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参与权和童年社会学 被引量:31
1
作者 马晓琴 曾凡林 陈建军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6年第11期47-51,共5页
儿童参与权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的四大权力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解读了儿童参与权,并且从童年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成人关于儿童能力和发展的看法是如何影响儿童参与,以及儿童作为社会的能动成员,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 儿童参与权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儿童的四大权力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解读了儿童参与权,并且从童年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成人关于儿童能力和发展的看法是如何影响儿童参与,以及儿童作为社会的能动成员,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对他们自身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参与文化和成人责任是推动儿童参与发展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参与权 童年社会学 参与文化 成人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童年社会学视角下城市儿童社区游戏空间审视 被引量:9
2
作者 韩波 袁丽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5-33,共9页
空间是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社区游戏空间是儿童游戏和发展的重要场所。通过田野研究发现:城市儿童社区游戏空间的儿童尺度不足;社区游戏空间中儿童自由在逐渐消失,驯养化现象严重,但是儿童也自主创设了一些游戏空间;社区游戏... 空间是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社区游戏空间是儿童游戏和发展的重要场所。通过田野研究发现:城市儿童社区游戏空间的儿童尺度不足;社区游戏空间中儿童自由在逐渐消失,驯养化现象严重,但是儿童也自主创设了一些游戏空间;社区游戏空间中关系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教育建议:在物理层面上,建设符合儿童尺度的自然友好型游戏空间;在心理层面上,建设有利于儿童自主的自由开放型游戏空间;在关系层面上,建设有利于儿童与物、人互动的交互型游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社区游戏空间 儿童尺度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儿童生活世界认识路径优化——现象学与童年社会学视角的融合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旭 赵芳妮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1,共10页
从现象学视角出发,儿童生活世界既包括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又包括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儿童被置于生活世界的中心,这为深度理解儿童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认识路径。但是,仅有现象学的视角,还难以很好地回应儿童的现实人生,会缺少... 从现象学视角出发,儿童生活世界既包括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又包括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儿童被置于生活世界的中心,这为深度理解儿童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认识路径。但是,仅有现象学的视角,还难以很好地回应儿童的现实人生,会缺少对儿童现实生活外在关系的把握。童年社会学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本体视角,关注儿童现实人生,能够弥补现象学视角的不足,因此有必要融合现象学与童年社会学视角,将乡村儿童生活时间与空间、乡村儿童生活互动与关系、乡村儿童文化置入儿童生活世界的两层含义之中,拓展儿童生活世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维度,发掘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儿童本体视角,为探寻乡村儿童生命存在意义、深度理解乡村儿童提供一条更为合理的认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生活世界 乡村儿童 现象学 童年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研究的域外视野:艾伦·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学思想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素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8,126,共7页
作为欧美童年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学者艾伦.普劳特,以其所倡导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而知名。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思想主要是在批评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童年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其目的是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童年认识论。通... 作为欧美童年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学者艾伦.普劳特,以其所倡导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而知名。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思想主要是在批评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童年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其目的是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童年认识论。通过其分析,使我们看到了传统"主导框架"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意识到一些可能的童年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研究 童年社会学 艾伦.普劳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旧”童年社会学到“新”童年社会学--发展与争议 被引量:7
5
