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经典生物操纵驱动从水华向非水华的稳态转化--来自武汉东湖的全湖验证实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平 陈隽 刘佳睿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I0001,I0002,共13页
对藻类水华的生态控制区分为欧美学者提出的经典生物操纵和我国学者提出的非经典生物操纵,前者依赖浮游动物,可用来控制小型藻类,后者依赖滤食性鱼类,可用来控制形成群体的蓝藻(特别是微囊藻)。武汉东湖是一个富营养化城市湖泊,30余年... 对藻类水华的生态控制区分为欧美学者提出的经典生物操纵和我国学者提出的非经典生物操纵,前者依赖浮游动物,可用来控制小型藻类,后者依赖滤食性鱼类,可用来控制形成群体的蓝藻(特别是微囊藻)。武汉东湖是一个富营养化城市湖泊,30余年未发生水华,2021年突然暴发微囊藻水华,一度覆盖湖面近87%。东湖生态站通过对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东湖目前的营养水平仍然适合蓝藻的暴发,而短期内又无法进一步有效削减营养盐负荷,因此,基于非经典生物操纵的理论(合理配置本土的滤食性鲢、鳙),实施了定量化的生物控藻方案,结果控藻成效显著,在极端高温干旱的2022年并未发生蓝藻水华,即将东湖生态系统从水华(浊水)稳态迅速切换到了非水华稳态,完成了一种新的稳态转换,获得了经典生物操纵从未有过的成功。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的有效性通过全湖实验得到了验证,证明它提供了一种对环境友好、成本极低且颇为有效的控制富营养湖泊中形成群体蓝藻水华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东湖 蓝藻水华 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 全湖实验验证 水华(浊水) 非水华 稳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非稳态转化工艺在冶炼烟气制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和荣 苏平乐 +2 位作者 易福涛 高玉民 关仁泽 《硫酸工业》 CAS 1997年第2期41-44,共4页
介绍SO2非稳态转化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工业应用。铜冶炼厂最大烟气量50000m3/h,SO2浓度2%~3%,由常规的稳态转化工艺制酸改为非稳态转化工艺制酸。转化器外径850m,高1279m,催化剂分三层设置,上下... 介绍SO2非稳态转化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工业应用。铜冶炼厂最大烟气量50000m3/h,SO2浓度2%~3%,由常规的稳态转化工艺制酸改为非稳态转化工艺制酸。转化器外径850m,高1279m,催化剂分三层设置,上下床层进气侧分别铺有惰性填料,一、二层及二、三层间各设有换热面积为86m2的中间换热器,用进口冷烟气调节温度。气流换向周期20min,进气温度40~70℃,转化率可保持在92%左右。正常情况下,系统可达到自热平衡。燃料煤气单耗从稳态转化时的1078m3/t酸降低到93m3/t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烟气 硫酸 稳态转化 二氧化硫 烟气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苏联非稳态转化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桂华 《硫酸工业》 CAS 1995年第1期17-22,共6页
针对非稳态转化法存在催化剂过早失活、腐蚀情况严重、设备寿命短、并且大量排放酸雾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指出解决途径。用氟中毒机理对催化剂过早失活作出解释.提出进转化器气体中氟含量的指标应限制在≤0.5mg/m3。为避免... 针对非稳态转化法存在催化剂过早失活、腐蚀情况严重、设备寿命短、并且大量排放酸雾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指出解决途径。用氟中毒机理对催化剂过早失活作出解释.提出进转化器气体中氟含量的指标应限制在≤0.5mg/m3。为避免酸雾排放和产生腐蚀,提出应使进转化器的原料气温度不低于转化后气体的露点。建议在原有流程中增加进气预热换热器及热缓冲器,同时用四个直通间代替常规采用的两个二通换向阀。为了避免换向阀切换气流方向的瞬间发生SO_2气体短路损失,换向阀操作方式由同时开关改为先关后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转化 催化剂失活 酸雾 腐蚀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非稳态转化治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
4
作者 沙水 《硫酸工业》 CAS 2004年第3期50-50,共1页
2002年,我国有色冶炼行业副产二氧化硫总量约6 200 kt,其中用于制酸的约4 770 kt,未经治理而直接排入大气的约1 200 kt,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硫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主要污染源系铅冶炼企业及众多技术、装置落后的各类小型冶... 2002年,我国有色冶炼行业副产二氧化硫总量约6 200 kt,其中用于制酸的约4 770 kt,未经治理而直接排入大气的约1 200 kt,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硫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主要污染源系铅冶炼企业及众多技术、装置落后的各类小型冶炼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工业 二氧化硫烟气 冶炼厂 烟气治理 稳态转化 排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转化和沸腾转化的比较
5
作者 孙师白 《硫酸工业》 CAS 1992年第1期18-22,64,共5页
从换热、催化剂、操作、高低浓转化、气量波动、温度及投资等方面对非稳态转化(U)和沸腾转化(F)进行比较。两者(U:F)的换热面之比为1:5.4;催化剂填装量之比为1:1/2~1/5.8;前者适应低浓转化,后者则高低浓皆宜;4%SO_2冶炼烟气两次转化... 从换热、催化剂、操作、高低浓转化、气量波动、温度及投资等方面对非稳态转化(U)和沸腾转化(F)进行比较。两者(U:F)的换热面之比为1:5.4;催化剂填装量之比为1:1/2~1/5.8;前者适应低浓转化,后者则高低浓皆宜;4%SO_2冶炼烟气两次转化投资之比为4:1。表明了沸腾转化优于非稳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稳态转化 沸腾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转化器优化结构的探讨
6
作者 王健 张琨 常正峰 《有色设备》 2003年第6期10-12,共3页
对比分析非稳态转化器较为典型的两种结构组合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对非稳态转化器结构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稳态转化 优化 结构 烧结机 炼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0年来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演变
7
作者 吴卫菊 周大量 +6 位作者 胡红娟 何乾坤 陈晓飞 曾强 吴辰熙 凌海波 曾宏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2-1964,共13页
