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巴坦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永龙 李家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舒巴坦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1:1联合对头孢他啶或头孢呋辛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及金葡球菌的体外抗菌增效作用。方法: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舒巴坦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1:1联合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舒... 目的:探讨舒巴坦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1:1联合对头孢他啶或头孢呋辛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及金葡球菌的体外抗菌增效作用。方法: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舒巴坦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1:1联合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舒巴坦可以增强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及头孢呋辛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舒巴坦可以使头孢他啶对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降低4倍;使头孢噻肟对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属的MIC90降低2~4倍,但对金葡球菌、肠球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无明显的增效作用。38.4%的对头孢他啶耐药的大肠杆菌、45.3%的对头孢他啶耐药的阴沟肠杆菌、66.6%的对头孢他啶耐药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及60%的对头孢他啶耐药的不动杆菌属对舒巴坦与头孢他啶(1:1)的联合制剂敏感。结论:舒巴坦与头孢他啶联合对头孢他啶耐药菌有30%~40%的抗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 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头孢呋辛 舒巴坦 体外联合抗作用 联合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情况调查
2
作者 沈莉莉 赵琳 石磊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并腹水培养阳性患者117例,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并腹水培养阳性患者117例,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耐药的因素。结果在本组117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细菌14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4株(链球菌18株、肠球菌11株、葡萄球菌25株)和革兰氏阴性菌89株(大肠埃希菌43株、其他肠杆菌22株、不动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14株);在117例患者中,47例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7%,26例应用头孢吡肟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3.1%,19例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9%,25例应用头孢哌酮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0.0%;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68.0%、52.0%、40.0%和56.0%,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分别为62.8%、39.5%、25.6%和32.6%;47例耐药组既往SBP发作史和抗生素暴露史分别为23.4%和27.7%,显著高于非耐药组的7.1%和1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SBP发作史(OR:2.673,95%CI:1.556~4.592)和广谱抗生素暴露史(OR:2.295,95%CI:1.309~4.024)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多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值得临床重视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性腹膜炎 第三头孢类抗生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地区儿童患者中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沙门菌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分析
3
作者 张育超 黄雪霞 李文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儿童患者中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经细菌培养证实为沙门菌感染的511例患儿,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对三代头孢菌素...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儿童患者中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经细菌培养证实为沙门菌感染的511例患儿,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沙门菌,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对筛选出的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沙门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共分离出31株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其中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产生耐药的分别有31株(100%)、16株(51.61%)、13株(41.94%);31株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沙门菌中主要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67.74%,其他血清型分别是肠炎沙门菌、纽兰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未分型沙门菌分别占3.23%、6.45%、3.23%、19.35%;31株沙门菌中30株检出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检出率为96.77%,其中blaCTX、blaOXA、blaTEM分别有22株(73.33%)、16株(53.33%)、25株(83.33%)。结论:惠州地区儿童患者中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沙门菌主要以鼠伤寒沙门菌血清型为主,携带的ESBLs耐药基因以blaTEM和blaCTX为主,且耐药基因呈多样性,应继续强化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沙门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钱晨莹 闫文君 +1 位作者 黄燕 赵志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33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感染组,其余100例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33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感染组,其余100例未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设为非感染组。收集所有可能引起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33例研究对象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共33例,占比24.81%,其中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为16例,占比最多。