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光泽商周印纹陶的类型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忠干 傅宋良 《南方文物》 1993年第4期45-52,16,共9页
福建省光泽县位于武夷山脉北段东麓,古代印纹陶遗存十分丰富。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县境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工作。尤其是1981年至1983年期间,先后清理试掘了16座墓葬,获得陶器124件,该简报已在《考古》刊出,但其中尚有部分... 福建省光泽县位于武夷山脉北段东麓,古代印纹陶遗存十分丰富。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县境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工作。尤其是1981年至1983年期间,先后清理试掘了16座墓葬,获得陶器124件,该简报已在《考古》刊出,但其中尚有部分陶器图照未予发表。这批陶器出土时为成堆置放,具有一定的组合和共存关系,对于考古学文化的类型研究较有参考价值。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其类型及相关的年代、发展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考古工作者 考古学文化 云雷 福建省光泽县 篮纹 圈足 商代晚期 西周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郴州地区几何印纹陶的分布及分期初探
2
作者 龙福廷 《江西文物》 1989年第1期12-21,共10页
郴州地区的几何印纹陶遗址,在近几年的文物普查中,先后在资兴等七个县(市)调查发现四十一处,占全区现已发现古文化遗址总数的52%。其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东周时期。
关键词 几何印 云雷 郴州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 石镞 东周时期 交叉 篮纹 石锛 硬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郧县余嘴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宾福 魏东 +6 位作者 邵海波 李树国 朱春雨 吴景军 吴景林 李凤举 吴敬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45-52,共8页
郧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下段,汉江自西向东分县境为南北两大区域,南部为大巴山余脉,北部为秦岭余脉,中部和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余嘴遗址位于郧县安阳镇余嘴村一组,东北为留石板水库,西南为汉江,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00... 郧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下段,汉江自西向东分县境为南北两大区域,南部为大巴山余脉,北部为秦岭余脉,中部和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余嘴遗址位于郧县安阳镇余嘴村一组,东北为留石板水库,西南为汉江,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009年8~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简报 竖穴墓 湖北省西北部 砖室墓 底径 低山丘陵地带 篮纹 汉江上游 边疆考古研究 鼓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龙山时代考古遗存的类型与分期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建忠 《文物世界》 1993年第2期44-63,共20页
一 引言 龙山文化最初得名于1930年发掘的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从那时到现在,已过去了六十余年。在这期间,全国各地发现了许多具有黑陶特征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由于人们最初对龙山文化面貌的认识不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许... 一 引言 龙山文化最初得名于1930年发掘的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从那时到现在,已过去了六十余年。在这期间,全国各地发现了许多具有黑陶特征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由于人们最初对龙山文化面貌的认识不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许多具有黑陶特征的文化遗存统统划入了龙山文化,因而使龙山文化概念的内涵大大外延,造成了龙山文化的复杂化。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渐渐注意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有一定的区别。五十年代末,安志敏先生就指出,山东地区龙山文化有独自特征,应与中原地区各类龙山文化相区别,而称之为“典型龙山文化”或“山东龙山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里桥类型 城子崖 篮纹 考古工作 文化类型 东下冯 二里头文化 夹砂陶 灰坑 文化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儿山南麓古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奎 《文物世界》 1992年第3期17-22,共6页
塔儿山,又称乔山和崇山,著名的陶寺遗址就位于该山之阴。在山阳,也分布有不少古文化遗址,其中尤以新石器时代和周代遗址最为密集和丰富。对这些遗址遗存进行研究无疑是探讨陶寺类型来龙去脉以及晋文化渊源的重要课题。为此,山西省考古... 塔儿山,又称乔山和崇山,著名的陶寺遗址就位于该山之阴。在山阳,也分布有不少古文化遗址,其中尤以新石器时代和周代遗址最为密集和丰富。对这些遗址遗存进行研究无疑是探讨陶寺类型来龙去脉以及晋文化渊源的重要课题。为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第三研究室有计划地对塔儿山南麓一线古遗址进行勘掘。1990年3月进行了第一次调查,参加人员有罗新、田建文和张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简报 塔儿山 东下冯 篮纹 圈足 鼓腹 底径 扁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永年县洺关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瑞海 《文物春秋》 1990年第4期1-7,共7页
