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满管流对渠管结合输水系统水力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蕊 吕谋超 +1 位作者 贾晓萌 王鸿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54-62,共9页
【目的】了解非满管状态下的渠管结合输水系统水力特性。【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充满度下主渠流速分布与水面线变化、管道流速、分流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充满度下主渠各断面紊动强度... 【目的】了解非满管状态下的渠管结合输水系统水力特性。【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充满度下主渠流速分布与水面线变化、管道流速、分流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充满度下主渠各断面紊动强度沿程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距管道入口纵向2倍、横向1.5倍管径的主渠区域内流速变化较为剧烈;在有管道存在的主渠壁面附近水面线变化剧烈,沿程呈先降低后增大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量纲分析得到非满管流速表达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到非满管流速系数计算式,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8.81%。当主渠流量不变时,非满管流速系数随主渠傅汝德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深比、充满度的增大而减小,分流比随充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充满度不变时,随着主渠流量的增大,非满管流速系数增大,分流比减小。【结论】非满管流对主渠的影响范围有限,在安装闸阀以及量水设备时要尽量避开相关影响区域,采用本研究推导的流速系数公式只需获得主渠的傅汝德数与水深值,即能快速计算非满管流速值,在来水流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大主渠水深来获得较大的管道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满管流 渠管结合 流速 水面线 分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耦合的城市暴雨洪涝动力学模型
2
作者 董柏良 夏军强 +1 位作者 王小杰 李启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3,172,共10页
为准确模拟城市暴雨洪涝过程,建立了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耦合的城市暴雨洪涝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二维地表径流模块、一维地下管流模块、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互模块以及重点基础设施受淹模块。二维地表径流模块采用二维浅水方程和H... 为准确模拟城市暴雨洪涝过程,建立了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耦合的城市暴雨洪涝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二维地表径流模块、一维地下管流模块、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互模块以及重点基础设施受淹模块。二维地表径流模块采用二维浅水方程和Horton下渗公式模拟地表产汇流过程,地下管流模块采用TPA法与Godunov格式有限体积法求解一维管流方程模拟城市排水管网内复杂流态的水流运动,两模块采用基于雨水口泄流及溢流能力的交互模块进行耦合。将模型应用于武汉市青山区港西排水片区,利用港西排水片区5年一遇降雨渍水风险图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同时模拟了10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的城市暴雨洪涝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良好,超过88.8%的渍水点模拟水深与官方发布成果一致;10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港西排水片区中度积水和重度积水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2.52%和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洪涝 地表径流 地下管流 水动力模型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两相管流反相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玮 宫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2,148,共5页
建立了管壁剪切应力与管流扰动动能之间的关系。利用扰动动能与乳状液液滴界面自由能之间的平衡关系,推导了形式简洁的液滴直径模型。结合系统最小自由能理论,获得了改进的反相含水率预测模型。利用已公布的油水两相管流反相实验数据,... 建立了管壁剪切应力与管流扰动动能之间的关系。利用扰动动能与乳状液液滴界面自由能之间的平衡关系,推导了形式简洁的液滴直径模型。结合系统最小自由能理论,获得了改进的反相含水率预测模型。利用已公布的油水两相管流反相实验数据,将模型与已有的反相模型对比表明:当油品黏度较低时,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其他反相模型;当油品黏度较高时,各反相模型的预测结果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管流 管壁剪切应力 管流扰动动能 液液分散系统 分散液滴 计算模型 反相含水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数应力模式的分析解及其在充分发展旋转管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符松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89-693,共5页
