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影响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和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徐巍 丁俊珊 刘爱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后影响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和妊娠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3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并于术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后影响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和妊娠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3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并于术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患者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性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风险因素与术后妊娠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中输卵管通畅225例(通畅组),输卵管通而不畅54例及输卵管堵塞21例(不通畅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输卵管孕囊直径、输卵管妊娠部位、手术时机、盆腔粘连、吻合术方式、剩余输卵管长度、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输卵管部位的次数(以下简称术中电凝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医生工作年限是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影响因素(均P<0.01);Lasso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7个影响因素:输卵管妊娠部位、盆腔粘连、吻合术方式、剩余输卵管长度、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次数、手术医生工作年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卵管峡部妊娠、盆腔粘连、开腹吻合术、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次数是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剩余输卵管长度、手术医生工作年限是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1)。研究随访1年,失访5例。295例患者中,术后1年妊娠192例(65.08%),其中宫内妊娠172例(89.58%),异位妊娠20例(10.4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输卵管峡部妊娠、盆腔粘连、开腹吻合术、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次数与术后妊娠呈负相关,剩余输卵管长度、手术医生工作年限与术后妊娠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输卵管峡部妊娠、盆腔粘连、开腹吻合术、盆腔手术史、术中电凝次数是影响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后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术后妊娠呈负相关;剩余输卵管长度、手术医生工作年限是影响输卵管部分切除术联合端端吻合术后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独立保护因素,且与术后妊娠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切除术 输卵管端端吻合 输卵管通畅 影响因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张剑飞 沈鹤 +1 位作者 邱建宏 赵新鸿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男性短段尿道狭窄病人12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组)和尿道端端吻合术(... 目的 探讨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男性短段尿道狭窄病人12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组)和尿道端端吻合术(开放组)。进一步根据尿道狭窄长度的不同,将微创组分为微创一组(狭窄段长度≤1 cm)和微创二组(狭窄段长度1~2 cm),开放一组(狭窄段长度≤1 cm)和开放二组(狭窄段长度1~2 cm)。比较4组之间的手术成功率。结果 微创一组与开放一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57%和93.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二组与开放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7.86%和90.91%,微创二组手术成功率低于开放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一组与微创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57%和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一组与开放二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狭窄段长度≤1cm尿道狭窄,因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开放手术手术成功率相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因此首选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微创治疗。对于1~2 cm尿道狭窄,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开放手术成功率更高,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电切术 棒状电极 尿道狭窄 尿道端端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前静脉作为移植物的大鼠颈总动脉动静脉端端吻合模型建立
3
作者 肖宗宇 汪继 +2 位作者 胡蓉 佘孙菊 潘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3期9-12,共4页
