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符号的透支与形象资本的博弈——后人类时代的身体理论再阐释
1
作者 鲍远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6-138,共13页
在消费社会,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所指称的现象已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由于“全面异化”的出现,日常生活领域中出现了身体形象的“符号透支”。完整的身体形态及其意义构建包括肉身存在、精神维度和社会文化三个符号分层。在消费社会... 在消费社会,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所指称的现象已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由于“全面异化”的出现,日常生活领域中出现了身体形象的“符号透支”。完整的身体形态及其意义构建包括肉身存在、精神维度和社会文化三个符号分层。在消费社会中,身体已经变成各种欲望符号的博弈场,身体形象的“符号透支”与“全面异化”导致了人的身体-主体的断裂与解构。因此,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应立足于重新复原身体-主体与身体-符号的交互性关系,在日常生活中重建身体的肉身、精神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稳定关系,让审美活动中的人的身体重新回归自然界和谐一体的“后人类”新秩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符号 形象资本 身体理论 后人类时代 透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文化符号传播与产业发展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2
作者 蒋建琼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藏羌彝走廊有着神秘的宗教祭祀、节庆仪式等民间身体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对坚定文化自信和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符号传播为切入点,把... 藏羌彝走廊有着神秘的宗教祭祀、节庆仪式等民间身体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对坚定文化自信和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符号传播为切入点,把符号生产和符号消费作为主客对象,探索身体文化符号引申意义,主要针对大渡河流域以藏民族为主的不同支系民间身体活动展开调查,结合目前的消费现状且供大于求的符号补缺时代特征,在身体艺术、仪式、文化领域的符号表意价值上,从符形、符义、符用的符号传播互动以及“以小见大”的微观个案和整体观,研究身体活动在生产生活、节庆、宗教等的文化表达,有助于文化发展的真实记述与客观分析,创建出身体文化符号服务质量提升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羌彝走廊 身体文化符号 文化传播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符号的隐喻风险与性犯罪预防的关联逻辑
3
作者 唐亮 王晓楠 赵展 《荆楚学刊》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身体”的前置限定历史性地指向“女性”,性犯罪的事实进一步佐证着这一判断的合理。父权话语的传统宰制使得身体沦为凸显女性性征的唯一价值。现代消费社会父权话语通过医疗技术与媒体赋能的隐匿操控强化与兜售着身体符号的性征能指... “身体”的前置限定历史性地指向“女性”,性犯罪的事实进一步佐证着这一判断的合理。父权话语的传统宰制使得身体沦为凸显女性性征的唯一价值。现代消费社会父权话语通过医疗技术与媒体赋能的隐匿操控强化与兜售着身体符号的性征能指。传统与现代的合谋固化着女性身体符号性征的隐喻解读,身体符号的所指意蕴被定义为唯一的性放荡,进而成为性犯罪者实施性侵害的正当逻辑。超越古典主义犯罪学“犯罪人”中心的预防理念,构建后现代主义犯罪学“被害人-犯罪人”的互文理路是性犯罪预防当代实践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符号 隐喻风险 父权话语 性犯罪预防 互文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意与心境——“身体符号”视域下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再思考
4
作者 彭宇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出现了很多奇怪的意象符号,如“红色皮履”“五叶牡丹”“左手施印”等。这些奇怪“身体符号”的背后必然蕴含着赵孟頫不可言说的思想内涵,即赵孟頫深陷官场而又渴望归隐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贯穿他整个“仕...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出现了很多奇怪的意象符号,如“红色皮履”“五叶牡丹”“左手施印”等。这些奇怪“身体符号”的背后必然蕴含着赵孟頫不可言说的思想内涵,即赵孟頫深陷官场而又渴望归隐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贯穿他整个“仕元”经历的。在《红衣罗汉图》中,赵孟頫通过借用、改造晋唐以来“树下高士”的图式,并结合自己创新的“身体符号”来表达隐逸思想;同时他又不想失去“仕元”带来的现实物质基础,在“出仕”与“入仕”之间来回徘徊。但隐逸的理想最终还是让位于物质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身体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符号视角下小红书学习类Vlog的“精致感”探析
5
作者 秦韵 《科技传播》 2024年第22期152-154,共3页
学习类Vlog总是呈现精致的学习画面,博主和环境都为观看者带来极致的视觉享受。文章从身体符号的形成和消费出发,以数位小红书学习类博主及其Vlog为例,探讨学习类Vlog“精致感”的来源和传播动力。
关键词 学习类Vlog 小红书 身体符号 景观社会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叙事:石冈瑛子作品的视觉语言构建
6