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无使用机械通气、有无入住ICU、有无使用激素、有无侵入性操作、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及白蛋白水平等因素与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ce bacteria,MDRO)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住院时长≥10 d、合并脓毒症性休克是影响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若住院时长≥10 d或合并脓毒症休克时则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大,临床实践中应加强评估,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偿期 多重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程玉谦 宋诗铎 +2 位作者 魏殿军 祁伟 郭庆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44-747,763,共5页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方法运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正交三维试验检测耐药菌株的产酶情况,通过接合传递试验和质粒谱分析等方法探讨耐药性播散的规律。结果37株耐药菌中,产ESBLs的有21株菌,占56.8%;产...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方法运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正交三维试验检测耐药菌株的产酶情况,通过接合传递试验和质粒谱分析等方法探讨耐药性播散的规律。结果37株耐药菌中,产ESBLs的有21株菌,占56.8%;产去阻遏型AmpC酶的有13株菌,占35.1%;两种酶均阳性的菌株有2株,均阴性的有1株。在同时产两种酶的2株菌中,其中1株菌CH29的两种酶均在质粒上,耐药表型可通过质粒传递到受体菌株大肠埃希氏菌ECNK5449,属于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结论产生ESBLs和去阻遏型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发现1株产SSBLs的临床分离株,可能与耐药性的水平传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 ESBLs AMPC酶 SSBLs 第三头孢菌素 机制 双纸片协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梁陈方 蒋利君 韦晓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3期879-881,共3页
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简称TGC)的用药频度(DDDs)、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G^-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_s)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使用该类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以中等城市五家医院三年用药资料... 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简称TGC)的用药频度(DDDs)、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G^-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_s)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使用该类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以中等城市五家医院三年用药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法分析TGC的DDD_s;采用纸片扩散法、Microscan系统的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考察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年TGC总的DDD_s为130.64万个治疗日,2000、2001、2002年的DDDs分别为33.35、43.12、54.17万个治疗日;三年共分离出G-杆菌3603株,2000、2001、2002年分离菌株数分别为:1191株、1148株、1264株。三年来G-杆菌对TGC的年均耐药率为40.92%,2000、2001、2002年的耐药率分别为39.04%、41.05%、42.58%;三年G^-杆菌年均产ESBL_s率为33.67%,2000、2001、2002年分别为29.64%、32.58%、38.45%;DDD_s与G-杆菌耐药率相关系数r=0.99,DDD_s与G-杆菌产ESB_s率相关系数r=0.98,。G^-杆菌耐药率与产ESBL_s率相关系数r=0.97。结论 DDDs增长过高过快,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偏高,G-杆菌产ESBL_s率偏高,DDD_s与G^-杆菌耐药率呈正相关,DDD_s与G^-杆菌产ESB_s率呈正相关;G-杆菌耐药率与产ESBL_s率呈正相关。降低药物的DDDs能降低细菌对药物的耐药率和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变异,建议临床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使用TGC,整体降低TGC的DDD_s,进而降低或延缓细菌耐药的蔓延和扩散,保证用药的有效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头孢菌素 频度 正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1
7
作者 张丽华 尚谦 于庆萍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三代头孢菌素的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2004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DDDs)分别进行统计,用直线回归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相关性... 目的:探讨三代头孢菌素的用量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2004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DDDs)分别进行统计,用直线回归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总体耐药率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耐药率和DDDs相关性分析显示,头孢曲松的用药频度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78),头孢他啶的用药频度逐年上升。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的上升趋势与三代头孢菌素用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大肠埃希 肺炎克雷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易霞云 郭思健 +2 位作者 李宪 张晋湘 李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了解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状况 ,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 1996~ 2 0 0 2年医院细菌室从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前 5位需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率统计分析。结果 前 5... 目的 了解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状况 ,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 1996~ 2 0 0 2年医院细菌室从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前 5位需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率统计分析。结果 前 5位革兰阴性杆菌中 ,阴沟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在 5 0 %以上 ,耐药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 30 %左右 ,相对较低 ,但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动态观察细菌耐药率与临床效果综合评价对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 第三头孢菌素 微生物 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与耐药现状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梁陈方 蒋利君 韦晓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了解某城市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简称TGC)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水平以及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TGC的耐药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该类抗生素提供必要参考依据。方法以5家有代表性的医院-3年间(2000—2002)对TGC的使用消耗情况以及临... 