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格局变迁的再认识
1
作者 郎绍君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5期87-90,共4页
伴随着20世纪通俗大众艺术的兴起和独盛,中国精英艺术失落了。精英艺术乃至精英文化的失落使中国文化艺术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期里走入低谷,丧失活力和创造力。对这个现实没有深刻的反省,将大大有碍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而当前最... 伴随着20世纪通俗大众艺术的兴起和独盛,中国精英艺术失落了。精英艺术乃至精英文化的失落使中国文化艺术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期里走入低谷,丧失活力和创造力。对这个现实没有深刻的反省,将大大有碍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而当前最迫切的使命,是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化 精英艺术 精英文化 中国文化艺术 丧失活力 大众艺术 创造力 格局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还是精英艺术:论鲍勃·迪伦作品的艺术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陶锋 周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艺术,人们对鲍勃·迪伦的艺术定位不一。本文试图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入手,对迪伦的艺术进行分析。鲍勃·迪伦的民谣歌曲形式来源于大众,但是他通过学习吸收精英艺术(如现代派)的手法,并且发展了... 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艺术,人们对鲍勃·迪伦的艺术定位不一。本文试图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入手,对迪伦的艺术进行分析。鲍勃·迪伦的民谣歌曲形式来源于大众,但是他通过学习吸收精英艺术(如现代派)的手法,并且发展了民谣本身的否定性和批判性,使得民谣不断地朝向形式自律的方向发展,因此,迪伦的作品结合了大众文化和精英艺术各自的优点——真实的生活以及本真性、否定性,而自觉批判了深受文化工业控制、过于形式脱离生活的弊病,真正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本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的历程:论精英艺术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水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116,共6页
艺术的神圣性在前现代时期来源于自身以外的宗教 ;当宗教衰微之后 ,“天才”和世俗政治权力成了它的新神。然而 ,随着 2 0世纪以来文化的变迁 ,传统的人文艺术文化急剧衰落 ,旧的精英文化阶层解体 ,艺术的膜拜价值最终淡出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 精英艺术 高雅艺术 天才 文化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水平 《艺术广角》 2008年第3期7-10,共4页
艺术的神圣性在前现代时期来源于自身以外的宗教;当宗教衰微之后,"天才"和世俗政治权力成了它的新神。然而,随着20世纪文化的变迁,传统的人文艺术文化急剧衰落,旧的精英文化阶层解体,艺术的膜拜价值最终淡出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 精英艺术 高雅艺术 天才 文化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背景下精英艺术的拓展与突围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泽立 《唐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5-57,共3页
在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精英艺术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大众文化以其科技优势强占了大众生活的艺术空间,精英艺术越来越远离大众。艺术家只有主动适应市场,放弃主流地位和精英意识,从大众利益的视角去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艺术才会走出... 在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精英艺术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大众文化以其科技优势强占了大众生活的艺术空间,精英艺术越来越远离大众。艺术家只有主动适应市场,放弃主流地位和精英意识,从大众利益的视角去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艺术才会走出目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困境 突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艺术的“救世”与“自我救赎”
6
作者 张园园 《美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7期18-19,共2页
一直以来,精英艺术被赋予拯救的使命,承担着守护精神生活领地的神圣职责。面对当前纷繁的现代艺术思潮,现代精英们必须重温悠久文化的优良传统,用强悍的人格力量来建构当代艺术精神,在大众文化时代积极争取自己的合理存在,正所谓"... 一直以来,精英艺术被赋予拯救的使命,承担着守护精神生活领地的神圣职责。面对当前纷繁的现代艺术思潮,现代精英们必须重温悠久文化的优良传统,用强悍的人格力量来建构当代艺术精神,在大众文化时代积极争取自己的合理存在,正所谓"天助自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大众 人格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炼、转型与经典化——从精英艺术、大众娱乐的两个个案谈起
7
作者 张玄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14年第1期468-480,共13页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化命题可被区分做精英艺术、大众娱乐两条路径被讨论。文章选取了昆曲、叫卖调作为雅、俗两极的个案讨论,探讨自觉性与自在性两种经典化途径。针对具体的音乐种类,以属性、语境、变迁以及构建模式等维度考量,以“...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化命题可被区分做精英艺术、大众娱乐两条路径被讨论。文章选取了昆曲、叫卖调作为雅、俗两极的个案讨论,探讨自觉性与自在性两种经典化途径。针对具体的音乐种类,以属性、语境、变迁以及构建模式等维度考量,以“淬炼”与“转型”总结经典化历程中的变化模式,进而讨论经典化中雅、俗动态平衡的驱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化 昆曲 叫卖调 精英艺术 大众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变迁: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水平 《文艺评论》 2004年第1期4-10,共7页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传统文化 消费文化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精英艺术的下沉式发展及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鲍佳倩 《视听》 2022年第3期43-45,共3页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术的层次正趋于平均化,以更适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向下倾斜",变得日益平庸化。艺术创作受制于大众审美,艺术的意义被放大,精英艺术的创作具有了明确的选择性和局限性。对此,一方面,先锋艺术家应守护精英艺术的"阳春白雪",抵制功利主义对高雅艺术的侵袭;另一方面,需重视人文艺术教育,提高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扭转精英艺术的下沉式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下沉 精英艺术 大众艺术 视觉转型 消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艺术不是精英艺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洪义 《公共艺术》 2018年第4期46-49,共4页
