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积石山Ms6.2地震发震断层倾向争议讨论与相邻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估
1
作者 平孜菲 葛伟鹏 +2 位作者 张波 朱俊文 曹曦予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491,共12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选取Sentine1-1A升、降轨SAR卫星影像,采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获取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长轴为NW—SE向,变形为正值,向卫星方向靠近...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选取Sentine1-1A升、降轨SAR卫星影像,采用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获取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长轴为NW—SE向,变形为正值,向卫星方向靠近,揭示出地表抬升,升、降轨LOS向最大形变量分别为12 cm和9 cm。以升、降轨形变数据为约束,采用梯度下降法(SDM)反演同震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裂西南倾向和东北倾向断层模型均能较好地正拟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同震形变场观测值,反映出积石山地震为逆冲兼走滑型。为解决此次地震发震断层及倾向争议,重点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余震分布,推测其发震断层为一条走向NW—SE且倾向SW的隐伏断层,走向~148.4°,倾角52°,滑动角~130°,可能为积石山东缘断裂分支断层。同震库仑应力模型显示,临潭—宕昌断裂东段、冷龙岭断裂东段、海原断裂西段、拉脊山南缘断裂西段、贵德断裂等断层段位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ΔCFS)正、负跨界转换处,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积石山Ms6.2地震 同震形变场 SDM 断层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络互相关定位方法的积石山M_(S)6.2地震前超低频地震研究
2
作者 张晓阳 邓津 李淑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利用包络互相关方法对积石山M_(S)6.2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进行定位。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在较小范围内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增加或减少震源不同方位的台站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站在各个方位上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可以有效... 利用包络互相关方法对积石山M_(S)6.2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进行定位。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在较小范围内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增加或减少震源不同方位的台站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站在各个方位上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小定位误差。定位结果表明,积石山地震前的超低频地震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分布方位和断层方向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超低频地震 地震定位 包络互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环境分析
3
作者 陆诗铭 吴中海 黄婷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5,共1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此次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和泥流等一系列地质次生灾害,是近年来中国6级以上地震损失极其严重的一次。综合分析区域孕灾环境及地质次生灾害发育特征发现,拉脊山地区海拔高、地形复...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此次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和泥流等一系列地质次生灾害,是近年来中国6级以上地震损失极其严重的一次。综合分析区域孕灾环境及地质次生灾害发育特征发现,拉脊山地区海拔高、地形复杂、活断裂作用显著以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覆盖广且厚度大等因素,使得该地区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产生蠕滑-拉裂破坏并诱发滑坡等地质次生灾害。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断裂、地层岩性、植被覆盖、坡度及降水5个关键因子对积石山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层岩性是区域地质次生灾害的主导因素,其权重可达42%;其次是断层,权重约占26%;而降水的影响权重虽然只占6%,但也不可忽视。积石山及其邻区地质次生灾害危险区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的拉脊山前缘一带,呈条状分布,与Ⅷ度地震烈度区域大体一致。地质次生灾害点受软弱地质环境影响为主,集中在拉脊山断裂带下盘,尤其是积石山县、大家河镇和白藏镇等地,灾害分布密集且受地震影响显著,需要重点监测及预防,同时对第四系黄土层防护工程也应予以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在余震分布密集区,未发现显著的地质次生灾害点,推测是因为主震释放了较大应力,诱发了主要地质次生灾害。在多次余震之后,岩体应力状态逐渐趋于平衡,地质构造在震后重组并趋向稳定,从而降低了进一步发生地质次生灾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孕灾环境 滑坡 泥流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_(s)6.2级地震区滑坡危险性评价与区划
4
作者 王秀琴 牛全福 +3 位作者 王浩 程西安 李克恭 牛虎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5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_(s)6.2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崩塌和滑坡等地震次生灾害。基于震前震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利用目视解译的灾害点和影响因子特征集构建MaxEnt模型进行地震后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认为:...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_(s)6.2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崩塌和滑坡等地震次生灾害。基于震前震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利用目视解译的灾害点和影响因子特征集构建MaxEnt模型进行地震后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认为:(1)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点主要分布在1700~2250 m高程带、坡度20°~25°的阳坡范围内,在距道路距离1.5 km、距断裂带距离1.7 km、距地震中心距离5 km区间广布;(2)由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和置换重要性、测试效益值、AUC值和正则化训练增益值综合得到地震诱发滑坡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距断裂带的距离、海拔和人口分布;(3)基于构建的MaxEnt模型,得出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于地震烈度为Ⅷ度区,其面积为5.368 km2,占极高和高危险区总面积的77.82%,而低和极低危险区主要分布于Ⅵ和Ⅶ度区,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5.33%和97.55%。文章在影响因子重要性分析基础上构建MaxEnt模型进行震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将为震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滑坡 因子 重要性分析 MaxEnt模型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_(S)6.2地震前地电场异常特征
5
作者 张丽琼 高曙德 李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72,共6页
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的地电场资料进行优势方位角异常变化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震前最早出现异常的是位于海原断裂和六盘山断裂交会处的固原台,异常持续期间位于海原断裂中段的景泰... 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的地电场资料进行优势方位角异常变化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震前最早出现异常的是位于海原断裂和六盘山断裂交会处的固原台,异常持续期间位于海原断裂中段的景泰台也出现方位角快速、显著偏转,2个台站的方位角α变化均为偏离正常背景值最大约45°,为中短期异常;最后出现异常的是位于巴颜喀拉地块的大武台,其方位角α出现快速偏转和突跳,偏离正常背景值最大约90°,为短期异常。3个异常台站数量符合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预测指标体系,异常演化过程中呈现异常出现、持续和结束时间具有准同步性的特点。从震中距来看,固原台最远,景泰台和大武台更靠近地震震中,震前由于板块内部挤压,3个地电场台站所处区域及周边应力挤压变化剧烈,当岩石受压破裂时,岩体裂隙结构导致地电场优势方位角相继发生显著变化,而震后3个地电场异常相继结束也间接反映出应力释放后岩体裂隙结构逐渐恢复的过程,说明3个台站的资料变化可以真实反映地下介质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场 积石山M_(S)6.2地震 优势方位角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SAR技术反演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同震破裂模型及形变时间序列
