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竹筒茶的食品科学诠释
被引量:
1
1
作者
鲍晓华
董维多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25-29,共5页
竹筒茶是傣族、拉祜族、景颇族饮用普洱茶的一种方式,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性。竹筒茶饮用方法独特,蕴涵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具有特殊的色香味,其保健功效介于绿茶和熟普之间。
关键词
竹筒茶
食品工艺
科学性
保健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竹筒茶文化
2
作者
梁名志
方成刚
《茶叶》
200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茶饮过程中,把茶叶与竹充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丰富灿烂的竹筒茶文化。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竹筒茶种类颇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以竹筒作为煮饮茶工具——茶壶、茶杯,(布朗族的青竹茶...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茶饮过程中,把茶叶与竹充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丰富灿烂的竹筒茶文化。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竹筒茶种类颇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以竹筒作为煮饮茶工具——茶壶、茶杯,(布朗族的青竹茶最为代表);二、以竹筒作为烤制茶工具,(傣族的竹筒香茶最为代表);三、以竹筒作为贮茶工具,(布朗族的酸茶最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茶
少数民族
茶
艺
茶
文化
茶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竹筒茶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研究
3
作者
郑琳
张勃
+3 位作者
弓新国
吴长伟
吴明美
蒋美红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7期73-75,共3页
同时采用蒸馏萃取法(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竹筒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竹筒茶共分离鉴定出40个化合物。传统工艺制成的竹筒茶总致香成分质量分数为150.687μg/g。竹筒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植醇、棕榈酸、芳樟醇、亚...
同时采用蒸馏萃取法(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竹筒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竹筒茶共分离鉴定出40个化合物。传统工艺制成的竹筒茶总致香成分质量分数为150.687μg/g。竹筒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植醇、棕榈酸、芳樟醇、亚麻酸乙酯、植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桉叶油醇、苯乙醛、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茶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竹筒烤茶品质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
3
4
作者
禹利
君肖
+4 位作者
海云
覃学
晓王
伟海
詹奇
《茶叶通讯》
2007年第2期8-10,13,共4页
本实验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烘烤时间加工竹筒烤茶制品,研究改进竹筒烤茶的民族加工方法,结果发现以处理二加工出来的竹筒烤茶品质为上;对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竹筒烤茶制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测试分析发现,各工艺处理之间存在一...
本实验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烘烤时间加工竹筒烤茶制品,研究改进竹筒烤茶的民族加工方法,结果发现以处理二加工出来的竹筒烤茶品质为上;对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竹筒烤茶制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测试分析发现,各工艺处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竹筒烤茶在其制作过程中,叶绿素、茶多酚、多糖等物质在湿热作用及内源多酚氧化酶、纤维素等残余酶活性作用下,滋味变得比绿茶更醇和;茶坯疏松多孔的比表面与新鲜楠竹的香气进行着可逆的物理吸附及不可逆的化学吸附,形成茶香、竹香馥郁的特有竹筒烤茶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
烤
茶
品质形成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彩纷呈的长江流域茶俗
5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茶
俗
饮
茶
文化现象
滇南腌
茶
凉拌
茶
水
茶
竹筒茶
土锅
茶
打油
茶
罐罐
茶
豆
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
作者
陈红伟
《广东茶业》
2009年第2期63-64,共2页
在长期栽培利用茶树的历史进程中,西双版纳形成了傣族的“竹筒茶”、“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竹简茶”、“喃咪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喃咪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茶”、“竹...
在长期栽培利用茶树的历史进程中,西双版纳形成了傣族的“竹筒茶”、“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竹简茶”、“喃咪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喃咪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简茶”等等饮茶习俗。这些饮茶习俗的形成,与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
茶
习俗
西双版纳
自然环境
少数民族
历史进程
栽培利用
竹筒茶
土锅
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膳片羽
7
作者
聂志刚
《农业考古》
1998年第2期60-60,共1页
茶膳片羽江西奉和县政协聂志刚村姑从茶园采回一筐嫩绿的茶叶,妈妈把它腌制,用香油浸渍,用竹筒装着,放在厨房的壁柜里。我惊呀,茶是健康饮料,但用来作风味菜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主人没有作任何解释,而餐桌上却出现蒜炒腌制的...