目的建立面前静脉作为自体移植物的大鼠颈总动脉(CCA)动静脉端端吻合训练模型。方法选取24只SD大鼠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经典CCA端端吻合(n=12)及面前静脉作为自体移植物的CCA动静脉端端吻合(n=12)。所有吻合均以间断吻合方式进行,建... 目的建立面前静脉作为自体移植物的大鼠颈总动脉(CCA)动静脉端端吻合训练模型。方法选取24只SD大鼠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经典CCA端端吻合(n=12)及面前静脉作为自体移植物的CCA动静脉端端吻合(n=12)。所有吻合均以间断吻合方式进行,建立CCA动静脉端端吻合模型。结果大鼠CCA直径为1.0~1.2 mm,面前静脉直径为0.8~1.0 mm。经典CCA端端吻合约需8~10针,平均吻合时间为(22.75±1.66)min。将面前静脉作为自体移植的CCA动静脉端端吻合组中,每只大鼠需进行2个端端吻合,总吻合时间为(49.42±2.47)min,每个吻合口需8~10针,耗时(24.71±1.65)min。所有吻合口即时通畅率及30 min后通畅率均为100%。结论面前静脉作为自体移植物进行大鼠CCA动静脉微血管端端吻合练习,可模拟血管直径及血管壁厚度均不匹配的端端吻合,该模型为经典CCA端端吻合训练模型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吻合 端端吻合 大鼠 颈总动脉 面前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安智全 顾玉东 +1 位作者 王涌 华秀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研究小动脉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选用SD大鼠10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6,12,24,48,72和120小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经皮连续测定实验侧颈总动脉吻合口近端、吻合口... 研究小动脉端端吻合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选用SD大鼠10只,切断左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6,12,24,48,72和120小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经皮连续测定实验侧颈总动脉吻合口近端、吻合口、吻合口远端,以及对照侧颈总动脉的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计算吻合口横切面的狭窄面积百分比。结果显示,术后各个时间段,吻合口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吻合口近端、吻合口和对照侧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P<0.05);吻合口远端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均低于吻合口近端和对照侧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P<0.05),血流速度分别降低33.18%和33.33%。术后6小时~120小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平均减少42.48%。认为,小动脉端端吻合术后6小时~120小时,吻合口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吻合口近端和吻合口远端的血流速度;吻合口远端的流速均明显低于吻合口近端的流速;吻合口及其近、远端的血流速度变化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端吻合 血流动力学 颈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光杰 赖应龙 +4 位作者 梅波 谭雄 赵永生 首云蓝 杨绍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常规近半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后,采用食管胃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并重点观察术后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以及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包括吻合... 目的:探讨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常规近半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后,采用食管胃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并重点观察术后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以及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包括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进食量、进食频率、胃排空情况及体重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缘癌残留、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以及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6.3%),胃食管反流症状者13例(27.0%),进餐量与术前进餐量之比为(0.83±0.14)kg,每天进餐频率为(4.1±1.2)次,体重恢复到术前的患者占41.5%。结论: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手术中安全可行,能降低食管胃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和全胃切除的可能性,预防术后胃排空障碍,减小术后饭量损失,利于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贲门肿瘤较大(胃体侵犯较多)和胃体较小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癌 食管胃端端吻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内切开与尿道端端吻合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球部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敏 赵延春 向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74-2476,共3页
目的:比较尿道内切开与尿道端端吻合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球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的68例患者,37例行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内切开组).其中23例尿道狭窄〈2cm,14例尿道狭窄为2~4cm。31例行尿道端端... 目的:比较尿道内切开与尿道端端吻合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球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的68例患者,37例行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内切开组).其中23例尿道狭窄〈2cm,14例尿道狭窄为2~4cm。31例行尿道端端吻合治疗(开放组),其中19例尿道狭窄〈2cm.12例尿道狭窄为2—4cm。比较两组患者尿道狭窄的复发率及最大尿流率的差异。结果:术后严密随访半年.内切开组尿道狭窄段〈2cm时,复发率及最大尿流率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狭窄段2-4cm者,内切开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开放组,术后最大尿流率与开放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道内切开与尿道端端吻合治疗前列腺术后尿道球部狭窄均有效,但狭窄段〉2cm时,尿道内切开术后易复发,而尿道端端吻合成功率高,恢复时间短,应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内切开 尿道端端吻合 尿道球部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空肠、食管-结肠端端吻合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冬春 魏大中 +5 位作者 范军 徐世斌 李田 田界勇 王君 徐广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9-1671,共3页
