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3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国际标准进展
1
作者 沈琳 周理 +2 位作者 宋柯静 敬豪 刘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目的探索天然气分析方法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分享国际标准ISO 11626:2024《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硫化氢含量》制定经验,规范该技术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方法对采用色谱柱预分离的间接检测技术和无需色谱分离直接检测... 目的探索天然气分析方法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分享国际标准ISO 11626:2024《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硫化氢含量》制定经验,规范该技术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方法对采用色谱柱预分离的间接检测技术和无需色谱分离直接检测的两种检测原理的紫外吸收光谱法的检测限、准确性、精密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紫外吸收光谱法具备准确、快速检测天然气中H2S含量的能力,总结了制定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天然气中H2S含量国际标准的经验。结论提出的国际标准制定历程对今后天然气中含硫化合物含量的国际标准化分析工作思路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硫化氢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检测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转移场的SF_(6)分解气体紫外吸收光谱检测
2
作者 王秀君 罗林 +1 位作者 于淼 曹宇鹏 《浙江电力》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绝缘故障引起的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介质SF_(6)气体分解,分解产生的氟硫化物会与设备中的水分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SO_(2)、CS_(2)和H_(2)S等化合物,这3种特征气体的浓度能够反映绝缘故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此,提出一...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绝缘故障引起的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介质SF_(6)气体分解,分解产生的氟硫化物会与设备中的水分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SO_(2)、CS_(2)和H_(2)S等化合物,这3种特征气体的浓度能够反映绝缘故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此,提出一种基于MFT(马尔可夫转移场)和深度学习的方法,用于分析特征气体的紫外光谱图,识别具有重叠吸收峰的痕量气体混合物。该方法首先将一维序列数据转化为二维图像,使混合气体的紫外光谱数据以图像形式呈现,从而使其特征信息更加直观。随后,将这些图像输入至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识别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马尔可夫转移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PSO-ELM算法的地表水化学需氧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培超 周椿棪 +5 位作者 王金梅 尹义同 张莉 吕强 曾金锐 何雨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713,共7页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检测重要指标之一,反映水体有机物含量。传统的COD化学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等待时间长,二次污染等缺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目前水体化学需氧量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检测快速、无污染等特点。...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检测重要指标之一,反映水体有机物含量。传统的COD化学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等待时间长,二次污染等缺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目前水体化学需氧量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检测快速、无污染等特点。为了满足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快速、实时、在线监测等要求,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测量,提出了内核主成分分析(KPCA)结合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预测模型,满足当前对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快速、实时监测的要求。对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滤波以降低随机噪声的影响;用积分光谱代替原光谱,以降低信号波动带来的影响;再将得到的光谱信息归一化,消除不同光谱数据量纲的影响。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利用KPCA算法将全光谱数据压缩为5个特征,有效解决光谱信息冗余的问题;采用PSO算法对ELM的权重和偏置进行优化极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对217个河流、长江及支流、湖库等地表水样本按照7∶3随机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并进行建模测试,其中训练集拟合优度(R2)为0.930 2、均方根误差(RMSE)为0.363 0 mg·L^(-1)、测试集拟合优度R2为0.931 9、均方根误差(RMSE)为0.400 7 mg·L^(-1)。为了验证提出的基于KPCA全光谱数据压缩方法对预测模型的提升效果,分别对比了主成分分析(PCA)、连续投影算法(SPA)、套索回归(LASSO)等特征处理算法。PCA-PSO-ELM模型的RMSE为0.715 1 mg·L^(-1)、 SPA-PSO-ELM模型的RMSE为0.473 7 mg·L^(-1)、 LASSO-PSO-ELM模型的RMSE为0.412 6 mg·L^(-1), KPCA-PSO-ELM模型较上述三种模型,RMSE分别降低了78.46%、 18.22%、 2.97%,结果表明KPCA是一种高效的光谱降维算法,能够有效消除光谱冗余信息,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基于KPCA-PSO-ELM预测模型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实现对地表水COD快速、实时检测,为在线COD检测场景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内核主成分分析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吸收光谱结合SPA-ELM算法的水体磷酸根离子检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培超 尹义同 +4 位作者 王金梅 周椿棪 张莉 曾金锐 吕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工业锅炉中随着水蒸气蒸发,大量的钙镁离子留在炉水中,如果不加处理,在水冷管中会形成水垢,造成爆管停炉。