目的了解某城市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简称TGC)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水平以及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TGC的耐药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该类抗生素提供必要参考依据。方法以5家有代表性的医院-3年间(2000—2002)对TGC的使用消耗情况以及临床药敏试验结果为分析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法分析各种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即治疗日数;采用纸片扩散法、Microscan系统的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9年制定的规则进行操作及判读。结果摇3年来TGC总的DDDs为130.64万个治疗日,其中2000、2001、2002年的MF分别为33.35、43.12、54.17万个治疗日;3年来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的DDDs分别为73.39、25.66、21.65、9.94万个治疗日。3年来G杆菌对TGC的平均耐药率为40郾92%,其中2000、2001、2002年的耐药率分别为30郾04%、41郾05%、-42郾58%。G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51郾43%、46郾02%、33郾17%、33郾08%。结-论摇TGC的使用过多过滥,细菌耐药水平高。DDDs增长过高过快,导致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且DDDs-值越大,细菌耐药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头孢菌素 现状 频度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MICROSCAN G^-杆 DDDs 2002年 革兰阴性杆 世界卫生组织 TGC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 限定日剂量 纸片扩散法 1999年 临床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贺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军 胡功政 +3 位作者 苑丽 司红彬 杨玉荣 匡秀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通过对福氏志贺氏菌的诱导及其诱导耐药菌MIC与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探讨福氏志贺氏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结果表明,随诱导代数的增加,诱导菌对抗菌药的MIC值亦逐步增大,诱导至30代时,三代头孢对诱导菌... 通过对福氏志贺氏菌的诱导及其诱导耐药菌MIC与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探讨福氏志贺氏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结果表明,随诱导代数的增加,诱导菌对抗菌药的MIC值亦逐步增大,诱导至30代时,三代头孢对诱导菌的抗菌活性显著降低,MIC范围为2μg/mL ̄32μg/mL。当对福氏志贺氏菌诱导5代时,已有β-内酰胺酶的产生;诱导至15代时,已有ESBLs产生。诱导至30代时,ESBLs已大量产生。志贺氏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主要耐药机制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氏 头孢菌素 机制 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情况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建 余素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并了解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49株大肠埃希氏菌和3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浓度。结...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并了解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49株大肠埃希氏菌和3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浓度。结果:亚胺培南(IPM)有极好的抗菌效应,它对两种细菌的MIC≤4μg/ml。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1.2%和20.0%,而对含β内酰胺抑制剂的舒普深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6.1%和8.6%。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10%~35%。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产生超广谱ESBL的典型菌,以头孢他定作底物识别ESBL,阳性率为11.9%。结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选择要格外慎重,对产ESBL的细菌亦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 肺炎克雷伯氏 第三头孢菌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陈方 蒋利君 韦晓谋 《柳州医学》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简称TGC)的用药频度(DDDs)、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G-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使用该类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以中等城市五家医院3年用... 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简称TGC)的用药频度(DDDs)、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G-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使用该类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以中等城市五家医院3年用药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法分析TGC的DDDs;采用纸片扩散法、Mierosean系统的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考察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年TGC总的DDDs为130.64万个治疗日,2000、2001、2002年的DDDs分别为33.35、43.12、54.17万个治疗日;3年共分离出G-杆菌3603株,2000、2001、2002年分离菌株数分别为:1191株、1148株、1264株。3年来G-杆菌对TGC的年均耐药率为40.92%,2000、2001、2002年的耐药率分别为39.04%、41.05%、42.58%;3年G-杆菌年均产ESBLs率为33.67%,2000、2001、2002年分别为29.64%、32.58%、38.45%:DDDs与G-杆菌耐药率相关系数r=0.99,DDDs与G-杆菌产ESBLs率相关系数r=0.98,。G-杆菌耐药率与产ESBLs率相关系数r=0.97。结论DDDs增长过高过快,G-杆菌对TGC的耐药率偏高,G-杆菌产ESBLs率偏高。DDDs与G-杆菌耐药率呈正相关,DDDs与G-杆菌产ESBLs率呈正相关;G-杆菌耐药率与产ESBLs率呈正相关。降低药物的DDDs能降低细菌对药物的耐药率和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变异,建议临床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使用TGC,整体降低TGC的DDDs,进而降低或延缓细菌耐药的蔓延和扩散,保证用药的有效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头孢菌素 频度 正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沟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前后的β-内酰胺酶比较
13
作者 凌保东 李显志 王浴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62-62,共1页
本实验应用药物梯度平皿法筛选获得7株耐Ceftazidime(CTD)阴沟杆菌菌株,分别提取耐药与敏感株的β-内酰胺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超薄层分析性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两类酶进行了检测与比较。结果显示:(1)CTD对敏感菌的MIC为0.25-0.5... 本实验应用药物梯度平皿法筛选获得7株耐Ceftazidime(CTD)阴沟杆菌菌株,分别提取耐药与敏感株的β-内酰胺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超薄层分析性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两类酶进行了检测与比较。结果显示:(1)CTD对敏感菌的MIC为0.25-0.5μg/ml,对耐药菌为128-512μg/ml。(2)对CTD敏感细菌的酶活性为5-40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杆 第三头孢菌素 等电聚焦电泳 紫外分光光度法 类酶 头抱菌素 超薄层 敏感 内酞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
