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筝曲《箜篌引》的诗意表达探析
1
作者 唐歆慧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4-6,13,共4页
目的: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随着近现代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古筝演奏和创作有了新的思路。《箜篌引》是一首从唐代“诗鬼”李贺所作古诗《李凭箜篌引》中汲取乐思... 目的: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随着近现代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古筝演奏和创作有了新的思路。《箜篌引》是一首从唐代“诗鬼”李贺所作古诗《李凭箜篌引》中汲取乐思而创作的现代古筝曲。该曲由四部分组成,与诗歌联系,并突破传统五声调式,采用非传统五声音阶定弦,以现代创作技法展现出《李凭箜篌引》的浪漫意蕴。文章侧重分析筝曲作品、筝曲的艺术表达与诗意表达,以深入剖析筝曲《箜篌引》,为同领域的演奏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促进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分类,系统梳理和分析现有关于筝曲《箜篌引》的学术文献,以及《李凭箜篌引》的历史资料,旨在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比较研究法:利用音视频软件观看和聆听各演奏家的版本,分析力度、速度、情感,以揭示不同演奏家在音乐处理和情感表达上的具体差异。第三,实践研究法:通过自身的演奏实践,结合文献研究和专业交流,提炼出主观感受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结论,以期对《箜篌引》的演奏艺术和诗意表达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筝曲《箜篌引》是一首大量运用西方创作技法,体现中国诗词美学的作品。得益于古诗《李凭箜篌引》,筝曲《箜篌引》也具有浪漫且唯美的气息,体现出诗乐融合之美。结论:筝曲《箜篌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浪漫气韵,深刻理解此筝曲的文化内涵,可在探索和追求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演奏技巧,掌握古筝艺术的真谛,使作品得到真正的艺术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筝曲 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诗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融合:中原式箜篌的演变与传播
2
作者 王馨妤 祖木拉提·哈帕尔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25-137,155,共14页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新疆和甘肃壁画中的竖箜篌图像资料及古代文献资料,探讨了箜篌从西域至中原的传播链条,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箜篌传入中原的时间应为汉代之前,基于吕光灭龟兹得西域乐舞与中原音乐文化融合的事件及甘肃最...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新疆和甘肃壁画中的竖箜篌图像资料及古代文献资料,探讨了箜篌从西域至中原的传播链条,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箜篌传入中原的时间应为汉代之前,基于吕光灭龟兹得西域乐舞与中原音乐文化融合的事件及甘肃最早的箜篌壁画变化进行分析,认为东晋为中原式箜篌演变的开始,并论述中原式箜篌的演变进程。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箜篌不但融入了中原的音乐文化,而且中原式箜篌还逆向传播到新疆和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展示了箜篌传播的历史过程,强调了中华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和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式箜篌 文化融合 箜篌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箜篌历史简考
3
作者 王雪 《乐器》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迄今可考的古箜篌的历史,最早可回溯到公元前8世纪至7世纪,由在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发掘出的实物印证。而有关古箜篌的记载最早出自《史记》,此后绵延晋、南北朝,自隋唐呈大兴之势,宋后式微,至清代止。箜篌在古代并非固定一种乐器的统称。... 迄今可考的古箜篌的历史,最早可回溯到公元前8世纪至7世纪,由在新疆鄯善洋海墓地发掘出的实物印证。而有关古箜篌的记载最早出自《史记》,此后绵延晋、南北朝,自隋唐呈大兴之势,宋后式微,至清代止。箜篌在古代并非固定一种乐器的统称。现存出土的古箜篌,以及各文献和绘画资料中所述的古箜篌,呈现出多种名目、多种形制、多种演奏方法;而同一类乐器,也随着朝代更迭、文化变迁,呈现出形制上的诸多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奏方法 箜篌 新疆鄯善 朝代更迭 文化变迁 乐器 历史 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火传承 璀璨星“箜”——2024首届黄河箜篌文化艺术周启幕
4
《乐器》 2024年第9期120-120,共1页
