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为官当拒"精神贿赂"
- 1
-
-
作者
刘建明
-
机构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出处
《领导科学论坛》
2012年第8期61-61,共1页
-
文摘
唐朝开元年间,广州文人范知璇屡试不第,做官无门,却名利之心不死。宰相宋琛因犯颜直谏被贬为广州都督后,忧国忧民,“敬业爱岗”不改初衷,为百姓大办好事、实事,政绩卓著,口碑甚佳。朝廷征调宋公再次入阁为相时,百姓哭留不住,自发集资要为其修建“遗爱碑”。于是,范知璇抓住天赐良机,摇动生花妙笔,写了一篇《良宰论》献给宋公。此文闻一增十,见百益千,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令人不忍卒读。对于某些地方官来说,若遇上这等事,定是欣喜若狂,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开元年间
忧国忧民
地方官
广州
百姓
口碑
集资
-
分类号
F729.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为官当拒“精神贿赂”
- 2
-
-
作者
刘建明
-
机构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出处
《办公室业务》
2012年第2期58-58,共1页
-
文摘
所谓“精神贿赂”,就是指一些厚颜无耻、心术不正、动机不良之徒,以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方法和形式来迎合领导,讨得欢心,求得好感,从而为我所用,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一种伎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拍马屁、抬轿子、戴高帽等。与物质贿赂赤裸裸的利诱相比,精神贿赂更具形式上的灵活性和行动上的隐蔽性,它只需一张巧嘴、一个笑脸、一架媚骨、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隐蔽性
领导
-
分类号
C913.9
[经济管理]
-
-
题名警惕精神贿赂 反对弄虚作假
- 3
-
-
作者
刘继斌
强旭东
-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6期47-48,共2页
-
文摘
精神贿赂之风历史长、流传广且手段灵活 ,弄虚作假之风也同样潜滋暗长 ,屡禁不止 ,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在当今的反腐败廉政建设中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原则 ,警惕精神贿赂 ,反对弄虚作假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搞好。
-
关键词
廉政建设
精神贿赂
腐败
弄虚作假
-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incorruption
spiritual bribery
corruption
deception
-
分类号
D60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古代谄谀之演变——“精神贿赂”
- 4
-
-
作者
董葆华
-
机构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2,共1页
-
文摘
"谄谀",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就是"谄媚"与"阿谀"的组合.用荀子的话说,"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修身>).用庄子的话说,"稀意导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庄子·渔父>).意即逢迎拍马,不讲原则,一味地迎合别人意旨说话而不论是非对错.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演变
古代
荀子
庄子
是非
修身
渔父
-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C913.9
[经济管理]
-
-
题名谨防“精神贿赂”
- 5
-
-
作者
顾铭
-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3-43,共1页
-
文摘
谨防“精神贿赂”顾铭贿赂是一种腐蚀剂,它能使一些抵抗力差的人腐败变质。贿赂除了金钱器物,再一种便是“精神贿赂”。常见的精神贿赂大致有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等几种形式。它常常能起到物质贿赂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史记》载:北海太守为政有方,带来...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虚荣心强的人
朱元璋
《史记》
加强廉政建设
逆耳之言
惩治腐败
特殊作用
赏罚严明
解缙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精神贿赂——刺向领导心脏的利刃
- 6
-
-
作者
晓凤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55-55,共1页
-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领导干部
目的
治理
心脏
麻痹
危害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警惕“精神贿赂”
- 7
-
-
作者
于丽萍
-
出处
《党政论坛》
2010年第21期64-64,共1页
-
文摘
