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性”视角下的穆时英小说创作 |
童莹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2
|
穆时英:划出两条轨迹的流星 |
吴义勤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7
|
|
3
|
穆时英年谱简编 |
李今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4
|
“影响的焦虑”:穆时英与30年代左翼文学 |
陈海英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5
|
穆时英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 |
孙中田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6
|
现代都市的“颓废”书写——穆时英小说创作新论 |
李洪华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7
|
穆时英的小说佚作《上海的季节梦》 |
张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8
|
穆时英现代都市小说的意象世界 |
黄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9
|
穆时英小说论 |
吴立昌
饶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0
|
穆时英集外文《浮雕》及其他 |
杨新宇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1
|
论现代书局对“新人穆时英”的打造 |
周黎燕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2
|
穆时英的佚作《中国一九三一》 |
旷新年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0
|
|
13
|
穆时英、刘呐鸥的身份、死因及其他 |
祝良文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4 |
2
|
|
14
|
“不合时宜”的影像形式之思——穆时英电影艺术观念探析 |
杨致远
杨彧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5
|
穆时英《montage论》对格里菲斯蒙太奇理论的接受与创新 |
康鑫
郭智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6
|
情绪·形式·生存·审美--穆时英文艺思想解读 |
陈海英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7
|
论穆时英小说的诗化倾向 |
沈远川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8
|
孤寂之魂——穆时英小说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揭示 |
胡希东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9
|
穆时英笔下的城与人 |
陈建飞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5 |
2
|
|
20
|
论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的抒情特征 |
邓明灿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