8月10日~15日,2024首届黄河箜篌文化艺术周于河南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薪火传承、璀璨星‘箜’”为主题;中共新乡市委宣传部、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为指导单位;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箜篌 新乡市 首届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箜篌的起源与形制问题研究
5
作者 郑芮子 《黄河之声》 2024年第9期110-113,共4页
卧箜篌是我国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弹拨乐器,在汉唐时期盛行,至宋代后逐渐失传。通过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可以大致得出卧箜篌的基本形态。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对于卧箜篌来源与形制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中国传统本土乐器... 卧箜篌是我国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弹拨乐器,在汉唐时期盛行,至宋代后逐渐失传。通过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可以大致得出卧箜篌的基本形态。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对于卧箜篌来源与形制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中国传统本土乐器卧箜篌,从学界较具争议的三种起源学说溯源卧箜篌的起源,从出土文物及图像、历史文献、声学构造探究卧箜篌的形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 起源问题 形制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古筝与现代箜篌艺术共通性的研究
6
作者 幸子依 《黄河之声》 2024年第7期28-31,共4页
本文以中国乐器古筝与现代箜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古筝与现代箜篌的历史渊源、形制构成以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分析二者在艺术上的共通之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古筝与现代箜篌的历史进行梳理,根据两件乐器数千年... 本文以中国乐器古筝与现代箜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古筝与现代箜篌的历史渊源、形制构成以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分析二者在艺术上的共通之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古筝与现代箜篌的历史进行梳理,根据两件乐器数千年的兴衰发展史厘清二者在发展历程中的共通性。本文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已绝响数百年的箜篌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复原的过程中,对于古筝形制上的借鉴,创新过程,进而对古筝与现代箜篌艺术的共通之处进行横向的归纳与总结。本文的第三部分选取了在古筝与现代箜篌的乐曲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而从作品出发,分析古筝与现代箜篌在演奏姿势、演奏技法以及艺术表现上的共通之处。本文的第四部分以更高的视角深度挖掘古筝与现代箜篌在中国传统美学上的共通之处,以中国传统美学为载体,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深厚底蕴进行探索,进而提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提升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 现代箜篌 共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李凭箜篌引》为例谈高中语文诗歌解读
7
作者 赵成朵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期42-43,共2页
以《李凭箜篌引》为例,从精心雕琢的字词、瑰丽奇特的想象、浓厚热烈的诗意以及巧妙精致的修辞等维度入手,体会和感知李贺诗歌创作风格,走进诗歌的艺术世界之中。
关键词 《李凭箜篌引》 诗歌解读 李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涅槃——看箜篌在现代的重生 被引量:5
8
作者 贺志凌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箜篌,作为一种古老乐器在我国已失传数百年了,现代艺术家和乐器工艺家怀着无比的崇拜又重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但是,从乐器形制上来讲,现代箜篌已经不是中国古代箜篌的嫡传,新具有的“柱式结构”是对竖琴更为优良的乐器性能的汲取。而箜... 箜篌,作为一种古老乐器在我国已失传数百年了,现代艺术家和乐器工艺家怀着无比的崇拜又重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但是,从乐器形制上来讲,现代箜篌已经不是中国古代箜篌的嫡传,新具有的“柱式结构”是对竖琴更为优良的乐器性能的汲取。而箜篌作为一种艺术,却在这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历程中成为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被赋予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 现代箜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箜篌瑟”的校勘与卧箜篌的形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哲俊 《励耘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33,共33页
