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媒体语境中粤曲的创意转化与运营传播 |
涂俊仪
|
《艺术传播研究》
|
2025 |
0 |
|
2
|
粤曲演唱在高师声乐课堂的传承与实践路径探究 |
罗清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3
|
探究广东粤曲演唱中的风格问题——以《荔枝颂》为例 |
陈艳姣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4
|
广州“繁华艺苑”粤曲私伙局实地调查报告 |
徐则林
|
《剧影月报》
|
2024 |
0 |
|
5
|
借文化背景剖析粤曲传承之路——乡村振兴背景下韶关粤曲传承发展的路径研究 |
徐文娟
|
《东方娱乐周刊》
|
2024 |
0 |
|
6
|
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与影响 |
倪诗云
|
《粤海风》
|
2024 |
0 |
|
7
|
多模态呈现与数字传承:抖音“陈艺鹏(粤曲腔)”短视频的创新实践 |
何子杰
谭凯悦
|
《武汉广播影视》
|
2024 |
0 |
|
8
|
粤曲表演与场域之变迁--从广州人民公园粤曲队活动谈起 |
古新颖
|
《歌海》
|
2018 |
0 |
|
9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省港粤曲女伶“走四乡”与“寇穗”刍议 |
李静
骆春晓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1 |
1
|
|
10
|
三首粤曲小调的艺术风格及演唱技巧 |
黄桂芳
|
《艺术探索》
|
2009 |
4
|
|
11
|
粤剧、粤曲运用流行歌曲的三个阶段 |
仲立斌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2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粤曲与歌坛 |
潘妍娜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3
|
茶楼中的传统粤曲文化空间——对广州两家粤曲茶座的考察报告 |
潘妍娜
骆丹
|
《歌海》
|
2015 |
1
|
|
14
|
粤曲的历史与艺术文化品格 |
李日星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5
|
20世纪30年代广州的戏院、茶楼和民间乐社——粤剧、粤曲、粤乐在广州的传播研究 |
居地希
|
《音乐传播》
|
2014 |
3
|
|
16
|
解析粤剧、粤曲中粤乐“唱腔化”的现象——从《平湖秋月》在粤剧、粤曲中的运用谈起 |
仲立斌
|
《乐器》
|
2013 |
2
|
|
17
|
粤曲元素在无喉者食管发声训练应用探索 |
庞艺施
陈伟雄
许玉霞
陈瑞开
邝德斌
罗素玲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17 |
0 |
|
18
|
民俗音乐考察方法的反思与探索——以局外人之“远距观察”:香港“粤曲档”观察为例 |
周凯模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9
|
广州市两类粤曲职业表演者生存现状考察与比较 |
潘妍娜
|
《音乐传播》
|
2019 |
0 |
|
20
|
当下广州粤曲茶座观众现状与趋势调查——以大同酒家为个案 |
潘妍娜
|
《中国民族博览》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