(48例48眼),使用Centurion重力液流系统;主控组(48例48眼),使用Centurion主动控制液流系统。术中记录每例患者CDE;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诊,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镜等;所有患者术前行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percentage of hexagonal endothelial cells,6A)及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每次复查均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获取ECD、内皮细胞CV、6A、CCT等数据。结果术前重力组和主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晶状体核透光性、晶状体核颜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周主控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重力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重力组与主控组术中C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总体CDE均与术前晶状体核分级呈正相关性(晶状体核透光性:r=0. 703,P=0. 001;晶状体核颜色评分:r=0. 804,P=0. 000),术前晶状体核分级越高术中CDE越大。重力组和主控组术前ECD、内皮细胞CV、6A、CCT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周ECD、内皮细胞CV、6A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但重力组CCT[(570. 60±34. 99)μm]明显大于主控组[(554. 67±30. 7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ECD、内皮细胞CV、6A、C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 Centurion超声乳化手术系统中重力液流系统及主动控制液流系统对术中CDE及角膜内皮的影响相似,主动控制液流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术后角膜水肿,使患者在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更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液流 重力液流 累积释放能量 角膜内皮 白内障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床高温气冷堆燃料颗粒中放射性核素的累积释放份额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辰 房超 +1 位作者 张建 曹建主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9,共7页
本文利用Fick扩散定律,给出经典方法和改进的两种累积释放份额的严格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与之相关的穿透时间的物理内涵,并分别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137Cs,90Sr,110mAg三种重要放射性核素通过SiC层扩散的累积释放份额.研究表明,传统的"... 本文利用Fick扩散定律,给出经典方法和改进的两种累积释放份额的严格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与之相关的穿透时间的物理内涵,并分别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137Cs,90Sr,110mAg三种重要放射性核素通过SiC层扩散的累积释放份额.研究表明,传统的"穿透时间"概念并非放射性核素释放到SiC层外的时间,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可以更准确的描述放射性核素在燃料元件中的输运和扩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核燃料颗粒 放射性核素 累积释放份额
原文传递
pH-时滞型新疆一枝蒿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5
作者 刘志强 张钰琪 +4 位作者 关志宇 彭石根 谢毓敏 郭玉红 李梦淋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0-83,87,共5页
目的:制备pH-时滞型新疆一枝蒿结肠定位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压制包衣、喷雾包衣的方法制备结肠定位片,以总黄酮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考察压制包衣时滞材料处方比例、包衣用量、上下层填料比例,pH控释层处方比例与... 目的:制备pH-时滞型新疆一枝蒿结肠定位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压制包衣、喷雾包衣的方法制备结肠定位片,以总黄酮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考察压制包衣时滞材料处方比例、包衣用量、上下层填料比例,pH控释层处方比例与包衣增重。结果:经过考察,最优工艺处方为EC-PEG 6 000(4∶1),压制包衣0.1 g,压制包衣上下层填料(1.5∶1),Eudragit FS 30 D-Eudragit L30 D-55(2∶1),p H控释层包衣增重为7%时,制得结肠定位制剂在0.1 mol/L HCl溶液中2 h内不释药,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 h累积释放度<10%,在p H 7.5磷酸盐缓冲液中6 h累积释放度>80%。结论:经过筛选后的结肠定位片能够实现结肠定位释放的目的且体外释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一枝蒿 pH-时滞型结肠定位片 压制包衣 累积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养分速测及在田间土壤中氮素释放率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颜晓 张民 +3 位作者 魏宗强 刘之广 张庆富 宗晓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7-171,共5页
介绍了一种树脂包膜尿素工厂在线质检的养分速测方法,即,100℃快速浸提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建立了该方法与缓释肥料国家标准(GB/T23348-2009)中规定的25℃静水浸提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了该速测方法预测计算... 介绍了一种树脂包膜尿素工厂在线质检的养分速测方法,即,100℃快速浸提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建立了该方法与缓释肥料国家标准(GB/T23348-2009)中规定的25℃静水浸提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了该速测方法预测计算肥料养分释放期的可行性;将控释尿素施用于田间土壤,实时监测土壤的温湿度状况,对比了控释尿素在25℃水与田间土壤中的氮素累积释放趋势。结果表明:(1)100℃浸提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的预测树脂包膜尿素在25℃下的养分释放率和养分释放期。应用此法测定预测样品S1和S2的养分释放期的误差分别只有0.10d和1.75d,相对误差不超过2.3%。(2)控释尿素S1、S3分别在25℃水中与田间耕层土壤(75%相对含水量)中的氮素释放趋势基本一致。25℃静水与耕层土壤的温差(<5℃)较小,不足以引起肥料在两介质中氮素累积释放率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氮素累积释放 快速浸提测定法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凯氏定氮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释放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建国 杨关天 +3 位作者 袁小勇 陈麒丞 孙陈铖 袁树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74-1981,共8页
