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环境诱变和^(60)Co-γ射线对籽粒苋M1代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微波 唐凤兰 +4 位作者 李禹尧 王建丽 刘杰淋 刘凤岐 朱瑞芬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为了创制优良的牧草育种材料,采用空间环境(卫星搭载)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两种方法诱变处理籽粒苋干种子,研究了M1代与对照(CK)主要农艺性状和化学品质指标的诱变效应,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处理后籽粒苋种子发芽... 为了创制优良的牧草育种材料,采用空间环境(卫星搭载)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两种方法诱变处理籽粒苋干种子,研究了M1代与对照(CK)主要农艺性状和化学品质指标的诱变效应,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处理后籽粒苋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60)Co-γ射线处理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P<0.05或P<0.01)。空间环境和^(60)Co-γ射线处理后籽粒苋株高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粗纤维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P<0.05或P<0.01),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关性分析中,发芽势与粗纤维、粗蛋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株高与粗纤维、粗脂肪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粗纤维、粗脂肪与粗蛋白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中,籽粒苋M1代植株的变异主要通过发芽因子、品质因子两种主成分体系出现,累积贡献率达到95.95%;在田间选择时可重点关注^(60)Co-γ射线30 Gy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诱变 ^60Co-γ射线 籽粒苋 农艺性状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空间环境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易小平 陈芳远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生物学 空间环境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苜蓿空间环境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微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79-1383,共5页
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对改良苜蓿品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空间环境诱变主要因素、空间环境诱变苜蓿生物学效应及育种应用进展,并对苜蓿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空间环境诱变 苜蓿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空间环境与^(60)Co-γ辐射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云 郭元林 +1 位作者 尹春蓉 宣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3-1027,共5页
以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空间环境诱变和200 Gy60Co-γ辐射诱变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相同材料为对照,研究了以上两种诱变方式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空间环境诱变对所有参试材料在诱变... 以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空间环境诱变和200 Gy60Co-γ辐射诱变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相同材料为对照,研究了以上两种诱变方式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空间环境诱变对所有参试材料在诱变方向和突变体类型上表现出多样性;60Co-γ辐射诱变则对某些基因型的小麦材料表现出诱变方向上的倾斜。②空间环境诱变对诱变当代植株的生理抑制小于常规剂量的60Co-γ辐射诱变,获得稳定株系所需的世代数低于60Co-γ辐射诱变;就小麦而言,空间环境诱变获得的诱变率低于60Co-γ辐射诱变,但有益突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小麦突变体材料及品种的选育。③能够通过不同材料对60Co-γ辐射诱变的相对敏感性和突变频率来预测空间环境诱变的相对敏感性和突变频率,可选择地面上表现为高敏感的材料做空间环境诱变之用,可能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本研究结果对于开展小麦航天育种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诱变育种 空间环境诱变 60Co-γ辐射诱变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空间搭载与地面γ辐照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力军 王俊敏 +5 位作者 杨谦 骆荣挺 张铭铣 鲍根良 徐建龙 孙野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 【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结果】空间搭载导致“促进组”苗高平均比对照增高34.9%,“抑制组”比对照降低39.1%,两组的结实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株系M2代均出现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促进组”出现高秆、矮秆、早熟和迟熟的平均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都显著低于“抑制组”。地面γ辐照诱发两组材料的当代平均生理损伤无显著差异,诱发M2代抽穗期的突变频率与诱变效率是“抑制组”高于“促进组”,诱发高、矮秆的突变频率在两组间各有高低,但高、矮秆的诱变效率则是“促进组”高于“抑制组”。空间搭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均明显低于地面γ辐照处理,但多数性状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辐照。【结论】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当代出现幼苗生长促进和抑制两种效应,M2代抑制组的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均明显高于促进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空间环境诱变 诱变效应 生理损伤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诱导小麦变异及ISSR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蒋云 张洁 +2 位作者 郭元林 尹春蓉 宣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5-1671,共7页
