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温韵学残卷》反映的晚唐等韵学及西北方音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9,共10页
目前所知最早韵图为行于宋代之《韵镜》。《韵镜》已经相当成熟,其前唐代究竟有无韵图,至今仍有不同意见;韵图模式如何,尚没有具体论及。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本身的内容反映,它是基于一种韵图而述的,这种韵图与《韵镜》在基本结构... 目前所知最早韵图为行于宋代之《韵镜》。《韵镜》已经相当成熟,其前唐代究竟有无韵图,至今仍有不同意见;韵图模式如何,尚没有具体论及。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本身的内容反映,它是基于一种韵图而述的,这种韵图与《韵镜》在基本结构上很相同,推知《韵镜》是由它发展来的。释守温是唐末人,其韵学残卷可据以考知唐代韵图及有关门法的大体内容,弥补对这方面了解的不足。唐代等韵图的结构是:三十字母以唇、舌、牙、齿、喉五音为序,各部位基本以清、次清、浊、清浊为序;每栏分四等,区别洪细;四声相承。唐代亦有门法,如音和、类隔、凭切等,为宋代门法滥觞。唐代韵图和门法反映唐代等韵学的水平,包括对音类、音值审辨的精细程度。其中,“重轻”是分辨等第的,与韵母、声母的洪细都有关系。此卷还反映晚唐西北方音,其中有确凿材料反映晚唐轻唇已在轻唇十韵中分化完毕,正齿音二三等相混,正齿音浊塞擦音床与浊擦音禅相混,洪转为细与浊塞擦转为浊擦有关;觉、药合流,职德与陌麦昔锡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今音 守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语《悉昙章》与等韵学的形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广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4,共5页
通过对等韵图中相关概念的起源、《悉昙章》传本的流变两个方面的讨论,指出等韵图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及等韵图的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受了《悉昙章》的影响而产生的,等韵图的的初步形成约在晚唐至北宋时期。
关键词 等韵学 梵语 对等 形式 间接 相关概念 北宋 晚唐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惠《等韵学》反映的语音现象及其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宜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清朝桐城人许惠所著的音书《等韵学》进一步进行研究,认为该书反映的是清朝桐城方言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 等韵学 语音现象 语音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韵学研究成果对甘谷礼县话中几个声母拟音的影响(再与王建弢同志商榷)——古音见母、来母或同纽系列文章之四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建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甘谷话、礼县话中有一些读音相同的音节,主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舌尖前、后音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一些音节,例如"租粗粟、竹出书如"等,学者们对其拟音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其声母部分与介音结合所形成的特殊音素争议最大。要... 甘谷话、礼县话中有一些读音相同的音节,主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舌尖前、后音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一些音节,例如"租粗粟、竹出书如"等,学者们对其拟音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其声母部分与介音结合所形成的特殊音素争议最大。要真正准确地模拟这些音节,既要重视汉语语音声韵结合的规律,还要充分考虑方言中语音继承上的规定性、语音在生理上的制约性,因此要重视对等韵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该方言现实状况的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甘谷方言 礼县方言 拟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语《悉昙章》与等韵学的形成
5
作者 周广荣 《泰安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40-44,共5页
通过对等韵图中相关概念的起源、《悉昙章》传本的流变两个方面的讨论 ,指出等韵图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及等韵图的形成都是直接或间接受了《悉昙章》的影响而产生的 。
关键词 汉语音 梵语版本 《悉昙章》等 等韵学 形成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等韵学之原理与内外转之含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研究》 1985年第1期38-56,共19页
一、等韵学的历史地位二、等韵学的音韵基础三、内外转的含义四、结语一等韵学的历史地位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中,等韵学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成就。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中古汉语提供了许多极宝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为汉语音韵学的研... 一、等韵学的历史地位二、等韵学的音韵基础三、内外转的含义四、结语一等韵学的历史地位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中,等韵学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成就。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中古汉语提供了许多极宝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为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巧妙的新方法,所以有人说等韵学就是中国的理论音韵学,这是极有见地的看法。事实上,有关汉语音韵的任何有意义的研究,不论是上古、中古或现代方言,也都离不开等韵学。在世界语言学史上,这也是我们可以自豪的了不起的成就,只可惜湮没太久,其重要性遂鲜为世人所知。 1.1 要正确地理解等韵学的性质与重要性,我们必须首先确认音韵学研究的真正目标。对一般人来说,研究某一语言(或方言)的语音。当然是说明该语言(或方言)中某些字如何读法;研究古音,也就是想知道某一时代的古人究竟是怎么说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中国传统音 历史地位 元音系统 等韵 中古汉语 汉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通志·校雠略》的一处质疑——谈等韵学史的一个书证问题
7
作者 于建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0,共3页