回顾性分析67例空肠、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治疗食管胃双源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癌及胃体贲门癌的临床资料,总结食管-空肠、食管-结肠端端吻合方法,操作技巧及优点。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3例,2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胸腔感... 回顾性分析67例空肠、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治疗食管胃双源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癌及胃体贲门癌的临床资料,总结食管-空肠、食管-结肠端端吻合方法,操作技巧及优点。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3例,2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胸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8例。吻合口无张力,术后消化道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无残端盲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端吻合 胃大部切除术后 食管胃双源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管顺应性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颉强 黄耀添 +2 位作者 赵黎 杨柳 李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研究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管顺应性变化,为临床修复效果及近、远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信号分析方法随访观察了21例27条四肢动脉伤经端端吻合修复术后血管的通畅情况,应用受约束弹性管模型,利... 目的:研究人体四肢动脉伤端端吻合术后血管顺应性变化,为临床修复效果及近、远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信号分析方法随访观察了21例27条四肢动脉伤经端端吻合修复术后血管的通畅情况,应用受约束弹性管模型,利用在体测量的流量波形,分析吻合血管的血管顺应性特性。结果:与正常侧对照,术后血管吻合口与近、远端血管及正常侧血管间顺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血管近、远端顺应性相近(P>0.05)。术后时间≤24周或>24周,上、下肢吻合血管各段顺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时间>24周吻合血管顺应性高于0.7×103/kPa,术后时间≤24周吻合血管顺应性低于0.7×103/kPa,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吻合血管顺应性高于上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顺应性是辅助评价血管伤吻合修复效果的良好的参数指标,对它们的定期、连续观测,有助于评价吻合修复血管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损伤 端端吻合 顺应性 四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端端吻合术与腔内介入治疗在治疗气道狭窄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勇 王武军 王昊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端端吻合术与腔内介入治疗在治疗气道狭窄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2月至2008年2月18年间采用端端吻合术及腔内介入治疗共53例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其中男32例,女21... 目的探讨气管端端吻合术与腔内介入治疗在治疗气道狭窄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2月至2008年2月18年间采用端端吻合术及腔内介入治疗共53例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2~80岁,平均38岁。分别是狭窄袖切端端吻合术26例、球囊扩张术14例、支架置入术13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1~204个月(44.94±54.56),失访8例(吻合术5例,球囊扩张术2例,支架置入术1例)。再狭窄12例,其中端端吻合术再狭窄2例(9.5%);球囊扩张术再狭窄6例(50%);支架置入术肉芽增生再狭窄6例(50%)。三种治疗方法中端端吻合术再狭窄率最低(χ2=8.869,P=0.012〈0.05)。结论由于端端吻合术较低的再狭窄率及较理想的预后,我们认为目前气管端端吻合术应作为气道狭窄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狭窄 端端吻合 支架置入术 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端吻合技术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宗宇 陈晓娟 +3 位作者 余鹏程 袁岗 张广华 张正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目的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建立稳定的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 SPF级雄性SD及Wistar大鼠各60只,供体采用SD大鼠,受体采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受体切除左肾进行原位肾移植,并保留自身右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及输尿管均与受体Wi... 目的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建立稳定的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 SPF级雄性SD及Wistar大鼠各60只,供体采用SD大鼠,受体采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受体切除左肾进行原位肾移植,并保留自身右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及输尿管均与受体Wistar大鼠进行端端吻合,管腔均采用间断缝合。结果本实验每例SD-Wistar肾移植模型总手术时间约为105.54±20.63min,血管吻合时间约为20.42±5.81min,输尿管吻合时间约为5.21±2.42min。移植肾的热缺血时间约为11.24±3.52s,冷缺血时间约为40.35±8.52min。本组共进行SD-Wistar肾移植模型60例,术中发现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24h内死亡1例,成功率达95.00%。结论采用端端吻合技术可成功建立SD-Wistar大鼠肾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大鼠 动物 端端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途径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37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庆科 王共先 +3 位作者 冯亮 崔苏萍 孙庭 曹润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途径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术前均常規行膀胱尿道造影,复杂病例加行尿道B超、多层CT尿道重建(CTU)、磁共振尿道成像(MRU)及尿道镜或软性膀胱镜检查。37例... 目的探讨经会阴途径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术前均常規行膀胱尿道造影,复杂病例加行尿道B超、多层CT尿道重建(CTU)、磁共振尿道成像(MRU)及尿道镜或软性膀胱镜检查。37例患者均行经会阴途径后尿道端端吻合术,其中单纯尿道端端吻合术11例,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后尿道端端吻合术23例,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耻骨下缘楔形切除+后尿道端端吻合术3例。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最大尿流率为13.3~51.2 mL.s-1,平均(21.81±8.04)mL.s-1。