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日常生活批判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传统人文
精神
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世界
精神的重建
人类生活方式
总体结构
中国文化转型
人文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
被引量:
2
2
作者
钱中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70-73,共4页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钱中文二十世纪是文学艺术不断花样翻新的时代。特别是在各种形式主义学派影响下出现的多种作品,在发现与运用语言自身逻辑与能指方面,发展到了极致,更使艺术形式趋于多样,时有创新。同时另...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钱中文二十世纪是文学艺术不断花样翻新的时代。特别是在各种形式主义学派影响下出现的多种作品,在发现与运用语言自身逻辑与能指方面,发展到了极致,更使艺术形式趋于多样,时有创新。同时另一方面,特另。1是50年代下半期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
人文
精神
精神的重建
新理性
精神
文化冲突
文化艺术
精神
家园
文化交流
现代主义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
被引量:
36
3
作者
钱中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56,共12页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钱中文一20世纪是文学艺术不断花样翻新的时代。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时时更新自己的手法,拓展生活的广度,深入开掘人生,那19世纪的批判精神至今一脉相承,余韵犹存。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同派别...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钱中文一20世纪是文学艺术不断花样翻新的时代。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时时更新自己的手法,拓展生活的广度,深入开掘人生,那19世纪的批判精神至今一脉相承,余韵犹存。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同派别的一些优秀之作,倾情于20世纪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文学艺术
新理性
精神
现代主义
精神的重建
文化冲突
反理性主义
非理性
精神
家园
语言
原文传递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
被引量:
2
4
作者
丁怀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9-69,共1页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丁怀超以胡适、陈独秀等先辈为健将的新文化运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而且对其后的人文科学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不联系今日学术发展的现实,特...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丁怀超以胡适、陈独秀等先辈为健将的新文化运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而且对其后的人文科学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不联系今日学术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现实。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重建
文化运动
精神的重建
人文科学
人文学术
文化问题
学术规范
负面效应
社会转型时期
文化批判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理学的意义追询
被引量:
1
5
作者
姜广辉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87-92,共6页
理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理学的意义追询姜广辉一种学术思潮的发生、发展不是偶然的、无缘无故的,而必有其民族的、时代的具体社会文化的背景和原因,并表现为某种精神的、意义的省思和追求。从这一认识出发,我想对宋明理学谈一些...
理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理学的意义追询姜广辉一种学术思潮的发生、发展不是偶然的、无缘无故的,而必有其民族的、时代的具体社会文化的背景和原因,并表现为某种精神的、意义的省思和追求。从这一认识出发,我想对宋明理学谈一些看法。一、理学的发生:重建意义的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的重建
理学家
心性论
韩愈
《西铭》
道统论
理论体系
人生意义
圣人
道学
原文传递
发展中国文化本位的哲学研究参与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6-57,共2页
发展中国文化本位的哲学研究参与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重建陈来(教授、博士生导师):我的一个基本想法是,对哲学系建设及哲学本身在21世纪的走向,必须在一个全球的经济一文化视野里加以考虑。离开这样一个大背景,我们就无法高瞻...
发展中国文化本位的哲学研究参与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重建陈来(教授、博士生导师):我的一个基本想法是,对哲学系建设及哲学本身在21世纪的走向,必须在一个全球的经济一文化视野里加以考虑。离开这样一个大背景,我们就无法高瞻远瞩、超越浅近的功利眼界。虽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本位
民族
精神
哲学研究
价值体系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发展中
精神的重建
文化特色
西方文化
原文传递
对峙与沟通──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再思索
被引量:
2
7
作者
李郁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35-39,共5页
对峙与沟通──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再思索李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震荡,出现了失衡现象。人文精神被委以拯救的重任,推到了前台。《上海文学)、(读书)、(东方)、《文艺争呜)...