郑樵《通志·校雠略》"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云:"……李舟《切韵》乃取《说文》而分声,《天宝切韵》即《开元文字》而为韵,《内外转归字图》、《内外转钤指归图》、《切韵枢》之类无不见于《韵海镜源》。……"有... 郑樵《通志·校雠略》"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云:"……李舟《切韵》乃取《说文》而分声,《天宝切韵》即《开元文字》而为韵,《内外转归字图》、《内外转钤指归图》、《切韵枢》之类无不见于《韵海镜源》。……"有的学者据此认为《韵海镜源》是比较可靠的早期韵图形式,把《韵镜》类韵图的产生时间上推到中唐时期。对此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校雠略》 海镜源》 等韵学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等韵学的批判——“声介合母”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黎锦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49-51,61,共4页
中国汉语记音的“反切法”是距今二千来年(约当东汉时)就发明的,这就是借两个汉字当字母用的“声韵双拼”制。到距今一千来年(约当唐宋间),又发明一种“等韵学”,简述如下: 1、首先,它是把一切读音(即音节)分成“开口”、“合口”两种... 中国汉语记音的“反切法”是距今二千来年(约当东汉时)就发明的,这就是借两个汉字当字母用的“声韵双拼”制。到距今一千来年(约当唐宋间),又发明一种“等韵学”,简述如下: 1、首先,它是把一切读音(即音节)分成“开口”、“合口”两种“呼法”(流传的是宋朝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请参看《国际音标》下栏的“元音(即单韵母)图”:前后各画了一条直斜线,凡是写在直斜线右边的都是“圆唇化”的元音,这就是合口呼的韵母;反之,凡是写在直斜线左边的,就都是“不圆唇化”的元音,这就是开口呼的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唇化 反切法 中国汉语 指掌图 声介合母 下栏 《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以来硕、博论文对于等韵学的研究综述
9
作者 刘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等韵学是传统的汉语语音学——音韵学中的一个分科。本文主要对80年代以来,各大高校的硕博士论文关于等韵学的研究作一个综述,以了解近二三十年该方向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 等韵学 音系研究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等韵学中的“等”的概念
10
作者 李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期155-156,共2页
“等”是汉语等韵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用以分析汉语字音的重要标准和原则。没有“等”的概念,也就没有等韵。可以说“等”是等韵学的灵魂,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等韵的发生和发展。只有研究清楚了“等”概念的有关知识,才能更好... “等”是汉语等韵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用以分析汉语字音的重要标准和原则。没有“等”的概念,也就没有等韵。可以说“等”是等韵学的灵魂,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等韵的发生和发展。只有研究清楚了“等”概念的有关知识,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认识我国古代的等韵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四等轻重论 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等韵学——(音韵学常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新魁 《语文建设》 1963年第8期12-13,共2页
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有韵书出现。韵书是把同调、同韵、同声的字按部编排在一起,用反切注明读音、用简短的文字解释意义的一种工具书。魏晋以后,为适应训诂和撰作诗文的需要,韵书的编纂十分发达。最著名的韵书有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及... 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有韵书出现。韵书是把同调、同韵、同声的字按部编排在一起,用反切注明读音、用简短的文字解释意义的一种工具书。魏晋以后,为适应训诂和撰作诗文的需要,韵书的编纂十分发达。最著名的韵书有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及唐朝孙愐[miǎn]和宋朝陈彭年等人根据《切韵》修编而成的《唐韵》和《广韵》。随着韵书和字母、反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韵书和反切等的学问也发达起来。唐宋产生了一种与韵书相伴而行、以图表的格式来阐明韵书中反切所表示的字音的韵图,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等韵图。这种等韵图的作用主要有四:一、阐明反切。韵图一般以五音、七音或三十六字母统“声”(反切上字所表示的),以“韵摄”及韵部统“韵”(反切下字所表示的),使纷繁的反切条理化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反切下字 《切 三十六字母 反切上字 陆法言 四声等子 孙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等韵文献的整理与汉语等韵学史、古典音系学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军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汉语等韵学是理论最完善、研究方法最独特,最具原创精神和理论思辨体系的传统学科之一。目前系统的汉语等韵学文献整理严重滞后,汉语等韵学理论的梳理、语音史价值的挖掘、汉语等韵学史的构建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亟... 汉语等韵学是理论最完善、研究方法最独特,最具原创精神和理论思辨体系的传统学科之一。目前系统的汉语等韵学文献整理严重滞后,汉语等韵学理论的梳理、语音史价值的挖掘、汉语等韵学史的构建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亟待以等韵文献的系统整理与数据库建设为手段,深入开展对汉语等韵学的系统研究,推动宋元切韵学、明清等韵学、近代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清代古音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入开展与繁荣。重新归纳古人在语音分析理论思维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重新构建我国古人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等韵学 文献整理 等韵学 古典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韵学二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二部分讨论等韵学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等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等韵文献的整理与汉语等韵学史、古典音系学的构建
14
作者 李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2期222-222,共1页