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消除安全隐患,工业上通过维持水中一定含量的磷酸根离子来去除锅炉中的钙、镁水垢。传统的磷酸根离子... 在工业锅炉中随着水蒸气蒸发,大量的钙镁离子留在炉水中,如果不加处理,在水冷管中会形成水垢,造成爆管停炉。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消除安全隐患,工业上通过维持水中一定含量的磷酸根离子来去除锅炉中的钙、镁水垢。传统的磷酸根离子检测技术主要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电位法等,这些方法前期处理步骤较繁琐且耗时较长。光谱法是通过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并建立和浓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对物质浓度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为了满足磷酸根离子快速、实时测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结合SPA-ELM算法快速测量磷酸根离子的方法。按照我国《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2018》中所规定的进入热水锅炉前的水质参数要求,配置37份浓度范围在5~100 mg·L^(-1)磷酸根溶液,使用搭建的实验装置,采集紫外吸收光谱。使用SPXY将样品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划分训练集、测试集;使用Savitzky-Golay(S-G)滤波对数据预处理以提高光谱的信噪比;通过连续投影算法(SPA)压缩光谱数据,筛选出5个与磷酸根强相关的特征波长;使用极限学习机(ELM)将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样本浓度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建立磷酸根离子的回归模型。采用所提出的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训练集的R2与RMSE分别为0.9972和1.3015 mg·L^(-1),测试集的R^(2)与RMSE分别为0.9995和0.5174 mg·L^(-1)。为了验证所提出的SPA-ELM预测模型效果,另外建立了LASSO-ELM、PCA-ELM、SPA-PLS和SPA-SVR四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PA-ELM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2和RMSE均优于其他四种预测模型,说明采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和回归方法均为最优,能够对磷酸根浓度范围为5~100 mg·L^(-1)的水体进行准确预测,为水中磷酸根离子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根离子 紫外吸收光谱 连续投影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的水体总有机碳浓度快速检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煜 毕卫红 +4 位作者 孙建成 贾亚杰 付广伟 王思远 王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2-730,共9页
总有机碳(TOC)指悬浮或溶解于水中有机物的含碳总量,是以单位体积水体中含碳的质量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浓度,通过总有机碳可以更全面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总有机碳的监测能够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也对我国海... 总有机碳(TOC)指悬浮或溶解于水中有机物的含碳总量,是以单位体积水体中含碳的质量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浓度,通过总有机碳可以更全面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总有机碳的监测能够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也对我国海洋地球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标法测量水质TOC主要采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和湿法氧化法,这两种方法虽测量准确、可解释性强,但都具有测试方法复杂、测量时间长、易产生二次污染、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等缺点,且仅能在实验室内完成,无法进行TOC的原位在线测量。因此发展水质TOC快速、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TOC标准溶液浓度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单波长检测模型,针对物质种类更为复杂的真实水样分别使用ACO-PLS和SPA算法筛选特征波长,对比S-G平滑处理、最小最大归一化、标准正态变换(SNV)、消除常数偏移量、导数校正等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效果,经过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PSO-LSSVM)建立快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选取不同数量特征波长,经SNV算法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普遍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选用不同预处理算法,最佳特征波长数量普遍为50个,过多或过少的波长数量会使建模精度降低;最佳建模参数为选用SNV预处理方法,经ACO-PLS算法筛选50个特征波长组合并利用PSO-LSSVM算法建模,最优模型结果训练集Rc达到0.984 3, RMSEC为0.457 4,验证集Rp为0.974 5, RMSEP为0.481 1。将最优光谱检测模型应用于新采集水样,预测结果较为准确,具有一定鲁棒性。表明ACO-PLS算法可以有效选取特征波长,结合PSO-LSSVM算法可以实现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水体中TOC的测量,为水体TOC含量快速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无污染的测量方案,给相应传感器的研发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蚁群-偏最小二乘算法 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炸油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介电常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慰宗 宋应谦 +2 位作者 忽满利 张振杰 侯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8期756-759,共4页