手术总的成功率为86.5%(32/37),其中经会阴单纯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成功率为90.9%(10/11),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后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成功率为86.9%(20/23),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耻骨下缘楔形切除+后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成功率为66.7%(2/3);手术不成功5例(13.5%)。结论经会阴途径后尿道端端吻合术可有效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后尿道狭窄 后尿道端端吻合 经会阴途径 尿道重建 最大尿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袖状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颈段重度气管狭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业勋 谢骏 +1 位作者 谭国林 李和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分析III^IV级颈段重度气管狭窄的临床、影像特征,探讨气管狭窄段袖状切除及端端吻合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III^IV级颈段重度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 目的分析III^IV级颈段重度气管狭窄的临床、影像特征,探讨气管狭窄段袖状切除及端端吻合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III^IV级颈段重度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狭窄段袖状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均实施气管狭窄段袖状切除及端端吻合术,其中17例(85.0%)术后顺利拔管,3例(15.0%)术后发生吻合口再狭窄。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切口皮下感染1例,颈部皮下气肿4例,暂时性单侧声带麻痹3例,无吻合口瘘、喉返神经不可逆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气管袖状切除及端端吻合是针对颈段重度气管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长段气管狭窄不应作为该术式的一个绝对治疗禁忌证。合并糖尿病的气管狭窄患者应该慎重选择该术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除术 气管狭窄 外科手术 端端吻合 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食管闭锁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术1例报告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明 严志龙 吴晔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450-450,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端端吻合 新生儿食管闭锁 胸腔镜 先天性食管闭锁 新生儿畸形 手术时机 重症肺炎 瘘管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扎氯铵溶液在尿道端端吻合术后患者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卫红 陈斌 章左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4期3671-3673,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苯扎氯铵溶液在尿道端端吻合术后患者导管护理预防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行尿道端端吻合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苯扎氯铵溶液棉球实施导管护... 目的观察应用苯扎氯铵溶液在尿道端端吻合术后患者导管护理预防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行尿道端端吻合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苯扎氯铵溶液棉球实施导管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球实施导管护理,两组于术后第3、5、7天及拔管前行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检查,并在住院期间进行舒适度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患者应用苯扎氯铵溶液行导管护理后无明显不适,各时间点行中段尿培养及尿常规检查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端端吻合术后应用苯扎氯铵溶液行导管护理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可明显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氯铵溶液 尿道端端吻合 导管护理 泌尿系感染 尿道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联合端端吻合术治疗再次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小兰 康佳丽 +3 位作者 张晓燕 唐蔚 陈燕妹 龚艳媚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8期110-113,共4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再次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再次输卵管壶腹部或峡部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再次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再次输卵管壶腹部或峡部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清除术(包括开窗术及切开取胚缝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情况、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子宫输卵管造影)及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4.5±5.3)d,长于对照组的(53.5±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5.6±5.2)ml及术后住院时间为(4.0±2.9)d,与对照组的(30.1±4.8)ml、(4.0±3.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和术后2周的血HCG下降为(82.5±5.4)、(91.2±2.7) mIU/ml,高于对照组的(65.5±4.8)、(98.4±1.6)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术治疗再次输卵管妊娠,可降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提高术后再次宫内妊娠率,而降低因辅助生殖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卵管部分切除及端端吻合 再次输卵管妊娠 持续性异位妊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内食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32例食管癌应用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永保 王征 +1 位作者 张剑钟 陈荫椿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8年第2期57-58,共2页