本文通过求解雷诺应力在代数应力模式中与平均速度梯度之间的分析关系,研究了代数应力模式在涡旋流动特别是在充分发展旋转管流中存在的内在缺陷,这些缺陷的主要表现为:(1)在不考虑固壁对湍流影响的代数应力模式中,分析解给出W... 本文通过求解雷诺应力在代数应力模式中与平均速度梯度之间的分析关系,研究了代数应力模式在涡旋流动特别是在充分发展旋转管流中存在的内在缺陷,这些缺陷的主要表现为:(1)在不考虑固壁对湍流影响的代数应力模式中,分析解给出W∝r和vw=0的错误结论;(2)若在代数应力模式中考虑固壁对湍流影响,在对称轴上会有v^2不等于w^2的非物理解。与诺应力输运模式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数应力模式 旋转管流 管流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扩管流动的测压管水头线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静野 张玉娟 郑晓萌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突扩管流动 .结果表明 ,在有压管流的突扩管段内 ,一方面沿程有机械能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下游管径的增大 ,造成动能减少和势能增加 ,受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的测压管水头 ,无论何种工况 。
关键词 突扩管流 有压管流 水头损失 流体动力学 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流转捩过程中交替系数及紊动强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郑永刚 唐永洁 方铎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4-349,共6页
运用四川联合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属的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二维激光光纤测速及动态粒子分析系统,测量了圆管流转过程中的速度分布,所测雷诺数范围为2000~3750。文中分析了圆管流转过程中,交替系数与紊动... 运用四川联合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属的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二维激光光纤测速及动态粒子分析系统,测量了圆管流转过程中的速度分布,所测雷诺数范围为2000~3750。文中分析了圆管流转过程中,交替系数与紊动强度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及圆管内紊动强度随径向位置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流 交替系数 转捩 管流水力学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原油管流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刚 张国忠 骆建武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0,共7页
早期的管流试验装置在动力源、流程、温度控制、压力测量、流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 ,对管流试验装置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进行了综述。由于管道中胶凝原油的启动过程非常复杂 ,涉及到胶凝原油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原油的屈服特性、触变特性... 早期的管流试验装置在动力源、流程、温度控制、压力测量、流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 ,对管流试验装置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进行了综述。由于管道中胶凝原油的启动过程非常复杂 ,涉及到胶凝原油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原油的屈服特性、触变特性、粘弹性和压缩性、温降收缩和压力传递速度等因素 ,通过分析总结胶凝原油启动过程的相关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原油 管流特性 研究 管流试验装置 压缩性 触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管流产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洪江 程云 +4 位作者 史玉虎 盛前丽 王玉杰 常丹东 北原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含有大孔隙的土体 ,如花岗岩风化壳及其上形成的土层水分运动规律并不遵从达西定律 (Darcy L aw) ,大孔隙中运动的水流称为管流 (pipe flow)。在花岗岩地区 ,由于管流的普遍存在 ,从土壤剖面流出的水量远远超出在达西法则定义下流出的... 含有大孔隙的土体 ,如花岗岩风化壳及其上形成的土层水分运动规律并不遵从达西定律 (Darcy L aw) ,大孔隙中运动的水流称为管流 (pipe flow)。在花岗岩地区 ,由于管流的普遍存在 ,从土壤剖面流出的水量远远超出在达西法则定义下流出的水量。为研究土壤水分渗透中非遵从达西定律的土管 (大孔隙 )管流运动规律 ,在位于长江三峡的湖北省秭归县花岗岩坡面进行了管流流量、坡面渗流、地表径流和降雨过程等项目的观测和研究。发现管流在该地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管流过程中的水分运动不遵从达西定律 ,其流量在坡面渗流中占的比重约为 10 %~ 30 % ,土管在土壤剖面中所占面积虽然很小 ,但其水分通量远大于相同降雨条件下的土壤剖面水分渗透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流 渗流 长江三峡 花岗岩地区 坡面 产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林地土管特性及其对管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洪江 程云 +3 位作者 史玉虎 王玉杰 盛前丽 陈宗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0,共6页
