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学究竟有没有精魂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廷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6-99,共4页
危机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魂,有此起统帅作用的精魂,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学不仅实现了现代化,产生了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贡献出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大师,也使中国现代文学一起步就于世界文学接轨。而20世纪后半期中国当代文学50年在... 危机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魂,有此起统帅作用的精魂,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学不仅实现了现代化,产生了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贡献出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大师,也使中国现代文学一起步就于世界文学接轨。而20世纪后半期中国当代文学50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紧跟政治到追逐商品化大潮,自始至终缺乏一个像现代文学那样能起统帅作用的“精魂”。因而既未能出大师,也未能出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精魂 当代文学 政治化 商品化 缺乏精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上的文学精魂──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观陕西作家群 被引量:7
2
作者 田中阳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2-79,共8页
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当代陕西作家群的影响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之点:一是关中平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最为发达、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给陕西作家群注入了具有强健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另一点是,自然生... 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当代陕西作家群的影响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之点:一是关中平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最为发达、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给陕西作家群注入了具有强健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另一点是,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的黄土高原和陕南贫瘠山区以及全省远离海洋的闭塞的内陆地理环境,使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长期受到大自然的威逼和贫穷的困扰,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陕西作家。这些影响使陕西作家群表现出鲜明的群体特色:首先,他们对文学事业执著专一,具有一种为文学献身的悲壮精神。其次,他们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他们的创作追求雄浑的史诗效果,是大气磅礴的现实主义。再次,他们十分关注农民的命运。但贫瘠和闭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千百年在其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土层对陕西作家群也产生负面影响:首先,陕西作家群在"城里人"面前,在城市文明面前,大多表现出既自卑又自亢的矛盾心态。其次,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回归意识,表现出传统农民的文化品性、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 文学精魂 陕西作家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腻革命”:人民文艺的历史性与现实感——读张炼红《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如果从20世纪40年代发端算起,到70年代,新中国戏曲改造前后绵延达四十余年,这一历史实践包括“改戏、改人、改制”等诸多层面,同时,又涉及当代文艺史上如政治与文艺关系、传统形式的现代转型等重要问题,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只是从现有... 如果从20世纪40年代发端算起,到70年代,新中国戏曲改造前后绵延达四十余年,这一历史实践包括“改戏、改人、改制”等诸多层面,同时,又涉及当代文艺史上如政治与文艺关系、传统形式的现代转型等重要问题,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只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成果并不理想.这也难怪,且不说戏曲研究是否冷门,显而易见的是它的研究难度:庞杂而数量可观的戏曲史料需要发掘、搜集、整理,戏曲的美学品鉴也对研究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新中国文艺与政治之间的复杂纠葛迄今仍是烫手的难题.张炼红的《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①对新中国戏改作了专门的研究,颇具开拓性,值得特别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人民文艺 改造 考论 精魂 现实感 历史性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传统精魂“和”对发展中医学体系的影响
4
作者 谢辉 樊新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2014-2016,共3页
中国文化传统精魂"和"是不同要素构成的一种和谐状态,"和"是生生之和,创新之和,发展之和。以其为底蕴之中医学应从精魂去思考其体系的发展,把现代科技手段,科技语言与传统中医"和"起来。正确发扬"和... 中国文化传统精魂"和"是不同要素构成的一种和谐状态,"和"是生生之和,创新之和,发展之和。以其为底蕴之中医学应从精魂去思考其体系的发展,把现代科技手段,科技语言与传统中医"和"起来。正确发扬"和"之精魂,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医学新体系结构。此体系结构虽有分工,但又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统 精魂 科学发展观 中医学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尹珍文化之精魂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学洙 《当代贵州》 2012年第23期38-39,共2页
