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运动行为敏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珂 刘惠芬 周文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9-513,共5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行为敏化的效应差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点组、肾俞组、足三里组。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注射吗啡10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建...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行为敏化的效应差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点组、肾俞组、足三里组。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注射吗啡10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每天应用热板试验测定痛阈。并在第1次吗啡注射,以及吗啡停药1w后再激发进行活动度检测。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显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结果:与非穴位点组相比,"足三里"埋线减缓慢性吗啡处理的痛阈下降和减少大鼠活动度,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肾俞组痛阈和活动度较非穴位点组均未见明显差异,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于"足三里"可减缓吗啡镇痛耐受,逆转吗啡行为敏化形成,其调节可能与抑制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近交系 物质禁断综合征/位疗法 吗啡依赖/位疗法 位埋线结扎 足三里 肾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俞穴粘贴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分娩镇痛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海霞 郭璟静 +3 位作者 刘苑 闫利荣 朱红霞 苏心镜 《陕西中医》 2012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肾俞穴粘贴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足月单胎且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穴位粘贴,Ⅱ组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 目的:探讨肾俞穴粘贴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足月单胎且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穴位粘贴,Ⅱ组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胎儿娩出后分别观察新生儿Aparg评分,并取胎儿脐血行血气分析。结果:Ⅰ组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Ⅱ组(P<0.01);2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血血气分析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法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位疗法 肾俞 芬太尼/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俞穴注射654-2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30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姜志宇 孟宪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66-666,共1页
目的:探讨肾俞穴穴位注射654.2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654.210mg在肾俞穴处垂直皮肤进针2.5~3.0cm出现酸胀感,回抽后缓慢用药3~5mL,随后边退针边推... 目的:探讨肾俞穴穴位注射654.2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654.210mg在肾俞穴处垂直皮肤进针2.5~3.0cm出现酸胀感,回抽后缓慢用药3~5mL,随后边退针边推药至皮下,再平行脊椎向上下斜剌入,回抽无血脑脊液后分别用药2mL;对照组采用654—210mg臀部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1%,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2组比较(P〈0.05)。结论:肾俞穴穴位注射654—2可快速缓解肾、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快速缓解疼痛,起到明显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俞 654-2 输尿管结石 绞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灸对肾俞穴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连靖 史菊霞 +1 位作者 张龙早 魏建子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肾俞穴血流灌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温和灸前后20名健康试验对象肾俞穴的血流灌注量变化,检测时间分别为艾灸前、艾灸5min、艾灸10min、艾灸15min、艾灸20min、艾灸后5min、艾灸后10min... 目的观察温和灸肾俞穴血流灌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温和灸前后20名健康试验对象肾俞穴的血流灌注量变化,检测时间分别为艾灸前、艾灸5min、艾灸10min、艾灸15min、艾灸20min、艾灸后5min、艾灸后10min、艾灸后15min,共8个时间点。结果肾俞穴的基础血流灌注量小于对照点(P<0.05);艾灸5min、艾灸10min、艾灸15min、艾灸20min、艾灸后5min、艾灸后10min、艾灸后15min肾俞穴血流灌注量高于艾灸前(P<0.05);艾灸20 min肾俞穴血流灌注量高于艾灸5 min(P<0.05)。结论艾灸肾俞穴可以引起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且存在后续效应,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温和灸 肾俞 血流灌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烧山火手法针刺双肾俞穴治疗足跟痛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谨 张中会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6期475-475,共1页
患者,女,25岁,2012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左侧足跟疼痛1月余,于久立或行走之后疼痛加重,经常规针刺太溪、大钟、昆仑、三阴交等治疗后,效不显。症见足跟外侧疼痛,疼痛部位皮肤颜色较正常发红,手按之有凹陷,深压时疼痛,患处皮... 患者,女,25岁,2012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左侧足跟疼痛1月余,于久立或行走之后疼痛加重,经常规针刺太溪、大钟、昆仑、三阴交等治疗后,效不显。症见足跟外侧疼痛,疼痛部位皮肤颜色较正常发红,手按之有凹陷,深压时疼痛,患处皮肤发凉,易出冷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俞 针刺 刺法 烧山火 足跟痛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肾俞穴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武百强 涂小峰 +1 位作者 李志营 张伟彬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7期823-82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肾俞穴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解痉和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组加用电针双侧肾俞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数...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肾俞穴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解痉和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组加用电针双侧肾俞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数字分级量表(NR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和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肾俞穴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提高肾绞痛的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和PGE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并用 电针 肾俞 绞痛 针刺镇痛 C反应蛋白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俞五十七穴”构建新2型糖尿病针灸治疗体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晓静 李雪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853-855,共3页
