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视角下的穆时英小说创作
1
作者 童莹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穆时英是一个不尊崇唯一价值观,有着多元艺术追求的知识分子。“现代性”是他的人生关键词,穆时英吸收“现代性”革新性、反传统性的特性实践于小说创作中,在创作时大量采用都市素材,歌颂现代物质文明,... 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穆时英是一个不尊崇唯一价值观,有着多元艺术追求的知识分子。“现代性”是他的人生关键词,穆时英吸收“现代性”革新性、反传统性的特性实践于小说创作中,在创作时大量采用都市素材,歌颂现代物质文明,抒写都市人的细腻情感生活;其现代性不仅体现在小说表达两性欲望、书写新享乐主义、作为“象征”的回家、体察个人的命运这4个主题中,还体现在电影手法运用、大胆的语言实验、意识流书写、典型人物的小说技法上。由此可见,“现代性”已经渗透到了穆时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及观察的方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小说 现代性 主题 艺术技巧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划出两条轨迹的流星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义勤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9-74,共6页
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身上一直罩着一层神秘的光圈,他经由特定的意识形态规范和文化语境而被“历史定格”。对他的认识在很长时间内也仅仅只是某种“历史话语”的任意重复,从政治上说,他是一个汉奸;从文学上说,他是一个汉奸文人。这种互... 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身上一直罩着一层神秘的光圈,他经由特定的意识形态规范和文化语境而被“历史定格”。对他的认识在很长时间内也仅仅只是某种“历史话语”的任意重复,从政治上说,他是一个汉奸;从文学上说,他是一个汉奸文人。这种互相联系着的断语就阻碍了对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精神主体的全面探讨。而从单色调的贬斥前提出发,评论者就很难突入穆时英的心灵世界(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也根本不愿或不屑于这种心灵契入)。这样,穆时英也就从一个鲜活的文学生命沦落为意义单一的文化代码。这反过来也加深了穆时英的神秘和对他进行科学认识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文学道路 流星 新感觉小说 南北极 穆时英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 创作轨迹 普罗文学 二重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年谱简编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7-268,共32页
关键词 穆时英 年谱简编 《蜜蜂》 《无题》 浙江省 创刊号 上海 散文 他在 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的焦虑”:穆时英与30年代左翼文学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海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30,共6页
身处30年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与左翼文学形成了复杂的绞缠关系,一方面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文艺观念表达对左翼主流文学影响的排斥,另一方面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左翼文学的影响,始终没有摆脱左翼文学的&qu... 身处30年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与左翼文学形成了复杂的绞缠关系,一方面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文艺观念表达对左翼主流文学影响的排斥,另一方面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左翼文学的影响,始终没有摆脱左翼文学的"阴影"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的焦虑"。通过其创作,可清晰地看出穆时英在左翼文化语境中的尴尬境遇及所呈现的复杂创作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左翼文学 影响 焦虑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 被引量:6
5
作者 孙中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共6页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1933年前后为界,阐发了穆时英创作的历史变异及其审美特征。本文既注意到中国新感觉派与外国文学的渊源,也看取到这个流派的艺术本土化的特点。
关键词 穆时英小说 中国新感觉派 都市文化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都市的“颓废”书写——穆时英小说创作新论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洪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20世纪30年代,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以其对上海洋场颓废生活的独到表现引起了各方关注,成为摩登男女的阅读时尚和现代派文学的代表性文本。穆时英小说的颓废色彩主要表现在都市的物质空间、消费生活和女体修辞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穆时英 小说 都市 颓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的小说佚作《上海的季节梦》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8,共9页
关键词 穆时英小说 上海 季节 佚作 时间跨度 小说作品 杂志 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现代都市小说的意象世界 被引量:5
8
作者 黄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83-589,共7页
