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启功“透过刀锋看笔锋”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利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1,共3页
启功先生的书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论书绝句中。其一以贯之的思想是:无论北碑、唐碑、阁帖,凡学书以刻本为范时均存在一个“透过刀锋看笔锋”的问题。这一观点旨在寻本求真,具有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启功 刀锋 笔锋 书学思想 方法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飞行器的发展与展望——访西北工业大学长江学者宋笔锋教授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健 《航空科学技术》 2007年第4期3-6,共4页
研制翼展小于0.15m的飞行器并不难,重要的是这种飞行器能完成特定的任务,如能够摄像,并将所拍摄的图像送回基地;还要具备一定的飞行性能,比如要能飞行几千米,要能躲避障碍物等。那么,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现在研究进展情况如何?微型飞... 研制翼展小于0.15m的飞行器并不难,重要的是这种飞行器能完成特定的任务,如能够摄像,并将所拍摄的图像送回基地;还要具备一定的飞行性能,比如要能飞行几千米,要能躲避障碍物等。那么,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现在研究进展情况如何?微型飞机的前景会怎样?带着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西北工业大学长江学者宋笔锋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西北工业大学 长江学者 笔锋 展望 飞行性能 微型飞机 障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笔锋看人生——启功先生谈书法的人生意义
3
作者 董琨 《中国书画》 2012年第8期46-49,254+45+41+1+3,共4页
启功(1912~2005年),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满族,爱新觉岁氏。曾在辅仁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古代字... 启功(1912~2005年),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满族,爱新觉岁氏。曾在辅仁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功丛稿》 书法家 人生意义 中国佛教协会 鉴定委员会 笔锋 1949年 故宫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扑翼飞行器:空气动力、扑动与智能控制的完美结合——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飞行器设计专家宋笔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丹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8期22-24,共3页
您从2001年就带领团队开展仿生扑翼飞行器研究,请谈谈仿生扑翼飞行器研究的难点是什么?仿生扑翼飞行器可像自然界中的鸟一样飞行,飞行效率高,其悬停盘旋能力、抗风能力、机动仿生扑翼飞行器:空气动力、扑动与智能控制的完美结合——访... 您从2001年就带领团队开展仿生扑翼飞行器研究,请谈谈仿生扑翼飞行器研究的难点是什么?仿生扑翼飞行器可像自然界中的鸟一样飞行,飞行效率高,其悬停盘旋能力、抗风能力、机动仿生扑翼飞行器:空气动力、扑动与智能控制的完美结合——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飞行器设计专家宋笔锋Flapping Flight Vehicle:Ideal Combination of Aerodynamic,Flapp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性与被察觉性也均优于多旋翼和常规固定翼,是目前飞行器发展的一种颠覆性技术和热点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扑翼飞行器 飞行器设计 空气动力 长江学者 智能控制 Intelligent 笔锋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迹文物复制临摹中干笔锋的制作工艺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吕雪菲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第6期221-222,246,共3页
对于博物馆墨迹文物的复制性临摹,国家博物馆文献复制室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摹写为主。做字为辅,强调多方面笔墨控制与配合,最终共同合成形神兼备的复制效果。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双钩或一笔临摹的较为复杂的工艺。各项工序中较为关键的... 对于博物馆墨迹文物的复制性临摹,国家博物馆文献复制室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摹写为主。做字为辅,强调多方面笔墨控制与配合,最终共同合成形神兼备的复制效果。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双钩或一笔临摹的较为复杂的工艺。各项工序中较为关键的是直接摹写之后工艺化的修整,也就是做字,而其中难上加难的一环当属干笔锋的制作。本文通过笔者的临摹实践,旨在探讨复制品中干笔锋的制作过程,力图寻求使墨迹文物的复制更精准、更贴合原件形神的一种科学的工艺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迹 复制临摹 笔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烟雨瓷情
6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1期110-110,共1页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其珍贵程度极高。青花瓷经过唐宋两代300多年的不断发展,到元中期终于在景德镇烧制成功,从此也奠定了景德镇为中国瓷都的基础。青花成熟于元,鼎盛于明,这段时期被世人称为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关键词 青花瓷 笔锋 中国瓷器 黄金时代 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正荣陶瓷作品导读 笔锋正羽 墨香荣施
