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纳综合征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敏 徐勇 +3 位作者 潘诗琪 李怡素 李楠楠 刘纪实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又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一种由性染色体X数量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1],诊断金标准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TS患者可表现为身材矮小、多数智力正常、性腺功能低下、肘外翻、颈蹼等...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又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一种由性染色体X数量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1],诊断金标准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TS患者可表现为身材矮小、多数智力正常、性腺功能低下、肘外翻、颈蹼等特征性体征[2]。TS常合并心血管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统畸形等[3]。TS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未曾报道,故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诊断的一例TS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莫姿姿 张樱芳 +1 位作者 吴正飞 谢丽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认为抑制炎症、减少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干预措施对延缓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系...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认为抑制炎症、减少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干预措施对延缓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则及中医药治疗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他克莫司辅助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程晨 王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小剂量他克莫司辅助治疗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24 h尿蛋白、血清指标、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严格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运用小剂量他克莫司辅助治疗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24 h尿蛋白、血清指标、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和血清学指标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76.00%)对比对照组(50.00%)];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及血肌酐)及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水平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均P<0.05)。结论在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小剂量他克莫司辅助治疗,能够帮助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肾功能与脂代谢,提升生存质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小剂量 他克莫司 醋酸泼尼松 环磷酰胺 功能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程悦 张静波 +2 位作者 李芙蓉 王代红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0-862,共3页
目的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INF-γ、IL-4、IL-10)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10例正常人和25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轻中度系膜增生性非IgA肾小球肾炎)外周静脉血血清INF-γ、IL-4、IL... 目的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INF-γ、IL-4、IL-10)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10例正常人和25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轻中度系膜增生性非IgA肾小球肾炎)外周静脉血血清INF-γ、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NF-γ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多(P<0.01),而IL-10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5),IL-4分泌水平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INF-γ/IL-4、INF-γ/IL-10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存在Th1/Th2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NF-Γ IL-4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亚莉 姜莎莎 +2 位作者 冯婕 牛丹 冯学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60-3362,共3页
目的了解IgA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流行病学特点,对比两者的临床表现,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0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且资料较完整的IgA肾病(IgA肾病组)及MsPGN(MsPGN组... 目的了解IgA肾病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流行病学特点,对比两者的临床表现,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0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且资料较完整的IgA肾病(IgA肾病组)及MsPGN(MsPG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表现类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男性多见;IgA肾病组的年龄较MsPGN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临床表现:IgA肾病组水肿、胆固醇升高、血中IgG降低的发生率低于MsPGN组,而血尿、血压升高、血中IgA升高的发生率高于MsPG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3)IgA肾病组的尿蛋白定量、血中C3水平低于MsPGN组,而血浆清蛋白、血中IgA水平及血中IgA/C3比值高于MsPG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1)两种疾病均以中青年男性多见,IgA肾病患者的年龄较轻。(2)IgA肾病患者易发生血尿、高血压、血中IgA升高,而MsPGN患者易发生水肿;IgA肾病以慢性肾炎常见,而MsPGN以肾病综合征为主。(3)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均与血浆清蛋白、IgG水平呈负相关,而与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4)血中IgA水平及血中IgA/C3比值对IgA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对比分析 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颗粒调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T细胞亚群平衡并下调足细胞足萼糖蛋白水平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亿平 张磊 +4 位作者 王东 魏玲 金华 章雪莲 胡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大鼠T细胞亚群及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s PGN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参地颗粒组和正常组。参地颗粒组按4 g/(kg·d)灌胃,...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大鼠T细胞亚群及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s PGN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参地颗粒组和正常组。参地颗粒组按4 g/(kg·d)灌胃,缬沙坦组按10.3 mg/(k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每日给予等量温水灌胃,连续灌胃12周。常规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7和尿足萼糖蛋白(PCX)、B7-1水平及肾脏组织中钙调磷酸酶(Ca N)含量。结果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CD8+T细胞水平,血清IL-2、IL-17和尿PCX、B7-1水平及肾脏组织中Ca N含量均高于正常组;缬沙坦组和参地颗粒组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模型组全血CD4+T细胞及血清IL-4水平均低于正常组,缬沙坦组和参地颗粒组以上指标均高于模型组,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参地颗粒可有效降低Ms PGN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可能与增加CD4+T细胞数量,降低血清IL-2、IL-17及尿PCX、B7-1水平和肾脏组织中Ca N的表达,增加血清IL-4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参地颗粒 T细胞亚群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探讨 被引量:30
7
作者 任现志 汪受传 翟文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4-245,共2页
