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带量采购前后合理性、经济性评价应用
1
作者 汪江涛 杨礼跃 +5 位作者 宋俊兴 孙青松 叶鸣 方佳 后萍 丁伯平 《药学研究》 2025年第1期89-93,104,共6页
目的建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评价药品带量采购对该类手术合理性、经济性的影响。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用指导原则(2015版)》、相关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等为依据制定评价标准。以2021年10月抗菌药物... 目的建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评价药品带量采购对该类手术合理性、经济性的影响。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用指导原则(2015版)》、相关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等为依据制定评价标准。以2021年10月抗菌药物带量采购为政策执行点,选取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19年5月—2024年2月的9个骨科270份(带量采购前135份,带量采购后135份)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例采用加权TOPSIS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评价指标权重占比较高的有适应证、药品选择、术前、术中、术后给药时机、遴选药物经济性(分别为0.181、0.170、0.144、0.076、0.072、0.066)。政策执行后平均病例抗菌药物使用费用降幅为77.67%,带量采购前用药合理占70.37%(C_(i)≥0.6),带量采购后用药合理占84.45%(C_(i)≥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权TOPSIS法评价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经济性的方法可行,带量采购减轻患者用药负担的同时间接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针对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带量采购 抗菌药物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 加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下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精细化管理
2
作者 涂丽香 李洪艳 +2 位作者 朱晓松 卓凤娟 孙志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74-178,共5页
目的基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背景下,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精细化管理,以降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助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的管理。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调取2023年1月1日至12... 目的基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背景下,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精细化管理,以降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助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的管理。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调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临沂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18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及感染等相关资料。结果吸烟、合并基础疾病、同期住院总天数、手术时长、尿管插管天数、ASA评分均是脊柱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4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类型:深部切口36例、浅表切口5例、腔隙感染1例。结论通过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及专项督导,针对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包括降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具体措施、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加强科室综合目标管理等,有效降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医院获得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医院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实践研究
3
作者 王亚军 李朋朋 李艳晓 《哈尔滨医药》 2025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以PDCA循环管理法在我院推行时间(2024年1月)为截点,将推行时间之前2023年6月至12月入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予... 目的探究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以PDCA循环管理法在我院推行时间(2024年1月)为截点,将推行时间之前2023年6月至12月入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予以常规预防护理措施;将推行时间之后2024年1月至6月入组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DCA循环管理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恢复时间)、药物使用合理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合理时间内停药率)、预防用药(用药维持时长、术后预防给药时长),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术后预防给药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合理时间内停药率、用药维持时长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伤口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中,可以缩短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改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 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脊柱不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680例分析
4
作者 王丹 马蔚 +2 位作者 吴文利 陆钊罡 王基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4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骨科脊柱不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调取2019年1—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脊柱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80例,分析患者手术类型、手术时... 目的分析骨科脊柱不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调取2019年1—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脊柱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80例,分析患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疗程。结果680例病例中,手术时间≤2 h的病例360例,占比为52.94%;手术时间>3 h的病例198例,占比为29.1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76例,预防性使用率为70.00%。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分布在各类融合术、各类内固定术及装置植入术、各类病灶切除及活检术,合计占比为93.06%。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选用头孢唑林296例(62.19%)、头孢呋辛132例(27.73%)。术前0.5~1 h内给药450例,占比为94.54%。疗程≤24 h的病例占比为59.67%,>48 h的病例占比为28.99%。结论该院骨科脊柱不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脊柱手术 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调查分析
5
作者 黄旭蕾 李敏 +1 位作者 梅燕 阳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2期1861-1862,共2页
目的观察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提高用药安全合理性,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12月Ⅱ类切口手术患者497例,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有447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9.94... 目的观察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提高用药安全合理性,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12月Ⅱ类切口手术患者497例,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有447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9.94%。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呋辛钠、拉氧头孢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结论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部分患者存在用药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加强医师的临床用药培训,加强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药学干预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叶小舟 翁淑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实施药学干预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福鼎市医院骨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时间分组,1—6月的40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7—12月的400例患... 目的分析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实施药学干预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福鼎市医院骨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时间分组,1—6月的40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7—12月的400例患者归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对2组患者的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药物合理应用率、用药疗程与时机、用药类型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400例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229例,药物应用率为57.25%;观察组400例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212例,药物应用率为53.00%,组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指标中疗程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用药时机合理和选择合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的给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内及术后48 h后给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术前≥30~60 min给药率、>术前60 min及<30 min给药率、术后给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类型均集中在第一代头孢类药物中,以头孢唑林为主,2组患者的第一代、二代头孢类药物及林可酰胺类药物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实施药学干预对提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有重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患者 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 用药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评估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影响
