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土地基中劲性复合桩抗压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文磊 刘钟 +1 位作者 马晓华 张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524,共14页
劲性复合桩(stiffened deep cement mixing pile,简称SDCM桩)兼具高强度芯桩的轴向荷载传递能力与搅拌桩较高的桩侧摩阻力优势,施工效率高、性价比高,在土木建筑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其荷载传递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现有计算方... 劲性复合桩(stiffened deep cement mixing pile,简称SDCM桩)兼具高强度芯桩的轴向荷载传递能力与搅拌桩较高的桩侧摩阻力优势,施工效率高、性价比高,在土木建筑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其荷载传递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现有计算方法与实测承载力差异较大。基于此,开展了粉土地基中SDCM桩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了其抗压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搅拌桩固化剂采用普通水泥和GS固化剂(gypsum-slag soil hardening agent)。依据实测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及不同固化剂的影响,并通过现场桩身取芯及芯样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了现场施工水泥土与室内试样强度的差异。建立了考虑芯桩-水泥土、水泥土-土体接触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竖向下压荷载条件下桩身轴力、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了SDCM桩的荷载传递机制与承载力提高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粉土地基中SDCM桩抗压承载力大于纯搅拌桩和单独芯桩抗压承载力之和的1.5倍;在端阻力发挥作用后,桩底水泥土由于轴向受压变形,芯桩-水泥土之间的剪切变形会大幅增加,该位置易产生剪切破坏。水泥土固化后与地基土接触面性能的改善是SDCM桩相对传统灌注桩具有更高的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复合桩 粉土地基 抗压承载力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地基开口管桩承载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清明 侯伟 +2 位作者 刘俊伟 提衍征 杜相波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2期20-27,74,共9页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管桩承载力特性的演化规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研制了新型双壁开口管桩,该新型桩基的特点是可以单独监测管桩内外侧的受力。利用双壁管桩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地基中开口管桩承载力特性的模...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管桩承载力特性的演化规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研制了新型双壁开口管桩,该新型桩基的特点是可以单独监测管桩内外侧的受力。利用双壁管桩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地基中开口管桩承载力特性的模型试验,探究了竖向循环荷载的幅值和频率对开口管桩位移、沉降和管桩内外壁轴力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结论:循环荷载加载初期,管桩产生明显的累积沉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沉降逐渐趋于稳定;当桩顶荷载幅值由10%极限承载力增大一倍时,开口管桩的累积沉降增大约65%;随着加载频率增加,开口管桩的累积沉降呈线性增长;土塞的约束会导致管桩内壁产生轴力,且随着循环次数增加管桩内壁轴力逐渐增大,但内壁轴力的大小仅为外壁轴力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开口管桩 粉土地基 承载力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法加固高填方粉土地基现场试验与效果分析
3
作者 王伟涛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分析强夯法加固湿陷性粉土地基处理效果,以西部山区机场扩建工程为研究背景,在机场大面积施工前,开展不同垫层厚度的强夯加固地基处理,通过在原地基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浸水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综合评价强... 为分析强夯法加固湿陷性粉土地基处理效果,以西部山区机场扩建工程为研究背景,在机场大面积施工前,开展不同垫层厚度的强夯加固地基处理,通过在原地基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浸水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综合评价强夯法消除该地区粉土湿陷性的可行性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强夯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承载力设计基本要求,试验区域范围的粉土密实度及地基均匀性较好,地基变形模量较大,在250 kPa压力荷载作用下,强夯法加固处理后的粉土湿陷性已基本消除,达到加固密实地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法加固 高填方 粉土地基 改扩建工程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加固粉土地基地面振动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宏博 厉超 +1 位作者 宋修广 孟庆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9-1295,共7页