以高效氯氰菊酯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微胶囊,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和剪切时间可以显... 以高效氯氰菊酯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微胶囊,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和剪切时间可以显著影响微胶囊的外观形貌;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大,微胶囊粒径减小,分布变窄,当Tween-80用量从4%增加至8%时,微胶囊平均粒径从59.9μm减少到29.8μm,跨距也从1.21减少到0.72.随着芯壁比(质量比)减小,微胶囊粒径和包封率均逐渐增大,载药量逐渐减小,当芯壁比为1:1.75时,包封率可以达到70%以上.微胶囊释放动力学模型符合Ritger-Peppas模型(lg Q=lgk+nlgt);平均粒径相近而载药量不同时,初期载药量最小的样品释放速率慢,累积释放率低;载药量相近而平均粒径不同时,粒径大的样品释放速率低,累积释放率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溶剂蒸发 粒径 载药量 累积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港水库水-土界面盐分释放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海明 陈健健 +1 位作者 李银 李群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0,共4页
为了研究天津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机理,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土柱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大港水库蓄水时底质与上覆水体之间盐分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底质向上覆水体释放盐分时水体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盐分渐变区(扩散边界层),该层位于水... 为了研究天津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机理,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土柱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大港水库蓄水时底质与上覆水体之间盐分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底质向上覆水体释放盐分时水体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盐分渐变区(扩散边界层),该层位于水-土界面以上10cm的范围,底质中释放出的盐分有60%集中在边界层,边界层以上水体盐分垂直变化较小;底质中盐分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对数函数形式,试验运行前50天中盐分累积释放量占底质盐分总释放量的80%左右;水-土界面处盐分释放通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周期性,每个周期内均呈现先迅速增加后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港水库 盐分扩散 累积释放 释放通量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烧伤膜的制备及其释放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腊蕾 蒋雪涛 +1 位作者 霍启录 陈志良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94-395,共2页
目的 :研制磺胺嘧啶银 (SD -Ag)胶原蛋白烧伤膜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SD -Ag的累积释放量的大小 ,为进一步开发胶原蛋白膜剂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烧伤膜 ,采用均匀设计方案 ,考察累积释放量的大小。结果 :制备后... 目的 :研制磺胺嘧啶银 (SD -Ag)胶原蛋白烧伤膜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SD -Ag的累积释放量的大小 ,为进一步开发胶原蛋白膜剂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烧伤膜 ,采用均匀设计方案 ,考察累积释放量的大小。结果 :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 ,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胶原蛋白膜的累积释放量为 (22 38±0 036) %。结论 :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膜简便 ,便于铸型 ,成膜性好。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可用于SD -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烧伤膜 累积释放 交联剂法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囊泡体外释放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萌 谭群友 +2 位作者 冯悦 廖红 张景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囊泡(AM-N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阿奇霉素囊泡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特性,并对其释放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不同释药曲线间的相似因子。结果 AM-NS在pH7.4的PBS溶液、pH6.8的PB...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囊泡(AM-N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阿奇霉素囊泡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特性,并对其释放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不同释药曲线间的相似因子。结果 AM-NS在pH7.4的PBS溶液、pH6.8的PBS溶液、0.1mol/L盐酸溶液(前2h)和pH 6.8的PBS溶液(2h后)中的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但在0.1mol/L盐酸溶液中释药符合Retrer-Peppas模型。AM-NS之间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都大于50,但是其与AM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也均小于50。结论 AM-N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别。与AM相比,AM-NS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别,说明AM-NS改变了AM的释放行为,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囊泡 累积释放 相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胶原蛋白烧伤膜的制备及其释放度 被引量:6