茶膳片羽江西奉和县政协聂志刚村姑从茶园采回一筐嫩绿的茶叶,妈妈把它腌制,用香油浸渍,用竹筒装着,放在厨房的壁柜里。我惊呀,茶是健康饮料,但用来作风味菜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主人没有作任何解释,而餐桌上却出现蒜炒腌制的茶叶和香料拌的竹筒茶。细细咀嚼,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牛肉
风味菜肴
健康饮料
竹筒茶
内蒙古
冰淇淋
酥油
茶
易拉罐
领风骚
县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国茶人联合会访向云南思茅
8
《农业考古》
1999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云南思茅
国
茶
茶
树良种场
民族特色
普洱县
思茅地区
茶
叶交易
农贸市场
竹筒茶
考察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竹茶传奇
9
作者
王郁风
《农业考古》
1997年第4期167-168,共2页
青竹茶传奇王郁风祖国南疆,迷人的西双版纳,一派热带风光,山林茂密,青翠欲滴,是植物、动物、药物的王国,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现在山间仍生长着许多高大乔木型的古茶树。那里居住着:傣、汉、哈尼、拉枯、布朗、彝、基诺、瑶...
青竹茶传奇王郁风祖国南疆,迷人的西双版纳,一派热带风光,山林茂密,青翠欲滴,是植物、动物、药物的王国,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现在山间仍生长着许多高大乔木型的古茶树。那里居住着:傣、汉、哈尼、拉枯、布朗、彝、基诺、瑶、佤、白、回、壮等十多个民族,和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双版纳
竹筒茶
布朗族
茶
文化
南传上座部佛教
《
茶
经》
茶
树
茶
具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傣家人的三味茶
10
作者
许文舟
《烹调知识》
2004年第6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傣族
饮
茶
风俗
茶
文化
竹筒茶
柠檬
茶
花
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傣家人的三味茶
11
作者
许文舟
《饮食科学》
2005年第2期49-49,共1页
竹子是傣家人的芳邻,也是给他们带来福气的植物。他们不仅用竹子作为建房的材料,还把竹作为饮茶的工具,锯下一节节竹子.就是绿色的杯盏。
关键词
傣家人
三味
茶
竹筒茶
花
茶
柠檬
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姿多彩的神州饮茶习俗撷趣
12
作者
程柱生
《商业文化》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欲,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叶和一...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欲,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入沸水而成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
茶
习俗
三道
茶
酥油
茶
功夫
茶
虫
茶
布依族
油
茶
汤
擂
茶
竹筒茶
福建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日茶食 味美清爽
13
作者
蕙笾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8期26-27,共2页
茶不但可以品,还可以吃,时下茶食品已经成为饮食新时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渐开始流行茶食品,我国茶食品则刚刚起步。茶食品口味清新又健康。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捧一杯春茗,品尝茶食品,无疑是人生一大乐事。
关键词
土锅
茶
傣族
竹筒茶
铁观音
茶
沸水冲泡
茶
饼
天然保健
药食同源
天然食品添加剂
茶
粉
抹
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大网红美食结局南辕北辙 食品安全底线坚决不能逾越
14
作者
张卫
《中国食品》
2023年第9期10-15,共6页
最近,淄博烧烤和竹筒奶茶成为新的两大“网红”,专门去淄博吃烧烤、拿着竹筒奶茶拍照发朋友圈,成了最潮、收获最多点赞的行为。但由于爆红后的心态及保障措施不一样,很快两者便分道扬镳,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竹筒茶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淄博...