洺关遗址位于永年县城(临洺关)东约50米,东距施庄村1公里,往北约3公里是东西流向的洺河(图一)。该遗址是由邯郸地区文物管理所和永年县文物保管所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遗址面积近万平方米;为了配合基本建设,1986年3月18日至3月31日历时1... 洺关遗址位于永年县城(临洺关)东约50米,东距施庄村1公里,往北约3公里是东西流向的洺河(图一)。该遗址是由邯郸地区文物管理所和永年县文物保管所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遗址面积近万平方米;为了配合基本建设,1986年3月18日至3月31日历时14天在永年县文教局和文物保管所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在遗址的南部进行了重点试掘。布5×5米探方3个,实际发掘面积50平方米,现将试掘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管理所 发掘面积 探方 红彩 篮纹 灰陶 斜线 文物普查 陶碗 大司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沁源史前文化调查简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向前 朱晓东 张成仁 《文物世界》 1989年第2期13-18,100-101,共8页
1987年9月下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沁源县文物馆,对沁源县城关、王陶、花坡、郭道等地,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考古调查。主要目的是探索石炭岩地区洞穴古人类遗存,同时,在文物馆原有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地区有关遗址也作了进一步复查。... 1987年9月下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沁源县文物馆,对沁源县城关、王陶、花坡、郭道等地,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考古调查。主要目的是探索石炭岩地区洞穴古人类遗存,同时,在文物馆原有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地区有关遗址也作了进一步复查。这次调查取得了一定收获,现撮要记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简报 史前文化 沁源县 考古调查 篮纹 旧石器时代晚期 夹砂陶 灰陶 陶片 动物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怀安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建中 《文物春秋》 1993年第3期1-7,共7页
怀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洋河上游,居冀、晋、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境内水系主要有洋河、洪塘河。1985年秋至1986年春进行了全县文物普查,发现文物遗迹113处,首次在洋河上游地区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九处(图一,附表),现将遗物较丰富的... 怀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洋河上游,居冀、晋、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境内水系主要有洋河、洪塘河。1985年秋至1986年春进行了全县文物普查,发现文物遗迹113处,首次在洋河上游地区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九处(图一,附表),现将遗物较丰富的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调查简报 怀安县 夹砂陶 灰陶 河北省西北部 篮纹 文物普查 磨光黑陶 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广东地区青铜时代早期诸遗存
9
作者 李岩 《江西文物》 1990年第1期8-11,共4页
关于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目前学界比较一致认为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即夔纹陶和米字纹陶类型。以后,又有新发现并命名的“浮滨类型”,其年代被认为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既然广东地区有自己的青铜时代,那么,它的早期文化面貌怎... 关于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目前学界比较一致认为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即夔纹陶和米字纹陶类型。以后,又有新发现并命名的“浮滨类型”,其年代被认为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既然广东地区有自己的青铜时代,那么,它的早期文化面貌怎样? 它能早至何时? 曾有学者就“浮滨类型”讨论过相关的问题,本文拟对全广东早期青铜文化遗存作一综合分析和初步探索。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时代 文化面貌 圈足 文化类型 圜底 云雷 鼓腹 早期文化 吴城文化 篮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清江盆地区域考古调查简报(2011~2012年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建仕 马思义 +3 位作者 雷鸣鸿 廖九如 王臻 李昆 《南方文物》 2012年第4期18-24,117,共8页
清江盆地是江西最早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区域,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饶惠元先生就在这一地区进行过考古调查.区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樊城堆遗址、吴城遗址、牛城遗址、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大遗址.盆地内进行... 清江盆地是江西最早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区域,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饶惠元先生就在这一地区进行过考古调查.区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樊城堆遗址、吴城遗址、牛城遗址、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大遗址.