作者 郑素华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共1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学界掀起了一股针对儿童、童年问题的反思思潮,儿童在社会学中的隐形位置被重新审视,随之诞生出所谓“新”童年社会学。与此相应,基于社会学发展历程中儿童、童年理解的客观差异,存在一种“旧”童年社会学,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学界掀起了一股针对儿童、童年问题的反思思潮,儿童在社会学中的隐形位置被重新审视,随之诞生出所谓“新”童年社会学。与此相应,基于社会学发展历程中儿童、童年理解的客观差异,存在一种“旧”童年社会学,儿童在其中处于隐形地位,其主要特征是儿童很少作为独立的研究单位和核心主题;关于儿童或童年知识与观念的心理学化;侧重关注问题儿童,而非正常儿童,对儿童的认知存在明显的二元论倾向。“新”童年社会学将儿童视为社会行动者,儿童的能见度得以提升,其对童年的生物论持批判态度,主张童年是社会建构的,是一种社会结构形式;秉持复数童年观(childhoods),认为童年不是单一的、普遍一致的现象;主张儿童的社会关系与儿童文化本身具有独立的存在与研究价值;在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将儿童视为研究的参与者,注重倾听儿童的声音。对于“新”童年社会学,人们对其“儿童能动性”和“超越二元论”的理论也存在质疑,其尚未普遍形成一种认识论上的范式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儿童 童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的社会学再发现”:国外童年社会学的当代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郑素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65,共6页
在西方童年社会学思想史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社会史学家菲利普·艾里阿斯(Philippe Ariès)的开拓性研究通常被认为是最早意识到童年的历史独特性的研究。最近30年来,国外童年社会学发展迅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学... 在西方童年社会学思想史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社会史学家菲利普·艾里阿斯(Philippe Ariès)的开拓性研究通常被认为是最早意识到童年的历史独特性的研究。最近30年来,国外童年社会学发展迅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学科地位和价值也获得了广泛认可。文章对国外童年社会学的当代进展进行介绍、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国内童年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童年社会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童年社会学视角下儿童社会空间的审视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波 袁丽娟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21年第4期14-19,共6页
空间是儿童生活的重要条件。对现代儿童的社会空间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儿童状况的理解,创设更有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空间。新童年社会学通过一系列研究指出现代儿童社会空间存在分化与隔离、控制与规训、冲突与矛盾的问题。儿童的行动受... 空间是儿童生活的重要条件。对现代儿童的社会空间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儿童状况的理解,创设更有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空间。新童年社会学通过一系列研究指出现代儿童社会空间存在分化与隔离、控制与规训、冲突与矛盾的问题。儿童的行动受到空间条件的制约,儿童的经验因孤岛化空间呈现碎片化,儿童的体验因空间的封闭性而呈现非直接化。基于新童年社会学的视角,现代儿童社会空间应该呈现如下的走向:从隔离走向融合,提供儿童社会空间实践的开放性平台;从控制走向自由,重视儿童社会空间实践的权利与过程;从冲突走向协商,实现儿童社会空间实践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社会空间 融合 参与 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幼儿同侪文化发展的定义、路径与策略——基于新童年社会学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冷田甜 杨雄 杨晓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0-83,共4页
新童年社会学依据建构主义,从成人视角转向幼儿视角,批判传统社会学中成人支配儿童的逻辑,将幼儿变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提出幼儿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和建构者。幼儿同侪文化发展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内化吸收,而是阐释性再构,是一种改造和革新... 新童年社会学依据建构主义,从成人视角转向幼儿视角,批判传统社会学中成人支配儿童的逻辑,将幼儿变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提出幼儿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和建构者。幼儿同侪文化发展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内化吸收,而是阐释性再构,是一种改造和革新,发展路径则依靠幼儿—成人互动常规、幼儿共享常规、次文化常规三种常规活动。促进幼儿同侪文化发展的策略,应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依次包括:实现价值关注由未来转向当下生活、多元常规的固定发生和建构中语言工具的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侪文化 童年社会学 常规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童年社会学视角下对儿童“疯癫”之再认识——基于对绘本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袭祥荣 严仲连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61,共12页
绘本是当代儿童研究的主要载体,绘本中的儿童“疯癫”具体表现为认知偏离理性、情绪失控和行为违规。从传统社会学视角出发,儿童“疯癫”具有非理性、非道德性、本原性等特征,是一种理应被规训的状态。而从新童年社会学视角出发,“疯癫... 绘本是当代儿童研究的主要载体,绘本中的儿童“疯癫”具体表现为认知偏离理性、情绪失控和行为违规。从传统社会学视角出发,儿童“疯癫”具有非理性、非道德性、本原性等特征,是一种理应被规训的状态。而从新童年社会学视角出发,“疯癫”反映了儿童独特的理性,是儿童自我意识觉醒和创造性萌发的体现,极大程度受现实境遇的影响。新童年社会学拓宽了儿童教育的思路,启示我们面对儿童之“疯癫”,应打破童年体制化转向、超越成人与儿童二元对立模式并转变线性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儿童 疯癫 绘本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童年还是多个童年——基于新童年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家林 《江苏教育》 2022年第95期37-41,共5页