7
作者 陈红 张艳 +3 位作者 武斌 鞠媛媛 闫国萍 明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分阶段评估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行Ⅰ类切口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行Ⅰ类切口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干预后组。... 目的探讨分阶段评估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行Ⅰ类切口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行Ⅰ类切口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干预后组。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感染风险指标,设计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感染风险评估调查表,评估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感染风险,比较两组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依从率、评估完整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干预后组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依从率、评估完整率均高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适应证预防用药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组术后预防用药优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评估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强化了合理用药责任意识,规范了预防用药行为,减少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更加规范和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分阶段评估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松员 邢萌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都昌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45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 目的:分析和评价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都昌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45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12月未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干预的患者设为干预前组(n=225),而将2021年1月—12月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干预的患者设为干预后组(n=225);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以及在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低于干预前组(29.78%vs 40.89%,P<0.05);干预后组患者围术期第1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高于干预前组(59.70%vs 38.04%,P<0.05);干预后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在术前0.5~1.0 h、给药疗程≤24 h的比例均高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还能提高在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方面的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管理 预防用药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AIC模式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的应用
9
作者 朱珊珊 张可兴 +1 位作者 马明明 张博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852-1856,共5页
目的:分析DMAIC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调取黑龙江省医院2022年1—11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作为非干预组。DMAIC模式持续干预6个月后,调取2023年6月—2024年4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的管... 目的:分析DMAIC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调取黑龙江省医院2022年1—11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作为非干预组。DMAIC模式持续干预6个月后,调取2023年6月—2024年4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指征、品种、给药时机、术中追加、疗程、给药方案的不合理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注射用头孢唑林、克林霉素注射液构成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替米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美唑构成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用药品种逐渐优化。结论:DMAIC模式能提高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提升管理质量,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及Ⅰ类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AIC模式 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手术
原文传递
运用PDCA循环改进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评价研究
10
作者 潘惠娟 王福影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改进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后,依照PDCA循环中的4个步骤进行针对性改进。结果经过2轮PDCA干...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改进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后,依照PDCA循环中的4个步骤进行针对性改进。结果经过2轮PDCA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从30.47%下降到18.6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由79.49%上升到97.96%,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从79.49%上升到98.98%,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从80.34%上升到9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持续改进成效显著,为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PDCA循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合理性分析
11
作者 黄琳艳 李澜鑫 +1 位作者 钟品钰 王海鸥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1期70-72,共3页
目的 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行统计,并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规范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不同科室2023年1月~12月的Ⅰ类切口用药病历,每月40份,一共480份,... 目的 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行统计,并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规范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不同科室2023年1月~12月的Ⅰ类切口用药病历,每月40份,一共480份,符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预防性用抗菌药物病历份数有372份,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372例患者中,抗菌药物用药疗程一共分为4类,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的抗菌药物疗程≤24 h有170例,占比为45.70%;≤48 h有174例,占比为46.77%;≤72 h有28例,占比为7.53%;> 72 h有19例,占比为5.11%。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不合理性问题主要有:术前未给药、切皮后或者术后给药1例,占比为0.27%;给药频次不符合药品说明书4例,占比为1.08%;用法用量不适宜1例,占比为0.27%。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分布主要为创伤骨科、眼科、急诊外科等,其中创伤骨科57例,合理例数有56例,合理率为98.25%;妇科4例,合理例数有3例,合理率为75.00%;眼科189例,合理例数有186例,合理率为98.41%;胸外科/乳腺外科10例,合理例数有9例,合理率为90.00%。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疗程、用药合理性上仍存在问题,需要规范抗菌药物用药方面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手术 预防性抗菌药物 使用现状 合理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居高的原因分析
12
作者 顾春山 陈科汛 王诗畅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S0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索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数据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实现指标改善。方法通过核查某院改进前28份Ⅰ类切口丙级愈合病历,查找、分析该指标数据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经过改进,采用费希尔精确检验对比改进前后Ⅰ类切... 目的探索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数据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实现指标改善。方法通过核查某院改进前28份Ⅰ类切口丙级愈合病历,查找、分析该指标数据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经过改进,采用费希尔精确检验对比改进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差异,验证改善效果。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改进前每年超过0.24%,改进后为0,明显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病案首页Ⅰ类切口手术相关信息填写错误严重,缺陷率为0.26%,导致数据失真,通过加强医生培训、环节质控等措施,改进后填写缺陷率降为0,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例数多例下降为0,指标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培训 数据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杨少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观察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研究。方法 将在我院普外科(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Ⅰ类切口手术35例对照组。(2023年01月-2023年12月)综合管理针下Ⅰ类切口手术另35例为研究组。比较Ⅰ类切口抗菌... 观察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研究。方法 将在我院普外科(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Ⅰ类切口手术35例对照组。(2023年01月-2023年12月)综合管理针下Ⅰ类切口手术另35例为研究组。比较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应用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疝气手术、骨折内固定物拆除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总干预率更低(P<0.05)。在对抗菌药物使用中,研究组注射用头孢噻肟舒巴坦钠使用率较高,而对照组患者中使用率相对较高的前三位抗菌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西丁、注射用头孢唑林、注射用头孢噻肟舒巴坦钠。研究组用药不合理占比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较高,通过综合性管理措施下,可明显减少药不合理占比率,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类切口手术 手术 预防用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14