最近,淄博烧烤和竹筒奶茶成为新的两大“网红”,专门去淄博吃烧烤、拿着竹筒奶茶拍照发朋友圈,成了最潮、收获最多点赞的行为。但由于爆红后的心态及保障措施不一样,很快两者便分道扬镳,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竹筒茶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淄博烧烤却带火了一座城,甚至搅动了资本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
茶
烧烤
竹筒茶
美食
安全底线
保障措施
朋友圈
昙花一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洱茶遇到鲜竹筒
15
作者
侯玲
《饮食科学》
2021年第12期62-62,共1页
夏天时,我曾住在勐宋茶山。闲看初制所诸多好茶,唯独好奇竹筒茶。和竹筒饭异曲同工,竹筒茶也是物尽其用。我被茶人的奇思妙想折服,竹筒装茶如天人合一,天衣无缝。我细细琢磨,研究茶青如何装进竹筒,又如何能压得瓷实如石头?
关键词
竹筒
饭
普洱
茶
竹筒茶
物尽其用
天人合一
奇思妙想
异曲同工
初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待开发的竹叶黄酮
16
《技术与市场》
2006年第10A期6-6,共1页
关键词
竹叶黄酮
待开发
清热解毒药
少数民族地区
天然资源
淡竹叶
竹筒茶
卫生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访古茶的老家:勐海
17
作者
局部
佐连江
《航空港》
2017年第5期36-42,共7页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大地上的人们,在茶的饮用法则里,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冲泡清单上,各个民族怀着对茶、对天地的独特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新的灵感。在物以稀为贵的今天,对古茶的追寻,恰好折射出对昔日生活中那种...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大地上的人们,在茶的饮用法则里,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冲泡清单上,各个民族怀着对茶、对天地的独特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新的灵感。在物以稀为贵的今天,对古茶的追寻,恰好折射出对昔日生活中那种享受有机、天然食材的眷恋。当我们回归自然,在勐海感受古茶醇厚味道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世代奔走于古茶山之间的古老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茶
哈尼族
布朗族
土
茶
罐
拉祜族
原文传递
我国少数民族茶风俗
18
作者
范凡
《百姓生活》
2007年第9期60-60,共1页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不仅汉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文化和饮茶风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各少数民族也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茶习俗。
关键词
竹筒茶
新娘
茶
糯米香
茶
盖碗
茶
打油
茶
原文传递
解读“茶图腾”中的生态密码
19
作者
王旭烽
姚国坤
《生态文明世界》
2016年第1期28-37,9,共11页
一种文明,在茶中以密码的方式藏匿,这是极有意思的存在。本文的所谓密码,是通过象征而隐喻的形式,具备“口令”功能,借生态之门,呈现生态文明理念,并向世界传递生态消息。“茶图腾”正是茶之故乡中国的生态密码。什么是茶图腾?当我们的...
一种文明,在茶中以密码的方式藏匿,这是极有意思的存在。本文的所谓密码,是通过象征而隐喻的形式,具备“口令”功能,借生态之门,呈现生态文明理念,并向世界传递生态消息。“茶图腾”正是茶之故乡中国的生态密码。什么是茶图腾?当我们的先民以为人自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
茶
习俗
婚礼
茶
神农尝百草
竹筒茶
以
茶
祭祀
图腾崇拜
原文传递
茶与地理环境
20
作者
胡龙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6年第10期48-48,共1页
茶与地理环境胡龙成我国是茶树的故乡,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功效,并且开始栽植培育和驯化,通过长期的定向培育,形成了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等不同的茶种。在这些茶种中除红茶主要供出口外(...
