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管内皮损伤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艳娇 李琳芸 王昌富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第4期64-67,共4页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调节机制异常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疾病谱,可引起全身多器官和组织的病理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作为人类最大的器官,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危及的部位。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s)不仅是血...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调节机制异常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疾病谱,可引起全身多器官和组织的病理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作为人类最大的器官,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危及的部位。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s)不仅是血管壁的衬里,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除血管的保护和物质转运作用外,还参与机体的凝血、纤溶、免疫、血管的生长和血管运动的调节,并能产生和释放多种活性物质。血管内皮损伤与功能障碍可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特别是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机制 免疫调节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 活性物质 心血管疾病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3
2
作者 倪华 牟东 +1 位作者 张勇 周德江 《西南军医》 2018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7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7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中出现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和种类,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好发年龄在41~60岁之间;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以乏力、恶心、瘙痒、纳差这4种的临床症状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PBC、AIH和重叠综合征(OS)组并发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Ⅰ型糖尿病、甲减/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PSC组,但并发溃疡性结肠炎的比例显著低于PSC组(P<0. 05)。170例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例,8. 82%)、腹水(8例,4. 71%)、肝性脑病(4例,2. 35%)、肝细胞癌(2例,1. 18%);死亡(17例,6. 47%),其中肝病相关死亡(6例,3. 53%)。并发与不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比,其1年和3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Ⅰ型糖尿病、甲减/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较为常见。并发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预后差,但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并不独立影响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变异可增加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3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9-829,共1页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Timothy J.Aitman博士及其同事在5月21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21May,2007;doi:10.1038/ng2046.)在线版上报道,FCGR3B拷贝数目的变异可影响个体对系统性、但不是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Timothy J.Aitman博士及其同事在5月21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21May,2007;doi:10.1038/ng2046.)在线版上报道,FCGR3B拷贝数目的变异可影响个体对系统性、但不是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变异 风险 器官特异性 遗传学 拷贝数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7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伍春霞 曾爱中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4期2161-2162,共2页
目的比较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70例的乙肝标志物检查结果及人口学资料。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76... 目的比较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70例的乙肝标志物检查结果及人口学资料。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76例(SLE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94例(RA组)。对两组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表面抗体(HBs Ab)阳性率、核心抗体(HBc Ab)阳性率及乙肝标志物全阴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的HBc Ab阳性率及乙肝标志物全阴性率与R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同性别间HBc 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RA患者比较,SLE患者机体对HBV清除能力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关节炎 类风湿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乙肝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5
作者 赵宏伟 路思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1期77-80,共4页
探索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征。方法 从2020年1月-2022年8月期间院内收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内随机选择120例,根据疾病进行分组,即系统性红斑狼疮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各组病患60例。对两组实施乙肝病毒感染检测... 探索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征。方法 从2020年1月-2022年8月期间院内收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内随机选择120例,根据疾病进行分组,即系统性红斑狼疮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各组病患60例。对两组实施乙肝病毒感染检测,分析相关算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率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于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优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但仍需注意患者感染,需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乙肝病毒感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调节的Tregs: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奥娅 彭婷婷 +6 位作者 谢银银 张婉婉 孙文琳 谢祎 马蕴青 王翠(综述) 谢南昌(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调节性T细胞(Tregs)具有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诱导自身耐受和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对Tregs的功能、分化和存活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自身免... 调节性T细胞(Tregs)具有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诱导自身耐受和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对Tregs的功能、分化和存活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等均存在Tregs异常和线粒体损伤,但线粒体调节的Tregs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尚无定论。因此,本文综述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背景下线粒体损伤对Tregs的调节以及未来可能的线粒体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调节性T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儿童哮喘的因果关系
7