从活血化瘀的角度探讨水蛭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的理论基础。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观察和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瘀血在MsPGN发病中的形成机制和地位 ,认为活血化瘀的水蛭是治疗MsPGN的有效药物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治疗 PGN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水蛭 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 现代药理研究 有效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志强 方敬 +3 位作者 刘丽 范焕芳 丁奇峰 张秀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青风藤提取物青藤碱(sinom en ine,SIN)对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 sPGN)的肾功能保护和病理形态学改善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慢性血清病性M sPGN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藤碱组、雷公藤多甙组,应用... 目的探讨青风藤提取物青藤碱(sinom en ine,SIN)对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 sPGN)的肾功能保护和病理形态学改善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慢性血清病性M sPGN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藤碱组、雷公藤多甙组,应用三氯乙酸法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的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光镜、电镜下观察肾小球系膜区情况及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青藤碱组TP、ALB、BUN、Scr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学观察也显示青藤碱组较模型组损害减轻;并且青藤碱组与雷公藤多甙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形态学观察无明显差别。结论青藤碱能够保护病鼠肾功能,有效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组织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CTLA-4/B7-1介导的免疫炎症紊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亿平 陈成 +3 位作者 王东 吕勇 任克军 金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87-1490,1496,共5页
目的:建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模型,观察参地颗粒对MsPGN大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B7-1介导的免疫炎症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余下50只建立MsPGN大鼠模型,死亡11只,剔... 目的:建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模型,观察参地颗粒对MsPGN大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B7-1介导的免疫炎症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余下50只建立MsPGN大鼠模型,死亡11只,剔除不合格3只,共36只大鼠成功建立MsPG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每组12只。参地颗粒组给予0. 4 g/(100 g·d)灌胃,缬沙坦组给予1. 03 mg/(100 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温水灌胃。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2(IL-2)、IL-6、干扰素-γ(IFN-γ)、CTLA-4、B7-1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正常组(P<0. 05),治疗后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均低于模型组(P<0. 05),且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P<0. 05);模型组肾组织病理示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增生,治疗后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均较模型组轻,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P<0. 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FN-γ、B7-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 05),IL-2、CTLA-4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 05),治疗后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IL-6、IFN-γ、B7-1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 05),IL-2、CTLA-4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 05),且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P<0. 05)。结论:参地颗粒可以降低MsPGN大鼠尿蛋白定量,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其机理可能与抑制CTLA-4/B7-1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B7-1 细胞因子 参地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对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林 黄松明 +2 位作者 赵三龙 冯泉城 丁桂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74-1175,1180,共3页
目的探讨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系统改变及迷迭香酸(RAD)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将ATS经尾静脉注射模型组大鼠,诱导其发生MsPGN模型,并以RAD干预。实验设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系统改变及迷迭香酸(RAD)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TS),将ATS经尾静脉注射模型组大鼠,诱导其发生MsPGN模型,并以RAD干预。实验设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单纯RAD组和RAD干预组。利用分光法分别测定肾脏组织匀浆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肾炎模型的肾脏组织中MDA水平升高,SOD减少;RAD干预后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增加。结论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在MsPGN起病中起重要作用,而RAD则能抑制肾炎的上述改变,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纤康汤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夏玉 贺学林 +2 位作者 范永升 田炯 王苏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3-674,共2页
目的:探讨利湿行瘀、益气养阴立法组成的肾纤康汤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MsPGN患者60例,随机分成肾炎对照组、苯那普利组及肾纤康组,并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清TGF-β_1变... 目的:探讨利湿行瘀、益气养阴立法组成的肾纤康汤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MsPGN患者60例,随机分成肾炎对照组、苯那普利组及肾纤康组,并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清TGF-β_1变化。结果:苯那普利组与肾纤康组治疗后血清TGF-β_1水平均显著下凋(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肾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肾纤康汤可能具有抗TGF-β_1作用,对延缓肾损害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纤康汤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血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亿平 徐文静 +3 位作者 王东 金华 章雪莲 茅燕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69-2372,共4页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模型大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 EPCR)水平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对Ms PGN大鼠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 PGN模型,将45只SD大鼠...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模型大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 EPCR)水平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对Ms PGN大鼠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 PGN模型,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1)、参地颗粒组(n=12)和缬沙坦组(n=12)。参地颗粒组按0.4 g/(100 g·d)灌胃,缬沙坦组按1.03 mg/(100 g·d)剂量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温水灌胃,疗程为12周。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Pro/24 h)、肾组织病理、血清v WF和s EPCR水平及肾组织中v WF蛋白含有量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U-Pro/24 h、血清v WF和s EPCR水平及肾组织中v WF蛋白含有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肾组织病理示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外基质聚集均较治疗前减少,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参地颗粒可以降低Ms PGN大鼠尿蛋白定量,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其机理可能与降低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v WF及s EPC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内皮细胞 参地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清和肾脏MMP-9/TIMP-1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亿平 唐锦囊 +4 位作者 王东 戴昭秋 胡顺金 任克军 金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参地颗粒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PGN模型。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8)、贝那普利组(n=9)和参地颗粒组(n=10... 目的探究参地颗粒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PGN模型。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8)、贝那普利组(n=9)和参地颗粒组(n=10)。常规生化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Ⅳ型胶原(collagen-Ⅳ,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MMP-9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24hUP水平,血清FN、Col-Ⅳ水平,以及肾小球基质相对面积显著降低(P<0.05);参地颗粒组血清和肾组织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5),TIMP-1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P<0.05)。