14
作者 徐丽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43-146,共4页
对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样本选自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以2022年10月作为研究开始时间,以2023年10月为截止研究时间;以头孢菌素类AD使用者进行举例;共计样本总数150例;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类AD... 对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样本选自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以2022年10月作为研究开始时间,以2023年10月为截止研究时间;以头孢菌素类AD使用者进行举例;共计样本总数150例;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类AD样本量50例;第二代头孢菌素类AD样本量50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AD样本量50例;对比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AD使用方式、第三代头孢菌素类AD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AD: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第二代头孢菌素类AD:头孢克洛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头孢丙烯片、头孢丙烯颗粒、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g);第三代头孢菌素类AD: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片、头孢克肟颗粒;各药物药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AD,第一代、第二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第一代、第三代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以后者较低;第二代、第三代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以第三代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第一代和第二代比较,第二代和第三代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第三代比第一代更高(P<0.05)。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AD,药理作用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效果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 头孢菌素 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分析
15
作者 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60-0063,共4页
医生在对诸多疾病进行治疗时均会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此本研究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原理予以如下的探讨。方法 近年来我院为诸多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实施治疗,通过解读研究要求得知... 医生在对诸多疾病进行治疗时均会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此本研究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原理予以如下的探讨。方法 近年来我院为诸多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实施治疗,通过解读研究要求得知,120例病例是要求的研究总例数,为确保完全明确本研究的方式与目的,研究成员需要同服药治疗的患者予以深入交流,之后按照规定从在2022年-2024年就诊、且获得同意的患者中选择,将具体的就诊月份时间选定为当年的5月与2月。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入选病例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及药物进行予以详细的分析记录。结果 在120例选取的病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2例,占据比例最高的两种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未能够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选药、用药前未进行药敏实验、未按照药物说明书中规定方式给药、未把握好合理的用药时长、未按照指征给药;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地尼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五种药物。结论 在为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并对患者予以密切观察,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头孢菌素类抗 合理性 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蒋香梅 唐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3期64-64,66,共2页
目的 了解德阳市人民医院2010-2012年期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情况.方法 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细菌,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重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 目的 了解德阳市人民医院2010-2012年期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情况.方法 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细菌,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重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小于6%,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30%~60%之间,对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菌属、沙雷菌属耐药率均小于40%.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差,而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菌属、沙雷菌属对其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活性最好,建议使用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 第三头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的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晓黎 陈晓 +1 位作者 王若南 陈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了解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的耐药基因分布特征,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对头孢噻肟(CTX)和(或)头孢他啶(CAZ)耐药的临床分离的沙门菌157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7种β-... 目的了解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的耐药基因分布特征,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对头孢噻肟(CTX)和(或)头孢他啶(CAZ)耐药的临床分离的沙门菌157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7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结果157株沙门菌中,分布有20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共127株检出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0.89%,包括bla_(TEM)103株、bla_(CTX-M)79株、bla_(OXA-10)9株和bla_(SHV)1株,未检出bla_(PER)、bla_(CMY)和bla_(ACC)。ESBLs阳性80株,占50.96%;其中23株(28.75%)检出1种耐药基因,50株(62.50%)检出2种耐药基因,7株(8.75%)检出3种耐药基因;携带的耐药基因模式以bla_(CTX-M-1G)+bla_(TEM)(35株)、bla_(CTX-M-9G)+bla_(TEM)(14株)和bla_(CTX-M-9G)(12株)多见。