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遍需要,而非某一社会阶层的特殊需要,是公共艺术区别于非公共艺术的要点所在。无论公共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身份属于何种社会阶层,公共艺术作品是否能被精英艺术阶层所认可,具备"去精英"社会文化属性、服... 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遍需要,而非某一社会阶层的特殊需要,是公共艺术区别于非公共艺术的要点所在。无论公共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身份属于何种社会阶层,公共艺术作品是否能被精英艺术阶层所认可,具备"去精英"社会文化属性、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艺术,都不是精英艺术而是大众艺术。这是被公共艺术发展所不断证明的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精英艺术 大众艺术 审美泛化
原文传递
从“无名视觉绘画”到“精英艺术”——浅谈唐代女性题材绘画演变
11
作者 王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年第23期81-84,共4页
"士女"一词使用最早是在9世纪的唐代,而事实上唐代的女性绘画题材早在唐初就已经在继承隋代"秀骨清像"和"面短而艳"的审美基础上开始发展,并在武周、开元时期形成了丰肥妍美的审美风格,同时一些流行化的... "士女"一词使用最早是在9世纪的唐代,而事实上唐代的女性绘画题材早在唐初就已经在继承隋代"秀骨清像"和"面短而艳"的审美基础上开始发展,并在武周、开元时期形成了丰肥妍美的审美风格,同时一些流行化的士女画范式也在这两个时期出现,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通过对唐代墓葬壁画、线刻中的女性主题绘画和唐代仕女绘画的对比可以得知,早在张萱、周昉之前,就已经有画家在创作类似的女性绘画题材,并且在不断的绘画实践中完善、丰富、范式化女性题材的绘画。但是张萱、周昉等在此基础上,既对流行的女性题材加以继承,也对其进行了艺术提升。通过张萱、周昉等精英画家对此类题材的艺术提升和转化,唐代女性主题绘画完成了从"无名视觉绘画"到"精英艺术"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葬壁画 唐代石椁线刻 精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和精英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对话
12
作者 王聪丛 《艺术生活》 2008年第3期40-40,共1页
当代艺术的叙事空间,被置于特定画廊、博物馆的艺术机构之中,暗示着一种文化权威,并在这样特定的空间中,来展示它精英艺术的身份。而电影等大众文化的境遇在中国大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公共空间 博物馆 艺术 文化工业 电影院 当代艺术 中国大陆 法兰克福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媒介时代的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基于豪泽尔的艺术分类
13
作者 李慧涵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大众媒介的兴起已经改变了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内容,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和新现实,也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和传播途径。本文基于阿德诺·豪泽尔对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定义,探讨二者在大众媒介时代各自遭遇的困境。同时,豪泽尔关... 大众媒介的兴起已经改变了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内容,成为当代文化的新景观和新现实,也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现形式和传播途径。本文基于阿德诺·豪泽尔对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定义,探讨二者在大众媒介时代各自遭遇的困境。同时,豪泽尔关于艺术与技术、精英与大众的辩证观点,也为二者如何在大众媒介时代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提供了解决方案。精英艺术可以从大众艺术中汲取营养,保持艺术的生命力;大众艺术可以从精英艺术中获取先进的形式结构,提升自身的审美趣味。本文认为,让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形成良性的转化,不仅有助于艺术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大众艺术 豪泽尔 大众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曼·洛克威尔现象的启示:大众文化与精英艺术之间的关系转向
14
作者 陈华辉 《美术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45,共5页
诺曼·洛克威尔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插画家。他为美国著名杂志《星期六晚邮报》担任首席封面画师达47年之久,他的作品写实且感人、通俗又不乏幽默,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无人不晓的艺术... 诺曼·洛克威尔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插画家。他为美国著名杂志《星期六晚邮报》担任首席封面画师达47年之久,他的作品写实且感人、通俗又不乏幽默,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无人不晓的艺术家。但与之相反的情况是,在美国主流艺术史中却一直没有他的位置,有的评论将洛克威尔视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言,也有一些人对他老套的现实主义风格展开口诛笔伐。表面上,洛克威尔插画作品的商业属性将之与主流的精英艺术审美拉开了差距,但深层上,这种艺术的大众口味与精英标准之间的矛盾和偶尔和解,也反映了大众文化与精英艺术之间由对立到流动的一种转向。本文试从大众文化与精英艺术的关系角度探究洛克威尔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曼·洛克维尔 美国艺术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插图艺术
原文传递
大众文化挑战下精英艺术的生存困境
15
作者 彭泽立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0-101,共2页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着人文精神传统的高雅文化和艺术创作在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中日益被边缘化,精英艺术的领地变得越来越窄。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传统的精英艺术风光不再,日渐式微。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笔者以为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艺术 生存困境 艺术个性 科学技术 审美情趣