作者 李维 《纺织报告》 202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文章聚焦日本先锋设计师石冈瑛子(Eiko Ishioka,1938-2012年)的跨媒介设计实践,她通过戏剧性的广告创意表现,在20世纪后期男性主导的东亚社会场域中提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定义了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在女性面临诸多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石冈瑛... 文章聚焦日本先锋设计师石冈瑛子(Eiko Ishioka,1938-2012年)的跨媒介设计实践,她通过戏剧性的广告创意表现,在20世纪后期男性主导的东亚社会场域中提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定义了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在女性面临诸多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石冈瑛子凭借对创作的热忱,通过行为设定、符号隐喻以及与观众互动,建立新的叙事载体,并赋予身体以叙事的主动性。此外,石冈瑛子还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跨媒介叙事,将服装从功能性客体转化为具有主体间性的表意系统,并荣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其作品凭借全球化视野和深远影响力已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之作,至今在广告设计、影视服装等多个领域持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叙事 石冈瑛子 视觉语言 身体符号 跨媒介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身体符号的凸显和重塑——兼涉对沪上电视娱乐节目海派文化身份模糊化的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金丹元 高莉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7,共11页
近几年来,娱乐节目异军突起,但娱乐节目之间相互"抄袭"的势头令人感到担忧,沪上电视娱乐节目日益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便是最有力的佐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特征的海派文化在沪上娱乐节目的创作中难觅踪影,一向... 近几年来,娱乐节目异军突起,但娱乐节目之间相互"抄袭"的势头令人感到担忧,沪上电视娱乐节目日益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便是最有力的佐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特征的海派文化在沪上娱乐节目的创作中难觅踪影,一向以"注重变通和创新"著称的上海,其鲜明的城市品格和地域特色在沪上娱乐节目中也逐渐消隐。当下,身体符号的非理性传播不断挤兑着娱乐节目对人们精神层面上的文化消费,也让娱乐节目自身陷入了模仿的困境,身体成为炫耀的资本和令人艳羡的对象,电视画面上不断放大的身体符号在成为"力比多转移"的平台之后,也在刺激着人们内在欲望需求的进一步膨胀。因此,如何唤醒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意识,如何强化娱乐节目的身份指征,怎样处理身体、娱乐、欲望、精神和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该如何在商业文化中以理性的审美态度重塑娱乐节目是当下电视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电视娱乐节目 海派文化 身体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传播时代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基于消费主义视角 被引量:12
8
作者 奚路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5,共5页
身体总是处于特定时代下的社会关系中,难以超脱支配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消费主义笼罩下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对身体的深度开发与生产,使得身体成为一种商品符号并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新场域。当前网络媒介中所呈现出... 身体总是处于特定时代下的社会关系中,难以超脱支配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消费主义笼罩下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对身体的深度开发与生产,使得身体成为一种商品符号并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新场域。当前网络媒介中所呈现出的身体作为一种超真实拟像,去面孔化和碎片化构成了其主要特征。而在身体符号的具体消费中,个体一方面以虚拟在场的身体凝视实现对他者的身体消费,构建自身的主体认同并获得替代性满足;另一方面个体同时也将身体符号的自我消费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获取社会资本。与此同时,在资本主导的与媒介、大众共谋的审美与生产逻辑下,身体不仅在商业传播中作为生产要素成为注意力聚集与变现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构成被生产和开发的对象,成为资本新的生产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传播时代 身体符号 生产与消费 消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叙事的身体符号学构想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晓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9,共6页
小说叙事中的身体书写,是对身体这一社会符号的再符号化。其不仅指向身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意义,而且指向作者对这一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再符号化时赋予的意义。在这一再符号化过程中,身体在小说叙事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 小说叙事中的身体书写,是对身体这一社会符号的再符号化。其不仅指向身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意义,而且指向作者对这一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再符号化时赋予的意义。在这一再符号化过程中,身体在小说叙事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在故事-素材层面,身体作为人物的物质存在,具有模仿-主题功能,打着一定时代的文化与权力烙印,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在叙事-文本层面,身体具有结构功能,一方面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展现小说叙事对于人物以及人性的理解的"指号",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符号;在叙述-修辞层面,身体则具有美学功能,是一个重要的修辞对象,与小说叙事的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小说叙事正是通过对身体的符号化,完成对人类经验的记述,以及对民族文化以及人自身的无意识的发现,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秘史"。