对峙与沟通──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再思索李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震荡,出现了失衡现象。人文精神被委以拯救的重任,推到了前台。《上海文学)、(读书)、(东方)、《文艺争呜)等多家杂志参与了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讨论
知识分子
精神
论
大众文化
政治情结
话语中心
终极价值
精神的重建
张承志
价值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
8
作者
刘玉琴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1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讨论
倡导者
商品经济
人文学科
当代知识分子
精神
领域
精神的重建
理想主义
中国文人
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的商讨
9
作者
方光华
尤西林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现代意义
人文知识分子
人文
精神
本体论
人文本体
实学思潮
人文意义
精神的重建
意义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纪之交理论研究视野观照
10
作者
杨长虹
高杰
《长白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4-6,共3页
今天,理论研究在作世纪性回顾与前瞻之际,不能不面对一系列时代性课题的尖锐挑战。“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应增强“问题”意识,更应为解决这些课题提供方法论的启示。这就需要在正确把握理论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
今天,理论研究在作世纪性回顾与前瞻之际,不能不面对一系列时代性课题的尖锐挑战。“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应增强“问题”意识,更应为解决这些课题提供方法论的启示。这就需要在正确把握理论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视野,使之达到在时代水平上的深层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之交
研究视野
理论研究
精神
状况
生存状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利益关系
方法论
文化自觉
精神的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被引量:
1
11
作者
鲁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2期66-66,共1页
浙江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为纪念鲁迅诞生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浙江省纪念鲁迅国际学术讨论会,96年12月10日至14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浙江省鲁迅研究会、浙江师范大学、绍兴鲁...
浙江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为纪念鲁迅诞生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浙江省纪念鲁迅国际学术讨论会,96年12月10日至14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浙江省鲁迅研究会、浙江师范大学、绍兴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来自日本、韩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鲁迅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
精神的重建
当代中国文化
中国现代化
纪念馆
爱国主义
精神
改革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矫情
12
作者
黄毓璜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32,23,共5页
论矫情黄毓璜社会心理学家就“人们最喜爱什么样的人”作过社会调查,发现在数十项品质特征中,真诚始终列于第一位。真诚的悖面可以说是虚伪,而矫情作为一种富于机巧的纹饰,显然可以归结为一种表现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虚伪。现实生活中...
论矫情黄毓璜社会心理学家就“人们最喜爱什么样的人”作过社会调查,发现在数十项品质特征中,真诚始终列于第一位。真诚的悖面可以说是虚伪,而矫情作为一种富于机巧的纹饰,显然可以归结为一种表现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虚伪。现实生活中,它注定要比通常的丑行恶状更令人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作家
《文心雕龙》
“说真话”
“五四”
精神
“破字当头”
源于生活
卸脱责任
肉麻当有趣
精神的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旗渠故事》民族精神的开掘与重建
13
作者
陈继会
张书琴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红旗渠
民族
精神
红旗渠
精神
电视剧
艰难困苦
影视创作
当代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思想性
精神的重建
原文传递
有关“人文精神”的一场讨论
被引量:
4
14
作者
俞红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0-23,共4页
近年来,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已成为不少杂志议论的热点。 这场讨论最早是由1993年第6期《上海文学》发表的《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一文引起的。随后《读书》、《文汇报》、《东方》、《传统与现代》等杂志很快作出了反映,刊登相...
近年来,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已成为不少杂志议论的热点。 这场讨论最早是由1993年第6期《上海文学》发表的《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一文引起的。随后《读书》、《文汇报》、《东方》、《传统与现代》等杂志很快作出了反映,刊登相同的讨论或评论文章,把人文精神的“追思”推向了一个高潮。现将讨论中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概述如下。 (一)人文精神是否失落? 张汝伦等人认为,当今社会的急剧世俗化,急功近利的拜金主义,以及普遍价值的失范和原有意识形态下的理想与信仰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知识分子
中国传统文化
终极关怀
精神的重建
意识形态
社会角色
终极价值
价值理性
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
被引量:
7
15
作者
李小娟
肖玲诺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9-53,64,共6页
本文对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进行述评,认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基本构架包括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新理解、对日常生活世界三个领域的分析、对日常生活基本图式的勾勒、对日常生活的变革与重建意义的解说、对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公式的...
本文对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进行述评,认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基本构架包括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新理解、对日常生活世界三个领域的分析、对日常生活基本图式的勾勒、对日常生活的变革与重建意义的解说、对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公式的描述等内容,它旨在阐明,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使以文化转型为表现形态的人自身的现代化与社会层面的现代化同步展开;学术界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研讨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批判与人文精神的重建、日常与非日常、日常生活批判与知性启蒙、文学与日常生活批判等关系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非日常生活世界
研究述评
文化转型
衣俊卿
非日常交往
工业文明
精神的重建
人的现代化
人类社会
原文传递
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
被引量:
26
16
作者
王彬彬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6期65-68,共4页
近些年,我常有一种感慨,这就是:中国当代的一些作家,一些文人,实在是过于聪明了。 这里的聪明,是指一种做人之道,一种生存策略,一种活命智慧,一种处世技术,是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指一种形而下的立身手段。在这些方面...
