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穿刺入路策略对症状偏向一侧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孙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771-2773,共3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穿刺入路策略对症状偏向一侧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经疼痛轻一侧... 目的:探讨骨水泥穿刺入路策略对症状偏向一侧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经疼痛轻一侧进行骨水泥穿刺入路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组经疼痛重一侧进行骨水泥穿刺入路完成PVP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伤椎侧缘高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的伤椎侧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症状偏向一侧的老年OVCF患者,经疼痛重一侧穿刺入路注入骨水泥完成PVP可有效提高伤椎侧缘高度,缓解术后疼痛,对加快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疼痛偏向一侧 骨水泥穿刺入路策略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汤华勇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0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接...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VP治疗的76例OVCF患者。按PVP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成单侧入路组(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41例)和双侧入路组(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情况。结果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26.40±3.71)min、X线曝光次数为(14.05±3.16)次、骨水泥注入量为(3.96±0.70)mL,均少于双侧入路组的(35.12±4.83)min、(20.34±3.92)次、(5.10±0.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2、7.744、6.583,P均<0.05)。两组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P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OVCF效果显著,并不增加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再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穿刺入路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黎成成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6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肇庆市中医院骨伤...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肇庆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PVP治疗的76例OVCF患者的相关资料。截至2022年1月,所有入选患者术后均已成功随访12个月,PVP围术期和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均保留完整。根据PVP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单侧入路组(PVP治疗中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方式,41例)和双侧入路组(PVP治疗中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方式,35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少于双侧入路组(P<0.05)。2组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椎体高度、Cobb角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OVCF与传统双侧入路治疗的近期手术效果相当,不会增加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风险,还可节省手术操作时间,减少X射线曝光次数,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可作为PVP治疗OVCF的理想穿刺入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不同穿刺入路对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韩文勇 李水清 +1 位作者 李民 王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12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12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察每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成功率、神经异感、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率、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发生率、术后腰背痛发生情况,麻醉后1、5、10、30min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直法与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在麻醉起效时间(5.24±0.4)min vs(5.14±0.6)min、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率1.7% vs 1.7%、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发生率3.4% vs 1.7%、神经异感发生率3.4% vs 3.4%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1、5、10、30min SBP、DBP、HR、SpO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入法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75.0%(45/60) vs 23.3%(14/60)及持续时间(2.44±0.8)d vs(2.04±0.7)d明显低于直入法组(x^2=32.042,P=0.000;t=2.195,P=0.004)。结论:2种麻醉穿刺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与直入法相比,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腰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穿刺入路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穿刺入路对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力锋 何晓芬 毕齐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TRA(TRA)与股动脉(TFA)穿刺入路对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诊治的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225例。根据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桡动脉TRA(TRA)与股动脉(TFA)穿刺入路对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诊治的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225例。根据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两组间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LOS)。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危险因素后再次对比两组间的并发症和LOS。结果:①本研究中共纳入225例患者,其中男性73.8%(166/225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9.32±9.97)岁。平均住院时间5(2,7)d。桡动脉组占76.4%(172/225例),股动脉组23.6%(53/225例)。②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4/225例),桡动脉组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股动脉组2例,均为穿刺点血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7%vs.1.16%,P=0.209)。上述不良事件经处理后临床好转或痊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调整年龄、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后,筛选出TRA和TFA组各40例患者。两组的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5.0%,P=0.556)。TRA组的患者中,低LOS的患者占比较大(80%vs.57.5%,P=0.030)。结论:对于心脑联合造影的患者来说,TRA和TFA两组之间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可降低心脑联合造影患者的L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联合造影术 穿刺入路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入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乔俊 李刚 +3 位作者 李松 张军 谈中文 陈川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9期14-18,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入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0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入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0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观察组采用单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渗漏率、X线应用次数、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参数及创伤应激指标[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前列腺素E_(2)(PGE_(2))]。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X线应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VAS评分、椎体参数及创伤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6个月,两组ODI、VAS评分、椎体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的创伤应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穿刺入路其在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改善方面与双侧穿刺入路无显著差异,但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应用次数及减轻创伤反应的作用相对更好,因此单侧穿刺入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穿刺入路 创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入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章晔颖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71-572,共2页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的穿刺成功率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下肢、盆腔等手术12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入法穿刺组与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的穿刺成功率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下肢、盆腔等手术12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入法穿刺组与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察腰麻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神经易感发生率、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率、术后腰背痛发生情况。