为研究强夯加固粉土地基地面振动衰减规律并确定强夯影响范围,依托济南-东营高速公路工程,对不同夯击能强夯加固粉土地基地面振动的速度幅值及振动频谱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基于测试数据通过量纲分析推导了强夯加固粉土地基地面振动衰减规... 为研究强夯加固粉土地基地面振动衰减规律并确定强夯影响范围,依托济南-东营高速公路工程,对不同夯击能强夯加固粉土地基地面振动的速度幅值及振动频谱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基于测试数据通过量纲分析推导了强夯加固粉土地基地面振动衰减规律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1)地面振动速度随距离增加呈现出不同的衰减区;(2)单击夯击能越大,强夯施工对邻近环境不利影响的范围越大,单击夯击能相同时夯击次数越多,对邻近环境影响范围越大;(3)地面振动衰减与夯击能和夯锤面积相关,随夯检距离呈负幂函数衰减,量纲分析推导出粉土地基地面振动衰减公式,经验证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粉土地基 地面振动 衰减规律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联合井点降水加固粉土地基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修广 周志东 +1 位作者 张崇高 厉超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6,134,共7页
为解决强夯加固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地基时超孔隙水压力增长快消散慢、起锤困难及土壤严重液化等问题,提出采用强夯联合井点降水加固技术,以加快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体固结。在济东高速公路粉土地基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采用了4种不同... 为解决强夯加固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地基时超孔隙水压力增长快消散慢、起锤困难及土壤严重液化等问题,提出采用强夯联合井点降水加固技术,以加快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体固结。在济东高速公路粉土地基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采用了4种不同夯击能,观测、分析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和地面变形等,得出以下结论:选择1 500 k N·m单击夯击能更经济合理,其单位面积夯击能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有效加固深度亦最大;连续进行单点夯击时,表层土发生液化的可能性要大于深层土,临界深度约4 m;夯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非常快,24 h后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且深度越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越明显,井点降水能大幅缩短强夯的时间间隔,缩短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粉土地基 强夯 井点降水 有效加固深度 超孔隙水压力
原文传递
循环荷载下饱和粉土地基单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红军 张冬冬 +1 位作者 吕小辉 王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在饱和粉土地基中进行了单桩水平静力和循环加载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静载和循环荷载下桩身弯矩与深度的关系、桩身最大弯矩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等,推导出静载和循环荷载下粉土的p-y曲线,并结合API规范给出了针对粉土地基的相关参数... 在饱和粉土地基中进行了单桩水平静力和循环加载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静载和循环荷载下桩身弯矩与深度的关系、桩身最大弯矩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等,推导出静载和循环荷载下粉土的p-y曲线,并结合API规范给出了针对粉土地基的相关参数。单桩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内随着循环次数增大,粉土极限抗力显著减小,文中给出了不同循环次数和深度下粉土地基极限抗力的折减系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单桩 P-Y曲线 饱和粉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法处理软弱粉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忠苗 杨什生 +1 位作者 辛公锋 叶兴永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介绍了钱塘江南岸软弱粉土地基试验区通过降水强夯与填石强夯的试验效果 ,并对不同夯击能夯击前后粉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形特性、抗液化性能等静力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 强夯法 软弱粉土地基 试验研究 处理 降水强夯 填石强夯 变形特性 抗液化性能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基液化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崇文 赵剑明 +1 位作者 毕政根 李鸿林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59-465,共7页
用作者建立的三维动力非线性液化分析有限元方法,对粉土地基可能液化的诸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工程实际具有实用价值,并证明了作者所建立的理论分析方法正确。
关键词 液化分析 孔隙水压力 粉土地基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加固粉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宏博 厉超 +2 位作者 陈晓光 宋修广 李红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104,共4页
黄河冲积平原地层以粉土和粉质黏土为主,为研究该地区强夯加固地基的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进行了强夯现场试验。通过对超孔隙水压力的现场监测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夯击次数和地层埋深影响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其增长模式符合指... 黄河冲积平原地层以粉土和粉质黏土为主,为研究该地区强夯加固地基的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进行了强夯现场试验。通过对超孔隙水压力的现场监测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夯击次数和地层埋深影响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其增长模式符合指数曲线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出的超孔隙水压力增长计算公式经验证是合理的;随着夯击次数增加,浅层土体最先出现液化,随后液化区域逐渐加深;地下水位较高时,可以实施降水以降低临界液化深度,从而实现连续多次夯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粉土地基 超孔隙水压力 增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基真空井点降水效果及土颗粒迁移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庆科 王英辉 +2 位作者 白冰 贾向新 王宗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2-1580,共9页