多年来,每当谈论贵州历史文化之时,人们往往言必称尹珍。一千八百年前的尹珍,已成为证明贵州文化源远流长的名片与象征。
关键词 历史文化 精魂 文化源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岑参边塞诗中的西域精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萍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6,共3页
岑参的边塞诗歌独特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西域精魂。
关键词 岑参 西域 自然景物 人文景观 精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语精魂——长篇小说《白门柳》赏读随笔 被引量:1
7
作者 傅修海 《阅读与写作》 2011年第2期7-8,共2页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被赞誉为“描写晚明社会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双璧”①之一。作者刘斯奋先生用审视的、驾驭历史巨变的艺术气魄,成功刻画众多丰富而痛苦的士人灵魂,展现了在文化激变时代人物心灵...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被赞誉为“描写晚明社会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双璧”①之一。作者刘斯奋先生用审视的、驾驭历史巨变的艺术气魄,成功刻画众多丰富而痛苦的士人灵魂,展现了在文化激变时代人物心灵苦痛的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门柳》 长篇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 “茅盾文学奖” 随笔 赏读 精魂 物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觅蝶舞的精魂——试论传统道家的现象学式审美之旅
8
作者 彭飞 黄信初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1期33-,共1页
  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由浅入深,逐步感受、体认、把握其美的本质的一种复杂微妙的心理过程.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对此有着十分丰富的积蕴.从"涤除玄鉴"、"心斋"、"坐忘"到"悟&qu...   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由浅入深,逐步感受、体认、把握其美的本质的一种复杂微妙的心理过程.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对此有着十分丰富的积蕴.从"涤除玄鉴"、"心斋"、"坐忘"到"悟",再到"物化"的心理历程,正代表着我国古代三种最基本的审美方式,体现着逐步深入的审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精魂 玄鉴 蝶舞 审美对象 审美客体 心斋 《艺术作品的本源》 海德格尔 纯粹意识 坐忘 现象学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与美:五四文学不死的精魂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9
作者 王洪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10,共3页
今年适值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已陆续展开。但对我们这些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人来说,纪念五四,首先想到的是五四文学。这并非有意忽略1919年5月4日的那场学生运动——恰恰相反,那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所承载的... 今年适值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已陆续展开。但对我们这些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人来说,纪念五四,首先想到的是五四文学。这并非有意忽略1919年5月4日的那场学生运动——恰恰相反,那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所承载的热情与诉求,已经像遗传密码一样进入了我们的血液,时常吸引我们悄然反顾。但由于专业的限制,我们尚无法从学理上对这场运动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所以,我们选择了五四文学作为讨论的对象,并谨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新文学先驱者们的景仰和对那段辉煌历史的敬畏。人们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般有两个目的:一、希望历史事件永远成为历史,或者说通过纪念将历史封存起来,就像我们参观木乃伊,并不是为了自己死后也成为木乃伊一样——这样的纪念,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安葬仪式;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纪念,来传承历史的精神,这样的纪念是为了使历史重生。当我们选择了五四文学作为我们的讨论对象时,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通过重新阐释五四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来检讨我们当下文学存在的问题。《诚与真》一文,重点剖析了五四文学对诚与真的追求与坚守,认为五四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可能会被后世文学所超越,但它不造作、不虚饰、不卖弄、不轻佻的精神特质和天使一般的磊落情怀,是无法被超越、无法被复制的。与之相比,当下文学诚与真的缺失,可能是它被读者冷落、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爱与美》一文认为五四文学最值得我们珍视和挖掘的是它对于博爱和永恒价值的追求,简单说来就是关于"爱"和"美"的执著而热烈的拥抱。五四文学的这一特质应该成为我们建构当今文学的重要资源。《情与性》在讨论五四文学及人的觉醒时,把情与性作为立论的基点,认为性的驱动与对情的追求,是五四人的解放的重要内驱力,也是五四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以此为参照,对当代文学中的性描写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学"与"文"》则从作家学养和文学创作的关系入手,重新反思了"作家学者化"和"学者作家化"的问题。由于作者将问题置于五四文学的场域中展开论述,就显得更为引人深思。四篇文章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发掘了五四文学永恒魅力的根源,重新阐释了他们理解的五四文学传统。而这种发掘与阐释,又无一不指向当下文学存在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纪念历史的时候,没有忘记当下文学的生存境遇。他们的观点可能有偏颇之处,但作为一次笔谈,他们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意见,我想对于我们这些读书人而言,这就足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当代文学 精魂 永恒价值 五四新文学 “美” “爱” 五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何为”与“细腻革命”——读张炼红著《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
