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2代杉木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积累、分配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2 位作者 项文化 闫文德 康文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13-1320,共8页
利用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第 2代杉木人工林 4种微量元素 ( Fe、Mn、Cu、Zn)的积累、空间分布及其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林生态系统中 4种微量元素总贮量为 30 72 89.70 8kg/ hm2 ,其空间分布表现为土壤层 >乔木层 &... 利用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第 2代杉木人工林 4种微量元素 ( Fe、Mn、Cu、Zn)的积累、空间分布及其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林生态系统中 4种微量元素总贮量为 30 72 89.70 8kg/ hm2 ,其空间分布表现为土壤层 >乔木层 >死地被物层 >草本层 >灌木层。土壤层中微量元素的贮量占绝对优势 ,4种微量元素贮量的排序为 Fe>Mn>Zn>Cu。杉木中 4种微量元素的积累量为 35 .971 kg/ hm2 ,排列顺序为 Mn >Fe >Zn >Cu,各器官中微量元素积累量排列顺序为树叶 >树根 >树枝 >树干 >树皮。杉木林生态系统中 4种微量元素的年存留量为 4.1 0 8kg/ ( hm2 · a) ,年归还量为 - 2 .2 0 9kg/ ( hm2 · a) ,其中凋落物归还量为 1 .2 5 7kg/ ( hm2·a) ,淋溶归还量为 - 3.446kg/ ( hm2·a) ,杉木林冠针叶、枝及树干对 Zn元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年吸收量为 2 .0 84kg/ ( hm2 · a) ,尽管杉木对微量元素吸收数量不大 ,但为净吸收的。 4种微量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 Mn>Cu>Fe>Zn;利用系数的排序为 Cu>Fe>Mn>Zn;循环系数的顺序为 Zn>Fe>Mn>Cu;周转期大小顺序为 Mn>Cu>Fe>Zn。因此 ,该系统中 Zn、Fe存留比例较小 ,周转期短 ,流动性较大 ,而 Mn、Cu则相反 ,存留比例较大 ,周转期长 ,流动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杉木人工林 微量元素 积累 生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0
2
作者 赵萌 方晰 田大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2,共6页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cm次之,40-60cm最少;...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cm次之,40-60cm最少;在同一立地类型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的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夏季最高,秋冬两季最低;同一立地类型的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真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10cm处土壤温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对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贡献率为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杉木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秦国宣 方晰 +1 位作者 田大伦 徐桂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湖南会同 第2代杉木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代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玉萍 何斌 +3 位作者 蒙跃环 曹明 韦家国 荣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0,共5页
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11年生和14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325.18、343.55和482.6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8.31%... 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11年生和14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325.18、343.55和482.6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8.31%、89.15%和85.64%,灌草层分别占10.90%、2.77%和5.28%,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分别占10.79%、12.13%和9.08%;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其次是K和P,Mg最小;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8年生和11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14年生以干材、树根和树皮为主;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31.83、27.84和29.52 kg/(hm2.a),林木中同一组分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K或Ca>P>Mg,3个林分年龄杉木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的营养元素总量分别为7.12、5.56和5.45 kg,其中对N或Ca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K和P,Mg最小.因此,在杉木林的经营管理中,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将有利于维持林地持久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第2代杉木人工林 营养元素 积累与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代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对细根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雷 项文化 +2 位作者 田大伦 赵仲辉 陈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5,共5页
以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细根的生长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杉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土壤层次间差异显著,随土壤... 以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细根的生长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杉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土壤层次间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主要分布在0~15cm的表层土壤中,占总量的50.35%,15~30cm层占30.04%,30~45cm层占19.61%;细根表面积在不同层次土壤间差异不显著,主要分布在0~30cm层中,为2.86m2·m^-3,占总量的79.8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杉木细根比根长增加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细根比根长存在不太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第2代杉木人工林 细根 生物量 比根长 根表面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径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亮生 闫文德 +2 位作者 项文化 梁小翠 伍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利用2011年湖南会同定位观测站第Ⅲ集水区实测数据,研究了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降水过程与径流规律。结果表明:2011年年总降水量为1 071.1 mm,净降水量为594.15 mm,降水次数116次,其中4~8月份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39.7%,降水量占总降... 利用2011年湖南会同定位观测站第Ⅲ集水区实测数据,研究了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降水过程与径流规律。结果表明:2011年年总降水量为1 071.1 mm,净降水量为594.15 mm,降水次数116次,其中4~8月份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39.7%,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66.3%。2011年集水区形成总径流量为243.52 mm,地表径流1.98 mm,地下径流241.54 mm,地表径流出现在4、5、6三个月份,4月份地表径流值最大为1.11mm。1月份的地表径流系数及地下径流系数均最大,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变化趋势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似,而径流的形成相对降水事件有明显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杉木人工林 降水过程 径流规律 湖南会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