近些年,我常有一种感慨,这就是:中国当代的一些作家,一些文人,实在是过于聪明了。 这里的聪明,是指一种做人之道,一种生存策略,一种活命智慧,一种处世技术,是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指一种形而下的立身手段。在这些方面,中国当代的一些作家,一些有大名的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智慧
做人之道
中国文人
现实感
“说真话”
书生气
中国作家
中国文学
人文
精神
精神的重建
原文传递
题名
日常生活批判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勤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传统人文
精神
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世界
精神的重建
人类生活方式
总体结构
中国文化转型
人文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
分类号
C0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
被引量:
2
2
作者
钱中文
出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70-73,共4页
文摘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钱中文二十世纪是文学艺术不断花样翻新的时代。特别是在各种形式主义学派影响下出现的多种作品,在发现与运用语言自身逻辑与能指方面,发展到了极致,更使艺术形式趋于多样,时有创新。同时另一方面,特另。1是50年代下半期以...
关键词
文学艺术
人文
精神
精神的重建
新理性
精神
文化冲突
文化艺术
精神
家园
文化交流
现代主义
非理性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
被引量:
36
3
作者
钱中文
机构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56,共12页
文摘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钱中文一20世纪是文学艺术不断花样翻新的时代。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时时更新自己的手法,拓展生活的广度,深入开掘人生,那19世纪的批判精神至今一脉相承,余韵犹存。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同派别的一些优秀之作,倾情于20世纪初的...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文学艺术
新理性
精神
现代主义
精神的重建
文化冲突
反理性主义
非理性
精神
家园
语言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
被引量:
2
4
作者
丁怀超
机构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9-69,共1页
文摘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丁怀超以胡适、陈独秀等先辈为健将的新文化运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而且对其后的人文科学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能不联系今日学术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现实。从...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重建
文化运动
精神的重建
人文科学
人文学术
文化问题
学术规范
负面效应
社会转型时期
文化批判
精神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理学的意义追询
被引量:
1
5
作者
姜广辉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
国际儒学联合会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87-92,共6页
文摘
理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理学的意义追询姜广辉一种学术思潮的发生、发展不是偶然的、无缘无故的,而必有其民族的、时代的具体社会文化的背景和原因,并表现为某种精神的、意义的省思和追求。从这一认识出发,我想对宋明理学谈一些看法。一、理学的发生:重建意义的信...
关键词
精神的重建
理学家
心性论
韩愈
《西铭》
道统论
理论体系
人生意义
圣人
道学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发展中国文化本位的哲学研究参与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来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6-57,共2页
文摘
发展中国文化本位的哲学研究参与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重建陈来(教授、博士生导师):我的一个基本想法是,对哲学系建设及哲学本身在21世纪的走向,必须在一个全球的经济一文化视野里加以考虑。离开这样一个大背景,我们就无法高瞻远瞩、超越浅近的功利眼界。虽然“2...
关键词
文化本位
民族
精神
哲学研究
价值体系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发展中
精神的重建
文化特色
西方文化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对峙与沟通──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再思索
被引量:
2
7
作者
李郁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35-39,共5页
文摘
对峙与沟通──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再思索李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震荡,出现了失衡现象。人文精神被委以拯救的重任,推到了前台。《上海文学)、(读书)、(东方)、《文艺争呜)等多家杂志参与了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讨论
知识分子
精神
论
大众文化
政治情结
话语中心
终极价值
精神的重建
张承志
价值引导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
8
作者
刘玉琴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1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讨论
倡导者
商品经济
人文学科
当代知识分子
精神
领域
精神的重建
理想主义
中国文人
文化结构
分类号
C0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的商讨
9
作者
方光华
尤西林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陕西师大中文系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现代意义
人文知识分子
人文
精神
本体论
人文本体
实学思潮
人文意义
精神的重建
意义世界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纪之交理论研究视野观照
10
作者
杨长虹
高杰
机构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长春科技大学
出处
《长白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4-6,共3页
文摘
今天,理论研究在作世纪性回顾与前瞻之际,不能不面对一系列时代性课题的尖锐挑战。“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应增强“问题”意识,更应为解决这些课题提供方法论的启示。这就需要在正确把握理论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视野,使之达到在时代水平上的深层聚...
