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产景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新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桂榕 刘金泉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范围的遗产实践和学术进展看,遗产景观已成为服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概念,具有针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探讨的理论适用性。从现实层面看,遗产景观实践已成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形式,能生动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文化创新交融的社会发展过程,体现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各族人民建设精神家园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具有解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针对性和现实合理性。从理论层面看,遗产景观视角可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创新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景观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文化认同 遗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精神家园建设的新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曾萍 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7-2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世界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家园也呈现新的特点,精神家园在建设中注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相统一,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领域相结合。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精神家园建设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意义诠释——当代文化建设的归路指向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春波 石璐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5-39,共5页
精神家园建设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人情感和精神的皈依之所,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标志。当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向往的价值导向,是我... 精神家园建设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人情感和精神的皈依之所,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标志。当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向往的价值导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与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物质不断充分发展后心理失衡与缺失等社会问题的具体有效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内容之一与重要保障;能引领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家主权安全、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程;能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意义 诠释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体育人文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96,共4页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改革创新精神的过程。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现状探讨与路径完善逐步成为高等教育...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改革创新精神的过程。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现状探讨与路径完善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在高校全方位的教育系统中,把体育人文教育作为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之一,充分发挥体育人文教育的功能,对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教育 大学生 精神家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底蕴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志龙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5-80,共6页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一是以人为本适应了人的本性需要,表征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尺度,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二是以...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一是以人为本适应了人的本性需要,表征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尺度,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二是以人为本正确把握了个人需要与人民群众需要的联结,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并以此规定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科学价值取向;三是以人为本在目的与工具统一中努力寻求现实力量,自觉坚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价值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书》思想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新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2,共8页
《尚书》对一系列政治理念、伦理道德、法律、诗歌等方面的思想以及人们生存应该拥有的品行进行了形象、深刻的揭示。它涉及政治家形象范式的历史定位;展示了丰富、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建设了具体、清晰的伦理道德规定。《尚书》是在叙... 《尚书》对一系列政治理念、伦理道德、法律、诗歌等方面的思想以及人们生存应该拥有的品行进行了形象、深刻的揭示。它涉及政治家形象范式的历史定位;展示了丰富、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建设了具体、清晰的伦理道德规定。《尚书》是在叙述历史,又像是在叙述一种社会理想,真实的历史被仔细地梳理之后所凝结的核心价值,包容了先贤所思考的种种社会现实问题以及种种社会生活应该具有的样式,于是,它也就能够高于现实,超越时空,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典范和一座政治思想的高峰横亘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之中。它所蕴涵的积极因素无疑应该引发当代的高度重视,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德才兼备的用人观,重视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勤政勿逸的为政追求,刚柔相济的人格培育,乐以载道的文艺思想,以刑去刑的法制认识等,一系列有价值有意义的阐述至今仍活跃于现代生活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现代社会的运行提供着有益的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思想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家园建设新探——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维度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堂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9-33,共5页
精神家园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仰高度整合的结果,是人们笃信不移的合乎人们意愿的意义世界和理想境界。精神家园建设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澄明人生价值和意义、确定并持守人生信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思... 精神家园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仰高度整合的结果,是人们笃信不移的合乎人们意愿的意义世界和理想境界。精神家园建设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澄明人生价值和意义、确定并持守人生信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从思想上塑造人、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精神家园建设在培育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激励、调节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帮助人们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等方面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功能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理应成为新世纪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家园建设 理想信念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用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春波 何春歧 《理论观察》 2010年第1期28-29,共2页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工作方法,对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引领和凝聚作用、道德培育和道德强化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在人的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华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6,共5页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劳动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其在人的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价值,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劳动与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从劳动的四重意义维度看,劳动在人的精神家园建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精神价...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劳动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其在人的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价值,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劳动与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从劳动的四重意义维度看,劳动在人的精神家园建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精神价值。从劳动的哲学本体论意义维度看,劳动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确证了人在精神家园建构中的主体性价值;从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维度看,劳动已经"不是作为价值本身,而是作为价值的活的源泉存在",具有终极意义属性;从劳动作为财富创造源泉的意义维度看,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持续充实着人的精神家园;从劳动的日常化意义维度看,劳动契合精神家园建设的生活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四重意义 精神家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长征”精神与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济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被誉为"小长征"的红七军北上江西苏区铸就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民族平等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等革命精神,这对加强红七军征途沿线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特别是对纠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理... 被誉为"小长征"的红七军北上江西苏区铸就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民族平等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等革命精神,这对加强红七军征途沿线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特别是对纠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理想信仰物质化倾向、人生价值自私化倾向、集体观念帮派化倾向等问题有极大的价值。