结果:直入法穿刺组与旁入法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3.3%和93.3%(P<0.05);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分别为75.0%和23.3%(P<0.05);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3%(P>0.05);神经异感发生率分别为8.3%和8.3%(P>0.05)。结论:CSEA旁入穿刺法腰麻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同时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穿刺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穿刺点出血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杰 焦冰玉 杨丽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078-2079,共2页
目的:分析对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穿刺点出血的预防和管理。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88例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接受专项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入... 目的:分析对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穿刺点出血的预防和管理。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88例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接受专项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接受常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结果:经评估,实验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穿刺后的基本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P<0.05)。经护理,实验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显著较低,(P<0.05)。结论:经护理,实验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与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的基本指标评分差异显著,说明专项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在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入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介患者 穿刺点出血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肱动脉穿刺入路治疗髂-股-腘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陆信武 杨心蕊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74-75,共2页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中患病率高达20%[1]。目前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已成为首选方案之一,其疗效已与开放性手术相当[2]。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中患病率高达20%[1]。目前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已成为首选方案之一,其疗效已与开放性手术相当[2]。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时常采用对侧或同侧股动脉穿刺入路,其优点是至病变距离近,便于提供支撑力以通过靶病变。但对于髂-股-腘动脉联合慢性闭塞性病变,经股动脉穿刺入路治疗比较困难。这种多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 闭塞性病变 肱动脉穿刺 靶病变 外周动脉疾病 穿刺入路 人类生活水平 开放性手术 髂动脉 弥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入路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春林 梁集玲 +1 位作者 唐辉文 陈立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9期847-84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入路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05间在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开展椎管内麻醉的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平均分为直入组和侧入组各50例,观察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入路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05间在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开展椎管内麻醉的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平均分为直入组和侧入组各50例,观察对比两组术后次日、术后4周的腰背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侧入组术后第4周的疼痛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入组术后第4周的疼痛评分为(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6)分。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选择经侧入法穿刺入路行椎管内麻醉有助于降低产妇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 穿刺 椎管内麻醉 穿刺入路 剖宫产 术后腰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静脉和经颈内静脉不同穿刺入路的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杰 李仁举 +1 位作者 杨辉 徐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内静脉不同穿刺入路的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VC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经股静脉穿刺入路介入栓塞术治疗)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内静脉不同穿刺入路的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VC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经股静脉穿刺入路介入栓塞术治疗)和观察组(经颈内静脉穿刺入路介入栓塞治疗),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精液质量。采用电话或微信平台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和配偶怀孕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CRP和IL-6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精液质量、复发率和配偶怀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颈内静脉穿刺入路较经股静脉穿刺入路手术时间短、机体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对改善精子质量等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穿刺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入路 栓塞 精索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穿刺入路化学溶解术造影剂分布情况的比较
12
作者 白国强 吴云松 +2 位作者 杨磊 巨辉 李京霞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903-904,共2页
目的比较5种化学溶解术穿刺入路注药后的药物分布情况,筛选出化学溶解术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5种腰椎间盘化学溶解术穿刺入路,穿刺成功后注射造影剂,通过CT扫描观察分析造影剂的分布。结果①经椎板外切迹入路[1]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病... 目的比较5种化学溶解术穿刺入路注药后的药物分布情况,筛选出化学溶解术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5种腰椎间盘化学溶解术穿刺入路,穿刺成功后注射造影剂,通过CT扫描观察分析造影剂的分布。结果①经椎板外切迹入路[1]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病变椎间盘上方层面的外上方硬膜外侧腔、前腔和神经根管,突出物周围及硬膜外前腔分布少。②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1]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病变椎间盘突出物周围、硬膜外侧腔、前腔和神经根管。③经椎间孔入路[2]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突出物周围、椎间孔和神经根管,部分患者穿刺针可通过突出物进入椎间盘内。盘外注射均受体位的影响。④经后外侧入路[2]行盘内注射造影剂均匀分布在椎间盘内。对突出物较小的患者可见造影剂扩散至突出物内,对于突出物较大的患者造影剂很少进入突出物内。⑤经椎板间孔入路[3]突出物及盘内注射造影剂分布情况:突出较小、纤维环未破裂的患者,造影剂大部分分布于椎间盘中后部(病变侧居多)及突出物内。对于突出物较大或巨大的突出物脱垂于椎管内的患者,造影剂大部分分布在突出物内,仅见少量的造影剂进入椎间盘后半部分。结论对于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物较小的患者以及远外侧型患者,应选择后外侧入路;对于椎间孔型突出的患者可选择椎间孔入路;对于外侧型突出的患者可选择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或椎板间孔入路;对于突出物较大或巨大的突出物脱垂于椎管内的患者,应选用椎板间孔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解术 穿刺入路 造影剂 药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伟 黄明光 +1 位作者 殷海东 冯杰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针对伤椎椎弓根直径细小、椎弓根外展角度较小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8例,采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行经皮穿刺...