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MRI中水脂分离技术与频率衰减反转恢复技术的应用价值对比
1
作者 陈璐璐 徐童 孔云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108-111,共4页
目的比较水脂分离技术(Dixon)与频率衰减反转恢复技术(SPAIR)在颈部MRI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60例存在颈部肿块、酸痛或异常疼痛需行颈部MRI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 目的比较水脂分离技术(Dixon)与频率衰减反转恢复技术(SPAIR)在颈部MRI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60例存在颈部肿块、酸痛或异常疼痛需行颈部MRI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序列为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序列,各序列分别以Dixon和SPAIR进行脂肪抑制。比较VIBE-T1WI、TSE-T2WI序列的Dixon、SPAIR脂肪抑制图像质量,以及下颌角层面、甲状腺层面、声门层面双侧胸锁乳突肌图像的噪声(N)、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VIBE-T1WI、TSE-T2WI序列的Dixon脂肪抑制图像质量均优于SPAIR脂肪抑制图像(均P<0.05)。下颌角、声门层面:VIBE-T1WI序列,Dixon脂肪抑制图像的SNR值、CNR值均高于SPAIR脂肪抑制图像;TSE-T2WI序列,Dixon脂肪抑制图像的N值、SNR值、CNR值均高于SPAIR脂肪抑制图像(均P<0.05)。甲状腺层面:VIBE-T1WI序列,Dixon脂肪抑制图像的SNR值高于SPAIR脂肪抑制图像;TSE-T2WI序列,Dixon脂肪抑制图像的N值、SNR值均高于SPAIR脂肪抑制图像(均P<0.05)。结论颈部MRI扫描采用Dixon进行脂肪抑制可获得比SPAIR更佳的图像质量和脂肪抑制效果,有利于观察组织结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MRI 水脂分离技术 频率衰减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选择饱和法技术和快速反转恢复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MRI中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玲 王传兵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505-507,51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频率选择饱和法(FS)技术和快速反转恢复(TIRM)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MRI中的优劣,探讨最佳脂肪抑制方法。方法选择23例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5岁。采用Siemens Magnetom T... 目的对比分析频率选择饱和法(FS)技术和快速反转恢复(TIRM)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MRI中的优劣,探讨最佳脂肪抑制方法。方法选择23例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5岁。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3.0 T MRI仪,分别使用FS技术和TIRM技术行MRI。采用主观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图像清晰度评分、抑脂均匀性评分和伪影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没有检查失败者。TIRM技术和FS技术所得图像清晰度评分分别为3.09±0.73、2.61±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1,P=0.024);抑脂均匀性评分分别为3.04±0.88、2.13±0.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062,P〈0.01);图像伪影大小评分分别为3.00±0.90、2.43±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5,P=0.024)。结论在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MRI检查中,TIRM技术可以减轻金属植入物MRI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金属植入物 脂肪抑制技术 频率选择饱和法(FS) 快速恢复(TI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在磁共振成像中频率选择和短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凯 关晓力 +1 位作者 孙惠苗 徐树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CARM)为胚胎早期尾端发育不全综合征,常见于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的一种发生在消化道末端发育畸形,是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胃肠道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2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CARM)为胚胎早期尾端发育不全综合征,常见于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的一种发生在消化道末端发育畸形,是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胃肠道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2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先天畸形常规监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脂肪抑制技术 磁共振成像 恢复 先天性胃肠道疾病 频率 世界卫生组织 发育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顾海峰 郑玲 李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的磁共振脂肪抑制图像50例,对比频率选择饱和法,分析总结出其临床特点。结果:相同条件... 目的:分析磁共振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的磁共振脂肪抑制图像50例,对比频率选择饱和法,分析总结出其临床特点。结果:相同条件下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较频率选择饱和法能获得较好的脂肪抑制效果,但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误诊、漏诊。