穆时英的现代都市小说营造了丰富的意象,并形成多个意象系列,包括颓废女人意象、孤独丑角意象和喧哗都市意象,这些意象所体现出的思想理念,既表现了现代都市的喧哗,又揭示了都市人的孤独与颓废,从而与西方19世纪末的文学思潮"战栗... 穆时英的现代都市小说营造了丰富的意象,并形成多个意象系列,包括颓废女人意象、孤独丑角意象和喧哗都市意象,这些意象所体现出的思想理念,既表现了现代都市的喧哗,又揭示了都市人的孤独与颓废,从而与西方19世纪末的文学思潮"战栗和肉的沉醉"及"忧郁的末日感"相契合,达到了一种文化精神上的同构。穆时英是一个具备了都市的灵魂、都市的感觉、以及都市的表现技巧的现代都市作家。中国现代都市文学是由穆时英开始走向成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现代都市文学 意象 唯美-颓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小说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立昌 饶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3-97,110,共6页
本文将穆时英小说置于30年代海派文化环境下,揭示其前后期风格的差异,源自作者的“两重人格”,并重点剖析后期小说创作与上海都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及运用蒙太奇、意识流、新感党派等手法所显示的现代主义特色。
关键词 穆时英小说 南北极 《公墓》 pierrot 日本新感觉派 刘呐鸥 都市文学 施蛰存 现代派 电影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集外文《浮雕》及其他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新宇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8,共10页
《穆时英全集》出版后,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全集》尚有一些文章失收。近几年来《穆时英全集》的补遗工作已有可喜的收获,本文整理了新发现的穆时英集外文作为《中国行进》之一的《浮雕:上海一九三一》以及《辟谣》、《说人情世... 《穆时英全集》出版后,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全集》尚有一些文章失收。近几年来《穆时英全集》的补遗工作已有可喜的收获,本文整理了新发现的穆时英集外文作为《中国行进》之一的《浮雕:上海一九三一》以及《辟谣》、《说人情世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全集》 佚文 袁牧之 王莹 《中国行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书局对“新人穆时英”的打造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黎燕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1930年代现代书局对"新人穆时英"的打造连贯而有效。《现代》杂志连续刊发作品,广告、照相等现代传媒手段及时跟进。遭遇左翼攻讦,《现代出版界》杂志为之创设"众声喧哗"的公共平台,予以保护。同时,竭力消解"... 1930年代现代书局对"新人穆时英"的打造连贯而有效。《现代》杂志连续刊发作品,广告、照相等现代传媒手段及时跟进。遭遇左翼攻讦,《现代出版界》杂志为之创设"众声喧哗"的公共平台,予以保护。同时,竭力消解"抄袭事件"的负面影响以修复形象,出版作品集以稳固声誉。穆时英文学场的生成,有赖于现代书局以文学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斡旋文坛、掌控市场,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都市文学商业运作的路向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局 “新人穆时英 文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的佚作《中国一九三一》 被引量:10
12
作者 旷新年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9-43,共5页
被李欧梵称为"直接向茅盾的作品挑战"的穆时英的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三一》的一部分佚文的发现,对理解穆时英的创作以及30年代的文学秩序都有重要意义。它说明了穆时英的创作与左翼文学之间所构成的既追随又抗拒的关系,同时也... 被李欧梵称为"直接向茅盾的作品挑战"的穆时英的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三一》的一部分佚文的发现,对理解穆时英的创作以及30年代的文学秩序都有重要意义。它说明了穆时英的创作与左翼文学之间所构成的既追随又抗拒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文坛与世界文坛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中国一九三一 左翼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刘呐鸥的身份、死因及其他 被引量:2
13
作者 祝良文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7期113-116,共4页
在现代文学史上 ,穆时英、刘呐鸥在伪上海时期的活动扑朔迷离 ,死因说法各异。结合新发现的资料和汪伪时期上海报界的实际情况 ,可以肯定 ,他们都效力于汪伪汉奸政府的新闻宣传 ;穆时英是中统人员但被军统误杀 ;刘呐鸥因赌场经济问题被... 在现代文学史上 ,穆时英、刘呐鸥在伪上海时期的活动扑朔迷离 ,死因说法各异。结合新发现的资料和汪伪时期上海报界的实际情况 ,可以肯定 ,他们都效力于汪伪汉奸政府的新闻宣传 ;穆时英是中统人员但被军统误杀 ;刘呐鸥因赌场经济问题被青红帮暗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刘呐鸥 身份 死因 报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合时宜”的影像形式之思——穆时英电影艺术观念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致远 杨彧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05-112,119,共9页
穆时英是软性电影论的代表性人物,其相关论述中的电影艺术观念有全面梳理的必要。穆时英主张形式主义艺术观念,表现出对电影艺术形式层面高度的敏感和重视。他较全面地分析了蒙太奇这一电影艺术的核心形式原则,初步阐述了蒙太奇作为电... 穆时英是软性电影论的代表性人物,其相关论述中的电影艺术观念有全面梳理的必要。穆时英主张形式主义艺术观念,表现出对电影艺术形式层面高度的敏感和重视。他较全面地分析了蒙太奇这一电影艺术的核心形式原则,初步阐述了蒙太奇作为电影文法及电影修辞法的不同体现及具体运用法则。此外,他对电影批评、明星、表演、文学改编、观众接受心理等方面的论述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他的电影观念不仅体现出一种"不合时宜的"超前性,而且对于思考中国电影理论及电影实践的创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电影观念 影像 形式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montage论》对格里菲斯蒙太奇理论的接受与创新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鑫 郭智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26,共5页