为研究粉土地基中群井条件下的真空井点降水过程及降水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表明,群井条件下,随井点间距的减小和井点深度的增大,水位下降要快得多。由于群井降水具有显著的三维空间效应,所以,群井降水引起的地下水位降低要比单排... 为研究粉土地基中群井条件下的真空井点降水过程及降水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表明,群井条件下,随井点间距的减小和井点深度的增大,水位下降要快得多。由于群井降水具有显著的三维空间效应,所以,群井降水引起的地下水位降低要比单排井点和单井点更为显著,同时,降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范围也更大,这一效应随井点深度的增加更为明显。由现场取得原状土样进行的室内渗透试验表明,连续抽水后,在真空和水力的双重作用下,土层中的土颗粒有明显的迁移,导致地层中土的孔隙比增大,渗透系数也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地基 群井效应 真空井点降水 现场试验 渗透系数 迁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波动条件下粉土地基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希 雷学文 +1 位作者 孟庆山 秦月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7,共4页
针对我国沿海城市地下水波动引发地面沉降灾害频发的特点,以上海第四纪沉积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地下水位波动和建筑物荷载变化,取得了模型箱内粉土地基变形实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水位波动与荷载变化耦合作用下... 针对我国沿海城市地下水波动引发地面沉降灾害频发的特点,以上海第四纪沉积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地下水位波动和建筑物荷载变化,取得了模型箱内粉土地基变形实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水位波动与荷载变化耦合作用下粉土地基的变形特点,获取了水位波动下粉土地基变形及其与荷载、孔隙比、压缩模量、渗透系数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地面沉降危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地基 水位波动 变形 孔隙比 压缩模量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粉土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振动沉管及静载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宏博 厉超 +2 位作者 宋修广 解全一 李红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研究饱和粉土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振动沉管施工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布、消散规律及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滨州市饱和粉土地基进行了低强度混凝土桩的振动沉管和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沉管振动下沉时,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一般出现... 为研究饱和粉土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振动沉管施工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布、消散规律及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滨州市饱和粉土地基进行了低强度混凝土桩的振动沉管和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沉管振动下沉时,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一般出现在桩端以上2~3m;沉管振动下沉对桩周土体的扰动较小,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有效应力的比值仅为0.327;单桩振动拔管后15min,临近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率可达到65%~75%;与设计规范的估算值相比,振动沉管成桩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偏小,仅为估算值的55%~60%;低强度混凝土桩的加固作用明显,复合地基承栽力与天然地基相比提高了约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粉土地基 振动沉管 低强度混凝土桩 静载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降水—低能强夯联合加固法处理粉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修广 王红红 +2 位作者 张宏博 苗海涛 刘相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89,共3页
结合具体工程,提出真空降水—低能强夯联合加固技术。为评价其应用效果,埋设相关仪器对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降水降低了浅层土含水量,明显加快了施工速度,处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 粉土地基 真空降水 低能强夯 现场试验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密碎石桩法处理粉土地基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党昱敬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24-28,共5页
本文通过近几年来用挤密碎石桩处理粉土地基工程实践,对挤密碎石桩加固粉土地基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实用的设计方法.便于工程设计人员使用.