相互连通具有一定通透性的土壤大空隙称为大孔隙,亦可称其为土管。根据土管成因不同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土壤动物活动导致的土管、植物根系形成的土管、土壤裂隙形成的土管和土壤水分运动形成的土管。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至少存在两种... 相互连通具有一定通透性的土壤大空隙称为大孔隙,亦可称其为土管。根据土管成因不同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土壤动物活动导致的土管、植物根系形成的土管、土壤裂隙形成的土管和土壤水分运动形成的土管。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至少存在两种成因的土管,即植物死亡根系形成的(生物性)土管和由土壤裂隙形成的(地质性)土管。由降雨导致水分在土壤大孔隙中的运动过程称为管流,管流是优先流的主要形式之一。管流的产生对于降雨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管流开始出现一般较开始降雨时间推迟3~4小时),管流的产生与降雨强度、降雨量和土壤水力特性等要素有关,相同条件下管流流量和降雨强度及降雨量呈正相关。管流特性不仅与土管的成因有关,而且与土管在土壤剖面的位置也有一定关系。由于土管内部粗糙程度和分枝合流情况不同,土壤前期降雨量、本次降雨强度影响也造成管流的水文过程产生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花岗岩坡面林地 土管特性 管流 优先流 土壤孔隙 土壤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管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洪江 王玉杰 +5 位作者 北原曜 程云 史玉虎 盛前丽 杨明玉 常丹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57,共5页
该研究在湖北省秭归县花岗岩坡面下部开挖了一长度为 2 .9m ,深度为 2 .2 3~ 2 .6 0m的土壤剖面 ,经现场观察发现土管主要集中分布在B层 (花岗岩分化程度较高的层次 )和C层 (花岗岩分化程度较低的层次 )的过渡带附近 .在坡面下部坡脚... 该研究在湖北省秭归县花岗岩坡面下部开挖了一长度为 2 .9m ,深度为 2 .2 3~ 2 .6 0m的土壤剖面 ,经现场观察发现土管主要集中分布在B层 (花岗岩分化程度较高的层次 )和C层 (花岗岩分化程度较低的层次 )的过渡带附近 .在坡面下部坡脚部位垂直于坡长方向上 ,每米宽度大约分布有土管 5~ 7个 .近两个降雨季节的多场天然降雨及管流观测结果表明 ,只要有一定强度的降雨出现 ,土壤剖面中就会产生管流现象 .管流出现的时间、管流历时与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土壤前期水分含量和土管所处的土壤剖面位置等因素有关 .土壤水分含量高、降雨强度大时 ,在降雨历时 1h前后即有管流出现 .不同土管的管流流量在一场降雨过程中具有相似的水文波形 ,即上升阶段的历时较短 ,其切线方程表现出较大的正斜率 .随降雨过程的停止 ,管流的水文波形呈缓慢的下降趋势 ,其切线方程表现出较平缓的负斜率 .管流流量对降雨雨强变化响应较为敏感 ,在一次降雨过程中 ,雨强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管流水文波形的明显反映 .尤其是阵雨的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花岗岩地区 坡面管流 产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流和管流耦合的管涌数值模拟 被引量:36
11
作者 周晓杰 介玉新 李广信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154-3158,共5页
堤坝地基的渗透变形过程实际上是"土中水"转变为"水中土"的过程。在渗透变形发生的集中管涌通道区域,采用常规渗流分析理论,单纯增大管涌通道渗透系数的方法是不太合适的。在未发生渗透变形的区域,用常规渗流理论计... 堤坝地基的渗透变形过程实际上是"土中水"转变为"水中土"的过程。在渗透变形发生的集中管涌通道区域,采用常规渗流分析理论,单纯增大管涌通道渗透系数的方法是不太合适的。在未发生渗透变形的区域,用常规渗流理论计算;在管涌通道区域,用管流理论,公共边界上两者之间水头相等、流量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能够较好符合渗透变形的发展规律。为了适应计算过程中内部边界条件不断变化的特点,采用无网格法伽辽金法(elementfreeGalerkinmethod,EFG)对渗流场进行计算。算例计算表明,这种渗流-管流耦合的方法能够模拟管涌通道绕过防渗墙等复杂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变形 管涌 渗流 管流 无网格伽辽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管流在壤中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洪江 何凡 +3 位作者 史玉虎 祁生林 程金花 潘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大孔隙中运动的水流称为管流 ,管流是优先流的一种形式。在花岗岩地区 ,管流是一种普遍现象。为研究管流在壤中流中的作用 ,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 ,选择了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林地作为试验场地 ,研究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 大孔隙中运动的水流称为管流 ,管流是优先流的一种形式。在花岗岩地区 ,管流是一种普遍现象。为研究管流在壤中流中的作用 ,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 ,选择了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林地作为试验场地 ,研究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管流过程和土壤渗流过程。结果表明 :管流的出现较渗流出现时间迟 ,但其结束的时间较渗流早。管流与渗流峰值出现时间存在一定差异 ,在所研究的 2场降雨中 ,管流达到峰值的时间比渗流提前约 1~ 2h以上。