10
作者 王大可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1期98-103,共6页
在蔡翔的著作《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一文化想象(1949-1966)》的讨论会上,罗岗指出,依托于1980年代广义的“重写文学史”运动而形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框架已经逐渐耗尽了其本有的能量和潜力,今天的文学研究能不能走出... 在蔡翔的著作《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一文化想象(1949-1966)》的讨论会上,罗岗指出,依托于1980年代广义的“重写文学史”运动而形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框架已经逐渐耗尽了其本有的能量和潜力,今天的文学研究能不能走出困境,关键在于“能否提出重大的问题”。在我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革命 “重写文学史” 考论 改造 精魂 社会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里该有教师的气脉精魂
11
作者 连中国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0年第5期16-17,共2页
一些语文课之所以低效重复,拖沓冗长,面目可憎,令学生生厌,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语文课内无个性化的“人”。这个应该出现的“人”首先是作家。通过细心揣摩把玩文字,在字词句章中,作家的精神气质便会倾泻而出。辞章、旬式、题旨一... 一些语文课之所以低效重复,拖沓冗长,面目可憎,令学生生厌,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语文课内无个性化的“人”。这个应该出现的“人”首先是作家。通过细心揣摩把玩文字,在字词句章中,作家的精神气质便会倾泻而出。辞章、旬式、题旨一定是高度地契合于作家本人的。文字不是趴在纸页间,它分明是站着,喊着,前行着的。字内无“人”,只看到茫茫的文字堆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 精魂 教师 精神气质 个性化 作家 文字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诗心 赤色精魂——方冰新诗导读
12
作者 李志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方冰(1914—1997)系安徽凤台县人,在长达50多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创作了诸多优秀诗作,主要代表诗集有《大海的心》、《飞》、《战斗的乡村》等。他的诗歌,情感丰沛而富于战斗力、语言质朴而不乏艺术感染力、形式清晰而内含探索与... 方冰(1914—1997)系安徽凤台县人,在长达50多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创作了诸多优秀诗作,主要代表诗集有《大海的心》、《飞》、《战斗的乡村》等。他的诗歌,情感丰沛而富于战斗力、语言质朴而不乏艺术感染力、形式清晰而内含探索与革新精神。方冰是中国新诗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诗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史 导读 精魂 诗心 大地 创作生涯 艺术感染力 革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精魂之舞:试论影视文本烛照下的小说魅力
13
作者 孔祥静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2期214-215,共2页
目前,影视对小说的影响仿佛越来越大。有人甚至认为小说正在死亡。事实并非如此。相较于影视文本,作为以文字为凭借的语言艺术,小说指向的是心灵、想象和思索。在文字的自由书写中所蕴藏的精神、灵魂是小说的脊梁。小说的独特味道恰恰... 目前,影视对小说的影响仿佛越来越大。有人甚至认为小说正在死亡。事实并非如此。相较于影视文本,作为以文字为凭借的语言艺术,小说指向的是心灵、想象和思索。在文字的自由书写中所蕴藏的精神、灵魂是小说的脊梁。小说的独特味道恰恰源于这种自由精魂之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精魂 小说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原创绘本中“李冰精魂”探寻与表达
14
作者 杨翔凤 王鹏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36-142,共7页
李冰带领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历时18年,为后代留下不朽的都江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与力量。结合李冰文化研究的成果,立足李冰精魂的当代表达,将李冰文化和中国原创绘本相结合,拓展了美术创作的空间和途径,促进“李冰精魂”的推广,揭示... 李冰带领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历时18年,为后代留下不朽的都江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与力量。结合李冰文化研究的成果,立足李冰精魂的当代表达,将李冰文化和中国原创绘本相结合,拓展了美术创作的空间和途径,促进“李冰精魂”的推广,揭示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对当代文化的启示。本文介绍了“李冰精魂”在中国原创绘本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实际应用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冰精魂 中国原创绘本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树精魂的写照
15
作者 曾祥芹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8年第9期3-5,共3页
2007年岁末,从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寄来一本洋洋68万字的书稿,原来是包头师范学院韩雪屏教授从教50周年的纪念品——《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嘱我为名家专著作序,这实为一种荣幸!作者与我同于1958年大学毕业,同在高师执教“语文... 2007年岁末,从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寄来一本洋洋68万字的书稿,原来是包头师范学院韩雪屏教授从教50周年的纪念品——《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嘱我为名家专著作序,这实为一种荣幸!作者与我同于1958年大学毕业,同在高师执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同在语文教育学、阅读学、文章学三个学会共事近30年,积有扯不断的学术情缘。拜读同行知己的作品,亲切感、新鲜感、理智感、审美感丛生,最易享受高峰体验,这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魂 杨树 包头师范学院 语文课程 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育学 教学研究 大学毕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魂--品读洪宗礼先生的《我的语文教育观》等论著
