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穷神知化”的生命精神与审美蕴含
1
作者 盖光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44-49,共6页
"穷神知化"包蕴自然天地的"化"与"变",亦呈现生命活动及"生生"运演的"化"与"变"。其中的"神"既有自然天地之德性内蕴的"神"性,也有人悟解生命实在与... "穷神知化"包蕴自然天地的"化"与"变",亦呈现生命活动及"生生"运演的"化"与"变"。其中的"神"既有自然天地之德性内蕴的"神"性,也有人悟解生命实在与精神、德性品质及审美体验所蕴积的"神"性,并通过人的活动(社会、道德及艺术审美)的现实化、对象化而转化不断放射、放大。"穷神"亦呈现由理性的体认去穷究感性、现实事物及生命存在的本根,深测"大化"运行及内外转换的生态轨迹;"知化"也表征着人们通过感悟生命而润化生命,进而品味、悟解审美与艺术生态之妙的机理。中国古代艺术与审美中的"神"也经由自然生态之"神"、生命之"神"向人转化,通向人的精神之"神",以凝化、结晶而成就艺术之"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神知化 生命精神 “化”性 “神”性 生态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穷神知化——写意画三家谈(下)
2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6年第4期36-45,共10页
时间:2015年12月31日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今天的讲座,最后一个人物是齐白石。这里要讲的齐白石,并不是我们经常在文字当中认识的齐白石。那里的认识是简单化的——农民,做过木匠,然后偶然的机会跟别人学画,朴实,画得都是常见的农家题材... 时间:2015年12月31日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今天的讲座,最后一个人物是齐白石。这里要讲的齐白石,并不是我们经常在文字当中认识的齐白石。那里的认识是简单化的——农民,做过木匠,然后偶然的机会跟别人学画,朴实,画得都是常见的农家题材等等,不是这么简单。如果这么简单,他在民国的时候不能服众,他也出不来。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有崇高的声望,或者当他能够长时间领袖群伦的时候,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现在看过去也都一样的。但是你要让人服众,就不怕评论了。所以评论是正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神知化 写意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昌硕 双勾 气韵生动 八大山人 濒生 奇楠香 写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穷神知化——写意画三家谈(中)
3
作者 吴悦石 《中国书画》 2016年第3期14-23,共10页
时间:2015年12月31日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囯昌硕大家都清楚,他是近百年领袖中国画坛的巨人。他生在1844年,死的时候是1927年,一共活八十四岁。他六十八岁之前是满清,六十八岁之后跨入民国。吴昌硕个子不高,十六岁得软脚病,走路有点瘸,... 时间:2015年12月31日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囯昌硕大家都清楚,他是近百年领袖中国画坛的巨人。他生在1844年,死的时候是1927年,一共活八十四岁。他六十八岁之前是满清,六十八岁之后跨入民国。吴昌硕个子不高,十六岁得软脚病,走路有点瘸,所以他刻了一方图章叫"跛道人",其实不是很瘸,就是走路有点打晃。他不长胡须,因此刻过两方印,"无须老人"和"无须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神知化 吴昌硕 写意画 八十四 中国画坛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画史 生生不已 云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穷神知化伊秉绶
4
作者 薛元明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8年第7期11-19,共9页
隶书的整个发展历程,一共有两个高峰,分别是汉隶和清隶。当然,清隶的根基仍在汉隶,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今人学习隶书,仍然要从汉隶中吸收营养,以后也是。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大法”。如果改变了这一点,比如以魏晋隶书、... 隶书的整个发展历程,一共有两个高峰,分别是汉隶和清隶。当然,清隶的根基仍在汉隶,两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今人学习隶书,仍然要从汉隶中吸收营养,以后也是。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大法”。如果改变了这一点,比如以魏晋隶书、唐隶为楷模,则必然远离正大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神知化 伊秉绶 根本大法 隶书 汉隶
原文传递
穷神知化 情景并茂——景丽莉与她的绘画艺术
5
作者 邹传安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第5期32-38,F0002,共8页
辛丑季冬吉日,景丽莉伉俪偕同海天出版社社长聂雄前先生枉驾过我,都是多年契友,阔别有时,格外亲昵。临别,丽莉以其即将出版的画集清样见示,嘱为写点文字。她是我四十年前的学生,又曾同在深圳二十载,不敢说见证过她迄今为止的工作与生活... 辛丑季冬吉日,景丽莉伉俪偕同海天出版社社长聂雄前先生枉驾过我,都是多年契友,阔别有时,格外亲昵。临别,丽莉以其即将出版的画集清样见示,嘱为写点文字。她是我四十年前的学生,又曾同在深圳二十载,不敢说见证过她迄今为止的工作与生活全过程,也不可谓不了解,当即允诺,尽管拒不为人作嫁已有好些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神知化 绘画艺术 工作与生活 海天出版社 社长 全过程
原文传递