介绍一种新的食管节段切除胸内端端直接吻合的方法,已经在32例中下段食管癌病人应用,本法是把带血管的胃上移至左胸内,因而两食管断端有良好的血供且吻合口无张力,食管下切端须在贲门上scm之内,本组无吻合漏发生,由于保留了贲门... 介绍一种新的食管节段切除胸内端端直接吻合的方法,已经在32例中下段食管癌病人应用,本法是把带血管的胃上移至左胸内,因而两食管断端有良好的血供且吻合口无张力,食管下切端须在贲门上scm之内,本组无吻合漏发生,由于保留了贲门,临床观察无食管反流现象,经十多年随访,存活尚属满意,生活质量良好,予期食管节段切除,胸内直接吻合的新方法,可作为食管病变治疗的一种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节段切除 端端吻合 食管癌 保留贲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造影片中膀胱上浮线在后尿道端端吻合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光伟 余青松 +5 位作者 李超 周伟东 徐成党 吴登龙 王海峰 张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尿道造影片中膀胱上浮线(BF,也即股骨头上缘水平线)在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狭窄(闭锁)中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42例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狭窄(闭锁)患者,术前尿道造影片中,通过BF线来判断是否存在... 目的探讨尿道造影片中膀胱上浮线(BF,也即股骨头上缘水平线)在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狭窄(闭锁)中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42例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狭窄(闭锁)患者,术前尿道造影片中,通过BF线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上浮,将患者分为膀胱上浮组(18例)和膀胱未上浮组(2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行耻骨下缘切除、术后尿流率等的差异。结果膀胱上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膀胱未上浮组(P<0.05);膀胱上浮组术中行耻骨下缘切除16例(88.89%),膀胱未上浮组术中行耻骨下缘切除5例(20.83%);术后尿流率两组间未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道造影片中BF线对于术前预判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手术难度有一定指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尿道闭锁 尿道重建 膀胱上浮 尿道端端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静 李玉芳 +2 位作者 赵青 李彦丽 田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10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100例,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治疗,B组应用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观察2组围术期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随诊及新生儿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总输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A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波动范围超过术前基准值±15%、±20%、±30%频率小于B组(P<0.05)。A组子宫切除率、术后感染率低于B组,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且经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长于B组(P<0.05)。2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是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一种有效的精密手术方法,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器官功能并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子宫下段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 髂内动脉结扎术 血流动力学 APGA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继 段若望 +2 位作者 施宏 徐欢 吕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223,共2页
患者,男,53岁,160 cm,60 kg,ASAⅡ级,因“呼吸困难半年余,气促加重”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后出现气管狭窄,曾行气管切开术。3个月前在外院行颈部瘢痕松解术。患者可平卧,RR 18次/分,HR 85次/分,BP 132/88 mmHg。头颈... 患者,男,53岁,160 cm,60 kg,ASAⅡ级,因“呼吸困难半年余,气促加重”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后出现气管狭窄,曾行气管切开术。3个月前在外院行颈部瘢痕松解术。患者可平卧,RR 18次/分,HR 85次/分,BP 132/88 mmHg。头颈部、上肢、胸背部烧伤后植皮状态,头颈活动度良好,MallampatiⅡ级。术前胸部CT示:气管上段狭窄,管壁不均匀增厚(图1)。支气管检查发现:声门下4 cm见气管狭窄,范围约2 cm。术前诊断为“气管狭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正中劈开气管节段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狭窄 火焰烧伤 端端吻合 胸部CT 术前诊断 麻醉处理 呼吸困难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金龙 傅强 +5 位作者 赖载礼 钟玉蛟 张建宗 张益生 张鹏 黄世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目的对比内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诊断为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患者共24例,其中13例接受内镜下尿道会师术(组1),11例接受尿道端端吻合术(组2)。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 目的对比内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诊断为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患者共24例,其中13例接受内镜下尿道会师术(组1),11例接受尿道端端吻合术(组2)。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会阴部大血肿、严重尿外渗的发生率,组1均为0%,组2分别为63.6%和36.4%(组间比较,P<0.05)。组1、组2术后尿道扩张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3.0个月和0.5个月(组间比较,P<0.05);二次手术率分别为23.1%和0%(组间比较,P>0.05)。结论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疗效优于内镜下尿道会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部尿道 尿道会师术 尿道端端吻合 尿道镜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