原文传递
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博弈
16
作者 陈首成 刘毅 叶知秋 《现代装饰(理论)》 2013年第8期131-131,共1页
近代的几百年间,艺术逐渐从技术当中分离开来,艺术有了"精英"和"大众"之分。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代表了永恒和时代的两个端点。精英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时代局限性,被赋予历史的永恒性... 近代的几百年间,艺术逐渐从技术当中分离开来,艺术有了"精英"和"大众"之分。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代表了永恒和时代的两个端点。精英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时代局限性,被赋予历史的永恒性;大众艺术则代表了时代的最强音,被更多的社会大众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大众艺术 时代局限性 印象派画家 永恒性 人猿泰山 高级定制 时尚界 解构主义 流行化
原文传递
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对20世纪中国美术格局变迁的再认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郞绍君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9-32,37-38,共6页
一个朋友说:“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大奇观是通俗大众化。”是的,40—70年代的美术以普及为圭臬,以宣传为目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特色。但“文革”结束后,清醒过来的人们突然发现,一些“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化”作品,竟是那么千... 一个朋友说:“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大奇观是通俗大众化。”是的,40—70年代的美术以普及为圭臬,以宣传为目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特色。但“文革”结束后,清醒过来的人们突然发现,一些“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化”作品,竟是那么千篇一律、空洞和苍白。自开放以来,曾被诅咒为“反动权威”的“大、洋、古”的作品,又出现在书店、美术馆、剧场或音乐厅。唐诗、宋画、凡·高,莫扎特、尼采,达利重新把一些人迷醉,被视为神圣。与此同时,在艺术创作上,则出现了两种相偏离的趋向,一是有些作品又回到少数人的圈子,大众不理解不接受;一是相当一批作品适应乃至追随商品化目的,自动通俗化,受到广大城市消费公众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格局变迁 20世纪 大众化 中国美术 通俗艺术 艺术 林风眠 文化精英 大众艺术
原文传递
尊重历史 严肃学风——关于《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一文致郎绍君同志的公开信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克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0-54,共5页
绍君同志: 我在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之后,决心公开地和你探讨你在89年第二期《美术研究》上发表的《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一文所引起的争议。也许有人会说,该文发表已一年多,何必再提。但我认为该文涉及本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基本估价,涉及... 绍君同志: 我在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之后,决心公开地和你探讨你在89年第二期《美术研究》上发表的《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一文所引起的争议。也许有人会说,该文发表已一年多,何必再提。但我认为该文涉及本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基本估价,涉及文艺大众化路线的肯定与否定,更重要的是你文中呼唤重建的精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文化精英 文艺大众化 郎绍君 中国美术 美术研究 社会精英 艺术事业 民族精神 中国现代美术
原文传递
与《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作者商榷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景初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8-60,共3页
《美术研究》1989年第2期刊载的《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以下简称《重建》)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看法。这里先提出几个较大的问题来与该文作者商榷。《重建》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就不同了,精英形而上的思索和个性感情的... 《美术研究》1989年第2期刊载的《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以下简称《重建》)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看法。这里先提出几个较大的问题来与该文作者商榷。《重建》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就不同了,精英形而上的思索和个性感情的悲欢体验渐渐让位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走出象牙之塔’的呼声。投笔从戎、宣传鼓动、文化下乡,中断画家书斋的创造。一切都服从于救国之需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五四精神 美术研究 宣传鼓动 文化下乡 《讲话》 国家兴亡 日本侵略军 全民抗战 日本军国主义
原文传递
革命文艺丧失了活力和创造力吗?——评郎绍君同志的《重建中国的精英艺术》一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海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0-68,共9页
人所共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美术界的影响不可低估。对在喧闹的“85美术新潮”中所提出来的一些涉及文艺理论的重大原则问题,今天很有必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重新加以审视。如果任其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 人所共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美术界的影响不可低估。对在喧闹的“85美术新潮”中所提出来的一些涉及文艺理论的重大原则问题,今天很有必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重新加以审视。如果任其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是不利的。而且,与早几年美术理论那种异常热闹和喧器的气氛相比,美术理论界目前的冷清沉寂的局面,也给人以异样反常的感觉。这就使我们更加值得深思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艺术 《讲话》 中国革命文艺 创造力 “五四”新文化 作品 解放区 国统区 丧失活力 美术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