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Ag-AgBr/Al_2O_3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建伟 张引沁 +2 位作者 刘畇 姜雪锋 史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以介孔γ-Al2O3为载体,通过化学沉积与光还原法制备了Ag-AgBr/Al2O3等离子体诱导可见光催化材料。采用SEM、TEM、XRD及UV-Vis吸收光谱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溶液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可... 以介孔γ-Al2O3为载体,通过化学沉积与光还原法制备了Ag-AgBr/Al2O3等离子体诱导可见光催化材料。采用SEM、TEM、XRD及UV-Vis吸收光谱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溶液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照射1 h,催化材料对5 mg/L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达95%以上,总有机碳去除率为70%。由于表面金属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介孔材料的吸附性能,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在开发新型等离子体诱导可见光催化剂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银 介孔Al2O3 光催化 可见光 等离子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MEMS红外辐射源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勋 纪新明 +3 位作者 周嘉 包宗明 鲍敏杭 黄宜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52-1356,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效应的红外辐射源,该辐射源基本结构为Si-SiO2(650nm)-Cr(100nm)-Au(800nm),并在Au表面刻蚀5μm的周期性排列的圆孔。设计加工了几种不同的结构...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效应的红外辐射源,该辐射源基本结构为Si-SiO2(650nm)-Cr(100nm)-Au(800nm),并在Au表面刻蚀5μm的周期性排列的圆孔。设计加工了几种不同的结构,包括三种不同的圆孔间距即晶格常数:6μm,7μm,和8μm;四种占空比(圆孔直径与晶格常数之比):3/8,4/8,9/16和11/16;以及三种圆孔排列方式:正方形排列,六边型排列,和带规则缺陷六边型排列。本文采用红外傅立叶测量设备对辐射源进行测试分析,通过该辐射源的红外反射谱表征其辐射性能,并利用FDTD软件进行模拟,和实验数据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得出了红外辐射源反射谱波谷位置即SPR共振峰位置,波谷强度即SPR共振峰强度与不同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辐射源SPR共振峰位置基本与圆孔间距即晶格常数成正比,正方型排列基本接近于1:1,而六边型排列基本接近于3/2;常规六边型排列比带缺陷六边型排列和正方型排列具有更窄的半波宽和更大的SPR共振强度;随着占空比变大,该辐射源的SPR共振峰强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MEMS红外辐射源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激励的等离子体效应的概述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友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概述了在中低层大气中下述理论研究结果:高功率微波激励的热致快速电子的激发机制;由于电子温度的升高,电波会被强烈地吸收;随着电子温度的升高,电子浓度亦随之增加。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等离子体效应 热致快速电子 电波吸收 复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等离子体效应对类氢离子束缚态能级能量影响的新公式(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向东 李重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6,共9页
在均匀电子气模型下,通过求解Dirac方程,计算了类氢离子束缚态能级能量与等离子体密度的关系,得到了能近似估算能级能量随等离子体密度变化的新拟合公式,该公式同样可以用以估算不同束缚态能级发生压致电离时的临界电子密度.通过与自洽... 在均匀电子气模型下,通过求解Dirac方程,计算了类氢离子束缚态能级能量与等离子体密度的关系,得到了能近似估算能级能量随等离子体密度变化的新拟合公式,该公式同样可以用以估算不同束缚态能级发生压致电离时的临界电子密度.通过与自洽场离子球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作为一种简单和快捷的计算方法,均匀电子汽模型在近似计算束缚态能级能量及压致电离临界电子密度方面是自洽场离子球模型得很好近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结构 等离子体效应 压致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片等离子体效应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润秋 秦文静 +3 位作者 张强 杨利营 曹焕奇 印寿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8-794,共7页
将银纳米片引入有机太阳能电池,增强了器件的光吸收及光电转换效率。制备得到了具有不同等离子共振吸收特性的银纳米片。当银纳米片的等离子共振吸收与活性层的吸收相匹配时,器件的光电流显著增强。通过改变银纳米片与活性层之间的距离... 将银纳米片引入有机太阳能电池,增强了器件的光吸收及光电转换效率。制备得到了具有不同等离子共振吸收特性的银纳米片。当银纳米片的等离子共振吸收与活性层的吸收相匹配时,器件的光电流显著增强。通过改变银纳米片与活性层之间的距离,研究了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电磁场的传递特性。两者的距离越近则耦合入活性层的电磁场越强,器件的光电流越高。经优化后,以P3HT∶PCBM为活性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由3.04%增长到3.82%,提高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银纳米片 能量转换效率 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掺杂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制备及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杭 南辉 赵晓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97-3700,3708,共5页