所谓“精神贿赂”,即鲁迅所说的“捧杀”。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对学习无兴趣,对工作不认真,对同志缺乏感情,待群众态度冷淡,惟一能调动他聪明才智的是上司的脾胃和脸色。遂处心积虑地揣摩领导的嗜好:爱成者,他讲盐;喜甜者,他谈糖;领导说天气有变,他赶忙打喷嚏,惟恐殷勤献得不周。鞍前马后,左右逢源,一言一行,恰到好处。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领导
感情
上司
聪明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精神贿赂问题探析
- 8
-
-
作者
侯殿收
-
机构
河南省濮阳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
-
出处
《学习论坛》
2001年第12期13-15,共3页
-
文摘
本文立足于精神贿赂问题 ,深层次地分析精神贿赂的概念、特征、类型、重大危害性 ;从主、客观上剖析精神贿赂的根源 ;从体制、机制、法制等方面提出科学、规范、具体、有针对性的防治精神贿赂的基本思路。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防治对策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谨防“精神贿赂”
- 9
-
-
作者
宋时胜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40,共1页
-
文摘
C君连晋两职,今日邀朋宴庆。酒至半酣,在朋友的叹慕声中,他曝出了自己的‘秘诀’;其实我的工作并不出色,关键在于不失时机地给领导送点‘精神礼物’。何谓送‘精神礼物’?法国喜剧巨匠莫里哀在名剧《悭吝人》中塑造的法尔顿作了绝好的表述。他在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时说:‘要人宠爱,根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是投其所好,称道他们的处世格言,恭维他们的缺点,赞美他们的行事,你用不着害怕殷勤过分,……他们一听奉承话,就连最精明的人也心甘上当。’把这几句话当成拿‘精神礼物’行贿的代表作,怕是再恰当不过了。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王安石
-
分类号
E266
[政治法律—军事法学]
-
-
题名警惕精神贿赂
- 10
-
-
作者
岑士杰
-
出处
《政工学刊》
1998年第11期9-9,共1页
-
文摘
精神贿赂是指所赠的不是财物,而是阿谀奉承之言,吹喇叭、抬轿子。古时有位学生出去做官前,到老师处辞行请训。老师问:“上任前何准备?”他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说:“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他答:“世上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哪...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领导干部
阿谀奉承
决策错误
动机和目的
离正道
主观主义
拍马者
“曝光”
官僚主义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也要警惕“精神贿赂”
- 11
-
-
作者
戴明声
-
机构
中共广东惠州市委组织部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0-40,共1页
-
文摘
也要警惕“精神贿赂”戴明声世上有一种行为与贿赂相似,但所“赠送”的不是财物,而是阿谀奉承之言,拍马溜须之举。我们不防把这种通过吹捧、拍马而行“请托”的手段叫做“精神贿赂”。精神贿赂古已有之。据说朱元璋一次微服外出,路遇彭友信,正好雨过天晴,万里长空出...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朱元璋
广东惠州
报喜不报忧
伦理学
王安石
贿赂行为
洞察能力
阿谀奉承
司马光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谨防精神贿赂
- 12
-
-
作者
池福裕
-
机构
江西省会昌县
-
出处
《人民论坛》
1997年第9期62-62,共1页
-
文摘
贿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贿赂当反,精神 贿赂亦必反之。 近日阅看古书,读到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在京城为官的人(以下称之为“官人”)被派去外地当官,临行前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地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一点。”官人说:“我准备有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可能不至于意见不一而互相顶撞。”老师生气地说:“我们这些人用正直的行为来待人,为什么要给人戴高帽子呢?”官人说:“天下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像您一样正直的人,有几个呢?”老师听了大喜,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见识。”官人听了,觉得心里美滋滋的。他告别了老师,便十分得意地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由此可见,制作高帽子的人与喜欢戴高帽子的人是有老谱的哩。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人民群众
为人民服务
党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领导干部
党的各级领导