本文报道了几种实际采集的炸油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介电常量的测量结果 .对检测炸油使用后质量变化所采用的几种物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关键词 食用油 可见光 吸收光谱 介电常量 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长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法用于中成药含量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莺 徐爱良 +2 位作者 余丹辉 松本 李志良 《中成药》 CAS CSCD 1998年第4期9-11,共3页
研究了多波长吸收度数据线性组合紫外光谱法用于若干中成药的定量测定。考察了线性组合方式及试样提取方法对测定的影响,同时还与药典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线性组合法可有效消除重选光谱组分的正干扰。该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某些... 研究了多波长吸收度数据线性组合紫外光谱法用于若干中成药的定量测定。考察了线性组合方式及试样提取方法对测定的影响,同时还与药典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线性组合法可有效消除重选光谱组分的正干扰。该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某些含复杂组分的中成药测定。用于测定左金丸、戊己丸中盐酸小檗碱(黄连)含量,回收率高达99.8%,相对标准差为RSD=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长 紫外吸收光谱 中成药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变石的宝石学特征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如增 李敏捷 陈建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7-10,I0001,共5页
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合成变石样品的颜色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合成变石的致色元素及其质量分数对变色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变石常见的紫色调现象与吸收光谱中紫区未被完全吸收有关,通过添加少量有利于紫... 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合成变石样品的颜色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合成变石的致色元素及其质量分数对变色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变石常见的紫色调现象与吸收光谱中紫区未被完全吸收有关,通过添加少量有利于紫区吸收的致色元素,有望减弱合成变石的紫色调;随着V元素的增加,橙黄区吸收带的分布趋于合理,使红光与绿光的透过更趋平衡,有利于产生较理想的变色效应;合成变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其结晶学方向有密切关系,(001)方向的吸收光谱在橙黄区有强吸收带,具有明显的变色效应特征,(100)和(010)方向虽有强二色性,但对变色效应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变石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变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传感器的深圳河湾陆海氮磷污染协同监测
9
作者 朱启运 姜妮 +5 位作者 孙文郡 陈立春 潘晓峰 何苗 曾思育 熊向陨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依赖于技术创新、制度改革和管理优化。为了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需要陆海统筹氮磷污染协同监测方法和技术。本文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传感器为核心监测设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深圳河至深圳湾水域“... 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依赖于技术创新、制度改革和管理优化。为了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需要陆海统筹氮磷污染协同监测方法和技术。本文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传感器为核心监测设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深圳河至深圳湾水域“自上而下”沿程研究区域,开展布点监测,采集吸收光谱,实时反演盐度、氮、磷等主要污染指标,并结合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于盐度、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和非溶解性总磷的拟合系数R^(2)分别是0.980、0.994、0.976、0.918、0.930,拟合效果较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用于陆海氮磷的协同监测。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陆海协同监测效率、识别陆海污染来源、观测陆海污染输运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传感器 近岸海域 水质监测 多形态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水质参数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朱永健 刘金福 +1 位作者 潘晓文 金晶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6期51-54,共4页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无二次污染的水质检测技术,借助孪生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浊度预测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预测。在实际水样的预测中,R2值可高达0.97,相较于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无二次污染的水质检测技术,借助孪生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浊度预测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预测。在实际水样的预测中,R2值可高达0.97,相较于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为在线监测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浊度的污染程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化学需氧量 浊度 孪生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Nd3+∶YAG晶体的晶胞参数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11
作者 侯恩刚 何雪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182-183,共2页