作者 彭文 康莲 +1 位作者 杨国茂 李娟 《四川医学》 202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儿童哮喘的因果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87个、44个、12个和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 目的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儿童哮喘的因果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87个、44个、12个和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工具变量。儿童哮喘的汇总数据(n=361,194)均来自IEU Open GWAS project。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众数(SM)、加权众数(WM)和孟德尔随机化-埃格回归法(MR-Egger)等5种回归模型计算效果估计。敏感性分析包括其他统计模型和留一法分析,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采用MR-Egger方法评估多效性。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儿童哮喘显著相关(OR=1.0006,95%CI(1.0004~1.0008),P<0.0001;OR=1.0008,95%CI(1.0004~1.0011),P<0.0001;OR=1.0011,95%CI(1.0002~1.0021),P=0.0242),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儿童哮喘无显著性相关(OR=1.0008,95%CI(0.9998~1.0017),P=0.1055)。分析结果与MR-Egger、WME、WM保持一致。MR-Egger试验未提示定向多效性与儿童哮喘相关,但Cochran′s Q检验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儿童哮喘之间的因果关联存在异质性(P<0.0001)。结论 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显著增加儿童哮喘的患病风险,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为此提供了新的遗传证据,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儿童哮喘的关系需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儿童哮喘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AK、KIM-1及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疾病活动程度、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赵申 李俊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肾损伤因子1(KIM-1)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疾病活动度、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42例初诊SLE患儿(SLE组),另...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肾损伤因子1(KIM-1)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疾病活动度、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42例初诊SLE患儿(SLE组),另收集同期40例健康体检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SLE患儿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9分)24例和高疾病活动度组(>9分)18例,根据是否伴有肾脏损害分为LN组31例和非LN组11例。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计算RPR;ELISA法检测血清TWEAK、KIM-1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疾病活动度组SLE患儿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P<0.05);LN组患儿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LN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PR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TWEAK、KIM-1与24 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RPR评估SLE高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744(95%CI 0.657~0.818),显著大于TWEAK、KIM-1评估的AUC分别为0.678(95%CI:0.588~0.760)和0.598(95%CI:0.505~0.686,P<0.05);TWEAK和KIM-1预测LN的AUC分别为0.847(95%CI:0.773~0.905)和0.773(95%CI:0.690~0.842),显著大于RPR预测的AUC为0.645(95%CI:0.555~0.727,P<0.05)。结论:SLE患儿存在TWEAK、KIM-1及RPR水平变化,其中RPR对SLE疾病活动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而TWEAK和KIM-1对LN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肾损伤因子1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 疾病活动度 狼疮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的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果关系分析
9
作者 崔娟 陈毅盛 +2 位作者 温惠红 曾林琳 闫海震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基于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IBD)、银屑病(PsO)、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硬化(M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因果关系,为免疫性疾病与NAFLD发病风险关联提供遗传学... 目的基于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IBD)、银屑病(PsO)、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硬化(M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因果关系,为免疫性疾病与NAFLD发病风险关联提供遗传学证据支持。方法采用MR 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模型和简单模型5种回归模型对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NAFLD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IVW分析结果显示,IBD与NAFLD存在显著的因果关联(β=0.0466,SE=0.0157,P=0.003),效应值为正相关(OR=1.0477,95%CI:1.0160~1.0805);简单模型结果方向与IVW一致且显著(β=0.1266,SE=0.0541,P=0.0212),进一步支持因果关联的稳健性。IVW未发现RA与NAFLD的显著关联(β=0.0169,SE=0.0187,P=0.3658)。剩余工具变量单核苷酸多态性数量均不足10个,存在统计效力不足或偏倚风险,被排除。结论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表明,IBD与NAFLD的发病存在因果关系,IBD可能会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免疫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 共病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
10
作者 帅晓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 cell)疗法是一种创新性的免疫治疗手段,不仅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自身疫性疾病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CD19是B细胞常见标记物,靶向CD19的C...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 cell)疗法是一种创新性的免疫治疗手段,不仅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自身疫性疾病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CD19是B细胞常见标记物,靶向CD19的CAR-T细胞可清除异常B细胞和自身抗体,从而实现免疫系统的“重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疾病的治疗中,该疗法已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可以实现临床症状的完全缓解,自身抗体阴转,并在停止免疫抑制治疗后无复发。靶向浆细胞的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CAR-T细胞近年来也备受关注。新兴的嵌合自身抗体受体T细胞(chimeric autoantibody receptor,CAAR-T cell)和嵌合自身抗原T细胞受体的T细胞(chimeric autoantigen T cell receptor,CATCR-T cell)疗法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临床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疾病类型、患者和靶点至关重要,同时需密切监测CAR-T细胞输注后的各项指标。尽管目前仍面临细胞因子风暴、神经毒性控制、免疫抑制及复杂多器官病变适用性等挑战,但通过多种策略的探索和优化,有望逐步克服这些短板。未来通用型异体CAR-T细胞的研发及基础领域的研究将在CAR结构优化、靶点筛选、副作用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不断深入,这将推动CAR-T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持续发展,最终改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重置 B细胞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外囊泡靶向巨噬细胞干预自身免疫性疾病
11
作者 姚兰宣 王雪菲 +4 位作者 刘洋 杨雨佳 赵怡 齐芳芳 李颖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772-6781,共10页