同渗流一样 ,管流流量及其过程 ,主要受由降雨引起的下渗水分影响和制约 ,管流流量的大小变化 ,与渗流存在一定差异 ,但总体上 ,与渗流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即在管流产流时段 ,渗流流量增大时 ,管流流量也随之增大。管流水分通量远大于渗流的水分通量 ,它对于提高壤中流流量和水分通量 ,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降雨过程中 ,管流对壤中流的作用也存在差异 ,即降雨量越多 ,降雨强度越大 ,管流的特性表现得越明显 ,对壤中流的贡献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 马尾松林 管流 水分通量 试验场地 大孔隙 降雨 渗流 流量 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的物理模拟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43
13
作者 陈崇希 万军伟 +1 位作者 詹红兵 沈仲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井孔 -含水系统问题是当今水文地质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长期以来 ,水文地质模型中对井孔的刻画基本上都是引用“热传导”中的“线汇”理论 ,需要人工预先给定线汇 线源的流量或水头的分配 ,其正确性或适用性至今没有得到理论证明... 井孔 -含水系统问题是当今水文地质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长期以来 ,水文地质模型中对井孔的刻画基本上都是引用“热传导”中的“线汇”理论 ,需要人工预先给定线汇 线源的流量或水头的分配 ,其正确性或适用性至今没有得到理论证明。陈崇希 (1993 )提出的“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在理论上已解决多个水文地质问题 ,也用于几个实例 ,本文再用物理模拟检验其可靠性。论文针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河床下水平井或傍河垂直井地下水流问题做了砂槽物理模拟 ,并用基于“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的数值方法仿真模拟了此条件下地下水流的规律。成果表明 ,数值模拟观测孔水头动态相当好地再现了物理模拟结果。论文指出了“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在井孔 -含水系统问题上的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井孔-含水系统 等效渗透系数 非线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流矿化在新型浮选柱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国胜 刘炯天 +2 位作者 邓丽君 曹亦俊 王永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131,134,共5页
介绍了管流矿化的概念及其实施条件,对基于原矿管流矿化和中矿管流矿化方式的几类柱式浮选设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管流矿化方式在诸如实现高效紊流矿化和优化设备结构形式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优化管流矿化实施条件的几点措施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管流矿化 浮选柱 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能量耗散率计算管流的平均剪切率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劲军 严大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8-90,共3页
含蜡原油的流变性与其所经历的剪切历史有关。以往用截面平均剪切率或湍流时的管壁剪切率衡量流体管流的剪切历史 ,有不当之处。根据能量耗散率与剪切率的关系 ,提出了按流体的体积平均能量耗散率计算流体平均剪切率的方法 ,即可根据流... 含蜡原油的流变性与其所经历的剪切历史有关。以往用截面平均剪切率或湍流时的管壁剪切率衡量流体管流的剪切历史 ,有不当之处。根据能量耗散率与剪切率的关系 ,提出了按流体的体积平均能量耗散率计算流体平均剪切率的方法 ,即可根据流体的密度、平均流速、管道直径、流动的摩擦因子或摩阻压降以及流变参数计算牛顿流体和幂律流体管流的平均剪切率。对于湍流 ,按本方法计算的平均剪切率能合理地度量流体的平均剪切历史。在原油管道正常运行的雷诺数范围内 ,按截面平均方法计算的湍流剪切率比按体积平均能量耗散率计算的结果约偏低 2 0 %~ 4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能量耗散率 计算 管流 平均剪切率 石蜡基原油 剪切历史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在管流系统中的流动腐蚀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0
16
作者 雍兴跃 林玉珍 +1 位作者 刘景军 贺志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87-792,共6页
针对管流体系 ,根据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原理 ,应用壁函数、k -ε湍流运动模型确立了管流体系中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质量传递模型 ;结合腐蚀实验确定双相不锈钢流动腐蚀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分析了动力学过程 ,建立了... 针对管流体系 ,根据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原理 ,应用壁函数、k -ε湍流运动模型确立了管流体系中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质量传递模型 ;结合腐蚀实验确定双相不锈钢流动腐蚀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分析了动力学过程 ,建立了双相不锈钢在 3.5 %NaCl溶液中的流动腐蚀动力学模型 .同时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流动腐蚀速度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揭示出双相不锈钢的流动腐蚀受阳极钝化过程控制 ,离子在电极表面钝化膜中的迁移、扩散过程为速度控制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管流系统 流动腐蚀 动力学模型 壁函数 k-ε湍流模型 电化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静态浮选柱管流段的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7