研究卧箜篌的最初文献是《史记》记载的箜篌瑟,至今为止古今文人、学者都认为箜篌瑟是箜篌与瑟两种乐器,事实上,箜篌瑟并非两种乐器,而是卧箜篌的最初名称,因卧箜篌源于瑟,故有此名。《史记》记载的箜篌瑟与卧箜篌的形制大不相同,从箜... 研究卧箜篌的最初文献是《史记》记载的箜篌瑟,至今为止古今文人、学者都认为箜篌瑟是箜篌与瑟两种乐器,事实上,箜篌瑟并非两种乐器,而是卧箜篌的最初名称,因卧箜篌源于瑟,故有此名。《史记》记载的箜篌瑟与卧箜篌的形制大不相同,从箜篌瑟到卧箜篌,形制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弦柱从危柱变为通品,二是弦数从二十五弦变成四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箜篌 箜篌 危柱 品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筝曲《箜篌引》中的诗意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冰 《黄河之声》 2019年第4期13-14,共2页
随着现当代筝乐作品的不断涌现,有一部分作曲家选择以古诗词为写作背景进行筝曲创作。笔者选择以筝曲《箜篌引》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筝作品与同名诗篇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准确的以深层体验来诠释乐曲,探究在乐曲演奏中应注意的文化内... 随着现当代筝乐作品的不断涌现,有一部分作曲家选择以古诗词为写作背景进行筝曲创作。笔者选择以筝曲《箜篌引》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筝作品与同名诗篇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准确的以深层体验来诠释乐曲,探究在乐曲演奏中应注意的文化内涵,达到音乐与诗意的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引》 诗意表达 艺术特色 《李凭箜篌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箜篌 被引量:1
11
作者 乐声 《乐器》 2004年第5期74-76,共3页
卧箜篌,我国古代弹弦乐器。远在春秋之初,我国已有这种,防与瑟相像的乐器了。汉代的卧箜篌.以竹为糟,有五弦十余柱,用木拨弹奏。曾用于清商乐。汉刘向《世本》:“空侯,师延所作,靡靡之音也,出于濮上.取空国之侯名也。”
关键词 古代 弹弦乐器 箜篌 音质 风格 中国 箜篌 箜篌 演奏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供奉弹箜篌歌》析箜篌在唐代的发展与融合
12
作者 常丽文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11期94-99,共6页
箜篌作为一门古老的乐器在唐朝时期的音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受到了人们深深的喜爱。唐代顾况的作品《李供奉弹箜篌歌》是描写箜篌演奏的一部佳作,从其中的一些诗句,可以看出唐代箜篌在发展和融合方面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发展... 箜篌作为一门古老的乐器在唐朝时期的音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受到了人们深深的喜爱。唐代顾况的作品《李供奉弹箜篌歌》是描写箜篌演奏的一部佳作,从其中的一些诗句,可以看出唐代箜篌在发展和融合方面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包含箜篌的曲目、制作和演奏等方面,同时出现了以唐明皇为首的箜篌教师和相关的教育结构。所说的融合,则是指箜篌在唐代少数民族音乐中的实际运用。该文从箜篌的起源谈起,就通过该古诗体现出来的这两个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供奉弹箜篌歌》 唐代箜篌 发展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话竖箜篌
13
作者 刘麟 《乐器》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箜篌 箜篌 箜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索不达米亚的箜篌钩沉
14
作者 周菁葆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7-15,共9页
关于箜篌的历史研究,我国音乐学界已有一些成果,但是由于丝绸之路上最早的箜篌资料在国内较为少见,因此,对丝绸之路箜篌的研究相对薄弱。弓型箜篌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角型箜篌出现在公元前2500—前2350年之间;到古巴比伦时期,公元... 关于箜篌的历史研究,我国音乐学界已有一些成果,但是由于丝绸之路上最早的箜篌资料在国内较为少见,因此,对丝绸之路箜篌的研究相对薄弱。弓型箜篌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角型箜篌出现在公元前2500—前2350年之间;到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950—前1530年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到公元前704—前681年,巴比伦时期发展成为大型的角式箜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美索不达米亚 箜篌 箜篌形制 箜篌演奏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而复生”的人间神韵——箜篌乐器的改革历程和发展前景(上)
15
作者 刘隽颖 《乐器》 2023年第1期43-45,共3页