结论:在磁共振脂肪抑制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应恰当、合理地选择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才能获得最佳的脂肪抑制图像质量,才更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病变 磁共振成像 时间的恢复技术 频率选择饱和法 脂肪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频率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对腰椎隐匿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伟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隐匿骨折采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脂肪抑制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以我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60例腰椎隐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X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隐匿骨折采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脂肪抑制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以我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60例腰椎隐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X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完成后,在核磁共振信号表现方面,T1WI在水平方向存在椎体中央条状低信号;T2WI为带状等信号或者是低信号;T2WI-SPAIR显示为高信号,呈带状分布,大范围较为清晰,对应的序列易于识别。结论腰椎隐匿骨折采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可以获得更为清晰地影像资料,消除伪影对影像检查资料的影响,促进对腰椎隐匿骨折的诊断,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频率恢复脂肪抑制技术 腰椎隐匿骨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磁共振检查中频率选择压脂法和短反转恢复序列脂肪抑制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伟 徐露露 +1 位作者 石银龙 孙娜娜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GE Signa HDe 1.5 T磁共振(MR)的脊柱线圈中两种脂肪抑制技术:频率选择压脂(FS)、短反转恢复序列(STIR)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探讨脊柱线圈中的最佳脂肪抑制方法。方法采用主观和客观2种评价方法对25例脊柱抑制脂肪临床图像进行... 目的比较GE Signa HDe 1.5 T磁共振(MR)的脊柱线圈中两种脂肪抑制技术:频率选择压脂(FS)、短反转恢复序列(STIR)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探讨脊柱线圈中的最佳脂肪抑制方法。方法采用主观和客观2种评价方法对25例脊柱抑制脂肪临床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2种脂肪抑制方法的信噪比(SNR FS=38±9,SNR TIR=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9,P<0.05)。2组脂肪抑制脂肪信号均匀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6,P<0.05)。FS和STIR两种脂肪抑制方法脂肪抑制均匀性的评分分别为:2.2±0.5、2.9±0.4(t=5.175,P<0.05);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性的评分分别为:2.8±0.7、3.2±0.6(t=2.536,P<0.05);整个影像质量的评分分别为:2.9±0.7、3.3±0.6(t=2.376,P<0.05)。结论在腰椎系统GE 1.5 T MR检查中,STIR序列的整体抑制脂肪效果要优于FS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脂肪抑制技术 频率选择压 恢复序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选择脉冲序列与反转恢复脉冲序列脂肪抑制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 兰勇 +3 位作者 罗学毛 龙晚生 陈雄钊 何仪改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3期1941-1943,共3页
目的:研究频率选择脉冲序列与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对脂肪组织抑制的效果。方法:从41000例病人中选择使用频率选择抑制技术和反转恢复抑制技术的病人共1400例,其中头部300例,脊柱500例,腹部300例,盆腔300例,从对比度、信噪比,伪影、病灶显... 目的:研究频率选择脉冲序列与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对脂肪组织抑制的效果。方法:从41000例病人中选择使用频率选择抑制技术和反转恢复抑制技术的病人共1400例,其中头部300例,脊柱500例,腹部300例,盆腔300例,从对比度、信噪比,伪影、病灶显示效果及脂肪抑制效果5个方面,采取阅片形式进行对比。结果:1400例使用二类技术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得到好和差的例数少,中等效果的例数多,而反转恢复技术得到好的和差的例数较多,中等效果的较少。结论: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简单易行,得到一般效果的情况多,差效果的情况少,主要在于对磁场的均匀性有一定的要求;而反转恢复序列得到好的效果情况多,但差效果同样也较多一些,主要在于对TI的设置问题,是比较常用的脂肪抑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 脉冲序列 恢复 脂肪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液体抑制反转恢复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8
作者 曾南林 兰鹰 +2 位作者 杜勇 张小明 蹇素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评价液体抑制反转恢复 (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 6 3例颅脑疾病患者行常规FSET1、T2序列及FLAIR序列扫描。比较这些序列在显示颅脑病变的差异。结果在 6 3例颅脑疾病中 ,FLAIR像共显示病灶 14 7个 ,而T2加权像... 目的评价液体抑制反转恢复 (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 6 3例颅脑疾病患者行常规FSET1、T2序列及FLAIR序列扫描。比较这些序列在显示颅脑病变的差异。结果在 6 3例颅脑疾病中 ,FLAIR像共显示病灶 14 7个 ,而T2加权像只显示 10 6个。有 4 1个病灶仅在FLAIR图像中显示 ,95个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界在FLAIR像较T2 像显示清晰。结论FLAIR像显示颅脑中邻近脑沟、脑室旁 ,脑室及脑池内等部位病变的边界、大小、范围及内部结构优于T2 加权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液体抑制恢复技术 颅脑疾病 应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转恢复技术的水脂分离磁共振成像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少蕊 翁得河 陈会城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7-553,共7页