  Nd3+∶YAG晶体的研究始于1951年,13 a后由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用它研制成了激光器.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提拉法晶体生长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经历两个阶段:70年代初,完成了对晶体生长条件的探索,基于固液界面有关研究成果,确立...   Nd3+∶YAG晶体的研究始于1951年,13 a后由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用它研制成了激光器.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提拉法晶体生长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经历两个阶段:70年代初,完成了对晶体生长条件的探索,基于固液界面有关研究成果,确立了(111)方向凸界面生长的基本模式,使钇铝石榴石(YAG)从实验室走向生产;80年代初期,大尺寸的钇铝石榴石晶体生长技术研究成功,提高了晶体质量和产量,降低了成本.近年来,采用提拉法生长Nd∶YAG晶体的工艺技术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3+:YAG 晶胞参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吸收光谱法在水质COD检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丽莉 陶娟 张冬梅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76-177,194,共3页
本文开展紫外线吸收光谱谱法在水质COD检测中的应用分析,并给出了COD测试流程。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当COD值增加时,样品吸收光谱出现了两个特征峰,即290、570 nm处。以275 nm波长的频谱建立模型,拟合计算结果为y=0.005 6x+0.085 1。比较... 本文开展紫外线吸收光谱谱法在水质COD检测中的应用分析,并给出了COD测试流程。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当COD值增加时,样品吸收光谱出现了两个特征峰,即290、570 nm处。以275 nm波长的频谱建立模型,拟合计算结果为y=0.005 6x+0.085 1。比较不同波长模式下COD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呈现明显的线型特征,回归方差为0.998 54,均方误差为0.375 81。该研究有助于提高水质检测能力,也可以拓宽到其他相关的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检测 紫外线吸收光谱 特征峰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nO_2超微粒及其复合LB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成林 李远光 +1 位作者 钟菊花 张兆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TiO2/SnO2超微粒,TiO2/SnO2超微粒及其复合LB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研究表明:TiO2/SnO2超微粒具有量子尺寸效应使吸收光谱发生“蓝移”;
关键词 TiO2/SnO2 超微粒 复合LB膜 紫外-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排水管网污染溯源分析
14
作者 王宗星 刘昊 +3 位作者 闫海虎 符家科 李德鑫 刘承照 《水上安全》 2024年第21期58-60,共3页
我国各个地区排水管网整改工作全面开展,做好排水管网污染溯源工作非常必要,还能够对工业排水监督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一些市政管网工程、水质净化厂为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管网排查,主要是将探头... 我国各个地区排水管网整改工作全面开展,做好排水管网污染溯源工作非常必要,还能够对工业排水监督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一些市政管网工程、水质净化厂为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管网排查,主要是将探头深入到排水管网中实施检测,可对管网中水质有所了解,据此对污染来源加以确认,本论文针对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排水管网污染溯源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排水管网 污染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实验的改进探索
15
作者 郑帅至 李伟 +1 位作者 廖敏 周云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7期127-129,共3页
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实验为例,从经典实验课程内容出发,结合科研前沿热点—光催化技术,对经典实验课程进行改进。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同时,将思政元素渗透于实验课程,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 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实验为例,从经典实验课程内容出发,结合科研前沿热点—光催化技术,对经典实验课程进行改进。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同时,将思政元素渗透于实验课程,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以期实现理工类实验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光催化 科研前沿 科研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与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的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畅 王世才 卢东昱 《物理实验》 2005年第12期38-41,共4页
应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吸光光度法,通过光学多通道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提取液和叶绿素晶体分别进行了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的探测,并对其吸收曲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文献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叶绿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17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4 位作者 刘毅 王新萌 杨珺 冯旭 康秦梓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1,共14页