箜篌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弹拨乐器,源于两河流域的竖琴。自汉朝传入中国,明朝后期失传。三百多年后的民国初年,箜篌改良后回归到大众的视野。近百年来,民乐工作者们从形制、律制、音色、音位排列等方面入手,不断进行创新,在古箜篌的基础上... 箜篌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弹拨乐器,源于两河流域的竖琴。自汉朝传入中国,明朝后期失传。三百多年后的民国初年,箜篌改良后回归到大众的视野。近百年来,民乐工作者们从形制、律制、音色、音位排列等方面入手,不断进行创新,在古箜篌的基础上研发出大箜篌和现代箜篌。它们的问世不仅提高了箜篌的表现力,也让箜篌演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然而,现代箜篌本身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调和的问题,直到近几年筝箜篌这一新型时尚乐器的诞生所带来的理念,问题才得以解决。希望本人的研究能对箜篌这门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拓宽改革的思路,为箜篌艺术的普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 义甲 现代箜篌 箜篌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拍板、箜篌、方响在五代的流变——以冯晖墓彩绘砖雕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种类繁多的中外乐器是唐代乐舞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甚为久远,尤其对五代影响更为直接。陕西地区出土的后周冯晖墓彩绘砖雕乐舞图中拍板、方响、箜篌3种乐器图像,是中国传统乐器、外来乐器从唐到五代的流变再现,其发展轨... 种类繁多的中外乐器是唐代乐舞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甚为久远,尤其对五代影响更为直接。陕西地区出土的后周冯晖墓彩绘砖雕乐舞图中拍板、方响、箜篌3种乐器图像,是中国传统乐器、外来乐器从唐到五代的流变再现,其发展轨迹与当时社会变迁相互映衬。这3种乐器不仅是唐代乐舞的重要组成,也是上承唐韵、下启宋风中极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其史学价值、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乐器 冯晖墓 拍板 方响 箜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诗《李凭箜篌引》中看筝曲《箜篌引》的意境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姗 《艺术科技》 2013年第6期160-160,共1页
《箜篌引》这首近现代筝曲作品中的佳作,取材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诗意。此曲根据唐诗《李凭箜篌引》做内容,运用筝曲音乐把诗篇中箜篌演奏的奇色瑰丽描写的淋淋尽致。
关键词 《李凭箜篌引》 箜篌引》 筝曲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古代名谣《箜篌引》存疑续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岩 《东疆学刊》 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
《箜篌引》作为古朝鲜名谣,即是中国古代汉魏乐府之乐曲名称之一,也是《公无渡河》的直接歌名;《箜篌引》来之于街陌,采取"丝竹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形式;此歌列入瑟调,一是根据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阴"、"阳&qu... 《箜篌引》作为古朝鲜名谣,即是中国古代汉魏乐府之乐曲名称之一,也是《公无渡河》的直接歌名;《箜篌引》来之于街陌,采取"丝竹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形式;此歌列入瑟调,一是根据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阴"、"阳"说,二是根据作品悲剧本质;《箜篌引》歌名的认识和使用情况尽管复杂,还应主张继续称作《箜篌引》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箜篌引》 民间歌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思与表达——谈古筝曲《箜篌引》的创作意向与表现方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力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本文以当代优秀古筝曲《箜篌引》为例,讨论其创作构思意向与演奏表达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文中通过分析作曲家蕴含于作品中的创作立意、表达意向和表现手法,提出实际演奏中应如何既忠实于原作意图,又融入演奏者表达手法的一系列艺术表... 本文以当代优秀古筝曲《箜篌引》为例,讨论其创作构思意向与演奏表达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文中通过分析作曲家蕴含于作品中的创作立意、表达意向和表现手法,提出实际演奏中应如何既忠实于原作意图,又融入演奏者表达手法的一系列艺术表现问题。文章虽以一首具体作品为例展开论述,但论及的问题实际上涉及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和表演中应普遍关注的"构思"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 箜篌引》 创作构思 演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代文献中追溯箜篌的乐器形制和演奏技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扬 《艺术探索》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箜篌,古代弹拨乐器,有三种形制。演奏技巧丰富,盛行于汉、唐时代,明代以后渐少使用。通过本文的考证,希望从古代文献中追溯箜篌的乐器形制和演奏技法。
关键词 箜篌 乐器形制 演奏技法 竖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