给药4周和8周后,参地颗粒组24hUP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血清和肾组织MMP-9/TIMP-1比值显著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以降低MsPGN大鼠24hUP,降低肾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体内MMP-9水平、下调TIMP-1水平及升高MMP-9/TIMP-1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纤维连接蛋白 Ⅳ型胶原 参地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铁花 王庆国 +4 位作者 李珊珊 唐强 孙妲男 边晓燕 王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模型的疗效,为针灸治疗MsPGN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隔日口服牛血清白蛋白等胃肠道综合免疫方法建立大鼠MsPGN模型,通过对模型大鼠进行灸法(穴选双肾俞、双命门、中脘、关元、足三里...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模型的疗效,为针灸治疗MsPGN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隔日口服牛血清白蛋白等胃肠道综合免疫方法建立大鼠MsPGN模型,通过对模型大鼠进行灸法(穴选双肾俞、双命门、中脘、关元、足三里、涌泉等)治疗后,观察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变化。结果:经灸法治疗后,肾炎模型大鼠的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艾灸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加速尿蛋白的消除,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尿蛋白 血清肌酐 尿素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度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英娟 林宏初 +4 位作者 刘宇星 陈德容 蒋天线 陈学 王肖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7期613-614,共2页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度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96例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中度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96例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比单用缬沙坦能更显著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黄葵胶囊 缬沙坦 24 h尿蛋白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通络方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蛋白尿及血清IL-6与IL-8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万森 王娟 +3 位作者 王竹 马巧亚 张晓强 吴喜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84-586,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祛风通络方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蛋白尿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法制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应用磺柳酸法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 目的:探讨祛风通络方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蛋白尿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法制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应用磺柳酸法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8,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GMC)及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IL-6、IL-8明显升高(P<0.01);祛风通络方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IL-6、IL-8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肾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祛风通络方组个别区域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系膜区轻度增宽,管腔无挤压现象,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祛风通络方组降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尿蛋白,降低血清IL-6、IL-8水平,减轻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加,延缓或减轻肾组织损伤,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通络方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性小体通路探讨金樱子乙醇提取物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林艳梅 彭庆海 +1 位作者 陈杰 林小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0-565,共6页
目的:探究金樱子乙醇提取物(RLM)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MsPGN组,金樱子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RLM-L、RLM-M、RLM-H),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Pre... 目的:探究金樱子乙醇提取物(RLM)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MsPGN组,金樱子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RLM-L、RLM-M、RLM-H),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Prednisone acetate),每组12只大鼠,给药4周后收集24 h蛋白尿液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检测血清肾功能相关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等;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B)、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caspase-1)表达;ELIS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IL-1β和IL-18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sPGN组大鼠体重降低,24 h尿蛋白、BUN、Scr水平升高,TP、ALB水平降低,肾组织损伤评分升高,肾组织中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升高,组织匀浆中IL-1β、IL-18水平升高(P<0.05);与MsPGN组相比,RLM-L、RLM-M、RLM-H、Prednisone acetate组大鼠体重升高,24 h尿蛋白、BUN、Scr降低,TP、ALB水平升高,肾组织损伤评分降低,肾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组织匀浆中IL-1β、IL-18水平降低(P<0.05)。结论:RLM对MsPGN大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通路,进而抑制通路介导的促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表达,最终缓解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金樱子乙醇提取物 NLRP3炎性小体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半胱天冬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楚非 魏民 +3 位作者 王谦 李伯光 贾旭 严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模型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一次性鼠尾静脉注射小鼠抗大鼠Thy1 1单克隆抗体法复制大鼠MsPGN模型 ,应用光镜、荧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模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 目的 :观察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模型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一次性鼠尾静脉注射小鼠抗大鼠Thy1 1单克隆抗体法复制大鼠MsPGN模型 ,应用光镜、荧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模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变化 ;结果 :系膜细胞明显增生 ,细胞外基质 ,包括Ⅰ、Ⅲ胶原、纤维粘连蛋白 (FN)及层粘连蛋白 (LN)增多 ,个别大鼠肾小球出现硬化及纤维化。结论 :复制出具有典型病变的大鼠MsPG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抗Thy1.1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儿TGF-β_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敏书 吴莉 +4 位作者 何威逊 朱光华 方明俊 余健 聂国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血浆、尿液转化生长因子_β1(TGF_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MsPGN,并对照观察30例轻微病变(ML)、2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和30例对照组儿童血浆、尿...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血浆、尿液转化生长因子_β1(TGF_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MsPGN,并对照观察30例轻微病变(ML)、2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和30例对照组儿童血浆、尿液中的TGF_β1水平。结果MsPGN组血浆、尿液中TGF_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FSGS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MsPGN组TGF_β1水平与系膜增生程度、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蛋白尿严重程度相关。结论血浆、尿液中TGF_β1检测可间接反映MsPGN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估计MsPGN严重程度及进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师锁柱 陈香美 +5 位作者 李建军 张雪光 尹忠 朱飞 吴曼 詹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轻度组仅有少量MIF和CD68表达。随着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程度的加重,MIF、CD68的表达逐渐增强,重度病变时,MIF、CD68的表达最强,且MIF表达水平与CD68表达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肾组织内MIF表达上调所导致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可能是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D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