16
作者 董旭午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3年第5期9-11,共3页
近来,品读洪宗礼先生的《我的语文教育观》《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从整体上改革语文教学》等论著,通读他的“双引”教学法及相关课例,合卷沉思,有两个字深深地刻到了我的脑子里,那就是“辩证”。我们甚至完全可以这么说,“辩证”就是... 近来,品读洪宗礼先生的《我的语文教育观》《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从整体上改革语文教学》等论著,通读他的“双引”教学法及相关课例,合卷沉思,有两个字深深地刻到了我的脑子里,那就是“辩证”。我们甚至完全可以这么说,“辩证”就是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教育观 洪宗礼 辩证 论著 品读 精魂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去来兮,教师讲授之精魂
17
作者 董旭午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0年第3期18-19,共2页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讲,其背景可谓深远和陌生,仅靠学生去搜集一些背景资料,还是不足以使他们真正读懂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的,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读懂小说中鲁镇人的生活和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为此,我不仅满...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讲,其背景可谓深远和陌生,仅靠学生去搜集一些背景资料,还是不足以使他们真正读懂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的,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读懂小说中鲁镇人的生活和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为此,我不仅满腔激情地讲述了几千年来女人被压迫的悲惨历史,更饱含真情地控诉了纲常礼教的罪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讲授 精魂 封建礼教 《祝福》 背景资料 悲惨命运 中学生 祥林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市民文化产业意识 构筑城市独特文化精魂
18
作者 杨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7年第9期00342-00343,347,共3页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软实力”,凭借其彰显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城市区域竞争的广泛重视,甚至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呼包鄂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推进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软实力”,凭借其彰显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城市区域竞争的广泛重视,甚至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呼包鄂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相关理论,分析鄂尔多斯市文化资源特点,认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围绕提升市民文化产业意识和构筑城市独特文化精魂两个核心,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完善、品牌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路径 产业意识 文化精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潜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性能量——兼评张炼红《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
19
作者 沙垚 《现代视听》 2019年第8期84-85,共2页
2019年7月的最后一天,在去京郊进行'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的大巴车上读到毛尖老师发表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的文章《一树真理》,得知张炼红老师《历炼精魂》(增订版)出版。对于十数年磨一剑的写作者,毛尖感慨:'我也想... 2019年7月的最后一天,在去京郊进行'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的大巴车上读到毛尖老师发表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的文章《一树真理》,得知张炼红老师《历炼精魂》(增订版)出版。对于十数年磨一剑的写作者,毛尖感慨:'我也想惆怅地说一句,无论是对于我们同代人还是下一代研究者来说,‘炼红写书’,都可能是一种传奇了。'我一下子泪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
20
作者 樊香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8年第1期00344-00345,共2页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作为二十世纪末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被视为“陕军东征”的先驱。可以说,《白鹿原》是当代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曾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雷达先生评价小说《白鹿原》为废墟上的精魂。那么,何为废墟上的精魂呢?本...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作为二十世纪末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被视为“陕军东征”的先驱。可以说,《白鹿原》是当代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曾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雷达先生评价小说《白鹿原》为废墟上的精魂。那么,何为废墟上的精魂呢?本文站在高中生的角度,着重对《白鹿原》的白鹿精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墟上的精魂 白鹿精魂 白鹿原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