背景: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巨噬细胞可以产生不同的极化表型,并发挥相应的炎性免疫作用。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较多数量的细胞外囊泡到机体内环境中,具有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表... 背景: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巨噬细胞可以产生不同的极化表型,并发挥相应的炎性免疫作用。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较多数量的细胞外囊泡到机体内环境中,具有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可以影响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从而治疗机体免疫炎症性疾病。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干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信号机制,以及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24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以“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凋亡小体,凋亡囊泡,巨噬细胞极化,M1极化,M2极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泪腺炎,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工程化外泌体,药物递送”为中文检索词;以“macrophage polarization,M1 macrophage,M2 macrophage,autoimmune disease,type 1 diabetes,multiple sclerosis,rheumatoid arthriti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utoimmune dacryadenitis,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mesenchymal stem cells,extracellular vesicles,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ngineering exosomes,drug delivery”为英文检索词,阅读每篇文献的文题、摘要进行初筛,最终筛选出70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释放或间接作用于功能性蛋白来调节M1/M2极化;②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作用于炎症小体调控巨噬细胞M2极化;③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与常用药物组合以增强药物疗效;④间充质干细胞受到炎性刺激后可以调控细胞外囊泡的释放影响巨噬细胞极化;⑤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可以通过PTEN、NOTCH、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PI3K/AKT等通路靶向巨噬细胞极化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可以实现非侵入式靶向给药,延长药物半衰期,推动外泌体口服给药,减轻移植物异体反应,提高中草药生物利用度并攻克血脑屏障,开辟了一条药物递送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巨噬细胞极化 M1/M2极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工程化细胞外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湿邪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探讨
12
作者 卢月 任晓蕾 +4 位作者 吴晶晶 黎莉 危建安 韩凌 卢传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007-1012,共6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失衡、免疫细胞异常活化、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复合物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多脏器、多系统受损的一类疾病,临床易反复发作。中医湿邪致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存在相关性。该文结合既往研究阐释中医湿邪与自身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失衡、免疫细胞异常活化、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复合物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多脏器、多系统受损的一类疾病,临床易反复发作。中医湿邪致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存在相关性。该文结合既往研究阐释中医湿邪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相关性的理论依据,探析二者在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等方面的相似性,分析湿邪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机制联系;并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与中医湿邪的相关性。认为湿邪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具有相关性;从中医湿邪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采用健脾益气祛湿的疗法,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自身免疫性疾病 银屑病 类风湿关节炎 溃疡性结肠炎 肾病综合征 复发 相关性 健脾益气袪湿法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ETs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13
作者 高然 刘晨雨 +1 位作者 邓超华 胡维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量的研究表明NETs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作为自身抗原的来源、激活补体...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量的研究表明NETs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作为自身抗原的来源、激活补体系统或作用于其他免疫细胞等,其中,NETs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对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ETs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CD4^(+)T细胞的联系,以及通过影响NETs水平和干预NETs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CD4^(+)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nti-β2GPI、FSTL1、PD-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功能、疾病活动度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晓娟 邢广栋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β2GPI)、卵泡抑素样蛋白(FSTL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功能、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SLE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 目的探究血清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β2GPI)、卵泡抑素样蛋白(FSTL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功能、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SLE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血清anti-β2GPI、FSTL1、PD-1水平,评价各血清指标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并根据观察组血清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者、低表达者,对比两者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分析各血清指标与免疫功能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anti-β2GPI、FSTL1、PD-1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nti-β2GPI、FSTL1、PD-1高表达患者CD4+、CD4+/CD8+低于低表达患者,CD8+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血清anti-β2GPI、FSTL1、PD-1与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P<0.05);血清anti-β2GPI、FSTL1、PD-1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增加呈升高趋势,且重度活动患者>中度活动患者>轻度活动患者>病情稳定患者(P<0.05);血清anti-β2GPI、FSTL1、PD-1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anti-β2GPI、FSTL1、PD-1高表达可能参与SLE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疾病活动度加重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Β2糖蛋白I抗体 卵泡抑素样蛋白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功能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8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庞洁如 李明才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可以分为器官特异性和系统性。AID的起源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激素、环境和遗传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AID的发病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8参与了多种AID的发生发展过程...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可以分为器官特异性和系统性。AID的起源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激素、环境和遗传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AID的发病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8参与了多种AID的发生发展过程。IL-38是IL-1家族(IL-1 family,IL-1F)的第10个新成员,与IL-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和IL-36R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1%和43%,并与IL-36R结合以拮抗IL-3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白细胞介素 器官特异性 AID 发病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胎盘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16