7
作者 曹新民 《陶瓷研究》 2017年第4期78-81,共4页
朱正荣1950年生,上海人,祖籍江苏。197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原为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总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96年获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01年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 朱正荣1950年生,上海人,祖籍江苏。197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原为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总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96年获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01年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作品 工艺美术大师 导读 正羽 笔锋 劳动模范 景德镇陶瓷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锋正羽 墨香荣施——朱正荣陶瓷作品导读
8
作者 子墨 《陶瓷研究》 2004年第4期5-6,共2页
纵观一部景德镇的陶瓷史,与中国的绘画历史是紧密联系的。可谓哲学占据艺术,艺术山有哲学。从有笔踪墨迹的绘画开始。便成为了显著的美学特征。到了宋元时代则更推上了一个高峰,它的“道”和“禅”的观念代表了尔方民族的文化精神,... 纵观一部景德镇的陶瓷史,与中国的绘画历史是紧密联系的。可谓哲学占据艺术,艺术山有哲学。从有笔踪墨迹的绘画开始。便成为了显著的美学特征。到了宋元时代则更推上了一个高峰,它的“道”和“禅”的观念代表了尔方民族的文化精神,既自然与人是统一的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和意志不能超越自然,人生的生命的一切问题都是宁宙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正羽 笔锋 美学特征 宋元时代 文化精神 人的行为 陶瓷史 景德镇 绘画 艺术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蒙:诗书传文韬 笔锋汇武略
9
作者 高雨薇 《绿色中国》 2012年第15期30-33,共4页
在中国的众多艺术门类之中,书法以其特有的文字特点传承于今,成为人们修身养性、以笔拓宽内心世界的首选。现在很多人都在研习书法艺术,并在其中找寻着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契合点。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笔锋 书法艺术 修身养性 契合点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琴心剑胆笔锋健
10
作者 义学 西林 《西部大开发》 2012年第6期116-117,共2页
初见书法家徐福庵,一个身材魁伟,浓眉大眼,满脸络腮胡,说起话来声若宏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梁山好汉形象跃然眼前。
关键词 笔锋 梁山好汉 书法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锋常带情感
11
作者 林洪文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 2011年第1期13-13,共1页
“笔锋常带情感”是梁启超“新文体”的特色。而他写政论文,也往往以抒情之笔出之。《少年中国说》通篇不是用冷静的分析、严密的逻辑逐层论证,而似乎是顺着情感的奔流,纵笔而成。一落笔,“欲言国之岂少,请先言人之老少”,就像久... “笔锋常带情感”是梁启超“新文体”的特色。而他写政论文,也往往以抒情之笔出之。《少年中国说》通篇不是用冷静的分析、严密的逻辑逐层论证,而似乎是顺着情感的奔流,纵笔而成。一落笔,“欲言国之岂少,请先言人之老少”,就像久遭禁铜的情感的火山,突然爆发,一口气用了十个排句,将“老年人”与“少年人”的两种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精神状态、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笔锋 《少年中国说》 生理状况 心理特征 精神状态 思想方法 新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锋似剑 墨心若兰——浅谈冯栋梁先生的书法艺术
12
作者 燕照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年第2期52-53,共2页
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栋梁先生的书法作品已经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广为流传。一些单位的大宇牌匾,不少署有他的大名。只是那时常见其字;亦闻其名:而未识其人。去年深秋时节,在一次书画家云集的笔会上,笔者有幸认识了栋梁先生,... 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栋梁先生的书法作品已经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广为流传。一些单位的大宇牌匾,不少署有他的大名。只是那时常见其字;亦闻其名:而未识其人。去年深秋时节,在一次书画家云集的笔会上,笔者有幸认识了栋梁先生,同时也目睹了他那非凡的书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笔锋 石家庄市 书法作品 河北省 书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锋入“戏”画生辉
13
作者 纵横 《科教文汇》 201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传统绘㈣艺术足写意艺术,是人生理念的游戏.它是用“游于艺”的人生方式,去追求和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感受,借助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人生观照.通过“游于艺”的抒发方式,近乎到意、趣、戏的审美意境。
关键词 笔锋 艺术家 人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濡泪滴血的笔锋——论石评梅的女性病痛身体书写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幸谦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3-140,共8页