论《周易》中的“神”概念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顺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70,共5页
关于"神"这一概念,在易学史上是不断变化的,有多层面的含义。《周易》认为"神"是可以认知的,人们通过修养心性和直觉的体验,可以达到使自己的灵魂同神化合为一的境界。因此,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返回到神灵自身... 关于"神"这一概念,在易学史上是不断变化的,有多层面的含义。《周易》认为"神"是可以认知的,人们通过修养心性和直觉的体验,可以达到使自己的灵魂同神化合为一的境界。因此,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返回到神灵自身;通过神灵自我觉解,实现自然的呈现,从而感觉到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神” 阴阳不测 神化 精义入神 穷神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渠易学的天人观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万耕 《周易研究》 1997年第1期25-31,共7页
横渠易学的天人观郑万耕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史和易学史上长期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而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天人关系学说,如法天说、任天说、与天地同流说、参天说、裁成辅相说、胜天说、天人感应说、天人交相胜说等等。北宋著名哲学... 横渠易学的天人观郑万耕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史和易学史上长期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而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天人关系学说,如法天说、任天说、与天地同流说、参天说、裁成辅相说、胜天说、天人感应说、天人交相胜说等等。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在深入探讨前人天人观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心 天人合 《周易》 阴阳二气 性与天道 圣人 易学 “一物两体” 穷神知化 天地之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的“大心体物”说与儒学的理性传统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文军 魏冰娥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7年第2期28-35,共8页
张载肯定人在认识活动中依凭心知的能力可以获得对事物理则的认识,不仅对心知在人探究事物理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的"大心体物"说。张载这种"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张载肯定人在认识活动中依凭心知的能力可以获得对事物理则的认识,不仅对心知在人探究事物理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的"大心体物"说。张载这种"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的理论,既标志着北宋早期道学中有关知识问题的理论已经达到很高的认识层次,同时也沿袭并拓展了儒家哲学的一种重要传统,即理性主义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理论 大心体物 穷神知化 理性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胞物与”之人文语境下的生态关怀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潇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0-23,共4页
中华文化在感性体证与理性认知之初,就以一种主客合一的整体性思维逻辑,实现了人与自然在源起上的“合一”,铸就了中国凸显生命关怀的文化伦理和人文语境。“民胞物与”作为张载对儒家“仁”论的高度概括,将人对自身、对同胞的态度推演... 中华文化在感性体证与理性认知之初,就以一种主客合一的整体性思维逻辑,实现了人与自然在源起上的“合一”,铸就了中国凸显生命关怀的文化伦理和人文语境。“民胞物与”作为张载对儒家“仁”论的高度概括,将人对自身、对同胞的态度推演到对待外物和自然生命上,开显出“万物平等”的生态前提、“仁爱人道”的生态伦理和“穷神知化”的生态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万物平等 仁爱人道 穷神知化 生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
10
作者 陈书翔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2,共2页
《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陈书翔《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它的作者汇集了前人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易经》推向先秦辩证法思想的最高峰。它精湛的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后来的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易传》最简要的命题是“日... 《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陈书翔《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它的作者汇集了前人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易经》推向先秦辩证法思想的最高峰。它精湛的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后来的辩证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易传》最简要的命题是“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一阴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辩证法 对立面转化 刚柔相推 人生哲理 穷神知化 辩证法观点 有进有退 《易经》 根本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的人生境界论