作者 廖家湖 印国兵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510-519,共10页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育龄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与普通人群相比,AITD患者不孕症患病率更高。AITD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涉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失调、甲状腺自身抗体对卵巢组织及生殖系统的损害、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等多个原...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育龄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与普通人群相比,AITD患者不孕症患病率更高。AITD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涉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失调、甲状腺自身抗体对卵巢组织及生殖系统的损害、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等多个原因,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现有文献,深入探讨AITD对胎盘功能的影响机制,揭示其潜在的生物学路径,并为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AITD与胎盘功能交互作用的全面分析,期望为改善妊娠结局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ITD) is a common cause of thyroid dysfunction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prevalence of infertility is higher among patients with AIT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ITD and infertility involves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thyroid hormone level disorders, damage to ovarian tissue and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caused by thyroid autoantibodies,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s, but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are not yet clear.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AITD affects placental function through existing literature, reveal its potential biological pathway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ITD and placental function, it is hoped to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regnancy outcomes and enhancing the health level of mothers and bab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 桥本氏甲状腺炎 GRAVES病 胎盘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治疗在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陈贝贝 施秉银 《医学综述》 2025年第3期307-312,318,共7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失去耐受性,进而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自身抗体生成、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通常无法彻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目前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均为改善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失去耐受性,进而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自身抗体生成、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通常无法彻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目前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均为改善症状和预防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相关的病理性自身免疫。近年来,采用调节性免疫细胞、耐受性疫苗、纳米材料以及黏膜免疫重新诱导机体对自身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治疗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已取得一定进展,未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调节性免疫细胞 耐受性疫苗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LL-37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吴梦静 张大启 +1 位作者 李其富 廖小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6-759,共4页
LL-37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人源性抗菌肽。近年研究发现,LL-37除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可在不同微环境下对不同免疫细胞发挥综合免疫调节功能,进而在一系列免疫相关疾病中起促炎或抑炎作用。本文就LL-37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 LL-37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人源性抗菌肽。近年研究发现,LL-37除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可在不同微环境下对不同免疫细胞发挥综合免疫调节功能,进而在一系列免疫相关疾病中起促炎或抑炎作用。本文就LL-37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37 抗菌肽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影响
19
作者 高玲 《工业微生物》 2025年第1期179-181,共3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错误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肠道微生物群可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产生代谢产物,从而间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因此,深入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错误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肠道微生物群可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产生代谢产物,从而间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因此,深入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针对肠道微生物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影响机制展开分析探究,并结合相关实验,揭示微生物群变化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 疾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互关系及机制
20
作者 崔峻 胡艺耀 +1 位作者 张曦木 徐骏疾 《口腔生物医学》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性炎症性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但其具体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对牙周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互关系的机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 牙周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