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第2代抗组胺药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徐珽
吴逢波
+1 位作者
杨梅
唐尧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2776-2778,共3页
目的:分析第2代抗组胺药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86~2006年国内文献库收载的第2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资料,得到符合标准的病例128例,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不良...
目的:分析第2代抗组胺药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86~2006年国内文献库收载的第2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资料,得到符合标准的病例128例,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不良反应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128例ADR报告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38例,占29.69%),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例,占28.13%)和全身性损害(20例,占15.63%);不良反应预后较好。结论:患者的性别、体质、合并用药等因素均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临床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抗组胺药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的变态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分析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变态反应的特点,为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86-2007年国内文献源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变态反应的资料。不良反应按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方法分类。结果:54例变态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
目的:分析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变态反应的特点,为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86-2007年国内文献源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变态反应的资料。不良反应按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方法分类。结果:54例变态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是阿司咪唑(29例)和西替利嗪(12例);不良反应预后较好。结论:患者的性别、合并用药等因素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过敏性休克应特别警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抗组胺药
变态反应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组胺H_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道福
王莹
鲍洪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组胺
H1受体拮抗剂
临床应用
第2代抗组胺药
非索那定
依美斯汀
不良反应
特非那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被引量:
33
4
作者
程雷
李华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AR的治疗原则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对患者的...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AR的治疗原则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宣教。毫无疑问,避免暴露于变应原是AR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常难以做到。以第2代抗组胺药和鼻内皮质类固醇为主的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
第2代抗组胺药
免疫活性细胞
药
物治疗
IGE介导
皮质类固醇
个体接触
原文传递
题名
第2代抗组胺药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徐珽
吴逢波
杨梅
唐尧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
出处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2776-2778,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第2代抗组胺药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86~2006年国内文献库收载的第2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资料,得到符合标准的病例128例,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不良反应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128例ADR报告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38例,占29.69%),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例,占28.13%)和全身性损害(20例,占15.63%);不良反应预后较好。结论:患者的性别、体质、合并用药等因素均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临床应提高警惕。
关键词
第2代抗组胺药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Keywords
Second generation antihistamine drug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Literature analysis
分类号
R976 [医药卫生—药品]
R969.3 [医药卫生—药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的变态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蓉
机构
四川省建筑医院药剂科
出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1-332,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变态反应的特点,为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86-2007年国内文献源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变态反应的资料。不良反应按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方法分类。结果:54例变态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是阿司咪唑(29例)和西替利嗪(12例);不良反应预后较好。结论:患者的性别、合并用药等因素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过敏性休克应特别警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第2代抗组胺药
变态反应
文献分析
分类号
R976 [医药卫生—药品]
R969.3 [医药卫生—药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组胺H_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道福
王莹
鲍洪军
机构
[
出处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组胺
H1受体拮抗剂
临床应用
第2代抗组胺药
非索那定
依美斯汀
不良反应
特非那定
分类号
R976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被引量:
33
4
作者
程雷
李华斌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南京医科大学国际变态反应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XK200719)和重点人才(RC2007065)基金资助
文摘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AR的治疗原则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宣教。毫无疑问,避免暴露于变应原是AR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常难以做到。以第2代抗组胺药和鼻内皮质类固醇为主的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方法,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
第2代抗组胺药
免疫活性细胞
药
物治疗
IGE介导
皮质类固醇
个体接触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第2代抗组胺药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徐珽
吴逢波
杨梅
唐尧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原文传递
2
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的变态反应回顾性分析
胡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3
组胺H_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近况
王道福
王莹
鲍洪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0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程雷
李华斌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