为探讨空间环境诱变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试验对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的3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干种子的SP1农艺性状变异和SP4、SP5选系的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诱变后小麦SP1农艺性状与... 为探讨空间环境诱变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试验对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的3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干种子的SP1农艺性状变异和SP4、SP5选系的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诱变后小麦SP1农艺性状与野生型差异明显,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不同。突变系与野生型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226~0.8777之间,与野生型相比,突变系在多个位点发生了DNA水平上的改变。突变系与野生型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和各品种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是人工选择增大了突变后代中有利变异的频率。综上,空间环境诱变引起了小麦分子水平的变异,这为我国小麦的空间育种提供了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诱变 小麦 农艺性状 I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空间诱变后代的变异及其AFLP标记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海霞 张艳欣 +4 位作者 王林海 危文亮 黎冬华 张晓燕 张秀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1-856,862,共7页
以"实践8号"搭载的豫芝8号与H98芝麻品种为材料,分析芝麻空间诱变SP2与SP3代植物学性状变异,并进行了分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1)2个芝麻品种空间诱变SP2与SPSP3后代植株在叶片、株高、株型、花器、蒴果、育性、初花期等均出... 以"实践8号"搭载的豫芝8号与H98芝麻品种为材料,分析芝麻空间诱变SP2与SP3代植物学性状变异,并进行了分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1)2个芝麻品种空间诱变SP2与SPSP3后代植株在叶片、株高、株型、花器、蒴果、育性、初花期等均出现了较丰富的变异,品种间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均存在差异,但是仅观察到小果变异(豫芝8号变异后代)与植株高大变异(H98变异后代)2种类型的株系变异SP2突变体在SP3代能稳定遗传;(2)利用30对AFLP引物组合,对2个品种SP2代与SP3代变异来源进行分子检测,发现空间环境能使芝麻基因组多个位点发生变异,变异频率高,并且品种间在分子水平变异频率也存在差异;(3)不同的突变类型发生的突变位点不同,即使是同一突变类型内检测到的位点变异也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变异并不能全部显现出来;(4)2个品种间既在形态上检测到相同的突变类型,又在分子水平检测到相同的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空间环境诱变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亚麻新品种中亚麻3号的选育 被引量:4
8
作者 邱财生 张正 +5 位作者 龙松华 郭媛 邓欣 郝冬梅 钟国乾 王玉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48-2152,共5页
为选育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亚麻新品种,2003年将亚麻种子通过第18颗返回式科学技术实验卫星搭载进行空间诱变,经过卫星搭载的种子于2004年开始在云南大理州种植,经过多代系谱选择于2008年决选出性状稳定品系Y5F051,2009年-2010年品种鉴... 为选育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亚麻新品种,2003年将亚麻种子通过第18颗返回式科学技术实验卫星搭载进行空间诱变,经过卫星搭载的种子于2004年开始在云南大理州种植,经过多代系谱选择于2008年决选出性状稳定品系Y5F051,2009年-2010年品种鉴定试验后参加2011年、2012年新疆亚麻区域试验,在试验中原茎产量居第一位,平均原茎产量比天鑫三号(CK1)增产13.41%,比中亚麻2号(CK2)增产16.73%。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原茎产量比对照天鑫三号增产12.33%。该品种于2013年1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公室登记,命名为中亚麻3号。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整齐度好,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强,适合新疆北疆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空间环境诱变 区域试验 中亚麻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陕单22选育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南文华 李发民 +1 位作者 刘建 毛建昌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78-83,共6页
利用空间环境诱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m3021玉米自交系,具有株型紧凑、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配合力高、自身生产力高的特性。组配的玉米新品种陕单22,在陕西省春玉米区试中平均产量9 943 kg/hm^2,比对照增产8.33%;在生... 利用空间环境诱变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m3021玉米自交系,具有株型紧凑、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配合力高、自身生产力高的特性。组配的玉米新品种陕单22,在陕西省春玉米区试中平均产量9 943 kg/hm^2,比对照增产8.33%;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553 kg/hm^2,比对照增产9.7%。表现出高产、广适、优质、抗病性强的特点。采用产量、产量增产百分数、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bi和高稳系数法Hsci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陕单22的产量水平高(9 553 kg/hm^2)、增产幅度大(9.61%,5.24%)、产量变异系数小(11.74%,22.18%)、高稳系数大(87.95%,74.03%)。研究结果对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陕单22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诱变 玉米 品种选育 陕单22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太空水稻挥洒青春
10
作者 赵一诺 《农民文摘》 2023年第7期56-57,共2页
7年前,他怀瑞太空育种梦在哈工大开启了空间环境诱变机制研究之路,开始了一名“稻田守望者”的生活;7年来,他往返于实验室和试验田,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还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
关键词 太空育种 空间环境诱变 水稻新品种 守望者 自主知识产权 哈工大 试验田 稻田
原文传递
曾德永和他的太空水稻
11
作者 原水 《做人与处世》 2023年第12期18-19,共2页
7年前,他怀揣太空育种的梦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启了空间环境诱变机制研究之路,也开始了一名“稻田守望者”的生活。7年来,他往返于实验室和实验田,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还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7年前,他怀揣太空育种的梦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启了空间环境诱变机制研究之路,也开始了一名“稻田守望者”的生活。7年来,他往返于实验室和实验田,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还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他就是哈工大医学与健康学院空间生物学博士曾德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育种 硕士研究生 空间环境诱变 水稻新品种 守望者 实验田 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主知识产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