盆地内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为构建清江盆地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多次进行的考古调查,也使我们对盆地内古代文化的分布概况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上述工作的宗旨均是以建立本区域较为系统的文化序列和编年、认识其年代和文化性质为出发点.当田野发掘资料基本可以满足构建这一地区的考古学时空框架以后,考古学研究如何深化的课题便摆在我们面前.聚落形态考古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便在西方国家出现,但其作为一种新的学科方法被介绍到中国内地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遗址保护 泥质陶 细泥陶 夹砂陶 清江 考古调查 考古学文化 蕉叶 釉陶 陶器(考古) 盆地 地质构造 遗物 调查简报 南岗遗址 篮纹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家河龙山时代早期遗存试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缐琦 《文博》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陕西关中西部,是史前文化遗址密集分布的重要区域之一,多年来先后发掘了一批重要的龙山时代遗存,其中麟游蔡家河遗址是近年来的重要发现之一.蔡家河遗址位于关中西部麟游县城西约4公里的蔡家河村西侧、漆水河与蔡家河交汇处塬上.遗...   陕西关中西部,是史前文化遗址密集分布的重要区域之一,多年来先后发掘了一批重要的龙山时代遗存,其中麟游蔡家河遗址是近年来的重要发现之一.蔡家河遗址位于关中西部麟游县城西约4公里的蔡家河村西侧、漆水河与蔡家河交汇处塬上.遗址东西500米,南北400米,地势南高北低,在地表和断崖上可采集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代的陶片,与之东、南两面相距不远的分别以蔡家河、漆水河相隔的后坪、肖力塬遗址也发现过同时代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家河遗址 常山 催吐药 龙山时代 细泥陶 泥质陶 平底器 红陶 关中西部 篮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江樊城堆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家和 刘诗中 《南方文物》 1985年第2期2-17,共16页
一、概述 樊城堆遗址,是1977年清江县博物馆同志调查发现的。该遗址位于樟树镇西约二十多公里的三桥乡庙下村旁。这里地处萧江水系地带,由于南方雨量充沛,丘陵之中有较多的溪流,形成了若干窄长的河谷小平原,遗址就座落在丘陵山间小平原... 一、概述 樊城堆遗址,是1977年清江县博物馆同志调查发现的。该遗址位于樟树镇西约二十多公里的三桥乡庙下村旁。这里地处萧江水系地带,由于南方雨量充沛,丘陵之中有较多的溪流,形成了若干窄长的河谷小平原,遗址就座落在丘陵山间小平原之中,更因千百年来的堆积,使遗址形成高出周围地面约1——3米的台地,我们称之为土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城堆遗址 发掘简报 圈足 陶质 底径 篮纹 探方 硬陶 清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年商县紫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世和 张宏彦 《文博》 1987年第3期3-15,97-98,共15页
紫荆遗址位于陕西省商县城东南约七公里处,紫荆村附近的丹江南岸第二级阶地上。该遗址于1953年发现,1977-1978年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首次发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及其内涵,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于1... 紫荆遗址位于陕西省商县城东南约七公里处,紫荆村附近的丹江南岸第二级阶地上。该遗址于1953年发现,1977-1978年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首次发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及其内涵,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于1982年4-7月,再次进行了发掘。参加发掘的教师有王世和、张宏彦,工作人员贾麦明和七九级考古专业学生20名。发掘区紧接第一次发掘区的南边,共开5×5探方15个,发掘面积375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房址2座、窖穴60多个、陶窑2座、墓葬16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现将发掘情况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紫荆遗址 底径 遗址文化 灰陶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发掘面积 篮纹 探方 大学历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新余发现夏时期文化遗物 被引量:12
14
作者 彭振声 李小平 白青 《南方文物》 1992年第3期111-111,共1页
1992年2月中旬,在新余市渝水区珠珊乡里村东南50米的台仔上发现陶器和石器各一件。我们闻讯后,立即前往现场勘察。珠珊台仔上遗址是一处高出附近田地60~80厘米的台地,面积约500余平方米。它座落在山间河谷冲积平原上,土质为灰褐色泥砂... 1992年2月中旬,在新余市渝水区珠珊乡里村东南50米的台仔上发现陶器和石器各一件。我们闻讯后,立即前往现场勘察。珠珊台仔上遗址是一处高出附近田地60~80厘米的台地,面积约500余平方米。它座落在山间河谷冲积平原上,土质为灰褐色泥砂质土壤。其北面约500米处有袁河自西向东流过,西面和南面均为较高的丘陵山地,东面是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冲积平原缓冲地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活,是古代先民生栖理想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物 江西新余 渝水区 山间河谷 缓冲地带 二里头文化 袁河 古代先民 篮纹 玉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坡类型尖底瓶测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霄 赵建刚 《文博》 1988年第1期19-24,18,共7页