提出了使用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独立的水和脂肪图像的磁共振成像(MRI)方法.该方法利用水和脂肪T1值的差异,在施加选择性180°准备脉冲后,采用不同的反转恢复时间(TI)2次采集MRI图像,计算出水和脂肪的信号贡献,获得水和脂肪独立的2套图... 提出了使用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独立的水和脂肪图像的磁共振成像(MRI)方法.该方法利用水和脂肪T1值的差异,在施加选择性180°准备脉冲后,采用不同的反转恢复时间(TI)2次采集MRI图像,计算出水和脂肪的信号贡献,获得水和脂肪独立的2套图像.该方法可对水和脂肪进行良好的分离,避免常规水脂分离方法Dixon技术偶发的水-脂互换伪影的产生,同时,可避开相位校正,因此可使计算过程更为简单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水脂分离 恢复技术 T1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征 刘继伟 +2 位作者 和燕斐 冯晓刚 杨瑞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技术(MRI-STIR)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STIR检查,...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技术(MRI-STIR)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STIR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STIR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共36例,占比为51.4%;MRI-STIR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4.4%(34/36),特异度为88.2%(30/34),准确度为91.4%(64/70);经Kappa检测,MRI-STIR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2,P<0.001)。结论 MRI-STIR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早期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 磁共振短时间恢复序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血管成像常用技术及流入反转恢复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柳计强 穆学涛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919-922,共4页
门静脉系统供应肝脏70%~80%的血液,是肝脏的主要供血通道[1]。门静脉系统疾病常常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门静脉病变定位、定性及病变范围的精准判断至关重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直观、立体地... 门静脉系统供应肝脏70%~80%的血液,是肝脏的主要供血通道[1]。门静脉系统疾病常常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门静脉病变定位、定性及病变范围的精准判断至关重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直观、立体地了解门静脉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流入恢复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的液体反转恢复序列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万军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1期46-47,共2页
磁共振成像(MRI)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临床,是一种脑脊液信号被抑制的重T2加权像,它是利用等于游离水的T1值的反转时间(TI)从而使游离水信号为零,进一步加强异常组织对比,本组通过与快速自旋回波技术对照... 磁共振成像(MRI)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临床,是一种脑脊液信号被抑制的重T2加权像,它是利用等于游离水的T1值的反转时间(TI)从而使游离水信号为零,进一步加强异常组织对比,本组通过与快速自旋回波技术对照探讨FLAIR技术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恢复序列 磁共振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应用 FLAIR技术 快速自旋回波 T2加权像 游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在体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陈文静 燕桂新 +3 位作者 孙亮 卓越 杨健丽 李学冻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1期25-26,共2页
近年来,高场磁共振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各项技术不断完善,在全身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已几乎与常规CT乃至螺旋CT相媲美,但低场磁共振因场强较低,大部分在中小型医院使用,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各项扫描技术的使用相对保守和落后,为此,笔... 近年来,高场磁共振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各项技术不断完善,在全身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已几乎与常规CT乃至螺旋CT相媲美,但低场磁共振因场强较低,大部分在中小型医院使用,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各项扫描技术的使用相对保守和落后,为此,笔者进行了脂肪抑制技术在肿瘤性病变中的探索性应用,旨在了解该技术在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抑制技术 低场磁共振 诊断价值 体部肿瘤 恢复 肿瘤性病变 高场磁共振 中小型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反转恢复序列TI时间手动与自动选择一致性研究
14
作者 高向东 李星 +1 位作者 李静 苏晋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7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反转恢复序列的反转时间(TI)在判断心肌活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TI选择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经反转恢复序列TI手动与自动选择获得磁共振心肌活性图像的3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总结出其图像特点。结果在...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反转恢复序列的反转时间(TI)在判断心肌活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TI选择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经反转恢复序列TI手动与自动选择获得磁共振心肌活性图像的3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总结出其图像特点。结果在反转的反转恢复技术比较,其手动与自动选择TI时间时图像质量及心肌与血池对比程度,显示对于图像质量最佳时TI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在磁共振心肌活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应恰当、合理地选择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才能获得最佳的心肌与血池对比的图像,以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活性 磁共振成像 时间 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反转恢复序列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李星 苏晋生 +5 位作者 高向东 李静 黄文 祁建军 马登峰 刘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5期285-286,289,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反转时间(TI)的反转恢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梗死中判断心肌存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的磁共振心肌梗死图像30例并总结其图像特点。