为探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光学性质如何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 为探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光学性质如何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波长为355 nm的吸收系数[a(355)]范围为0.23~9.09/m,不同水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层和底层均从近岸区向贝藻区逐渐降低,在海带区升高后向外海逐渐降低;海带区从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高密度、规模化的海带养殖释放了大量的CDOM,各区域沉积物间隙水a(355)是其表层、中层和底层之和的1.3~2.5倍,CDOM在沉积物间隙水中富集并逐渐累积。(2)光谱斜率(S_(275~295))范围为0.013~0.036,外海区和海带区S_(275~295)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海带区和外海区CDOM中海源有机质占主要成分,而近岸区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近岸区CDOM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沉积物中积累的富里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海带区和外海区呈相反趋势。(3)比紫外吸光度(SUVA_(254))范围为4.60~14.10 L/(mg·m),贝类区、贝藻区和藻类区SUVA_(254)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的趋势,CDOM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并在沉积物间隙水中达到最大;海带区和外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UVA_(254)显著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海带区的规模化养殖活动向养殖海区及邻近海域贡献了较多的惰性溶解有机物,暗示着海带养殖活动有较强的碳汇效应,并通过海流作用向外海输送。本研究对桑沟湾海域不同养殖区域的CDOM的吸收特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全面了解海水养殖的碳源汇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紫外吸收光谱 海水养殖 碳汇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玄武岩中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锦富 王嘉玲 《珠宝科技》 1997年第2期51-52,共2页
中国东部玄武岩中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特征林锦富王嘉玲一、导言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蓝宝石矿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以及泰国、柬埔寨及越南等地的蓝宝石矿床一样,均为产于玄武岩中的岩浆矿床。这次工作着... 中国东部玄武岩中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特征林锦富王嘉玲一、导言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蓝宝石矿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以及泰国、柬埔寨及越南等地的蓝宝石矿床一样,均为产于玄武岩中的岩浆矿床。这次工作着重研究了山东昌乐、福建明溪、海南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蓝宝石 紫外可见光 近红外吸收光谱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吸收光谱研究胜利渣油胶质、沥青质结构特性 被引量:34
19
作者 齐邦峰 曹祖宾 +3 位作者 陈立仁 张会成 王丽君 阙国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3期14-17,共4页
以紫外吸收光谱理论为基础 ,通过剖析胜利渣油中胶质、沥青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其二阶导数光谱 ,并与模型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相比较 ,研究胶质和沥青质的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芳香单片为胜利渣油中胶质、沥青质组分结构的最基本单... 以紫外吸收光谱理论为基础 ,通过剖析胜利渣油中胶质、沥青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其二阶导数光谱 ,并与模型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相比较 ,研究胶质和沥青质的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芳香单片为胜利渣油中胶质、沥青质组分结构的最基本单位。胶质、沥青质的芳香单元结构———基本吸收生色团具有相似性 ,单元芳香片中芳香环数以 3~ 4个环为主 ,共轭芳香环的排列形式主要为“线性排列” ,即渺位缩合。但胶质和沥青质的结构也存在着差异 ,即胶质中基本不含有多于 5个环的共轭芳香片 ,而沥青质中含有少量多于 5个环的共轭芳香片 ,并且这些共轭芳香片有部分“面性排列” ,即迫位缩合 ,同时沥青质中的芳香结构所占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沥青质 紫外吸收光谱 结构 渣油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特征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52
20
作者 李鸣晓 何小松 +6 位作者 刘骏 席北斗 赵越 魏自民 姜永海 苏婧 胡春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81-3085,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堆肥时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特征吸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肥进行时样品DOM中的非腐殖质物质不断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并且腐殖质物质的芳构化及分子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大,同时苯环结构上的...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堆肥时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特征吸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肥进行时样品DOM中的非腐殖质物质不断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并且腐殖质物质的芳构化及分子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大,同时苯环结构上的脂肪链降解成羰基、羧基等官能团。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同DOM浓度(DOC)样品在254与280nm的吸收值SUVA254,SUVA280,226~400nm吸光度的积分A226~400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DOC均显著负相关,但以A226~400与DOC相关性最高;253和203nm吸光度比值E253/E203与SUVA254,SUVA280及A226~400均达到显著相关,但与DOC的相关性不如后三者;250和365nm吸光度比值E250/E365及465和665nm吸光度比值E465/E665与其他参数均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DOM稳定度增加,对重金属配位能力增强;在所研究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参数中,A226~400最能反映堆肥腐熟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