小说叙事的身体符号学的提出与建构,为小说文本解读与小说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身体符号 文化符号 叙事符号 修辞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花秘扇》:西方后殖民视野下的东方女性身体符号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森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雪花秘扇》上映于2011年,根据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同名原作改编。故事跨越了清朝中期与当下中国两个时代,讲述了两对女性的相似又不同的人生际遇,展现了女性间真挚的友谊。研究尝试借助后殖民批判主义的文化观点、批评策略,分析《雪... 《雪花秘扇》上映于2011年,根据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同名原作改编。故事跨越了清朝中期与当下中国两个时代,讲述了两对女性的相似又不同的人生际遇,展现了女性间真挚的友谊。研究尝试借助后殖民批判主义的文化观点、批评策略,分析《雪花秘扇》中女性肉身的“奇观化”,探讨影片从“清末”到“现下”的双层平行叙事及其叙事功能,并且从文化现象分析层面对《雪花秘扇》中情节的设置、角色身份的变化等内容做出分析和讨论,尝试解读《雪花秘扇》中隐藏的深层叙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秘扇》 后殖民主义 东方女性 身体符号 邝丽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动作符号在甲骨文字中的动态表达
11
作者 卢洋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9-77,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符号学、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自源文字之一的象形文字甲骨文进行分类研究,阐释甲骨文字中与身体动作相关的文字符号的承载意义,揭示甲骨文文字中体育文化的特质,为甲骨文中有关身体动作符号的文字与中国体育文化的... 运用文献资料法、符号学、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自源文字之一的象形文字甲骨文进行分类研究,阐释甲骨文字中与身体动作相关的文字符号的承载意义,揭示甲骨文文字中体育文化的特质,为甲骨文中有关身体动作符号的文字与中国体育文化的关联性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动作符号 甲骨文 动态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指示符号传播与其法律风险
12
作者 杨小凤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223-237,共15页
身体指示符号的广泛运用,可能衍生出技术符号取代个人的文化风险,以及身体指示符号失序泄漏、深度伪造、技术异化等法律风险。这些不断扩张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符号传播结构的异化,包括受众需求的扩张、传播模式的裂变、“把关人”的缺位... 身体指示符号的广泛运用,可能衍生出技术符号取代个人的文化风险,以及身体指示符号失序泄漏、深度伪造、技术异化等法律风险。这些不断扩张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符号传播结构的异化,包括受众需求的扩张、传播模式的裂变、“把关人”的缺位等。对身体指示符号传播的法律风险进行规制,需要结合行政向度和刑事向度,明确身体指示符号处理环节的规范标准,强化主体监管和权利救济,并重塑其刑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指示符号 传播风险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饰广告设计中身体符号的美学审视
13
作者 尚端武 《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33期42-43,共2页
在全球化后现代语境下,身体拥有自身独立的生存世界。在服饰广告设计中,身体在本性上是一种能指的游戏,身体自身的存在及其美学是以遮蔽的方式得以敞开的。因此,有必要对服饰广告设计中的身体进行理性超越,回归其本真状态,以通达"... 在全球化后现代语境下,身体拥有自身独立的生存世界。在服饰广告设计中,身体在本性上是一种能指的游戏,身体自身的存在及其美学是以遮蔽的方式得以敞开的。因此,有必要对服饰广告设计中的身体进行理性超越,回归其本真状态,以通达"诗意地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广告设计 身体符号 视觉符号 美学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身体符号中的文化异变——日本情色电影中的文化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薇静 万丽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7期136-139,共4页
基于符号学基本精神,将这一思路运用到影像身体符号与文化研究的探索,日本情色电影身体符号与文化研究可以看作是运用电影符号学的脉络框架对日本文化异变问题作出一种整体解答思路的尝试。
关键词 身体符号 文化异变 情色电影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宗教舞蹈象征意义的身体表达——纳西族阮可东巴舞蹈身体动作文化符号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10
15
作者 和春云 倪依克 +3 位作者 葛锦润 和丽娟 张丽珣 和永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3,共9页