结果在反转时间的反... 目的分析磁共振反转时间(TI)的反转恢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梗死中判断心肌存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获得的磁共振心肌梗死图像30例并总结其图像特点。结果在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比较其图像质量及心肌与血池对比程度,显示对于坏死心肌判断TI时间的选择,TI=280~320 ms时图像质量最佳。结论在磁共振心肌活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中,应恰当、合理地选择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技术才能获得最佳的心肌与血池对比的图像,才更利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活性 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时间的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惠 覃川 +6 位作者 吕发金 刘波 邓小林 杨俊潇 荣天 张丽娟 姚开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不同时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1.5T磁共...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不同时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1.5T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检查,以双盲法对比分析发现病例的敏感度和病灶面积。结果::DWI、FLAIR发现病例的敏感度:在超急性期内,分别为100%和26.67%(P<0.05);在急性期内,均为100%;在亚急性期内,分别为80%和86.67%(P>0.05);在慢性期内,分别为11.11%和94.44%(P<0.05)。梗塞灶面积显示,在72 h内DWI大于FLAIR(P<0.05),亚急性期间基本相当(P>0.05),慢性期FLAIR大于DWI(P<0.05)。结论:联合应用DWI和FLAIR能准确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并有助对脑梗死进行分期和新旧病灶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颅脑疾病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张岩峰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6期528-529,共2页
关键词 快速液体衰减恢复序列 颅脑疾病 FLAIR技术 神经系统检查 低场磁共振成像 颅脑MRI检查 低场MRI 系统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吉明 王超 邵宝富 《实用医技杂志》 2013年第8期839-840,共2页
低场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hortTIinversionreco.very,STIR)是反转恢复序列(inversionrecovery,IR)的一种,该序列是采用等于脂肪组织T1值的反转时间(TI)的反转恢复序列而使脂肪组织信号归零,从而显著增加异常组织对比,... 低场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hortTIinversionreco.very,STIR)是反转恢复序列(inversionrecovery,IR)的一种,该序列是采用等于脂肪组织T1值的反转时间(TI)的反转恢复序列而使脂肪组织信号归零,从而显著增加异常组织对比,它可抑制脂肪组织的信号,检测出细微骨髓病灶,是目前骨髓检查中最敏感最常用的序列。STIR技术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在骨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方面应用较为成熟。本研究收集78例膝关节骨挫伤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恢复序列 膝关节骨挫伤 低场磁共振 应用 脂肪组织 STIR技术 脂肪抑制序列 低场强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反转的二阶段Wi-Fi室内定位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劲松 李云洲 季新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57-3061,共5页
受Wi-Fi系统有限物理带宽限制,时间反转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难以得到提升。当定位范围较大时,在线定位阶段所需的匹配运算量更大,导致定位时间更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反转的二阶段Wi-Fi室内定位方法。首先对接收信号强度... 受Wi-Fi系统有限物理带宽限制,时间反转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难以得到提升。当定位范围较大时,在线定位阶段所需的匹配运算量更大,导致定位时间更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反转的二阶段Wi-Fi室内定位方法。首先对接收信号强度和信道频率响应进行离线采集,利用接收信号强度和K近邻匹配算法进行位置粗估计,大致确定待测点所在范围。随后根据粗估计结果筛选原始指纹库,构建指纹库子集。在位置精估计阶段,计算待测点信道频率响应与指纹库子集中各参考点处信道频率响应的信号组合共振能量,通过最大值搜索寻找组合共振能量最大的参考点,将其坐标值作为位置估计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于传统定位算法在精度和运行速度上有明显提升,在非直射环境下仍能保证较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Fi室内定位 时间技术 接收信号强度 信道频率响应 组合共振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在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检查。其中,31例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31例患者采用磁共振液体衰...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在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检查。其中,31例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31例患者采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成像表现,并评估其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均可有效显示急性脑梗塞的梗死灶。其中,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表现更为清晰,能够更准确地显示梗死灶的边缘和周边水肿情况。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方面比较,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均可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其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成像表现更为清晰,能够更准确地显示梗死灶的边缘和周边水肿情况。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两种方法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磁共振液体衰减恢复序列 早期 诊断 急性脑梗塞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