11
作者 卢有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3-41,共9页
张载把理想人格分为大人和圣人两个层次,与之相应,他提出了理想人生的两种境界:“精义入神”和“穷神知化”。大人通过穷理尽性而达到“精义入神”的境界,从而做到量宜而行,行事无不利,安身无不安;“精义入神”的境界又称为“大”,有待... 张载把理想人格分为大人和圣人两个层次,与之相应,他提出了理想人生的两种境界:“精义入神”和“穷神知化”。大人通过穷理尽性而达到“精义入神”的境界,从而做到量宜而行,行事无不利,安身无不安;“精义入神”的境界又称为“大”,有待于思勉力行方能达到。圣人在“精义入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认识和修养上达到“穷神知化”的至高境界,从而做到“不已而天”“不测而神”;“穷神知化”的境界又称为“大而化”,它是“德盛仁熟”后自然而致的,“非思勉所能强”,达到这一境界,就能够“与天同德,不思不勉,从容中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精义入神 穷神知化 大人 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张横渠之正学”──王夫之是如何推崇张载的
12
作者 王兴国 《船山学刊》 1999年第2期6-10,共5页
关键词 王夫之 周敦颐 《太极图说》 《周易》 《正蒙》 《易》 圣人境界 修养标准 天道 穷神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廷相的宇宙理论及此理论的哲学特色
13
作者 谢丰泰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35-42,55,共9页
在明代的思想家中,王廷相过去不被人重视,然而实际上他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卓越的思想家。为人质朴刚正,对人民有着崇高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论学不属于朱陆二派,而独以张子为宗。信持唯气的宇宙本根论。”王廷相自己也强调:“愚谓学者... 在明代的思想家中,王廷相过去不被人重视,然而实际上他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卓越的思想家。为人质朴刚正,对人民有着崇高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论学不属于朱陆二派,而独以张子为宗。信持唯气的宇宙本根论。”王廷相自己也强调:“愚谓学者必识气本然后可以论造化;不然,头脑既差,难与辩其余矣。”在明代中叶阳明心学日盛之时,思想战线上,王廷相独树一帜,坚持唯物主义气本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宇宙学 浑天说 乾凿度 周髀 易纬 无极而太极 论学 穷神知化 太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子正蒙注》对《正蒙》哲学思想的发展
14
作者 刘润忠 《船山学报》 1986年第2期7-12,16,共7页
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是一部有特色的哲学著作。他为《正蒙》作注的目的,就是要“使张子之学晓然大明”于天下,以“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在他看来,自道学之兴于宋,只有《正蒙》才著明了“道之所自出,物之所自生,性之所自受”... 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是一部有特色的哲学著作。他为《正蒙》作注的目的,就是要“使张子之学晓然大明”于天下,以“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在他看来,自道学之兴于宋,只有《正蒙》才著明了“道之所自出,物之所自生,性之所自受”,也只有《正蒙》,才“特揭阴阳之固有,屈伸之必然”。所以,他要继张载之后,再来一次“正蒙”,以“疏洚水之歧流,引万派而归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正蒙注 正蒙 见闻之知 德性所知 德性之知 天地之性 思问录 承孔 穷神知化 船山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载的哲学使命感
15
作者 赵馥洁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20-23,共4页
张载是中国哲学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也是一位典型的哲学家。其典型性在于,他不但建构了一个有特色的哲学体系,而且他对自己哲学的使命有着自觉的认识。在中外哲学史上,凡是能自觉意识到自己哲学使命的哲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哲学批判 德性之知 立心 德性所知 穷神知化 见闻之知 传统儒学 正蒙 冯友兰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理学认识论的特色
16
作者 谢丰泰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19-26,38,共9页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哲学成熟发达的主要体现。理学发展了先秦以来的传统哲学,又吸收融合了佛教哲学,具有完整的哲学体系。理学家对哲学问题的探讨,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哲学成熟发达的主要体现。理学发展了先秦以来的传统哲学,又吸收融合了佛教哲学,具有完整的哲学体系。理学家对哲学问题的探讨,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理论思维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发展史 天地之性 诚明所知 人类认识史 道德论 穷神知化 万物之理 知行合一 德性所知 儒家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神化”观的认识论意蕴