作者 闫小康 刘炯天 周长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6-510,共5页
对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管流段进行了三维气液两相数值计算,并对其长度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和工业试验的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欧拉多相流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管流段的气-液两相流动;鉴于管流段的细粒级入料特性,使用紊流动能k来定性... 对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管流段进行了三维气液两相数值计算,并对其长度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和工业试验的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欧拉多相流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管流段的气-液两相流动;鉴于管流段的细粒级入料特性,使用紊流动能k来定性地评价此单元在不同长度下矿化效果的方法是可行的;管长不影响紊流动能k的极大值,总紊流动能值和管长成对数关系,前期增长幅度较大,延长至一定长度后紊流动能增加不明显,对研究对象管长取2.5 m较为合适。在铝土矿浮选的工业试验中,管段长度从0.3 m延长至2.5 m后,氧化铝的回收率提高了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管流 两相流 欧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管流水力-热力瞬变的双特征线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松圣 周明来 蒲家宁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7-634,共8页
研究了管道内流体流动的水力瞬变及热力瞬变 ,改进了分析介质顺序输送管流水力瞬变的特征线法 ;推导了含流速v的 3次方的热力瞬变方程 ,构造了相应的特征线法 ;建立了分析介质顺序输送管流耦合的水力_热力瞬变的双特征线法·
关键词 管流 水力瞬变 热力瞬变 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CO_2压裂管流摩阻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金桥 孙晓 +2 位作者 王香增 梁小兵 许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96-1798,1802,共4页
液态CO2压裂是采用液态CO2作为压裂液进行增产改造的工艺技术,对储层无伤害,可替代水基压裂液,近年来在致密气藏、页岩气藏等非常规气藏的开发中受到广泛关注。液态CO2压裂管流摩阻的合理预测及适于工程应用计算模型的建立对于压裂施工... 液态CO2压裂是采用液态CO2作为压裂液进行增产改造的工艺技术,对储层无伤害,可替代水基压裂液,近年来在致密气藏、页岩气藏等非常规气藏的开发中受到广泛关注。液态CO2压裂管流摩阻的合理预测及适于工程应用计算模型的建立对于压裂施工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高温高压流体循环回路系统地测试了模拟施工条件下液态CO2管流特征,液态CO2粘温特征研究表明温度的升高会降低液态CO2粘度,而压力的升高会增加液态CO2的粘度,温度对液态CO2粘度的影响相比于压力的影响要更为明显。同时实验测试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液态CO2管流摩阻,表现为温度的升高会降低液态CO2管流摩阻,压力的升高反而会增大管流摩阻,建立了液态CO2管流摩阻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布拉修斯形式的计算模型,该模型与现有经验公式相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及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2压裂 管流特征 管流摩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在液/固双相管流中磨损腐蚀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兴玲 林玉珍 +1 位作者 刘景军 雍兴跃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管流动态模拟试验装置 ,研究了碳钢在液 /固双相流中的磨损腐蚀 .结果表明 :碳钢在含有5 %河砂的双相流动 3 5 %NaCl溶液中 ,磨损腐蚀速度随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没有像单相流中出现磨损腐蚀速度显著降低的流速区段 ,... 利用自行研制的管流动态模拟试验装置 ,研究了碳钢在液 /固双相流中的磨损腐蚀 .结果表明 :碳钢在含有5 %河砂的双相流动 3 5 %NaCl溶液中 ,磨损腐蚀速度随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没有像单相流中出现磨损腐蚀速度显著降低的流速区段 ,其磨损腐蚀过程仍主要受阴极氧扩散控制 .对碳钢施加阴极电流 ,由于抑制了腐蚀电化学因素 ,从而大幅度削弱了与流体力学因素间的协同效应 ,使碳钢的磨损腐蚀大大减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液/固双相流管流体系 磨损腐蚀 腐蚀电化学因素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