当纳米金颗粒受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照射时,其表面导带的自由电子会以一定的频率局限在纳米金颗粒周围振荡,并在其表面激发较强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本文基于纳米金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设计了一种纳米金颗粒掺杂二氧化钛电荷传输... 当纳米金颗粒受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照射时,其表面导带的自由电子会以一定的频率局限在纳米金颗粒周围振荡,并在其表面激发较强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本文基于纳米金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设计了一种纳米金颗粒掺杂二氧化钛电荷传输层的器件结构(FTO/TiO2 dense layer(d-TiO2)/Au@TiO2/amorphous TiO2(a-TiO2)/CH 3 NH3PbI3/spiro/Au)。在该结构中,采用致密的非晶TiO2和介孔层TiO2能够缩短光电子的迁移距离,降低电子-空穴的复合概率,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纳米金掺杂二氧化钛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促进了光电子的吸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吸光系数和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TIO2 钙钛矿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吸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等离子体屏蔽的TC21减阻沟槽激光烧蚀模型研究
7
作者 高健 刘青川 +3 位作者 范蕊 吴天赐 张力 王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5-1953,共9页
仿生肋骨沟槽表面在航空航天方面具有广泛的减阻应用。为得到低成本、高精度的减阻微沟槽,建立了激光烧蚀TC21钛合金数值模型探究其表面形貌演化规律,模型中考虑激光诱发等离子体屏蔽效应对烧蚀区域的影响并以校正激光能量分布,通过数... 仿生肋骨沟槽表面在航空航天方面具有广泛的减阻应用。为得到低成本、高精度的减阻微沟槽,建立了激光烧蚀TC21钛合金数值模型探究其表面形貌演化规律,模型中考虑激光诱发等离子体屏蔽效应对烧蚀区域的影响并以校正激光能量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辅助激光加工。随后,调整激光参数制备不同减阻样片,在密闭通道中测试不同样片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考虑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的二维/三维模型精度得到显著提升,并且所制备的TC21样片最大减阻率可达8.7%,研究结果在激光微纳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 等离子体屏蔽效应 减阻沟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通道电子束回旋脉塞的等离子体波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昌建 龚玉彬 +1 位作者 钱尚介 张洪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研究了离子通道回旋电子束脉塞(ICECM)中的等离子体波非线性效应。利用流体理论与自洽非线性理论方法对ICECM中等离子体波效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等离子体波加强了电子束的纵向群聚,束-波互作用的能量交换效率及系统增...  研究了离子通道回旋电子束脉塞(ICECM)中的等离子体波非线性效应。利用流体理论与自洽非线性理论方法对ICECM中等离子体波效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等离子体波加强了电子束的纵向群聚,束-波互作用的能量交换效率及系统增益得到明显提高。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对于中等等离子体密度、1.5kA电流和1MV加速电压的电子束,系统能够获得的脉冲功率和频率分别为200MW和280GHz的毫米波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 等离子体效应 回旋电子束脉塞 流体理论 非线性理论 相对论电子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密下W-S模型的对称性恢复和等离子体效应
9
作者 侯德富 李家荣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27-436,共10页
从W-S模型的完全拉氏量出发,按区正则系综的温度场论计算了该模型在有限温度和密度下的有效势,讨论了高温高密下弱电系统的两个基本热效应。发现热效应不仅可以抵消Higgs机制的效应使对称性得到恢复,而且还会使规范粒子保留有来自极化... 从W-S模型的完全拉氏量出发,按区正则系综的温度场论计算了该模型在有限温度和密度下的有效势,讨论了高温高密下弱电系统的两个基本热效应。发现热效应不仅可以抵消Higgs机制的效应使对称性得到恢复,而且还会使规范粒子保留有来自极化效应导致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模型 对称性 等离子体效应
原文传递
热等离子体影响嘶声波的色散特性和电子散射效应研究
10
作者 马新 顾旭东 +3 位作者 朱琪 焦鹿怀 王敬之 倪彬彬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5期558-571,共14页