ESBLs阴性77株,占49.04%;其中46株(59.74%)检出1种耐药基因,1株(1.30%)检出2种耐药基因,30株(38.96%)未检出耐药基因;携带的耐药基因模式以bla_(TEM)(46株)为主。对CTX耐药的沙门菌和对CTX不耐药的沙门菌bla_(CTX-M)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66,P=0.000)。对CAZ耐药的沙门菌和对CAZ不耐药的沙门菌bla_(TE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384)。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bla_(CTX-M-1G)和bla_(CTX-M-9G)的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5,P=0.012;χ^(2)=8.735,P=0.003)。bla_(TEM)在表型为CAZ耐药、CTX敏感或中介组,CTX耐药、CAZ敏感或中介组及CAZ和CTX均耐药组中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0,P=0.874)。结论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携带的耐药基因以bla_(TEM)和bla_(CTX-M)为主,同时伴有bla_(OXA-10)和bla_(SHV),呈多样性,需要持续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 头孢菌素 基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菌素菌渣有机肥对玉米土壤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婉琴 易鸳鸯 +3 位作者 彭小武 谢芳 顾美英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3-1010,共8页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菌渣有机肥施用后对玉米农田土壤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为头孢菌素菌渣有机肥施用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菌渣有机肥(CK)、施用菌渣有机肥500 kg/667m^(2)(B_(1))、1000 kg/667m...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菌渣有机肥施用后对玉米农田土壤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为头孢菌素菌渣有机肥施用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菌渣有机肥(CK)、施用菌渣有机肥500 kg/667m^(2)(B_(1))、1000 kg/667m^(2)(B_(2))3个处理,分别采用可培养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分析各处理下玉米农田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丰度变化。【结果】施用头孢菌素菌渣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和结果期土壤中细菌总数及苗期时头孢拉定耐药菌菌数。获得了主要抗生素耐药菌株41株,其中,头孢拉定耐药菌8株,分属于6个属。【结论】施用头孢菌素菌渣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土壤中各ARGs基因的相对丰度,但在结果期各处理间β-内酰胺类ARGs基因bla TEM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并对其它耐药基因无明显规律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玉米土壤 ARGs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春林 陈萍 +2 位作者 杜燕娇 吴清念 蔡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建立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3GCR)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1年12月某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4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4例作为建模组,60例作为验证组,依据是否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 目的建立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3GCR)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1年12月某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4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4例作为建模组,60例作为验证组,依据是否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耐药,将研究对象分成3GCR组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3GCS)组。记录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OR=19.482,95%CI:11.434~33.194)、使用头孢菌素(OR=1.843,95%CI:1.070~3.173)、高水平降钙素原(OR=1.272,95%CI:1.159~1.396)和高水平C反应蛋白(OR=1.006,95%CI:1.002~1.011)是发生3GCR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uw法显示建模组P=0.562,验证组P=0.742,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列线图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3(95%CI:0.851~0.914)、0.857(95%CI:0.807~0.9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价值较高。结论基于侵入性操作、使用头孢菌素、PCT和CRP水平的预测模型区分是否为3GCR菌株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头孢菌素 大肠埃希 血流感染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肠道病原菌的增长趋势和耐药谱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杰 崔恩博 +6 位作者 鲍春梅 张菊玲 陈素明 郭桐生 王欢 张成龙 曲芬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1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监测我院2001—2010年与腹泻有关的耐三代头孢菌素肠道病原菌的增长趋势和耐药谱。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便标本培养,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或群.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 目的监测我院2001—2010年与腹泻有关的耐三代头孢菌素肠道病原菌的增长趋势和耐药谱。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便标本培养,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或群.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年分离出219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腹泻病原菌,占同期整个肠道致病菌的9.91%,包括沙门菌9株(4.11%)、志贺菌120株(54.79%)、气单胞菌20株(9.13%)、类志贺毗邻单胞菌2株(0.91%)、致泻大肠埃希菌40株(18.26%)及弧菌28株(12.79%),检出率由2001年的1.5%上升至2010年的近30.0%。219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病原菌对广谱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85.0%以上.对头孢吡肟、头孢美唑、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的耐药率在20.0%~36.5%,对磷霉素的耐药率最低(6.7%)。福氏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和弧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宋内志贺菌;气单胞菌和弧菌对头孢美唑的耐药率高于福氏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宋内志贺菌;气单胞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结论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肠道病原菌上升迅速,耐药广泛,不同种属的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原 头孢菌素 增长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