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针对伤椎椎弓根直径细小、椎弓根外展角度较小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8例,采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分别记录术前1天,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水泥注入通道尖端可顺利到达椎体中线,椎体内骨水泥填充满意。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均有减轻,随访3~12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值较术前均降低(P<0.05)。结论在伤椎椎弓根直径细小及椎弓根外展角度较小时,采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穿刺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不同穿刺入路注射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海龙 穆佐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4期66-69,1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不同穿刺入路注射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OVCF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注射骨水泥穿刺入路的不...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不同穿刺入路注射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OVCF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注射骨水泥穿刺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侧组(n=41,单侧椎弓根入路注射骨水泥)和双侧组(n=41,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射骨水泥)。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伤椎椎体复位情况、术后功能恢复和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骨水泥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单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骨水泥总渗漏率为19.51%,明显高于单侧组的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年,两组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椎体后凸角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单侧组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年,两组的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单侧组的VAS评分高于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射骨水泥的PVP可早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椎体高度,而单侧椎弓根入路注射骨水泥的PVP手术时间更短,可降低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并且骨水泥渗漏率更低,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穿刺入路注射骨水泥治疗OV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穿刺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两种穿刺入路法致术后腰背痛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承生 樊丽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穿刺入路 腰背痛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帅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2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究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2月就诊的1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2月就诊的1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侧穿刺入路PVP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治疗。对比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术后15 d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术前、术后4周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组骨水泥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PVP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水泥用量,提高骨水泥与双侧伤椎上下板连接率,利于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双侧分层交叉穿刺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不同穿刺入路对输尿管镜手术的影响
17
作者 姚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8期104-105,共2页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输尿管镜手术12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察每组...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输尿管镜手术12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察每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腰背痛发生情况,麻醉后1、5、10、30min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直入法与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在神经异感发生率、硬膜外困难置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1、5、10、30min,SBP、DBP、HR、SpO_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入法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直入法组。结论2种麻醉穿刺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输尿管镜手术,与直入法相比,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腰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穿刺入路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和弹力绷带包扎对经桡动脉穿刺入路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比较
18
作者 江玉婷 周冬 +2 位作者 陈艳 姚富黎 丘苏奕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目的:比较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和弹力绷带包扎对经桡动脉穿刺入路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贺州市中医医院行经桡动脉穿刺入路介入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 目的:比较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和弹力绷带包扎对经桡动脉穿刺入路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贺州市中医医院行经桡动脉穿刺入路介入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术后6 h疼痛程度、并发症、止血后舒适度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后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12.50%(5/4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成效更佳,可提高经桡动脉穿刺入路介入手患者止血成功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再出血风险未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入路手术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弹力绷带包扎 舒适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
19
作者 张险峰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濉溪县中医医院接受PVP手术治疗的60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双侧椎...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濉溪县中医医院接受PVP手术治疗的60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双侧椎弓根穿刺PVP进行治疗)与观察组(30例,以单侧椎弓根穿刺PV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参数、应激指标[前列腺素E_(2)(PGE_(2))、皮质醇(Cor)]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少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与ODI评分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低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5d的PGE_(2)和Co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OVCF患者单侧椎弓根穿刺的PVP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减少骨水泥使用量和术中透视次数,减轻疼痛并缓解功能障碍,改善椎体功能,且应激反应较小,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穿刺入路 双侧穿刺入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PKP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王磊 麻松 +2 位作者 朱继超 张舵 崔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4期2690-2693,2639,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PKP的OVCF患者83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PKP的OVCF患者83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1,单侧穿刺入路)和B组(n=42,双侧穿刺入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血清应激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骨水泥用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P<0.05)。两组术后3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均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入路PKP可获得与双侧穿刺入路PKP相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用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入路 双侧穿刺入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手术效果 生活质量 应激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