关键词 挤密碎石桩 复合地 粉土地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基下桶形基础沉贯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耀峰 《黄渤海海洋》 CSCD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桶形基础采用负压沉贯法施工 ,与压桩、打桩等施工方法显著不同 ,且阻力特性受地基性质影响很大。介绍了一组粉土地基条件下的模型试验情况 ,探索了桶形基础的沉贯阻力与负压、渗流等的关系 ,并与实际平台沉贯过程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桶形 孔隙水 模型试验 负压沉贯法 粉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淮安市区粉土地基液化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启旺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82-85,共4页
粉土中砂粒、粉粒、粘粒都存在,有着既不同于砂土也不同于粘性土的工程性质。淮安市区粉土由于粉粒占绝对优势,砂粒很少,使其液化特性又表现出不同于普通粉土的区域性特性。在总结国内外粉土地基液化评价及预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其对... 粉土中砂粒、粉粒、粘粒都存在,有着既不同于砂土也不同于粘性土的工程性质。淮安市区粉土由于粉粒占绝对优势,砂粒很少,使其液化特性又表现出不同于普通粉土的区域性特性。在总结国内外粉土地基液化评价及预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其对淮安市区粉土的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工程地质特征及土层分布等情况,对淮安市区粉土的液化可能性评价及研究方法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地基 动力特性 液化势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基地铁车站受旁侧基坑开挖影响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叶翔 陈俊辉 +2 位作者 熊晓亮 岑仰润 刘恒新 《地基处理》 2020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本工程位于钱塘江边,基坑开挖范围内以粉砂性土为主,上部粉砂性土中分布为潜水,下部圆砾层中分布有承压水,地下水控制是本工程成败的关键。基坑临近地铁一侧采用TRD水泥土搅拌墙止水帷幕,其余范围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帷幕,电梯井深坑... 本工程位于钱塘江边,基坑开挖范围内以粉砂性土为主,上部粉砂性土中分布为潜水,下部圆砾层中分布有承压水,地下水控制是本工程成败的关键。基坑临近地铁一侧采用TRD水泥土搅拌墙止水帷幕,其余范围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帷幕,电梯井深坑采用高压旋喷桩封底加固。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止水帷幕渗漏和坑底承压水突涌事故,现场采取了双液注浆和油性聚氨酯注浆液注浆堵漏处理,可为类似粉土地基基坑设计、施工和地铁设施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地基 旁侧 止水帷幕 承压水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冲法加固粉土地基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连锋 王根华 +1 位作者 姚平昌 许圣阳 《治淮》 2002年第4期41-43,共3页
振冲法具有快速、经济、不用“三材”等特点,在粉土地基加固中它兼有挤密、置换的双重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而且对增加粉土密实性提高地基抗液化能力具有明显效果。本文介绍振冲法在粉土中的加固效果及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振冲法 粉土地基 加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基强夯动孔压增长及地面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厉超 李进 陈晓光 《北方交通》 2015年第8期39-42,共4页
在黄河冲击平原进行了粉土地基强夯现场试验,现场监测动孔压及地面变形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夯击次数和地层埋深影响动孔压增长,动孔压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增大,随地层埋深增加而减小;粉土地基动孔压的增长模式符合... 在黄河冲击平原进行了粉土地基强夯现场试验,现场监测动孔压及地面变形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夯击次数和地层埋深影响动孔压增长,动孔压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增大,随地层埋深增加而减小;粉土地基动孔压的增长模式符合指数函数模型;提出了总沉降量作为止夯标准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地基 强夯 动孔压 地面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基中特殊桩型的应用与探索
20
作者 夏才安 李卫林 +1 位作者 楼勇 陆勇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粉土地基中因周边环境不允许采用挤密桩及振密砂石桩复合地基时,采用钻孔扩底桩具有经济、实用的突出优点,但是它在施工工艺方面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持力层性质及临界厚度等条件不同时,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的选取标准存在较大变化,本文将... 粉土地基中因周边环境不允许采用挤密桩及振密砂石桩复合地基时,采用钻孔扩底桩具有经济、实用的突出优点,但是它在施工工艺方面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持力层性质及临界厚度等条件不同时,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的选取标准存在较大变化,本文将依据工程实例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地基 应用 钻孔灌注扩底桩 施工工艺 工程实例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