茶与地理环境胡龙成我国是茶树的故乡,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功效,并且开始栽植培育和驯化,通过长期的定向培育,形成了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等不同的茶种。在这些茶种中除红茶主要供出口外(我国茶叶出口量仅次于印度和斯里兰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
茶
地理环境
绿
茶
茉莉花
茶
珠兰花
茶
竹筒茶
长江中下游
西双版纳
发酵
茶
定向培育
原文传递
题名
竹筒茶的食品科学诠释
被引量:
1
1
作者
鲍晓华
董维多
机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普洱市技工学校
出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25-29,共5页
文摘
竹筒茶是傣族、拉祜族、景颇族饮用普洱茶的一种方式,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性。竹筒茶饮用方法独特,蕴涵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具有特殊的色香味,其保健功效介于绿茶和熟普之间。
关键词
竹筒茶
食品工艺
科学性
保健功效
分类号
TS272.5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竹筒茶文化
2
作者
梁名志
方成刚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
200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文摘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茶饮过程中,把茶叶与竹充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丰富灿烂的竹筒茶文化。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竹筒茶种类颇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以竹筒作为煮饮茶工具——茶壶、茶杯,(布朗族的青竹茶最为代表);二、以竹筒作为烤制茶工具,(傣族的竹筒香茶最为代表);三、以竹筒作为贮茶工具,(布朗族的酸茶最为代表)。
关键词
竹筒茶
少数民族
茶
艺
茶
文化
茶
学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竹筒茶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研究
3
作者
郑琳
张勃
弓新国
吴长伟
吴明美
蒋美红
机构
常德华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7期73-75,共3页
文摘
同时采用蒸馏萃取法(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竹筒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竹筒茶共分离鉴定出40个化合物。传统工艺制成的竹筒茶总致香成分质量分数为150.687μg/g。竹筒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植醇、棕榈酸、芳樟醇、亚麻酸乙酯、植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桉叶油醇、苯乙醛、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
关键词
竹筒茶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Keywords
Bamboo Cylinder Tea
SDE
GC-MS
Volatile Components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竹筒烤茶品质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
3
4
作者
禹利
君肖
海云
覃学
晓王
伟海
詹奇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茶叶通讯》
2007年第2期8-10,13,共4页
基金
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一
二期资助
文摘
本实验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烘烤时间加工竹筒烤茶制品,研究改进竹筒烤茶的民族加工方法,结果发现以处理二加工出来的竹筒烤茶品质为上;对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竹筒烤茶制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测试分析发现,各工艺处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竹筒烤茶在其制作过程中,叶绿素、茶多酚、多糖等物质在湿热作用及内源多酚氧化酶、纤维素等残余酶活性作用下,滋味变得比绿茶更醇和;茶坯疏松多孔的比表面与新鲜楠竹的香气进行着可逆的物理吸附及不可逆的化学吸附,形成茶香、竹香馥郁的特有竹筒烤茶制品。
关键词
竹筒
烤
茶
品质形成
探讨
Keywords
Bamboo baking tea
Quality formation
Discussion
分类号
TS972.116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彩纷呈的长江流域茶俗
5
作者
陈文华
机构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茶
俗
饮
茶
文化现象
滇南腌
茶
凉拌
茶
水
茶
竹筒茶
土锅
茶
打油
茶
罐罐
茶
豆
茶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
作者
陈红伟
机构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广东茶业》
2009年第2期63-64,共2页
文摘
在长期栽培利用茶树的历史进程中,西双版纳形成了傣族的“竹筒茶”、“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竹简茶”、“喃咪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喃咪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简茶”等等饮茶习俗。这些饮茶习俗的形成,与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饮
茶
习俗
西双版纳
自然环境
少数民族
历史进程
栽培利用
竹筒茶
土锅
茶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膳片羽
7
作者
聂志刚
机构
江西奉和县政协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2期60-60,共1页
文摘
茶膳片羽江西奉和县政协聂志刚村姑从茶园采回一筐嫩绿的茶叶,妈妈把它腌制,用香油浸渍,用竹筒装着,放在厨房的壁柜里。我惊呀,茶是健康饮料,但用来作风味菜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主人没有作任何解释,而餐桌上却出现蒜炒腌制的茶叶和香料拌的竹筒茶。细细咀嚼,倒...