由等离子体层嘶声波引起的电子散射效应是地球内磁层电子损失的重要机制,也是地球内外辐射带间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量化嘶声波对高能电子散射效应的研究过程中,冷等离子体近似下的嘶声波色散关系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磁层等离子体环... 由等离子体层嘶声波引起的电子散射效应是地球内磁层电子损失的重要机制,也是地球内外辐射带间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量化嘶声波对高能电子散射效应的研究过程中,冷等离子体近似下的嘶声波色散关系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磁层等离子体环境中,热等离子体成分的存在会修正嘶声波的色散特性,进而也会影响嘶声波对高能电子的散射效应.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等离子体影响嘶声波色散特性及其对电子散射效应的相关研究.基于卫星波动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证实了热等离子体效应对嘶声波色散特性的修正作用;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以及基于准线性理论的数值计算,分析了嘶声波散射高能电子对地磁活动条件和热等离子体参数(电子温度各向异性、热电子温度以及热电子占比)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假设会高估100 keV以下能量电子以及较大投掷角范围内100 keV以上能量电子的散射系数,而低估较低投掷角范围内100 keV以上能量电子的散射系数.此外,冷等离子体假设下共振区间会扩展到更低能量的电子,而基于观测的色散曲线结果则使100 keV以上电子与嘶声波的共振范围扩展到更小的投掷角区间.随着热等离子体参数的增大,冷等离子体近似与热等离子体环境下的散射系数差异也逐渐增大.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模拟实际等离子体环境中嘶声波对电子的散射过程以及辐射带的动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层嘶声波 色散关系 辐射带电子 电子散射效应 等离子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等离子体共振光散射法测定阿米卡星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明静 王娜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简便、快速地对阿米卡星的注射液进行检测,基于纳米金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建立了一种检测阿米卡星的新方法。在适宜pH值的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利用阿米卡星与纳米金相互作用,使反应体系在640nm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 为简便、快速地对阿米卡星的注射液进行检测,基于纳米金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建立了一种检测阿米卡星的新方法。在适宜pH值的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中,利用阿米卡星与纳米金相互作用,使反应体系在640nm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且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强值ΔI640nm与阿米卡星质量浓度在1.5~500ng/mL范围内线性相关,检出限为0.52ng/mL。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阿米卡星可诱导纳米金颗粒聚集,纳米金颗粒之间距离的变化使其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发生明显改变,聚集的纳米金颗粒表面等离子体耦合产生了较强的共振光散射信号,且共振光散射信号增强值与阿米卡星的浓度变化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快速测定阿米卡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纳米金 阿米卡星 等离子体效应 共振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荧光太阳集光器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修东 张会红 +3 位作者 田野 张毅 顾港伟 张晓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6-403,共8页
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能够对特定波长入射光的吸收或者散射增强,正因为其独特的光学性质,金属纳米颗粒被尝试应用于荧光太阳集光器。本文利用全无机钙钛矿CsPbBr_(3)量子点、Au纳米颗粒和硫醇-烯聚合物制备荧光太阳集光... 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能够对特定波长入射光的吸收或者散射增强,正因为其独特的光学性质,金属纳米颗粒被尝试应用于荧光太阳集光器。本文利用全无机钙钛矿CsPbBr_(3)量子点、Au纳米颗粒和硫醇-烯聚合物制备荧光太阳集光器。研究发现,掺杂适量Au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提高全无机钙钛矿CsPbBr_(3)量子点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外量子效率。当Au纳米颗粒的掺杂浓度为2.0×10^(-6)时,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外量子效率为12.3%,相比未掺杂Au纳米颗粒的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外量子效率提升了78.2%。进一步提高Au纳米颗粒的掺杂浓度,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外量子效率下降。荧光发射谱和荧光寿命谱测试结果显示,当Au纳米颗粒的掺杂浓度超过2.0×10^(-6)时,过高的Au纳米颗粒掺杂浓度导致CsPbBr_(3)量子点与Au纳米颗粒之间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荧光太阳集光器荧光量子产率(η_(PL,LSC))下降导致了外量子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量子点 Au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外量子效率 非辐射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范阿伦卫星观测的槽区嘶声波冷等离子体色散关系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琪 马新 +5 位作者 曹兴 倪彬彬 项正 付松 顾旭东 张援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2,共9页