五十年代初期,中国考古研究所对西安半坡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获得了丰富的文物资料。在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有二百多个形状奇特,具有流线型瓶体的小口尖底瓶格外引人注目。此陶瓶为直口,鼓腹,尖底,瓶身表面饰有粗糙的横篮纹... 五十年代初期,中国考古研究所对西安半坡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获得了丰富的文物资料。在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有二百多个形状奇特,具有流线型瓶体的小口尖底瓶格外引人注目。此陶瓶为直口,鼓腹,尖底,瓶身表面饰有粗糙的横篮纹,大部分是细泥红陶,也有个别夹砂陶瓶,有早期晚期之分。此后,在关中至鲁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多次发掘出与半坡早期相同的尖底瓶,甚至在一些较晚的文化类型中也发现有尖底瓶的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底瓶 半坡类型 仰韶文化遗址 陶瓶 西安半坡遗址 篮纹 夹砂陶 鼓腹 文化类型 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城县老虎山遗址1982—1983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37
16
作者 田广金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86年第1期38-47,共10页
凉城县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的乌兰察布盟南部,南与山西省右玉县毗邻,地处鄂尔多斯与张家口地区的中间地带。老虎山遗址,位于凉城县西南永兴镇正北5公里的老虎山南坡。北依蛮汗山,南临与岱海相连的低洼地带。老虎山东侧,有老虎沟,沟内泉... 凉城县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的乌兰察布盟南部,南与山西省右玉县毗邻,地处鄂尔多斯与张家口地区的中间地带。老虎山遗址,位于凉城县西南永兴镇正北5公里的老虎山南坡。北依蛮汗山,南临与岱海相连的低洼地带。老虎山东侧,有老虎沟,沟内泉水丰富,至今常年流水不息,南流,入浑河,再南经和林格尔县汇入黄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城县 发掘简报 老虎山 篮纹 朱开沟文化 汗山 低洼地带 夹砂陶 右玉县 乌兰察布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汾、曲沃、闻喜、侯马三县一市考古调查报告 被引量:7
17
《文物世界》 1993年第3期1-8,33,共9页
本报告包括以下几次考古调查材料: 1990年5月,曲沃县境内白水(又称晋水)流域的考古调查;1991年4月,曲沃县曲村周围诸遗址的考古调查;1991年5月,晋南塔儿山周围地区环境考古调查。 先后参加工作的有:山西省侯马市博物馆|周忠|、山西省... 本报告包括以下几次考古调查材料: 1990年5月,曲沃县境内白水(又称晋水)流域的考古调查;1991年4月,曲沃县曲村周围诸遗址的考古调查;1991年5月,晋南塔儿山周围地区环境考古调查。 先后参加工作的有:山西省侯马市博物馆|周忠|、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杜水生等同志。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调查 灰陶 襄汾 闻喜 篮纹 鼓腹 灰坑 曲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丰县尹家坪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林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6年第2期1-12,共12页
尹家坪遗址是1979年由县文物普查队发现的1980年4月,我队派员前往复查,证实确系一处古文化遗存,所见遗物标本较为丰富。1981年10月,又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和测绘。考虑到该遗址地处江西的中部地区、赣江中游的腹地,是联接和探索赣江流域... 尹家坪遗址是1979年由县文物普查队发现的1980年4月,我队派员前往复查,证实确系一处古文化遗存,所见遗物标本较为丰富。1981年10月,又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和测绘。考虑到该遗址地处江西的中部地区、赣江中游的腹地,是联接和探索赣江流域上、下游古代文化的中心环节,于1983年秋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普查 赣江流域 文化面貌 镂孔 圈足 凸棱 探方 夹砂陶 发掘面积 篮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樊城堆文化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柯平 《南方文物》 1993年第4期53-58,44,共7页
樊城堆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西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它得名于1977年发掘的江西樟树市(原名清江县)樊城堆遗址,但最初的发现可追溯到1947年饶惠元先生在樟树筑卫城遗址的调查。40多年来,这种文化的资料不断有所积累,但对它的研... 樊城堆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西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它得名于1977年发掘的江西樟树市(原名清江县)樊城堆遗址,但最初的发现可追溯到1947年饶惠元先生在樟树筑卫城遗址的调查。40多年来,这种文化的资料不断有所积累,但对它的研究却始终鲜有突破。目前,在该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个值得讨论的倾向,即有些研究者把江西靖安郑家墓地遗存,新余拾年山二、三期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城堆文化 樊城堆遗址 考古学文化 文化面貌 新石器时代晚期 江西樟树 江西地区 朱绘 篮纹 薛家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侯马市古文化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忠 田建文 《文物世界》 1992年第1期1-13,17,共14页
侯马市位于汾河、浍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地肥水美,宜于农作,自古及今,物阜民丰。侯马市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以往多见于东周时期的遗址、城址、墓葬诸方面,并已证明此地为晋国晚期都城——故“新田”所在地。而新石器至西周等时代的遗址... 侯马市位于汾河、浍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地肥水美,宜于农作,自古及今,物阜民丰。侯马市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以往多见于东周时期的遗址、城址、墓葬诸方面,并已证明此地为晋国晚期都城——故“新田”所在地。而新石器至西周等时代的遗址,极少发现,仅有零星报导。这一方面的正式发掘工作开始于198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化遗址 发掘工作 东下冯 尖底瓶 半坡类型 考古调查 文化面貌 篮纹 东周时期 灰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