十四届六中全会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警惕精神贿赂
- 13
-
-
作者
聂自力
-
机构
湖北省谷城县人事局
-
出处
《党建与人才》
2002年第1期28-28,共1页
-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用语
目的
信任
金钱
他人
物质
-
分类号
D924.392
[政治法律—刑法学]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严防“精神贿赂”
- 14
-
-
作者
詹田新
-
出处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48,共1页
-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思想道德教育
阿谀奉承者
思想政治素质
堂堂正正做人
领导干部
国家利益
财物贿赂
理论学习
干部选任
-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自觉抵制“精神贿赂”
- 15
-
-
作者
言午
-
出处
《党的生活(贵州)》
2003年第9期41-,共1页
-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唐明皇
安禄山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精神贿赂” 温柔的“陷阱”
- 16
-
-
作者
叶燕
-
出处
《学习月刊》
1998年第11期38-39,共2页
-
文摘
时下,对领导干部用金钱、财物行贿,人们都深恶痛绝,大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势。然而"精神贿赂"却悄然盛行,侵蚀着某些领导者的灵魂。所谓"精神贿赂",也就是有些人千方百计从精神上取悦于领导者,在精神上麻痹直至击倒领导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精神贿赂"比起钱财贿赂更恶劣,危害更甚。"精神贿赂"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领导干部
领导者
各级领导
精神腐败
行贿
经济贿赂
反腐倡廉
唐明皇
著书立说
-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警惕“精神贿赂”
- 17
-
-
作者
许谋
-
出处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0年第4期106-106,共1页
-
文摘
见此题目,或许有的读者会问:只听说过用钱物搞贿赂,哪来的“精神贿赂”?这个提法虽未见之经传,其与否有待于进一步推敲。但是,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现实生活
顶头上司
党员领导干部
客观存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
感到缺少
政治生活
共产党人
解决的办法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小议“精神贿赂”
- 18
-
-
作者
赵化南
-
出处
《廉政瞭望》
2000年第1期9-9,共1页
-
文摘
所谓"精神贿赂",就是通常人称为拍马屁、抬轿子、戴高帽等阿谀奉承之类的行为。同物质贿赂者一样,精神贿赂者也是抓住了某些当权人物的弱点,投其所好,抓住机会"发射"出"糖衣炮弹"。正像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对伺臣所言:"好功则贪名者进,好财则言利者进,好术则游谈者进,好谀则巧佞者进。"上者所好,就给下面投机钻营者一个机会。"拍马"是为了"骑马"。"精神贿赂"同物质贿赂虽然手段不同。目的却只有一个:为了一己私利,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相比之下,"精神贿赂"较之物质贿赂具有更大的欺骗性、隐蔽性和破坏性,且投入少、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朱元璋
明太祖
物质
欺骗性
破坏性
发射
机会
投机
行为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谨防“精神贿赂”
- 19
-
-
作者
顾铭
-
出处
《农村工作通讯》
1997年第4期34-34,共1页
-
文摘
贿赂是一种腐蚀剂,它能使一些抵抗力差的人腐败变质。贿赂除了金钱器物,再一种便是"精神贿赂"。常见的精神贿赂大致有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戴高帽等几种形式。它常常能起到物质贿赂所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明代朱元璋钓鱼,半晌不见鱼儿上钩,十分烦恼,文人解缙连忙躬身上前,赋诗一首:"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脸色由阴转晴,对解缙愈加宠信。用金钱器物之类贿赂,行贿者总得出点血。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朱元璋
特殊作用
腐蚀剂
行贿者
金钱
阴转
明代
上钩
钓鱼
-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精神贿赂"暗箭"当防
- 20
-
-
作者
李文刚
-
出处
《共产党员(河北)》
2018年第14期39-39,共1页
-
文摘
精神贿赂与物质贿赂相比,具有形式上的灵活性、行为上的隐蔽性,貌似小小不然,实则危害极大。对于物质上的贿赂,许多人能够做到洁身自好,可面对极力吹捧的精神贿赂时,却容易放松戒备和警惕。领导干部一旦中了精神贿赂这支"暗箭",心中公平公正的天平就可能会失衡,进而污染政治生态,容易误入歧途。
-
关键词
精神贿赂
领导干部
公平公正
政治生态
隐蔽性
物质
-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