17
作者 朱慧芸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5期28-29,35,共3页
张载强调学者的认知过程需与其自身的德行培养相联系,认知的最终旨向是要"穷神知化",实现"人之道"与"天之道"的贯通。从认识的起源、认识的旨向、认识的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张载"穷神知化"思想中的认识论意蕴。
关键词 张载 认识论 穷神知化 认识主体 道德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文化中自我培养的“内省、外修”之道
18
作者 任多伦 《人力资源管理》 2011年第3期130-132,共3页
作为个人培养的"内省、外修"之道,传统文化中强调应将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特点结合起来,刚健但不刚愎自用,柔顺但不优柔寡断,懂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乾》)的"内省、外修"之道,以求达到"... 作为个人培养的"内省、外修"之道,传统文化中强调应将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特点结合起来,刚健但不刚愎自用,柔顺但不优柔寡断,懂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乾》)的"内省、外修"之道,以求达到"穷神知化"的自我培养境界。乾之德刚健,坤之德柔顺;刚健,故而能积极进取;柔顺,故而能宽厚博大。"内省"之道的目的在于培养自我的心灵智慧,古人认为智慧就是平静不动的心,心动之际智慧就消失了,所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淡泊、宁静才是富有智慧的心态,具备这种心态的人才能够"明志"和"致远"。把易动的心"定住",智慧就会显现出来。正如《大学》中所说的那样"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因为心不定的人做事既不能专一也不能持久,所以知止而后定也是内省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外修"则是指通过人生的磨练达到"克己复礼"(《论语》)的目的。这种境界,是自我培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欲有所作为的人应该追求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培养 传统文化 内省 《诫子书》 个人培养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穷神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载哲学人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卓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15,共4页
张载哲学生动、深刻地阐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以及天人关系的形成,论证了"天"与人合一的现实性。张载哲学把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起一个终极目标,这个终极目标不是虚幻的、遥不可及... 张载哲学生动、深刻地阐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以及天人关系的形成,论证了"天"与人合一的现实性。张载哲学把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起一个终极目标,这个终极目标不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而是现实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接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神知化 主体性 穷理 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兼向张岱年同志请教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清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80-87,共8页
拙文《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以下简称“前文”)于《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二期刊布后,张岱年同志写了《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载《人文杂志》1985年一期,以下简称“张文”)提出“有所论辩”。张文说:“真理是愈辩愈明的”,为... 拙文《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以下简称“前文”)于《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二期刊布后,张岱年同志写了《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载《人文杂志》1985年一期,以下简称“张文”)提出“有所论辩”。张文说:“真理是愈辩愈明的”,为辩明真理,有几个论辩前提须求得双方共许。一是建议论据必须双方共许。这在因明学上叫做“极成”,在逻辑学上是遵守同一律。前文说过:太虚、气、体、性等是中国古代哲学常用的词语,不始于张载,也非张载专有。张载沿用这些词语有张载自己特定的内涵意义。因此,要正确判定张载的思想性质,就不能依据主观的臆测,而应当依据张载著作中的内证的相互发明来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才能弄清楚张载所说的太虚与气究竟是什么,才能正确地判断他是唯物还是唯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因明学 参伍 阴阳二气 文说 成都大学 穷神知化 吾体 人文杂志 一故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