本文重读了长久被忽视的五四女性作家石评梅及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书写课题,探讨她的女性叙事特质及其时代意义。她的女性身体书写是一种充满泪血流淌的病体书写,足以形构为一种言说、一种语言特色,一种叙事模式;也是五四女性文学中一种... 本文重读了长久被忽视的五四女性作家石评梅及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书写课题,探讨她的女性叙事特质及其时代意义。她的女性身体书写是一种充满泪血流淌的病体书写,足以形构为一种言说、一种语言特色,一种叙事模式;也是五四女性文学中一种富有凝视女性、凝视身体、凝视伤痛和弃绝的一种文学经营。石评梅的文本,乃是那个时代中一个女性作家的提问、议题、事件、事实、呐喊等形式的综合体现,为五四现代女性文学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身体书写 石评梅 现代女性文学 病痛 笔锋 女性叙事 语言特色
原文传递
程茂全:尺端笔锋墨馨香
15
作者 康会欣 《大众理财顾问》 2012年第6期58-59,共2页
程茂全出生于书画世家,从小受父兄的熏染研习书法艺术,后师承章草名家郑诵先老先生学习书法,此后还得到过启功、肖劳等老艺术家的教益。1988年到首都师范大学专攻书法,师从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借深造之机,又从刘炳森、沈鹏等当代著... 程茂全出生于书画世家,从小受父兄的熏染研习书法艺术,后师承章草名家郑诵先老先生学习书法,此后还得到过启功、肖劳等老艺术家的教益。1988年到首都师范大学专攻书法,师从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借深造之机,又从刘炳森、沈鹏等当代著名书法家那里广吸学养。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使他的书法技艺日渐湛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笔锋 首都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欧阳中石 郑诵先 艺术家 刘炳森
原文传递
“亮剑”笔锋崔根峰
16
作者 华南 《中华儿女》 2009年第4期68-69,共2页
2005年,36集电视连续剧《亮剑》点燃荧屏。除了片中李云龙形象深入人心,片头“亮剑”两字雄浑有力,大气磅礴,尽显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理解。其实,为本片题字的正是将军书法家崔根峰。
关键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笔锋 电视连续剧 《亮剑》 龙形象 书法家
原文传递
透过刀锋看笔锋——从刻、拓角度再析《张猛龙碑》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茜 《东方收藏》 2019年第10期69-72,共4页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有云:“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这里虽然只讲到魏碑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但“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一句,是对魏碑学习方法的精辟总结。他认为在魏碑...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有云:“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这里虽然只讲到魏碑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但“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一句,是对魏碑学习方法的精辟总结。他认为在魏碑的学习中,要结合书法墨迹中的用笔方法,来还原拓本上的字在未经镌刻成石前的书丹效果,这也被不少碑帖学习者奉为书法学习的箴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锋 刀锋 学习方法 书法学习 用笔方法 造像记 代表作 魏碑
原文传递
言恭达:笔锋上的家国情怀
18
作者 郑玉婷 《中国政协》 2018年第20期70-72,共3页
书法作品从表面上看是线条的舞蹈,本质上却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律动。大草,被称为书法的最高境界。自2008年书写《我的中国心》开始,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言恭达陆续推出多部大草长卷。
关键词 家国情怀 笔锋 全国政协委员 书法作品 2008年 艺术家 书法家 舞蹈
原文传递
书法名言阐释之八十二 透过刀锋看笔锋
19
作者 卢仰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1年第2期28-29,共2页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上述书论都是一家之言,有其强烈的合理性。然而,如果把这些话理解成...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上述书论都是一家之言,有其强烈的合理性。然而,如果把这些话理解成"不能学碑"则走进了死胡同,不仅狭隘,而且无法认识到更高层的书法境界。个人以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理解这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功先生 书论 刀锋 笔锋 书法 真迹 死胡同
原文传递
赵孟頫楷书临帖技法解析——笔锋运行的快慢(连载·5)
20
作者 戴弦杰 马冲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1年第7期23-24,共2页
除了平动与提按,笔锋运行的快慢也是书写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书法作为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书写过程中并非一直保持匀速的运动,单个笔画在不同阶段常常处于不同的节奏之中。与平动、提按不同的是,这种节奏的快慢属于时间范畴内的变化。... 除了平动与提按,笔锋运行的快慢也是书写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书法作为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书写过程中并非一直保持匀速的运动,单个笔画在不同阶段常常处于不同的节奏之中。与平动、提按不同的是,这种节奏的快慢属于时间范畴内的变化。快慢一般是指毛笔毫端与纸面摩擦的缓与疾。笔法发展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书写过程 临帖 时间范畴 技法解析 楷书 笔锋 笔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