"肾俞五十七穴"是《内经》中不多见的针灸成方之一。临床主要应用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疾病及水肿病,现已被临床证实治疗肥胖症减肥疗效肯定。研究发现,"肾俞五十七穴"与古典针灸治疗消渴的治疗特点颇为一致,即多取膀... "肾俞五十七穴"是《内经》中不多见的针灸成方之一。临床主要应用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疾病及水肿病,现已被临床证实治疗肥胖症减肥疗效肯定。研究发现,"肾俞五十七穴"与古典针灸治疗消渴的治疗特点颇为一致,即多取膀胱经穴,多取脾胃、肝、肾经穴,多取背俞穴等。临床运用"肾俞五十七穴"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者,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俞 2型糖尿病 肥胖症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解剖的肾俞穴针刺危险深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锦波 黄静 +2 位作者 王顺梅 王斌 胡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影像,分析肾俞穴解剖结构和进针层次,测量针刺危险深度,明确危险深度与体型的关系,为肾俞穴的针刺安全提供依据,为肾俞穴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为针刺量效关系的探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磁共振仪采集14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 目的应用磁共振影像,分析肾俞穴解剖结构和进针层次,测量针刺危险深度,明确危险深度与体型的关系,为肾俞穴的针刺安全提供依据,为肾俞穴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为针刺量效关系的探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磁共振仪采集14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肾俞穴的断面图像,分析解剖结构,测量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结果左右肾俞穴直刺时的平均危险深度值,男性分别为(10.0±1.1)cm、(9.9±1.2)cm,女性分别为(8.0±1.2)cm、(8.1±1.2)cm。危险深度值与体型显著正相关;左、右肾俞平均危险深度,肥胖者分别为(11.2±1.0)cm、(11.5±1.3)cm,超重者为(10.3±1.0)cm、(10.3±1.0)cm,正常者为(8.8±1.7)cm、(8.9±1.1)cm,过轻者为(7.0±1.0)cm、(7.1±1.0)cm;男性体质量指数正常者的肾俞穴危险深度值显著大于女性(P<0.01)。结论肾俞穴常规针刺深度直刺0.5~1寸,即使对体型过轻者,也具有极高安全性。对体型正常、超重、肥胖者,根据临床需要还可适度增加1~1.5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俞 针刺深度 解剖 磁共振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消融配合肾俞穴中药外敷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46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立功 王春红 +5 位作者 杨海峰 张健 甄延超 时红 胡永召 周杰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2期49-50,共2页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采用臭氧消融配合肾俞穴中药外敷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痛 椎间盘 臭氧 膏药 肾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背俞穴治疗更年期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艳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背俞穴为主的针刺治疗,主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针刺补法;对照组口服尼尔雌醇(2 mg,...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背俞穴为主的针刺治疗,主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针刺补法;对照组口服尼尔雌醇(2 mg,每半月1次)加盐酸氟西汀胶囊(20~40 mg,1次/d)。10 d为1个疗程,2组分别观察3个疗程。采用HAMD量表为评定工具,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各评定1次,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2组HAMD总分均逐渐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后的HAMD总分分别为:(26.97±5.13)、(23.59±6.15)、(16.13±6.93)、(11.73±5.58),对照组的HAMD总分分别为:(27.15±3.69)、(23.18±4.56)、(19.08±1.30)、(15.32±3.86),在2、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背俞穴为主从补益与调理脏腑入手,改善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抑郁症 针灸疗法 肾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时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特伟 邓丽丽 彭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申时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肾虚腰痛诊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申时(下午3-5时,膀胱经旺盛)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则在申酉时之外时间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组... 【目的】观察申时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肾虚腰痛诊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申时(下午3-5时,膀胱经旺盛)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则在申酉时之外时间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组治疗取穴:肾俞(膀胱经)、委中(膀胱经)、阴谷(肾经,合穴属水),留针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JOA下腰痛评分情况。【结果】(1)治疗结束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肾虚腰痛方面效果更佳(P<0.05)。(2)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为93.1%,对照组为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治疗肾虚腰痛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腰痛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对照组,申时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肾虚腰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腰痛/针灸疗法 申时 循经取 肾俞 委中 阴谷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对慢性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频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红良 张亚琦 +5 位作者 孙正伟 梅建锋 杨艳 蒋丽君 陈文霞 周霞 《陕西中医》 2013年第7期879-880,共2页
目的:观察辨证穴位埋线对慢性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频度的影响。方法:将辨证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及中药辨证汤剂口服外,治疗组给予辨证穴位埋线,观察两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作频度。结果:总有... 目的:观察辨证穴位埋线对慢性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频度的影响。方法:将辨证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及中药辨证汤剂口服外,治疗组给予辨证穴位埋线,观察两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作频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6%,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辨证穴位埋线的慢性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作频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可以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上呼吸道感染 位疗法 肾俞 足三里 阴陵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联合刮痧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慧敏 柴增辉 石印服 《河北中医》 2012年第9期1309-1310,共2页
遗尿又称遗溺,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本病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每年超过3 000万,约占学龄前儿童的5%~12%,以3~10岁小儿较为多见,也有延至青年、成人者。2011-01—2012-06,我们采用黄芪... 遗尿又称遗溺,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本病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每年超过3 000万,约占学龄前儿童的5%~12%,以3~10岁小儿较为多见,也有延至青年、成人者。2011-01—2012-06,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刮痧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30例,并与金匮肾气丸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 气不足 夹脊 肾俞 膀胱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志苇 黎健 +1 位作者 高丽萍 张夏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和乐力组,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疼痛情况。结果埋线组、埋线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和乐力组,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疼痛情况。