一、格里菲斯及好莱坞在中国的影响早在1921年,上海影戏公司以其制作的《海誓》就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爱情长片的先河。影片讲述了富家女与贫穷画师之间的爱情悲欢,这种超脱门第观念的创作角度,反映出中国爱情故事片已经基本脱离了传统... 一、格里菲斯及好莱坞在中国的影响早在1921年,上海影戏公司以其制作的《海誓》就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爱情长片的先河。影片讲述了富家女与贫穷画师之间的爱情悲欢,这种超脱门第观念的创作角度,反映出中国爱情故事片已经基本脱离了传统爱情作品的才子佳人模式,由于受到好莱坞电影明星的影响,《海誓》已经颇具“西方影戏”[1]的风味。但真正对中国早期爱情片的叙事模式带来深刻影响的,是大卫·格里菲斯在1915年至1922年间先后拍摄、导演的几部重要作品。例如,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党同伐异》(1916)、《孝女沉舟》(1920)、《乱世孤雏》(192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太奇理论 穆时英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中国电影史 爱情作品 创新 《海誓》 192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形式·生存·审美--穆时英文艺思想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海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129,共7页
任何创作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穆时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源自其独特的文艺思想。穆时英文艺思想不仅在其小说创作中得以实践和体现,更在他所参与的"软硬电影"论争中得以集中的理论阐述,文艺的情绪本质... 任何创作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穆时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源自其独特的文艺思想。穆时英文艺思想不仅在其小说创作中得以实践和体现,更在他所参与的"软硬电影"论争中得以集中的理论阐述,文艺的情绪本质论、文艺的形式本体论、文艺的生存斗争论和文艺的审美批评论是穆时英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由于对中外文艺理论思想的广泛吸收和借鉴,穆时英文艺思想显得复杂且独特,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文艺思想 情绪 形式 生存斗争 审美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穆时英小说的诗化倾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远川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8-61,共4页
作为现代都市抒情小说的继续 ,穆时英强化了现代短篇小说的抒情功能。通过抒情形象的塑造 ,小说形式和叙事话语的诗化 ,使都市小说获得了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 ,为现代都市抒情小说的创作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新路。
关键词 穆时英 抒情性 诗化倾向 都市小说 小说形式 叙事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寂之魂——穆时英小说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揭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希东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0-53,共4页
孤寂作为一种情绪是现代人所面临的而又难以摆脱的一种生存困境 ,这是穆时英小说揭示的重要主题 ,也是穆时英小说深具底蕴的重要因素。本论文意在分析其生存困境产生的内在根源与社会根源 。
关键词 穆时英小说 孤寂 生存困境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时英笔下的城与人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建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0-53,共4页
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的穆时英的小说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城市的感性画面,写出了这个现代都市的文化个性以及都市人的精神面貌。他所描绘的城与人是都市的二重性与作家人格的二重性相契合的结果,并呈现出颓废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穆时英 都市 新感觉 二重人格 颓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的抒情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明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2-143,共2页
穆时英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诗的意境的营造方面:首先是情节的片断性,不求完整,而是快镜头式的剪断,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其次是结构的... 穆时英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诗的意境的营造方面:首先是情节的片断性,不求完整,而是快镜头式的剪断,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其次是结构的跳跃性,完全按照作家或作品中人物的情绪需要而随意拼接;第三是描述的抒情性和修辞的情绪性,不论是景物、场面描写,还是人物刻画,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情绪波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新感觉派 小说 抒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