作者 吴玲英 王会燕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点评干预前,164例)和2021年7月—2022年12月(点评干预后,164例)抚州... 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点评干预前,164例)和2021年7月—2022年12月(点评干预后,164例)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2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点评干预前后不同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和不合理用药类型。结果:医嘱点评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28.66%vs 79.27%,P<0.05),并且在腹股沟疝手术、乳腺手术、骨科手术、白内障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等术式上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而医嘱点评结果显示,医嘱点评干预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给药时机、药品选用、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不合理率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结论:医嘱点评干预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从而提升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医嘱点评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15
作者 周晓囡 李明净 王凯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4期56-59,共4页
目的:了解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此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Ⅰ类切口手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其围手术期预防... 目的:了解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此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Ⅰ类切口手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纳入的206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占比58.25 %。抗菌药物的种类有9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最高,其次为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有33例在术前用药+术后48 h后用药,有28例术前用药+术后24 ~ 48 h内用药。120例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者共出现40例次用药不合理情况,其中术后48 h继续用药占比最高(30.00 %),其次为用药时机不合理(22.50 %),再次为药物类型选择不合理(15.00 %)。结论: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用药中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管、创建长效工作制度,从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分析
16
作者 张谦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奉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奉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所在科室,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等信息,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特点,并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权威资料对其进行合理用药点评。结果:25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95例(占36.82%)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骨科(35例,占35.79%)和普外科(25例,占26.32%)的占比最高;在95例患者中,主要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有头孢唑林(50例,占52.63%)和克林霉素(15例,占15.79%);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95例患者中,有7例(占7.37%)存在无适应证用药的情况,有16例(占16.84%)的给药时机为术前>2 h或<0.5 h,有13例(占13.68%)存在用药疗程>24 h的情况。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整体较为合理,但在适应证把握、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临床的培训和管理,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确保围术期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抗生素预防用药专项点评及药学干预实施效果分析
17
作者 孙华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86-089,共4页
探讨抗生素预防用药专项点评及药学干预的实施对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9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专项点评及药学干预)、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各147例,对比两组的抗生素预防用药。结果 对比不合理用药... 探讨抗生素预防用药专项点评及药学干预的实施对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9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专项点评及药学干预)、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各147例,对比两组的抗生素预防用药。结果 对比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观察组相对更低(P<0.05),对比抗生素预防用药管理质量,观察组相对更高(P<0.05)。结论 在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生素预防用药过程中,实施专项点评及药学干预,可以有效保障用药的合理性,进而更好的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抗生素预防用药 专项点评 药学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8
作者 赵雯 陈桂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23-0126,共4页
探究Ⅰ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23.01-2024.01期间Ⅰ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n=136)以及未发生感染的患者(n=136),回顾分析患者基础信息、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用药、住... 探究Ⅰ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23.01-2024.01期间Ⅰ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n=136)以及未发生感染的患者(n=136),回顾分析患者基础信息、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用药、住院时间、术后是否引流等情况,将其中的差异项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观察引起Ⅰ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植入物、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置引流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这些因素均是Ⅰ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植入物、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置引流管,医院应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后的护理工作,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3
19
作者 秦艳娥 钟慧 +4 位作者 陈彪 梁颖娥 张慧玲 蒋桂欢 吴军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0-694,共5页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3年1-12月,干预前组)512例、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4年1-12月,第1轮干预组)861例和第2轮PDCA...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3年1-12月,干预前组)512例、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4年1-12月,第1轮干预组)861例和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5年1-12月,第2轮干预组)1 070例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我院骨科内固定术的构成比显著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合理率、术前0.5~1h用药率、疗程合理率和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0.20%、98.08%、93.77%、6.61%和82.10%上升至58.41%、100%、99.04%、52.00%和99.04%;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由干预前的4种减少到2种,且选用头孢唑啉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增加,选用克林霉素的比例显著下降;术后预防用药疗程由干预前的(4.63±2.42)d缩短至(1.61±0.75)d,且用药疗程<24h和疗程为24~48 h的患者比例显著升高,疗程>72 h的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提高了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率;但我院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尚未完全控制在24h以内,有待进一步持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骨科 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及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明琴 粟珊 +3 位作者 汪明群 陈乾 杨安强 朱必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12月神经外科的794例住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用药合理性评...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12月神经外科的794例住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794例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433例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均只使用了1种药品),预防使用率为54.53%;使用例数占比居前2位的是头孢唑林(51.73%)和头孢呋辛(21.48%)。433例患者中,于术前30 min^1 h开始用药的占85.45%;用药维持时间≤24 h的占68.36%;主要的2种预防用药不合理情况是预防用药维持时间过长(31.64%)和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26.10%),此外还有用药时机不当(14.55%)等。结论:我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仍存在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维持时间过长等不合理情况,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该领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类切口手术 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合理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