关键词
红烧牛肉
风味菜肴
健康饮料
竹筒茶
内蒙古
冰淇淋
酥油
茶
易拉罐
领风骚
县政协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国茶人联合会访向云南思茅
8
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云南思茅
国
茶
茶
树良种场
民族特色
普洱县
思茅地区
茶
叶交易
农贸市场
竹筒茶
考察团
分类号
G113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竹茶传奇
9
作者
王郁风
出处
《农业考古》
1997年第4期167-168,共2页
文摘
青竹茶传奇王郁风祖国南疆,迷人的西双版纳,一派热带风光,山林茂密,青翠欲滴,是植物、动物、药物的王国,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现在山间仍生长着许多高大乔木型的古茶树。那里居住着:傣、汉、哈尼、拉枯、布朗、彝、基诺、瑶、佤、白、回、壮等十多个民族,和睦...
关键词
云南西双版纳
竹筒茶
布朗族
茶
文化
南传上座部佛教
《
茶
经》
茶
树
茶
具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地区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傣家人的三味茶
10
作者
许文舟
机构
云南
出处
《烹调知识》
2004年第6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傣族
饮
茶
风俗
茶
文化
竹筒茶
柠檬
茶
花
茶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傣家人的三味茶
11
作者
许文舟
出处
《饮食科学》
2005年第2期49-49,共1页
文摘
竹子是傣家人的芳邻,也是给他们带来福气的植物。他们不仅用竹子作为建房的材料,还把竹作为饮茶的工具,锯下一节节竹子.就是绿色的杯盏。
关键词
傣家人
三味
茶
竹筒茶
花
茶
柠檬
茶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姿多彩的神州饮茶习俗撷趣
12
作者
程柱生
出处
《商业文化》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文摘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欲,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入沸水而成擂...
关键词
饮
茶
习俗
三道
茶
酥油
茶
功夫
茶
虫
茶
布依族
油
茶
汤
擂
茶
竹筒茶
福建西北部
分类号
K892.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日茶食 味美清爽
13
作者
蕙笾
出处
《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8期26-27,共2页
文摘
茶不但可以品,还可以吃,时下茶食品已经成为饮食新时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渐开始流行茶食品,我国茶食品则刚刚起步。茶食品口味清新又健康。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捧一杯春茗,品尝茶食品,无疑是人生一大乐事。
关键词
土锅
茶
傣族
竹筒茶
铁观音
茶
沸水冲泡
茶
饼
天然保健
药食同源
天然食品添加剂
茶
粉
抹
茶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大网红美食结局南辕北辙 食品安全底线坚决不能逾越
14
作者
张卫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食品》
2023年第9期10-15,共6页
文摘
最近,淄博烧烤和竹筒奶茶成为新的两大“网红”,专门去淄博吃烧烤、拿着竹筒奶茶拍照发朋友圈,成了最潮、收获最多点赞的行为。但由于爆红后的心态及保障措施不一样,很快两者便分道扬镳,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竹筒茶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淄博烧烤却带火了一座城,甚至搅动了资本市场。
关键词
奶
茶
烧烤
竹筒茶
美食
安全底线
保障措施
朋友圈
昙花一现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洱茶遇到鲜竹筒
15
作者
侯玲
机构
不详
出处
《饮食科学》
2021年第12期62-62,共1页
文摘
夏天时,我曾住在勐宋茶山。闲看初制所诸多好茶,唯独好奇竹筒茶。和竹筒饭异曲同工,竹筒茶也是物尽其用。我被茶人的奇思妙想折服,竹筒装茶如天人合一,天衣无缝。我细细琢磨,研究茶青如何装进竹筒,又如何能压得瓷实如石头?