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上引入红七军"小长征"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让大学生承担复兴的历史使命,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精神家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长征”精神 地方高校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文山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大学的精神家园,是师生精神生活的寄托,是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当前,在大学精神家园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比如空洞地谈论大学精神,把精神家园建设当作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改造的过程。实际上,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 大学的精神家园,是师生精神生活的寄托,是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当前,在大学精神家园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比如空洞地谈论大学精神,把精神家园建设当作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改造的过程。实际上,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导进行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就是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和积极的努力,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要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让师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因此建设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家园”的属性,围绕“家”的感觉、“家”的要求进行设计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精神家园建设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重建中精神家园建设的中国经验——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进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2期8-10,共3页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几经周折,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经验日臻成熟,可以简要概括为:在建设路径上,强调国家的积极推动;在内容重点上,强调先进文化的大力主导;在建设层次上,...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几经周折,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经验日臻成熟,可以简要概括为:在建设路径上,强调国家的积极推动;在内容重点上,强调先进文化的大力主导;在建设层次上,强调民族精神的大力推进;在终极追求上,强调世俗的和谐与精神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建设 中国经验 灾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文山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导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的是通过扎实工作和积极努力 ,让学生喜欢教师 ,喜欢学校 ,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 ,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 ,让师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 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导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的是通过扎实工作和积极努力 ,让学生喜欢教师 ,喜欢学校 ,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 ,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 ,让师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因此建设不应停留在理念层面 ,而应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按照“家园”的属性 ,按照“家”的感觉、“家”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精神家园建设 以人为本 教育资源 人文精神 对外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精神家园建设的基础与背景
14
作者 曾萍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82-84,共3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和文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建设、文化繁荣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科技与教育的提高为我国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和文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建设、文化繁荣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科技与教育的提高为我国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精神家园建设 基础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采的人生哲学对我们精神家园建设的意义
15
作者 黄琼 宋秀嫦 李鹏 《科教文汇》 2014年第3期224-225,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产生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和价值观念混乱的特点,有些人面对现实的压力产生了悲观主义,以不同的方式来逃避生活。而学习尼采的人生哲学中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产生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和价值观念混乱的特点,有些人面对现实的压力产生了悲观主义,以不同的方式来逃避生活。而学习尼采的人生哲学中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人生哲学 精神家园建设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初探
16
作者 戴铮铮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5-66,70,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的目的、内容,大胆推测教学手段也可共享借鉴。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也可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家园建设"。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精神家园建设 传统文化 和谐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景观实践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8
17
作者 桂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中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20年,以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景观实践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遗产景观实践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文化实践角度开展精神家园建设的新视角和新途径,具有理论适用性和现实针对性。服务精神家园建设... 中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20年,以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景观实践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遗产景观实践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文化实践角度开展精神家园建设的新视角和新途径,具有理论适用性和现实针对性。服务精神家园建设的文化遗产景观实践,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性,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文化实践为基础,贯穿于遗产事业、遗产经济和遗产生活三大领域。从其目标定位和内容形式看,主要有民俗生活、展演与旅游体验、社会教育传承三类;从其所依托的载体看,可划分为实体和传媒两类;从其运作特点和效应看,可划归为惰性和活跃性两个范畴。文化遗产景观实践的基本原则体现在:以建设营造精神家园相关场所设施、符号体系和情感氛围为基础,以彰显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核心,以实现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为目的。文化遗产景观实践的基础性保障策略包括:通过政策优化机制改善社会环境,通过目标价值评估提升社会效能,通过新媒体科技应用发掘潜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景观实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情感基础设施 历史进程重写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个认同”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定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月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19-22,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民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在"四个认同"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形成了"五个认同"的新思想,为维护民族和谐统一、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新认识、新思想、新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民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在"四个认同"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形成了"五个认同"的新思想,为维护民族和谐统一、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新认识、新思想、新方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五个认同"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定位进行剖析,有助于理解它们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进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认同”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对中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探析--评《全国中学生优秀诗歌作品选(第四季)》
19
作者 李智辉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3-I0004,共2页
在当前文学语境下,诗歌文学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人们越来越少地谈论诗歌,同样在中学教育阶段,诗歌这一文学形式也不再做硬性的教学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诗歌仍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艺术价值,是人们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和精神家园建设中... 在当前文学语境下,诗歌文学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人们越来越少地谈论诗歌,同样在中学教育阶段,诗歌这一文学形式也不再做硬性的教学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诗歌仍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艺术价值,是人们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和精神家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充分发挥诗歌对中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积极作用,社会、学校、教师及家长应当根据当代中学生精神世界的现状,以及现代诗歌的现代功能和价值,行之有效地挖掘诗歌的积极意义,引导中学生在诗歌欣赏和诗歌创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文化内涵,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进而有效完成自身的精神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能力培养 诗歌欣赏 当代中学生 现代诗歌 文学语境 精神家园建设 作用探析 不可忽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文化与职业技术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20
作者 卢朝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1期41-43,共3页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是地方职业技术大学生构筑精神家园的根基和滋养。它为大学生树立起理想信念的标杆,是培育其工匠精神的丰厚土壤。地方职业技...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是地方职业技术大学生构筑精神家园的根基和滋养。它为大学生树立起理想信念的标杆,是培育其工匠精神的丰厚土壤。地方职业技术大学在挖掘所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时,首先要找准一个切入口,以提升其融入的精准度;搭建好物化传播、网络传播二个平台,以提升其融入广深度;建设好地方文化研究队伍、社科和语文教师、社科和文化类社团骨干等三支队伍,以提升其融入的实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地方文化 有机融入 名人文化 工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