传统的童年研究将儿童视为“未成熟”“发展中”的需要被社会化的个体,进而得到了天真的儿童、天然本性的儿童、自然生长的儿童以及无意识的儿童等诸多有关“儿童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人们的儿童观念及其教育实践无疑都受到传统童年研... 传统的童年研究将儿童视为“未成熟”“发展中”的需要被社会化的个体,进而得到了天真的儿童、天然本性的儿童、自然生长的儿童以及无意识的儿童等诸多有关“儿童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人们的儿童观念及其教育实践无疑都受到传统童年研究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童年研究的不足和弊端逐渐显现。20世纪80年代,新童年社会学在批判和继承传统童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在认识论和研究范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为儿童研究、儿童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童年研究 童年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社会学视野下新媒介对儿童主体性的建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滕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143,共8页
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微观上改变的是儿童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宏观上却影响了整个与儿童相关的文化环境和传统的儿童观,并重构着儿童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新媒介与儿童主体性发展存在的三组“二律背反”:新媒介对代际“不对称性”的消解和儿... 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微观上改变的是儿童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宏观上却影响了整个与儿童相关的文化环境和传统的儿童观,并重构着儿童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新媒介与儿童主体性发展存在的三组“二律背反”:新媒介对代际“不对称性”的消解和儿童独特存在价值的背反、新媒介对儿童身体与时间的侵蚀和儿童自主活动需要的背反,以及新媒介信息的“单向度”传播和儿童参与诉求的背反。在童年社会学视角下,儿童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身体是儿童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成人以儿童是能动者和建构者来确认新媒介儿童独特存在的价值,以身体活动来拯救儿童的自然本性,以儿童媒介教育来提升儿童的媒介参与能力,对于儿童主体性建构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新媒介 儿童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社会学理论视阈下的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玉吉 李熠璇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5-32,共8页
童年社会学理论认为,儿童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有自己独特的人际互动模式,通过诠释性再生产实现社会建构。儿童的社会化是经由儿童主体性诠释的过程。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影响了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随着互联网对未成年生活的... 童年社会学理论认为,儿童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有自己独特的人际互动模式,通过诠释性再生产实现社会建构。儿童的社会化是经由儿童主体性诠释的过程。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影响了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随着互联网对未成年生活的全方位渗透,必须变传统的阻隔策略为引导策略,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适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空间,引导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建设,积极推行扶持政策,扶持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开发优秀的未成年人网络产品入驻网络社区,构建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空间,并将其定性为在线的绿色未成年人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 童年社会学 网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观照童年——读《童年社会学》随想
13
作者 沈丽新 《江苏教育》 2017年第22期74-,共1页
每个儿童都只能经历一次童年。我们不能回到过去改变自己的童年,也不能代替儿童去过属于他们的童年。身为小学教师,置身于无数儿童的童年时光里,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守护这弥足珍贵的童年?对此,读《童年社会学》很难找到具体的答案。作者威... 每个儿童都只能经历一次童年。我们不能回到过去改变自己的童年,也不能代替儿童去过属于他们的童年。身为小学教师,置身于无数儿童的童年时光里,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守护这弥足珍贵的童年?对此,读《童年社会学》很难找到具体的答案。作者威廉·科萨罗教授似乎在考验你的耐心,他列举了各流派的理论,陈述了多家幼儿园的研究案例,讨论了许多有关儿童成长的社会问题……但就是不提供'你可以怎样''你应该怎样'的答案,他只是告诉你他怎么理解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普通话 社会生活环境 罗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旧”童年社会学到“新”童年社会学
14
作者 郑素华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2期145-146,共2页
一、边缘的存在:“旧”童年社会学的儿童图像“旧”童年社会学如何研究儿童、童年呢?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儿童”“童年”很少作为独立的研究单位和核心主题。即使儿童最后可能会被视为制定家庭政策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但通常家庭才是... 一、边缘的存在:“旧”童年社会学的儿童图像“旧”童年社会学如何研究儿童、童年呢?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儿童”“童年”很少作为独立的研究单位和核心主题。即使儿童最后可能会被视为制定家庭政策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但通常家庭才是政策的目标。因此,家庭往往是很多社会学调研的单位,这样父母而非儿童被自然确定为最重要的对象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主题 童年社会学 家庭 儿童 政策
原文传递
全球视野下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当代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友缘 魏聪 +1 位作者 林兰 陈小蓓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2,共9页