关键词
世纪之交
研究视野
理论研究
精神
状况
生存状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利益关系
方法论
文化自觉
精神的重建
分类号
C12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被引量:
1
11
作者
鲁声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2期66-66,共1页
文摘
浙江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为纪念鲁迅诞生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浙江省纪念鲁迅国际学术讨论会,96年12月10日至14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浙江省鲁迅研究会、浙江师范大学、绍兴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来自日本、韩国、...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鲁迅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
精神的重建
当代中国文化
中国现代化
纪念馆
爱国主义
精神
改革思想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矫情
12
作者
黄毓璜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32,23,共5页
文摘
论矫情黄毓璜社会心理学家就“人们最喜爱什么样的人”作过社会调查,发现在数十项品质特征中,真诚始终列于第一位。真诚的悖面可以说是虚伪,而矫情作为一种富于机巧的纹饰,显然可以归结为一种表现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虚伪。现实生活中,它注定要比通常的丑行恶状更令人厌...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作家
《文心雕龙》
“说真话”
“五四”
精神
“破字当头”
源于生活
卸脱责任
肉麻当有趣
精神的重建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旗渠故事》民族精神的开掘与重建
13
作者
陈继会
张书琴
出处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红旗渠
民族
精神
红旗渠
精神
电视剧
艰难困苦
影视创作
当代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思想性
精神的重建
分类号
J90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有关“人文精神”的一场讨论
被引量:
4
14
作者
俞红
机构
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0-23,共4页
文摘
近年来,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已成为不少杂志议论的热点。 这场讨论最早是由1993年第6期《上海文学》发表的《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危机》一文引起的。随后《读书》、《文汇报》、《东方》、《传统与现代》等杂志很快作出了反映,刊登相同的讨论或评论文章,把人文精神的“追思”推向了一个高潮。现将讨论中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概述如下。 (一)人文精神是否失落? 张汝伦等人认为,当今社会的急剧世俗化,急功近利的拜金主义,以及普遍价值的失范和原有意识形态下的理想与信仰的丧失。
关键词
人文
精神
知识分子
中国传统文化
终极关怀
精神的重建
意识形态
社会角色
终极价值
价值理性
人文主义
分类号
C0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
被引量:
7
15
作者
李小娟
肖玲诺
机构
哈尔滨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9-53,64,共6页
文摘
本文对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进行述评,认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基本构架包括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新理解、对日常生活世界三个领域的分析、对日常生活基本图式的勾勒、对日常生活的变革与重建意义的解说、对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公式的描述等内容,它旨在阐明,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使以文化转型为表现形态的人自身的现代化与社会层面的现代化同步展开;学术界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研讨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批判与人文精神的重建、日常与非日常、日常生活批判与知性启蒙、文学与日常生活批判等关系问题上。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非日常生活世界
研究述评
文化转型
衣俊卿
非日常交往
工业文明
精神的重建
人的现代化
人类社会
分类号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
被引量:
26
16
作者
王彬彬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6期65-68,共4页
文摘
近些年,我常有一种感慨,这就是:中国当代的一些作家,一些文人,实在是过于聪明了。 这里的聪明,是指一种做人之道,一种生存策略,一种活命智慧,一种处世技术,是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指一种形而下的立身手段。在这些方面,中国当代的一些作家,一些有大名的文人。
关键词
生存智慧
做人之道
中国文人
现实感
“说真话”
书生气
中国作家
中国文学
人文
精神
精神的重建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日常生活批判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王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
钱中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
钱中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36
原文传递
4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人文精神重建
丁怀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理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理学的意义追询
姜广辉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7
1
原文传递
6
发展中国文化本位的哲学研究参与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重建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2
原文传递
7
对峙与沟通──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再思索
李郁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对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
刘玉琴
《高校教育管理》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的商讨
方光华
尤西林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世纪之交理论研究视野观照
杨长虹
高杰
《长白学刊》
CSSCI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浙江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鲁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矫情
黄毓璜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红旗渠故事》民族精神的开掘与重建
陈继会
张书琴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9
0
原文传递
14
有关“人文精神”的一场讨论
俞红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4
原文传递
15
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
李小娟
肖玲诺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7
原文传递
16
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
王彬彬
《文艺争鸣》
CSSCI
1994
2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