等离子体层嘶声波对电子的散射损失是地球内外辐射带之间的槽区(1.8≤L≤3)形成的主要机制.冷等离子体色散关系被广泛地运用于量化嘶声波对高能电子的散射效应研究中,而在真实的磁层环境中,热等离子体的存在会修正嘶声波的色散特性.基... 等离子体层嘶声波对电子的散射损失是地球内外辐射带之间的槽区(1.8≤L≤3)形成的主要机制.冷等离子体色散关系被广泛地运用于量化嘶声波对高能电子的散射效应研究中,而在真实的磁层环境中,热等离子体的存在会修正嘶声波的色散特性.基于范阿伦双星的观测数据,对比了利用磁场观测数据得到的槽区嘶声波观测幅值和反演幅值,并研究了空间位置与地磁活动水平对嘶声波冷等离子体色散关系适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近似整体上高估了嘶声波的幅值,观测幅值与反演幅值的差异有着很强的日夜不对称性,而没有明显的地磁活动强度依赖性.此外发现,波动磁场的反演强度在低频(高频)处显著低于(高于)观测强度,意味着冷等离子体近似整体上高估(低估)了嘶声波对槽区较低(较高)能量电子的散射强度.研究证明,槽区嘶声波冷等离子体色散关系的适用范围有很强的空间区域与频率局限性,这对深入理解槽区电子的动态演化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阿伦卫星 槽区嘶声波 等离子体色散关系 等离子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极对微/纳等离子体场效应晶体管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14
作者 赵海全 黄瑞涵 +4 位作者 陈飞良 魏亚洲 赵键澎 李沫 张健 《真空电子技术》 2022年第6期43-48,93,共7页
得益于等离子体器件和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不断融合,微/纳等离子体场效应器件已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来在输出功率、开关速度等性能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但该种器件存在工作电压高、电极易损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其工作寿命和可... 得益于等离子体器件和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不断融合,微/纳等离子体场效应器件已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来在输出功率、开关速度等性能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但该种器件存在工作电压高、电极易损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其工作寿命和可靠性,阻碍了实用化发展。目前有研究初步发现,引入栅极结构可以调控微/纳等离子体场效应器件电极间隙内的电子浓度与分布,是降低器件工作电压、增大器件输出电流的有效方法。本文设计了不同栅极宽度与栅极数目结构的微/纳等离子体场效应晶体管,解决了Comsol仿真存在的大气压亚微米级别间隙下仿真不收敛的问题,实现了对栅压、栅极宽度、栅极数目对器件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栅极负压、加宽栅极宽度、增多栅极数目能有效地降低器件工作电压、提升工作电流,对于提高微/纳等离子体场效应晶体管实用化有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等离子体效应晶体管 场发射 栅极 Comsol 工作电压 输出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N/ZnIn_(2)S_(4) S型异质结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增强光还原CO_(2)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怡宁 高明 +2 位作者 陈松涛 王会琴 霍鹏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S型异质结在电子的激发和输运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本研究采用光沉积和水热法制备了Ag/CN/ZnIn_(2)S(ACZ)S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其中,ACZ-60的CO和CH_(4)产率最高,分别为5.63μmol·g^(-1)和0.23μmol·g^(-1),是CN的6.5倍和2.... S型异质结在电子的激发和输运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本研究采用光沉积和水热法制备了Ag/CN/ZnIn_(2)S(ACZ)S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其中,ACZ-60的CO和CH_(4)产率最高,分别为5.63μmol·g^(-1)和0.23μmol·g^(-1),是CN的6.5倍和2.1倍。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和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的表征分析,得出ACZ遵循S型电子转移路径的结论,进一步通过光电化学和PL测试证明S型异质结的形成改善了原本单体催化剂电子空穴复合率高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光吸收。另一方面,沉积在CN表面的Ag NPs既作为反应活性位点,又具有等离子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性能,有效提升了电子传递效率,同时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热电子。此外,通过原位红外解释了光催化还原CO_(2)可能的反应路径。本研究为设计具有等离子体效应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异质结 ZnIn_(2)S_(4) Ag NPs 光催化CO_(2)还原 等离子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焊接光致等离子体屏蔽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肖荣诗 陈铠 +1 位作者 陈继民 左铁钏 《激光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0,F003,共4页
采用 2 0kWCO2 激光器 ,设计了一组试验方法 ,研究光致等离子体对焊接深度和聚焦光束的影响 ,探讨高功率CO2 激光焊接时光致等离子体的屏蔽机制。研究表明 ,光致等离子体显著改变了聚焦光束的形态 ,使其焦点下移、光斑扩大 ,等离子体的... 采用 2 0kWCO2 激光器 ,设计了一组试验方法 ,研究光致等离子体对焊接深度和聚焦光束的影响 ,探讨高功率CO2 激光焊接时光致等离子体的屏蔽机制。研究表明 ,光致等离子体显著改变了聚焦光束的形态 ,使其焦点下移、光斑扩大 ,等离子体的这种透镜效应随着等离子体的上升而增强。相对于等离子体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激光器 激光焊接 等离子体透镜效应 屏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局域性的可调硅基混合表面等离子体光相位调制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晓萌 周林杰 +2 位作者 李新碗 谢静雅 陈建平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1年第5期20-24,共5页