新童年社会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依然处于边缘地位,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中的儿童"研究;"儿童的社会"研究;新童年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以及理论化探索。超越长久萦绕新童年社会学的二元论述是其实现... 新童年社会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依然处于边缘地位,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中的儿童"研究;"儿童的社会"研究;新童年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以及理论化探索。超越长久萦绕新童年社会学的二元论述是其实现理论突破的重点。反思西方新童年社会学理论框架解决中国童年问题的适切性,与社会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沟通与交流,逐步形成研究网络,与以西方为中心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进行理论对话,进而推动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进展是我国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社会中的儿童 儿童的社会
原文传递
新童年社会学:英国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素华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90,共4页
新童年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在欧美,特别是在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兴起的一场童年研究运动,其抛弃了那种植根于传统理论的、浪漫话语的、发展主义的"前社会的儿童"的研究模式,致力于改变社会科学对童年的忽视或仅限于从发展心... 新童年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在欧美,特别是在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兴起的一场童年研究运动,其抛弃了那种植根于传统理论的、浪漫话语的、发展主义的"前社会的儿童"的研究模式,致力于改变社会科学对童年的忽视或仅限于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待童年,而认为童年问题应当是当代社会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儿童 童年
原文传递
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研究取向及其问题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友缘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7,共8页
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 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社会结构形式;童年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从儿童自身的角度来研究儿童;儿童是能动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者,以上构成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作为一个理论综合体,新童年社会学呈现四种研究取向,即社会结构的儿童、少数群体的儿童、社会建构的儿童与部落儿童。其研究取向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它们的相似性要比其显而易见的差异要重要得多。作为尚在形成中的新童年社会学,具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仍然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面临挑战的同时显现出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童年研究 新范式
原文传递
童年社会学视野下处境不利儿童的生存境遇及其教育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振宇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1-67,共7页
童年社会学的兴起促进了儿童研究的转型,因此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应揭示其在校园内所遭遇的种种不良对待对其学业失败所构成的再生产机制,同时展现他们在面对逆境时的抵制行动与自我恢复力量。基于此,教育者应坚持优势取向,从师生交... 童年社会学的兴起促进了儿童研究的转型,因此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应揭示其在校园内所遭遇的种种不良对待对其学业失败所构成的再生产机制,同时展现他们在面对逆境时的抵制行动与自我恢复力量。基于此,教育者应坚持优势取向,从师生交往、同伴交往、家校关系与学校文化四个维度重新确立保障处理不利儿童权益、帮助他们走向学业成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境不利儿童 童年社会学 生存境遇 复原力
原文传递
“童年”的走向:新童年社会学的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平 袁爱玲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6年第7期8-12,共5页
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们对童年的探究经历了童年概念的提出到对童年可能消逝的惊呼,又因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出现了新的转机。其中,“童年危机论”是对“儿童一成人”二元对立、视童年为成年的预备期、忽视童年自身价值弊端的深深担忧... 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们对童年的探究经历了童年概念的提出到对童年可能消逝的惊呼,又因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出现了新的转机。其中,“童年危机论”是对“儿童一成人”二元对立、视童年为成年的预备期、忽视童年自身价值弊端的深深担忧。新童年社会学跳出了“儿童一成人”的分析框架,重建童年概念,从而使童年研究出现新的气象。新童年社会学建构的童年及儿童概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童年危机 童年转机 儿童 童年社会学
原文传递
基于新童年社会学视角审视电子媒介异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晓萍 陈林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20年第5期3-6,共4页
在新童年社会学视角下,电子媒介异化给儿童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身体与时间被侵蚀,儿童与成人的角色混淆以及儿童的自然本性缺失等方面。据此,建议遵循儿童的成长时间表,保证儿童的身体生活,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电子媒介启蒙教育... 在新童年社会学视角下,电子媒介异化给儿童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身体与时间被侵蚀,儿童与成人的角色混淆以及儿童的自然本性缺失等方面。据此,建议遵循儿童的成长时间表,保证儿童的身体生活,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电子媒介启蒙教育,为儿童构建和谐的家庭电子媒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学 电子媒介异化 儿童发展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