11
作者 腊蕾 蒋雪涛 霍启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56-457,共2页
目的 :研制吲哚美辛胶原蛋白烧伤膜 ,建立测定其累积释放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烧伤膜 ,采用均匀设计方案 ,以分光光度法考察其累积释放量的大小。结果 :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胶原... 目的 :研制吲哚美辛胶原蛋白烧伤膜 ,建立测定其累积释放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烧伤膜 ,采用均匀设计方案 ,以分光光度法考察其累积释放量的大小。结果 :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胶原蛋白膜中吲哚美辛的累积释放量大小为 ( 3 7.5 6± 0 .16) %。结论 :制备方法简便 ,便于铸型 ,成膜性好。测定方法准确 ,快速 ,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胶原蛋白 烧伤膜 累积释放 交联剂法 分光光度法 制备 释放 膜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控释微丸的研制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淑秋 冷光 +1 位作者 谢茵 权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6-18,共3页
采用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Ⅱ及硬脂醇为缓释材料,研究了卡托普利控释微丸的处方和工艺。经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制得的控释微丸能明显延缓药物释放,释放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
关键词 卡托普利 迟效制剂 控释微丸 累积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的体外加速释放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冼远芳 程凤梅 陈鸿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载药量的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在不同温度下的体外释药行为,建立体外加速释放试验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阿司匹林药物含量,由聚乳酸玻璃化温度确定释放介质温度,在pH7.4磷酸缓冲溶液中,考察温度及载药量对... 目的:考察不同载药量的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在不同温度下的体外释药行为,建立体外加速释放试验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阿司匹林药物含量,由聚乳酸玻璃化温度确定释放介质温度,在pH7.4磷酸缓冲溶液中,考察温度及载药量对微球释药速度的影响。通过相关性评价建立加速与长期释放度数据的回归方程。结果:加速释放与长期累积释放数据之间线性相关性良好(r=0.999 8)。不同载药微球在不同温度下释放动力学均符合一级释药方程,在pH7.4条件下,55℃的加速释放与在37℃的长期释放相关性好。结论: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的释放与温度有关。采用高于聚乳酸玻璃化温度2~3℃的体外加速试验方法可适用于快速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微球载药量不影响加速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聚乳酸微球 体外加速释放 相关性试验 体外累积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文 宋信莉 林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1期2343-2345,共3页
目的:对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的制备工艺、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为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的新药申报提供部分实验数据资料。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辅料,制备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以体外释放性能和成品外观性状为综合指标,对乙基纤维素乙醇液的... 目的:对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的制备工艺、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为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的新药申报提供部分实验数据资料。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辅料,制备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以体外释放性能和成品外观性状为综合指标,对乙基纤维素乙醇液的浓度进行优选,优选出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释药基本达到零级过程,通过零级方程拟合,r=0.9991。加入天麻钩藤饮浸膏粉作为速释部分可提高控释胶囊的释药速率。结论:该控释胶囊的制备方法可行,达到了控释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 制备工艺 累积释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布洛芬缓释栓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斌 丁玉峰 贺国芳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栓,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右旋布洛芬缓释栓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用筛选的最佳处方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栓,测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以优选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栓剂,体外释药性能良好,... 