结果埋线组、埋线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口服乐力胶囊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无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位疗法 埋线 肾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宝利 赵静 +2 位作者 杨宝友 蔡朕 张胜容 《河北中医》 2012年第10期1516-1519,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饮食及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予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我科协定处方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每日1剂... 目的观察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饮食及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予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我科协定处方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明显上升(P<0.05),Ccr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gb明显上升(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疾病 神阙 肾俞 灌肠 针灸疗法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年骨折率调查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志苇 潘文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2003年采用肾俞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0例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其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和5年骨折发病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腰、髋部骨密度均有提高...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2003年采用肾俞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0例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其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和5年骨折发病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腰、髋部骨密度均有提高,与药物组比较,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部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埋线组5年骨折率为2.1%(1/48),明显低于药物组的18.2%(4/22)(P<0.05)。结论:肾俞穴位埋线治疗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并明显降低5年骨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位埋线结扎 肾俞 骨密度 骨折
原文传递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铮 姚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模型组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背部给予空白对照药物敷贴;地塞米松组在哮...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模型组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背部给予空白对照药物敷贴;地塞米松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空白对照药物敷贴;穴位贴药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的生理盐水,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治疗药物敷贴,穴位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疗程结束24 h内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观察其炎症情况,并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比较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肺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穴位贴药组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但对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而IFN-γ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中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但地塞米松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穴位贴药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外周血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位疗法 肺组织/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椎 肾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联合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明 汪青春 何国超 《陕西中医》 2011年第6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CT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突出位置、大小及形态在CT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回顾性分析13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穴位...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CT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突出位置、大小及形态在CT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回顾性分析13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定标准,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位置、大小及形态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髓核突出位置及形态密切相关(r>0.5)。中央型组与偏侧型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均优于侧隐窝型组与极外侧型组,极外侧型组治疗效果最差;突出髓核矢状径指数在Ⅰ级和Ⅱ级组的患者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效果优于Ⅲ级组;髓核突出形态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凸起型组治疗效果好,破裂型组效果次之,游离型组效果最差。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髓核突出的大小、位置及形态密切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可以为其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位注射 @骶管疗法 肾俞 大肠 关元 八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俞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9
作者 高珊 李瑞 田环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5-850,共6页
为准确掌握肾俞穴的定位以提高针刺疗效,本文从肾俞穴的功能特点、解剖结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考证与探讨,以期对同仁将来的动物实验、临证选穴有所裨益。大鼠的脊椎特点与人体的脊椎特点有所不同,做动物实验进行穴位定位... 为准确掌握肾俞穴的定位以提高针刺疗效,本文从肾俞穴的功能特点、解剖结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考证与探讨,以期对同仁将来的动物实验、临证选穴有所裨益。大鼠的脊椎特点与人体的脊椎特点有所不同,做动物实验进行穴位定位时,若将人体的解剖特点生硬地应用于动物身上,必将影响实验的可靠性及真实性。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内应肾脏,若针刺过深及反复提插,则会刺中肾脏等结构,引起针刺意外。因此,定位大鼠"肾俞"穴时,可根据大鼠的髋结节来确定第6腰椎,然后向上顺摸4个椎体,或先摸到第9~11胸椎这3个紧凑的棘突,定位最下方的为第11胸椎,然后向下顺摸4个椎体,即为第2腰椎,旁约5 mm处即是"肾俞"穴临床施针肾俞穴时,手法应轻柔,不可向外斜刺,直刺进针最深深度可达1.6寸(约4.30 cm),进针以直刺或45°角向脊柱方向斜刺0.8~1.2寸(2.00~3.10 cm)为宜,如遇到过瘦或过胖之病患,为了安全,针刺的深度亦应作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俞 功能特点 解剖结构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针刺肾俞次髎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玉 王红英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7期59-59,共1页
目的:探寻脊髓损伤后治疗尿潴留的方法。方法:将99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取强刺激肾俞和次髎等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1.8%。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的:探寻脊髓损伤后治疗尿潴留的方法。方法:将99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取强刺激肾俞和次髎等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1.8%。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肾俞,次髎穴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优于常规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俞 次移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