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潘明柱 张洁瑛 +1 位作者 荣兵 李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CV患者按随机烽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 目的: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CV患者按随机烽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脑血流灌注状态指标、血液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各临床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局部血容量(rCBV)、局部血流量(rCBF)高于对照组,而平均通过时间(rMTT)及达峰时间(TT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内皮素-1(ET-1)、D-二聚体(DDi)水平低于对照组,而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液中DDi、ET-1水平,提高CGRP水平,从而改善CV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脑血流灌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穴位手法推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手法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盛强 朱干 高群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加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加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灌注状态指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血液D-二聚体(DDi)含量、临床症状(头痛、颈肩痛和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rCBV、rCBF均明显提高(P<0.05),MTT、TTP均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对r CBV、r CBF的提高作用和对MTT、TTP的缩短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对照组DDi含量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Di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在降低DDi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颈肩痛和眩晕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头痛、颈肩痛和眩晕等症状积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手法推拿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和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缓解患者病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手法推拿 颈性眩晕 脑组织 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沙高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7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研究并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选取荆门市中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79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和观察组(37... 目的探讨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研究并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选取荆门市中医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79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和观察组(37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病情发展以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无全身皮疹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治疗安全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病情发展以及脑血流灌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病情发展评分较高,脑血流灌注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治疗,建议在穴位手法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开展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加减治疗 穴位手法推拿 颈性眩晕 脑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手法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积分及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关玉东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4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积分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丹东弘信医院的18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手...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积分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丹东弘信医院的18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持续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液D-二聚体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头痛、颈肩痛、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手法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D-二聚体含量及症状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穴位手法推拿 症状积分 脑组织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推拿手法与穴位》教学课件的制作 被引量:1
5
作者 任现志 汪受传 +1 位作者 蒋斌 陈晓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7期9-11,共3页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以数字方式将表现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图、文、声、像、动画以及活动影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或呈现,而完成一系列的人机交互式信息处理操作,在学生面前呈...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以数字方式将表现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图、文、声、像、动画以及活动影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或呈现,而完成一系列的人机交互式信息处理操作,在学生面前呈现集声、光、色、动画、动态图像于一体的教学材料.它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 教学课件 CAI 数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推拿手法与穴位》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现志 汪受传 +1 位作者 蒋斌 陈晓征 《中医儿科杂志》 2005年第2期47-49,共3页
介绍了《小儿推拿手法与穴位》CAI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指出中医教学的改革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 小儿 推拿 教学改革 目标 多媒体教学 CAI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 CAI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指禅推拿抗眩晕效应的动力学参数优化设计思路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黎 范志勇 +2 位作者 吴山 赵家友 何秋茂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7期1226-1228,共3页
一指禅推拿手法对于颈源性眩晕具有良好的抗眩晕作用,但手法的"时间-频率-力"动力学参数组合的最优化问题却至今未得到阐述。作者以一指禅穴位推拿抗眩晕效应为视角,采用眩晕改善指数为指标,在运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 一指禅推拿手法对于颈源性眩晕具有良好的抗眩晕作用,但手法的"时间-频率-力"动力学参数组合的最优化问题却至今未得到阐述。作者以一指禅穴位推拿抗眩晕效应为视角,采用眩晕改善指数为指标,在运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穴位推拿手法力量、时间、频率与眩晕改善程度之间的量效关系,筛选和构建穴位推拿动力学参数的最佳组合模式,为探索穴位推拿手法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途径,为最终得出手法抗眩晕效应的最佳动力学参数组合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 抗眩晕 穴位推拿手法 动力学参数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12期30-31,共2页
在中医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模型来加强学生对人体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操练来培养操作技能;要通过在医院的实习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这些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医药远程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 在中医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模型来加强学生对人体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操练来培养操作技能;要通过在医院的实习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这些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医药远程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活动都很难开展.通常的解决办法是摄制相关视频资料,并压缩成流媒体格式,让学生在线观看学习.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学生没有"投入"的感觉,只是被动的受体,无法主动进行学习研究.第二,在线视频教学对网络带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学习过程会由于网络拥挤的原因而随时被中断.因此,我们必须采用一种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且文件小巧便于网络传输的技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中医药网络课件制作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