目的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栓,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右旋布洛芬缓释栓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用筛选的最佳处方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栓,测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以优选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栓剂,体外释药性能良好,符合Higuchi模型,体外释药能持续>8h。结论该处方设计合理,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布洛芬 缓释栓 正交设计 制备工艺 累积释放 质量标准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炎痛硅橡胶缓释系统体外体内释放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昌杰 曹路敏 +2 位作者 陈莉 杜庆玲 李万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4-326,共3页
将包膜和未包膜的消炎痛硅橡胶缓释条 10 mm置于 Fix- Cu3 94宫内节育器铜套内进行体外和动物体内释放实验。结果发现 :3个月内 ,体外释放包膜的为 1.113、 1.5 6 8、 2 .2 0 8m g,未包膜为 3.484、 4.0 82、 4.988m g;体内释放量包膜为... 将包膜和未包膜的消炎痛硅橡胶缓释条 10 mm置于 Fix- Cu3 94宫内节育器铜套内进行体外和动物体内释放实验。结果发现 :3个月内 ,体外释放包膜的为 1.113、 1.5 6 8、 2 .2 0 8m g,未包膜为 3.484、 4.0 82、 4.988m g;体内释放量包膜为 :1.2 34、 1.795、 2 .311mg,未包膜为 3.6 78、 5 .2 6 2、 6 .30 5 mg。体内释放 1年的结果表明 :未包膜缓释条 6个月内已释放含药量的 86 %以上 ,以后的消炎痛释放主要靠包膜缓释条维持。动物体内释放率高于体外释放率 (P<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痛 硅橡胶缓释系统 释放 相关性研究 宫内避孕器 累积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缓释制剂的释放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淑秋 冷光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9-60,共2页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卡托普利骨架片和微丸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骨架片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而微丸符合零级动力学,并分别求得了释放速度方程及释放参数。两者均达到了显著的缓释效果。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缓释骨架片 控释微丸 累积释放百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长效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耀华 王晓明 +1 位作者 刁源媛 冯佳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A02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长效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他克莫司含量,采用反透析法。结果他克莫司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5-2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1%,RSD=1.03%;脂质体前4h的释药速率...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长效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他克莫司含量,采用反透析法。结果他克莫司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5-2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1%,RSD=1.03%;脂质体前4h的释药速率快,累积释放率为40%,之后释药相对缓慢,24h的累积释放率为85%,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他克莫司长效脂质体具有一定缓释效应,其体外释放属于浓度依赖型渗透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长效脂质体 体外释放 反透析法 累积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累计释放率优化龙牙楤木中物质基础成分齐墩果酸缓释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大忠 于永军 +3 位作者 王海龙 王艳红 杨炳友 石朗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优化缓释片制剂工艺。方法:利用测定齐墩果酸体外累计释放度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缓释片的最佳工艺。结果与结论:缓释片最佳工艺为骨架材料HPMC-K4M用量35%,填充剂比例为微晶纤维素:乳糖(1∶1),粘合剂为浓度10%的... 目的:优化缓释片制剂工艺。方法:利用测定齐墩果酸体外累计释放度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缓释片的最佳工艺。结果与结论:缓释片最佳工艺为骨架材料HPMC-K4M用量35%,填充剂比例为微晶纤维素:乳糖(1∶1),粘合剂为浓度10%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片 工艺研究 体外累积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乙红霉素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及其对释放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金春 丁周凤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11期1609-1612,共4页
目的:研制琥乙红霉素缓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对释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结果:优选工艺为:以羟丙甲基纤维素(用量为16%)为缓释骨架材料,乳糖(用量... 目的:研制琥乙红霉素缓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对释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结果:优选工艺为:以羟丙甲基纤维素(用量为16%)为缓释骨架材料,乳糖(用量为14%)为填充剂,5%的HPMC(5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符合规定。结论:筛选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可控,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乙红霉素 缓释片 处方工艺 累积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