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绝对精神的两次历程——从《精神现象学》到《哲学全书》 |
杨汐
|
《品位·经典》
|
2025 |
0 |
|
2
|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借鉴与超越 |
韩蕾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精神现象学》中的伪善问题研究 |
于有为
|
《临沂大学学报》
|
2024 |
0 |
|
4
|
《精神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论泰勒对《精神现象学》的阐释 |
谭聪
李西祥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
2024 |
0 |
|
5
|
马克思对黑格尔“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汲取与重构--基于《精神现象学》与《资本论》第一卷的考察 |
刘璐
|
《贺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现象学口号“面向事情本身”的源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胡塞尔与黑格尔的一点对照 |
张世英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7
|
《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解析 |
杨云飞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8
|
“回忆”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开端 |
先刚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9
|
从精神现象学到人学现象学——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对黑格尔的批判 |
张一兵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2
|
|
10
|
马克思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
张盾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1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真相"和"真理"概念 |
先刚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2
|
以青年马克思为参照系透视《精神现象学》——卢卡奇《青年黑格尔》解读 |
张亮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3
|
“本质”是一个与人类历史文化俱进的发展过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启示 |
张世英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4
|
数字化时代的精神现象学 |
鲍宗豪
李振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5
|
《精神现象学》的使命和体系:一个再考察 |
张亮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6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
邓晓芒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7
|
黑格尔的三种精神标本:浮士德、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读《精神现象学》札记(之二) |
邓晓芒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8
|
《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再出发 |
庄振华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精神现象学》与伦理文明观 |
樊浩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2
|
|
20
|
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 |
陈立旭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