关键词
竹筒
饭
普洱
茶
竹筒茶
物尽其用
天人合一
奇思妙想
异曲同工
初制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待开发的竹叶黄酮
16
出处
《技术与市场》
2006年第10A期6-6,共1页
关键词
竹叶黄酮
待开发
清热解毒药
少数民族地区
天然资源
淡竹叶
竹筒茶
卫生部
分类号
F426.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访古茶的老家:勐海
17
作者
局部
佐连江
出处
《航空港》
2017年第5期36-42,共7页
文摘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大地上的人们,在茶的饮用法则里,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冲泡清单上,各个民族怀着对茶、对天地的独特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新的灵感。在物以稀为贵的今天,对古茶的追寻,恰好折射出对昔日生活中那种享受有机、天然食材的眷恋。当我们回归自然,在勐海感受古茶醇厚味道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世代奔走于古茶山之间的古老民族。
关键词
竹筒茶
哈尼族
布朗族
土
茶
罐
拉祜族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少数民族茶风俗
18
作者
范凡
出处
《百姓生活》
2007年第9期60-60,共1页
文摘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不仅汉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文化和饮茶风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各少数民族也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茶习俗。
关键词
竹筒茶
新娘
茶
糯米香
茶
盖碗
茶
打油
茶
分类号
K892.25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解读“茶图腾”中的生态密码
19
作者
王旭烽
姚国坤
机构
Tea Culture College of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出处
《生态文明世界》
2016年第1期28-37,9,共11页
文摘
一种文明,在茶中以密码的方式藏匿,这是极有意思的存在。本文的所谓密码,是通过象征而隐喻的形式,具备“口令”功能,借生态之门,呈现生态文明理念,并向世界传递生态消息。“茶图腾”正是茶之故乡中国的生态密码。什么是茶图腾?当我们的先民以为人自茶出。
关键词
饮
茶
习俗
婚礼
茶
神农尝百草
竹筒茶
以
茶
祭祀
图腾崇拜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茶与地理环境
20
作者
胡龙成
机构
湖北省监利师范学校
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6年第10期48-48,共1页
文摘
茶与地理环境胡龙成我国是茶树的故乡,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功效,并且开始栽植培育和驯化,通过长期的定向培育,形成了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等不同的茶种。在这些茶种中除红茶主要供出口外(我国茶叶出口量仅次于印度和斯里兰卡...
关键词
乌龙
茶
地理环境
绿
茶
茉莉花
茶
珠兰花
茶
竹筒茶
长江中下游
西双版纳
发酵
茶
定向培育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竹筒茶的食品科学诠释
鲍晓华
董维多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竹筒茶文化
梁名志
方成刚
《茶叶》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竹筒茶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研究
郑琳
张勃
弓新国
吴长伟
吴明美
蒋美红
《云南化工》
CAS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竹筒烤茶品质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禹利
君肖
海云
覃学
晓王
伟海
詹奇
《茶叶通讯》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异彩纷呈的长江流域茶俗
陈文华
《农业考古》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陈红伟
《广东茶业》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茶膳片羽
聂志刚
《农业考古》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韩国茶人联合会访向云南思茅
《农业考古》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青竹茶传奇
王郁风
《农业考古》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傣家人的三味茶
许文舟
《烹调知识》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傣家人的三味茶
许文舟
《饮食科学》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多姿多彩的神州饮茶习俗撷趣
程柱生
《商业文化》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夏日茶食 味美清爽
蕙笾
《茶(健康天地)》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两大网红美食结局南辕北辙 食品安全底线坚决不能逾越
张卫
《中国食品》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普洱茶遇到鲜竹筒
侯玲
《饮食科学》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待开发的竹叶黄酮
《技术与市场》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寻访古茶的老家:勐海
局部
佐连江
《航空港》
2017
0
原文传递
18
我国少数民族茶风俗
范凡
《百姓生活》
2007
0
原文传递
19
解读“茶图腾”中的生态密码
王旭烽
姚国坤
《生态文明世界》
2016
0
原文传递
20
茶与地理环境
胡龙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