汉语等韵学是理论最完善、研究方法最独特,最具原创精神和理论思辨体系的传统学科之一。目前系统的汉语等韵学文献整理严重滞后,汉语等韵学理论的梳理、语音史价值的挖掘、汉语等韵学史的构建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亟待以... 汉语等韵学是理论最完善、研究方法最独特,最具原创精神和理论思辨体系的传统学科之一。目前系统的汉语等韵学文献整理严重滞后,汉语等韵学理论的梳理、语音史价值的挖掘、汉语等韵学史的构建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亟待以等韵文献的系统整理与数据库建设为手段,深入开展对汉语等韵学的系统研究,推动宋元切韵学、明清等韵学、近代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清代古音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入开展与繁荣,重新归纳古人在语音分析理论思维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重新构建我国古人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精神 数据库建设 语音分析 文献整理 等韵学 音系 传统 相关
原文传递
发掘材料,研求新知——读周赛华教授《明清等韵图新探》
15
作者 黄仁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捧读周赛华教授新著《明清等韵图新探》(商务印书馆2023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新探》),心中感佩油然而生。“绝学”是最近一些年来的一个高频词,发展绝学甚至上升到了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传统小学中,音韵书历来被称“天书”,音韵... 捧读周赛华教授新著《明清等韵图新探》(商务印书馆2023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新探》),心中感佩油然而生。“绝学”是最近一些年来的一个高频词,发展绝学甚至上升到了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传统小学中,音韵书历来被称“天书”,音韵学亦因此被称“绝学”,作为其中一个有机内容的等韵学更是绝中之“绝”。等韵图是等韵学的研究核心,《新探》致力于明清等韵图研究,是明清等韵学研究的一部力作,其特点可用“两多一广”来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 等韵学 传统小 高频词 商务印书馆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年来的汉语音韵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作藩 杨耐思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10,共9页
汉语音韵学(又称音韵学或声韵学)是我国语言文字学里边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与训诂学,文字学三足鼎立地构成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主体。音韵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肇自东汉,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 汉语音韵学(又称音韵学或声韵学)是我国语言文字学里边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与训诂学,文字学三足鼎立地构成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主体。音韵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肇自东汉,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古音学、今音学(又称切韵学)、等韵学三大部门的自成体系的学科。清代3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 古音 等韵学 今音 中原音 入派三声 上古音 中国音研究 李新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荫棠音韵学藏书台北目睹记──兼论现存的等韵学古籍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蒸 《汉字文化》 CSSCI 1996年第4期49-60,共12页
赵荫棠音韵学藏书台北目睹记──兼论现存的等韵学古籍冯蒸已故著名音韵学家赵荫棠先生(1893-1970),河南巩县人,字憩之,曾用名赵仝光。三十年代师从钱玄同先生(1887-1939)学习声韵学,主要从事近代汉语音韵和... 赵荫棠音韵学藏书台北目睹记──兼论现存的等韵学古籍冯蒸已故著名音韵学家赵荫棠先生(1893-1970),河南巩县人,字憩之,曾用名赵仝光。三十年代师从钱玄同先生(1887-1939)学习声韵学,主要从事近代汉语音韵和等韵学的研究,成就卓著。著作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藏书 源流 汉语音 三十年代 琉璃厂 台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原文传递
音韵学名词术语的性质与分类——《汉语音韵学辞典》的编撰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蒸 《辞书研究》 1988年第2期62-71,共10页
半个世纪以前,已故汉语音韵学家罗常培先生在他一篇考释等韵学名词的著名论文《释重轻[等韵释词之三]》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夫名实日淆则学理日晦,凡百皆然,而以资乎口耳之韵学为尤甚。倘能综汇众说,从事正名,于异名同实及同名实异者... 半个世纪以前,已故汉语音韵学家罗常培先生在他一篇考释等韵学名词的著名论文《释重轻[等韵释词之三]》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夫名实日淆则学理日晦,凡百皆然,而以资乎口耳之韵学为尤甚。倘能综汇众说,从事正名,于异名同实及同名实异者,逐一勘究疏证之,使后之学者,顾名识义,无复眩惑之苦,盖亦董理韵学者之急务也。”罗先生的这段话强调了研究和整理汉语音韵学名词术语(下文简称术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 半个世纪 传统音 名词术语 音乐术语 五音 梦溪笔谈 对音 喉音 等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汉语音韵学的教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启文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7-84,共8页
本文论述了学习汉语音韵学的意义、音韵学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 汉语 古音 今音 等韵学 北音 汉语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即将开班
20
作者 本刊记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16,共1页
为弘扬音韵学,繁荣我国的音韵学事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和广西大学文学院将联合主办“2023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本次讲习班以“近代音研究”为专题,特邀耿振生教授、龙庄伟教授、麦耘教授、施向东教授、孙建元教授、... 为弘扬音韵学,繁荣我国的音韵学事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和广西大学文学院将联合主办“2023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本次讲习班以“近代音研究”为专题,特邀耿振生教授、龙庄伟教授、麦耘教授、施向东教授、孙建元教授、杨军教授、杨亦鸣教授、曾晓渝教授、张树铮教授等韵学专家于2023年7月14日至20日在广西南宁杏坛开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 耿振生 等韵学 近代音 麦耘 杨亦鸣 广西大 曾晓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