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以滇藏交界区域纳西族阮可东巴舞蹈为研究个案,通过解构与重构原始宗教舞蹈身体动作文化符号,验证和分析原始宗教舞蹈象征意义与原始身体动作形态之间存在的依存互动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原始宗教信仰与原始宗教舞蹈... 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以滇藏交界区域纳西族阮可东巴舞蹈为研究个案,通过解构与重构原始宗教舞蹈身体动作文化符号,验证和分析原始宗教舞蹈象征意义与原始身体动作形态之间存在的依存互动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原始宗教信仰与原始宗教舞蹈象征意义及身体表达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原始宗教信仰由自然崇拜向祖灵及神灵崇拜转变,促使原始宗教仪式舞蹈象征体系及其外显的身体动作形态,从单一结构向系统转变和发展,其基本构成单元身体动作文化符号与动作组合和动作要素之间存在着依存互动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身体动作文化符号 原始宗教舞蹈 东巴舞蹈 身体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语境下《大都会》的身体符号认知叙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德里罗的小说文本Cosmopolis于2012年被拍成了同名电影。其所呈现的跨媒介叙事性及非自然叙事属性得以在"可然世界"里展现在其读者、隐含读者及受众与隐含受众面前,从而以身体叙事策略探讨了两种文本所试图形塑的原型类型、... 德里罗的小说文本Cosmopolis于2012年被拍成了同名电影。其所呈现的跨媒介叙事性及非自然叙事属性得以在"可然世界"里展现在其读者、隐含读者及受众与隐含受众面前,从而以身体叙事策略探讨了两种文本所试图形塑的原型类型、身份认同或阙如、认知身体符号叙事及其进程乃至忠实性等叙事学、符号学与改编学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会》 德里罗 跨媒介 原型与符号 认知叙事 身体符号 非自然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互联网身体符号的消费特点与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蓉 《传播与版权》 2014年第10期104-104,109,共2页
互联网中出现的大量身体符号已经成为网络消费文化除语言之外的又一表述方式。因为身体符号符合互联网传播的消费需要,身体符号形象易读、易认,吸引力强,容易抓住网民的注意力,意义直观而内涵丰富,容易形成认同感;而网络身体符号的象征... 互联网中出现的大量身体符号已经成为网络消费文化除语言之外的又一表述方式。因为身体符号符合互联网传播的消费需要,身体符号形象易读、易认,吸引力强,容易抓住网民的注意力,意义直观而内涵丰富,容易形成认同感;而网络身体符号的象征性、主观性、隐喻性和虚拟性也让网络身体符号在被消费的同时还刺激消费和创造消费。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环境对身体符号的构建和消费作用是双重的,有着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消费主义 身体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表演中身体符号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晓慧 《当代音乐》 2020年第12期18-20,共3页
身体是创作、体验、表演音乐与舞蹈的基础,是音乐与舞蹈表演技能形成的生理前提。身体是音乐表达的媒介,是音乐与舞蹈表演中抽象化形态的具象化载体,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通道,其构成了音乐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音乐表演具有诠释、补充... 身体是创作、体验、表演音乐与舞蹈的基础,是音乐与舞蹈表演技能形成的生理前提。身体是音乐表达的媒介,是音乐与舞蹈表演中抽象化形态的具象化载体,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通道,其构成了音乐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音乐表演具有诠释、补充、升华的审美意义。本论文将从身体符号在音乐表演中的基础作用、表征意义和审美意义三个方面探讨身体符号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符号 音乐表演 功能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实践与符号溢出——感觉如何在实践中成为理论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维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0-157,共8页
美学作为感性学,起于具身性的“感”而成于理论性的“学”,其基本问题是讨论感觉如何在实践中成为理论家。以身体之维重构美学既不是对实践美学的简单否定,也不是对当代西方美学话语的机械复述,而是以身体的感性实践为核心,建立“历史... 美学作为感性学,起于具身性的“感”而成于理论性的“学”,其基本问题是讨论感觉如何在实践中成为理论家。以身体之维重构美学既不是对实践美学的简单否定,也不是对当代西方美学话语的机械复述,而是以身体的感性实践为核心,建立“历史身体场”的坐标框架,让美学在历史身体场中还原为“身体符号学”。身体不仅是具身实践叙事化、历史化和理性化的感性基点,也是历史得以空间化、在场化和感性化的物质依托,而符号化则是“身体”和“历史”、“具身感性”和“实践理性”实现彼此的在场契合和融通的关键。正是在身体、符号和历史的在场的彼此互化中,人类以感性为起点建立了一个贯穿古今的二元世界观,然后通过这种二元分别反过来对人自身进行估价,由此造成存在的贬值。美学是也应当成为存在的一种保值方式,即最终的“理论家”是对实践中的个体性身在的最高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实践 历史身体 身体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身体符号表征与意指实践——基于粤北过山瑶长鼓舞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婷 蒋海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178,共6页
符号的本质是意义,作为身体符号的传统舞蹈自身携带的潜在意义,只有进入意指实践中才能得以呈现,并在某种文化中有效循环。粤北过山瑶长鼓舞表征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多重信仰与“漂洋过海”、迁徙安居等游耕生活,以及在“拜盘王”“造屋”... 符号的本质是意义,作为身体符号的传统舞蹈自身携带的潜在意义,只有进入意指实践中才能得以呈现,并在某种文化中有效循环。粤北过山瑶长鼓舞表征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多重信仰与“漂洋过海”、迁徙安居等游耕生活,以及在“拜盘王”“造屋”“度戒”“非遗”展演等不同表演场域下的不同功能和组织者、执仪者、表演者之间的权利关系等多模态意义,其意义生产(意指实践)是在国家制度、区域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集体意向的身体投射和特定语境中多维因素影响下的文化构造。由于文化符码只有在意指实践中才能进入“文化循环”,所以保护传统文化就要发挥其生命力,让其在意指实践中得以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表征 意指实践 过山瑶 长鼓舞 身体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