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以及监测数据,对梁子湖水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表明,江湖阻隔及闸坝的人为调控改变了梁子湖原有的水文节律。20世纪80年代以前,梁子湖水质良好;1986—2004年期间水质年季、年内波动显著,超标时有发生... 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以及监测数据,对梁子湖水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表明,江湖阻隔及闸坝的人为调控改变了梁子湖原有的水文节律。20世纪80年代以前,梁子湖水质良好;1986—2004年期间水质年季、年内波动显著,超标时有发生;2005—2010年,水质有所改善,但自2010以来,梁子湖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并已由贫营养演变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的状态。水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优势物种由清洁种转变为耐污种,夏季蓝藻水华风险增高,软体动物大量消失,沉水植物衰退严重,鱼类物种数减少且小型化趋势明显。水文节律的破坏、污染物的累积、渔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及洪水导致的持续高水位等是驱动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梁子湖水生态环境治理需从污染源控制、生境改善、鱼类种群结构优化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长远规划,最终恢复梁子湖的清水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富营养化 内源污染 系统退化 稳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SO_2转化技术生产硫酸的能耗分析
8
作者 刘宝泉 王艳荣 《有色冶金节能》 1999年第2期15-17,14,共4页
本文从原理、技术条件、工艺流程等方面简要地介绍了两种不同的SO_2氧化技术生产硫酸,对其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应用,分析了其能耗情况及节能效果。
关键词 低浓度二氧化硫 稳态转化 节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布拉港铜冶炼厂的试车投产
9
作者 蔡桂香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改建的肯布拉港铜冶炼厂2000年投入运行。试车时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诺兰达炉风口区多次烧穿、吸收塔耐火材料崩落以及诺兰达炉和三菱吹炼炉工艺控制出现问题。本文介绍出现的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重点介绍三菱吹炼炉和酸厂的工艺发展。
关键词 铜冶炼厂 改造 诺兰达炉 三菱吹炼炉 艾萨法电解车间 稳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滇池水生态系统演替的富营养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25
10
作者 郭怀成 王心宇 伊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8-1006,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池开始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滇池治理一直以提高水质为主要目标,以污染控制为主要手段。近10年来,滇池水质虽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但长期实施的污染控制工程并未有效抑制蓝藻水华爆发。通过浅析滇池富营养化特征,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池开始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滇池治理一直以提高水质为主要目标,以污染控制为主要手段。近10年来,滇池水质虽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但长期实施的污染控制工程并未有效抑制蓝藻水华爆发。通过浅析滇池富营养化特征,分析当前治理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和一些国内外富营养湖泊治理经验,认为滇池具备在较高营养盐浓度(V类水质)下恢复清水草型生态系统的可能性,提出滇池治理可以适当降低对水质的要求,在污染物控制的基础上辅以生态修复措施的治理思路,最终实现滇池生态系统由浊水—藻型向清水—草型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系统 稳态转化 富营养化 控制策略 滇池
原文传递
Effect of SGC on transient evolution of GWI in a Doppler broadened quasi Λ-type four-level system
11
作者 刘中波 仝殿民 樊锡君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2年第5期393-396,共4页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effect of spontaneously generated coherence(SGC) on transient evolution of gain without inversion(GWI) in a Doppler broadened quasi Λ-type four-level atomic system.It is shown that transien...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effect of spontaneously generated coherence(SGC) on transient evolution of gain without inversion(GWI) in a Doppler broadened quasi Λ-type four-level atomic system.It is shown that transient evolution of GWI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 of SGC strength,and the transient maximum value and steady value of GWI both increase with SGC strength increasing.The transient and steady values of GWI with SGC a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without SGC.When Doppler broadening is present,the transient maximum value and steady value of GWI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Doppler broadening width(D) increasing,and the value of D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maximum transient GWI is different from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steady GWI.The time needed for reaching the steady GWI increases with D increasing.The steady GWI,which is larger than that without Doppler broadening(D = 0),can be obtained by choosing appropriate D and SGC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materials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