设计和分析了一种可调硅基混合表面等离子体相位调制器。表面等离子体的引入打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使光场局域在一个纳米尺寸范围。该调制器的实现采用了两种原理:硅材料的等离子体色散效应以及聚合物的电光效应。由于器件结构的电容和... 设计和分析了一种可调硅基混合表面等离子体相位调制器。表面等离子体的引入打破了衍射极限的限制,使光场局域在一个纳米尺寸范围。该调制器的实现采用了两种原理:硅材料的等离子体色散效应以及聚合物的电光效应。由于器件结构的电容和寄生电阻较小,RC响应时间为3.77ps,调制带宽大约100GHz。当外加2.5V的驱动电压时,该调制器的功耗为0.9mW(相当于9fJ/bit)。光相位调制器在光通信和光互联中都有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色散效应 电光效应 相位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显示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振新 吴乐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57-864,共8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构件中,调制层材料的实部与共振波长存在单调函数关系,调制层材料的虚部与共振强度存在单调函数关系.基于该两种现象可以设计出新型的显示器件.首先从理论上分别提出了波长和强度可控的显示单元,而后提出了波长和强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构件中,调制层材料的实部与共振波长存在单调函数关系,调制层材料的虚部与共振强度存在单调函数关系.基于该两种现象可以设计出新型的显示器件.首先从理论上分别提出了波长和强度可控的显示单元,而后提出了波长和强度可联合调控的显示单元,进一步研究了具有8×8个显示单元的器件,并给出仿真结果.研究表明,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显示器件可以直接控制每个显示单元的颜色和亮度,而无需通过三基色合成,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高、平面显示、高亮度、响应快等突出优点.然而,如果需要设计成实用的显示器件,尚需深入研究调制层材料和工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显示 自然色彩
原文传递
基于椭偏成像光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属薄膜参数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仕玉 曾爱军 +3 位作者 谷利元 黄惠杰 胡国行 贺洪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167,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偏成像光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属薄膜参数测量方法,在椭偏成像光路中采用p偏振光在金属薄膜与空气界面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利用不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s偏振光消除背景光的影响,得到表面等离子体... 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偏成像光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属薄膜参数测量方法,在椭偏成像光路中采用p偏振光在金属薄膜与空气界面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利用不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s偏振光消除背景光的影响,得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环垂直方向的归一化反射率曲线,数值拟合获得待测金属薄膜的薄膜参数,这种方法不需要求解椭偏方程,数据处理过程简单,求解速度快。实验中,基于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标准椭偏仪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很好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金属薄膜参数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椭偏成像光路
原文传递
MgAl-LDH强化Bi单质等离子体光催化性能的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晓书 曹嘉真 +3 位作者 李欣蔚 曹继武 张贤明 董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2620-2630,共11页
通过液相超声辅助组装的方式将铋纳米球(Bi-NPs)均匀负载于层状氢氧化镁铝(MgAl-LDH)纳米片上,成功合成Bi@MgAl-LDH复合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光照射下,可通过Bi单质等离子体效应连续高效氧化空气中ppb(十亿体积气体中所含污染物体积)浓... 通过液相超声辅助组装的方式将铋纳米球(Bi-NPs)均匀负载于层状氢氧化镁铝(MgAl-LDH)纳米片上,成功合成Bi@MgAl-LDH复合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光照射下,可通过Bi单质等离子体效应连续高效氧化空气中ppb(十亿体积气体中所含污染物体积)浓度量级的NO(去除效率可稳定在56%).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物相、形貌、化学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SR)氧化自由基捕获实验并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光催化氧化NO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发现,虽然MgAl-LDH作为载体没有与Bi球形成异质结结构,但其表面富含丰富的氢氧根离子,能与Bi球上光激发产生的空穴快速结合,形成·OH自由基;而光生空穴的快速消耗又能降低其与光生电子的复合,增强光电分离,促进超氧自由基形成,通过这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增强了Bi球对NO的光催化氧化效果.更重要的是,LDH具有独特的水分子记忆效应,在光催化过程中被消耗的氢氧根离子可通过吸附空气中水分而不断补充,促使催化活性的稳定高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Bi单质基等离子体直接光催化降解气相污染物性能强化提供了新的策略,同时对光催化反应机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单质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MgAl-LDH 光催化 原位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