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翻译符号学视阈下符号阐释的意指秩序 |
潘琳琳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2
|
分裂的趣味与繁复的立场:20世纪武侠符号阐释再讨论 |
孙金燕
|
《文化与传播》
|
2013 |
0 |
|
3
|
饮食文化·语言·符号阐释 |
孟东红
|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
2000 |
3
|
|
4
|
鼓噪起乡愁的乌托邦——赣东北开台仪式音乐表演的符号学阐释 |
胡晓东
艾文婷
|
《北方音乐》
|
2025 |
0 |
|
5
|
后现代符号经济《达·芬奇密码》的符号阐释及文化救赎 |
吴娟
刘建华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6
|
符号阐释的视域融合 |
李道国
|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7
|
符号阐释与影像建构——总台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的乡村形象表征实践 |
段峰峰
匡蓉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8
|
艾柯的符号学阐释观研究 |
黄艳彬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9
|
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视觉形象系统的符号学阐释 |
宋明媚
|
《魅力中国》
|
2010 |
0 |
|
10
|
论红色记忆阐释中的爱国情感空间建构——以皖西红色记忆阐释为例 |
吴宇晴
吴秀云
|
《皖西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1
|
“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对文化共同体的影像建构 |
李鲤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12
|
施佩特的“阐释符号学”思想评略 |
赵爱国
|
《俄罗斯文艺》
CSSCI
|
2019 |
2
|
|
13
|
论格尔兹的文学人类学思想 |
王银
蔡熙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路径研究——以葛浩文英译《狼图腾》为例 |
孙晓红
张红
|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2017 |
5
|
|
15
|
对符号学发展轨迹的再思考:趋异+求同 |
范亚刚
|
《当代外语研究》
|
2012 |
4
|
|
16
|
符号学与艺术史——关于语境和传达者的讨论 |
郁火星(译)
|
《艺术学界》
|
2013 |
1
|
|
17
|
民族志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中的疾病隐喻 |
陈爱国
费园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
2018 |
0 |
|
18
|
论马尔罗《王家大道》中的叙述体 |
张新木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