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免疫治疗在晚期HCC中表现出巨大前景,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备受关注。本文...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免疫治疗在晚期HCC中表现出巨大前景,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备受关注。本文就目前PD-1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免疫机制(PD-1的表达、PD-1/PD-Ls信号通路、PD-1抑制剂作用位点)进行探讨,旨在为晚期HCC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TS方案(紫杉醇+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腹膜腔...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TS方案(紫杉醇+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S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PD-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的病灶直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随访期间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 6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病灶直径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病灶直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55.00%vs 30.00%,P=0.024)。结论:PD-1抑制剂联合TS方案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缩小病灶,更有利于提高的患者生存率且安全性佳。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予以化疗治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的患者...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予以化疗治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的患者中抽取51例纳入对照组,从接受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和顺铂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7例纳入观察组,将2组患者按照倾向性匹配法进行匹配。记录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水平、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差异;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LUAD患者,进行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展开更多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转移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转移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信号通路激活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攻击,最终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应[1]。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T-T-P对比T-P治疗u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自建库至2023年12月底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纳入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标准化方案进行数据提取和筛...目的评估T-T-P对比T-P治疗u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自建库至2023年12月底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纳入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标准化方案进行数据提取和筛选。使用Stata17.0软件对生存期、肿瘤反应、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9项研究共计855例uHCC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P组相比,T-T-P治疗方案能延长OS(HR=0.49,95%CI:0.40~0.60,I^(2)=0,P=0.804)和PFS(HR=0.60,95%CI:0.50~0.71,I^(2)=7%,P=0.376);提高ORR(RR=2.00,95%CI:1.69~2.37,I^(2)=0,P=0.937)以及DCR(RR=1.40,95%CI:1.27~1.54,I^(2)=3%,P=0.407)。3/4级不良反应在T-T-P组发生率更高,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疲劳、恶心或呕吐。结论T-T-P的联合治疗方案优于T-P方案,其改善了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OS、PFS、ORR和DCR,并且不良反应可控。展开更多
文摘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免疫治疗在晚期HCC中表现出巨大前景,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备受关注。本文就目前PD-1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免疫机制(PD-1的表达、PD-1/PD-Ls信号通路、PD-1抑制剂作用位点)进行探讨,旨在为晚期HCC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文摘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TS方案(紫杉醇+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S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PD-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的病灶直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随访期间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 6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病灶直径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病灶直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55.00%vs 30.00%,P=0.024)。结论:PD-1抑制剂联合TS方案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缩小病灶,更有利于提高的患者生存率且安全性佳。
文摘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晚期LU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从予以化疗治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的患者中抽取51例纳入对照组,从接受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赛和顺铂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7例纳入观察组,将2组患者按照倾向性匹配法进行匹配。记录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水平、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差异;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LUAD患者,进行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文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转移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信号通路激活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攻击,最终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应[1]。
文摘目的评估T-T-P对比T-P治疗u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自建库至2023年12月底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纳入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标准化方案进行数据提取和筛选。使用Stata17.0软件对生存期、肿瘤反应、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9项研究共计855例uHCC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P组相比,T-T-P治疗方案能延长OS(HR=0.49,95%CI:0.40~0.60,I^(2)=0,P=0.804)和PFS(HR=0.60,95%CI:0.50~0.71,I^(2)=7%,P=0.376);提高ORR(RR=2.00,95%CI:1.69~2.37,I^(2)=0,P=0.937)以及DCR(RR=1.40,95%CI:1.27~1.54,I^(2)=3%,P=0.407)。3/4级不良反应在T-T-P组发生率更高,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疲劳、恶心或呕吐。结论T-T-P的联合治疗方案优于T-P方案,其改善了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OS、PFS、ORR和DCR,并且不良反应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