6
作者 高嘉楠 邹蓉 +2 位作者 王峻祥 郑瑞 孟一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使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数据,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高精度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同震破裂模型,然后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震中附近区域近6个月的累积形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地表形变以抬升为... 使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数据,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高精度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同震破裂模型,然后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震中附近区域近6个月的累积形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地表形变以抬升为主,升降轨数据视线向最大同震形变量分别约为6.8 cm和7.3 cm,破裂主要集中在7~15 km深度范围内,最大滑动量约为0.55 m;震后2个月内,震中近场及西北侧的抬升形变呈扩大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此次积石山地震发震断层走向NW、倾向NE,隶属于拉脊山南缘断裂带东南侧的隐伏分支断层;震后的大面积突发形变可能与孔隙压力释放有关,地表稳定状态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分布 时序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涅槃一载:希望于残垣瓦砾间升起--甘肃省积石山县、青海省民和县震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侧记
7
作者 杨晓彤 《中国减灾》 2025年第2期20-23,共4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波及甘肃、青海两省。地震发生一年来,两省各族群众凝心聚力重建幸福美好家园,曾经破碎的地方已焕发新颜,崭新的建筑于断壁残垣之处拔地而起,校园里传来孩子们清脆响亮的读书声...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波及甘肃、青海两省。地震发生一年来,两省各族群众凝心聚力重建幸福美好家园,曾经破碎的地方已焕发新颜,崭新的建筑于断壁残垣之处拔地而起,校园里传来孩子们清脆响亮的读书声,生产生活渐入正轨……新的生活正拉开序幕。2024年12月3日一12月7曰,本刊记者跟随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的“重建家园温暖过冬”主题采访活动深入甘肃省积石山县、青海省民和县,对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冬春救助工作情况与经验进行采访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调研 灾后恢复重建 积石山 凝心聚力 受灾群众 甘肃临夏 读书声 重建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的深浅变形构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原 李心怡 +3 位作者 李抒予 夏新宇 杨逸文 王琼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区及邻区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与岩石圈方位各向异性有很好的一致性,区域浅地表变形与上地壳各向异性反映的变形特征都出现明显的空间扰动,上地壳的局部不均匀变形和物性差异是积石山地震的深部发震...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区及邻区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与岩石圈方位各向异性有很好的一致性,区域浅地表变形与上地壳各向异性反映的变形特征都出现明显的空间扰动,上地壳的局部不均匀变形和物性差异是积石山地震的深部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发生在积石山东缘断裂,该断裂长约30~40 km,短期内不具备发生相当震级或更大地震的深部蕴震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 积石山东缘断裂 各向异性 空间变形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地表形变对比研究
9
作者 涂碧海 王建伟 +2 位作者 覃鹏 张萍 吴昊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5期57-60,共4页
针对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本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灾害损失。本研究主要使用欧空局2014年发射的Sentinel-1A卫星C波段雷达影像数据,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处理研究区范围内... 针对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本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灾害损失。本研究主要使用欧空局2014年发射的Sentinel-1A卫星C波段雷达影像数据,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处理研究区范围内的同震形变场,通过不同升降轨数据的同震形变场的反演干涉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其它数据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得出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表形变变化,得到研究区内由于地震造成的地表抬升以及沉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积石山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同震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序列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世广 胥广银 +5 位作者 李帅 杨婷 石磊 张龙 唐方头 房立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3-968,共16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强震,震中位于柴达木—祁连地块东北缘拉脊山断裂系南段。本文基于地震重新定位与震源机制和应力反演结果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域危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强震,震中位于柴达木—祁连地块东北缘拉脊山断裂系南段。本文基于地震重新定位与震源机制和应力反演结果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域危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甘肃和青海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后10天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共获得605个高精度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位置为(35.748°N,102.812°E),震源深度为16.4 km。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6—15 km深度处,水平分布上,在震源区域内呈长轴沿NW−SE向展布,逐渐向北转变为近NS向展布,深度剖面显示出断层倾向为NE向。应用FocMech-Flow自动化流程反演震源机制解,获得M_(S)6.2主震的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302°、倾角58°、滑动角45°;节面Ⅱ走向184°、倾角53°、滑动角138°。其中,节面Ⅰ走向与震源区附近余震展布方向一致,可判定其为发震断层面。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震源区应力性质主要为逆冲型,最大主应力轴为WSW−ENE向。结合区域重力异常和已有地质资料,判断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积石山东缘断裂系中的一条较深的反冲断层,并将其命名为“大河家断裂”。现有历史地震资料表明,近二十年来柴达木—祁连地块发生的强震具有向东迁移的趋势,此次地震的发生,暗示出位于积石山东部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拉脊山断裂系 积石山东缘断裂 西秦岭北缘断裂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震害异常的启示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运生 赵波 +1 位作者 吉锋 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对该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事件,发震断裂为拉脊山北缘断裂东段;震源浅叠加松散覆盖层产生了明显的地震波放大效应,使得极震区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异常高,强震动使得房屋大量倒塌;而位于断裂上盘的积石山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相对不发育,仅在黄土覆盖的官亭盆地产生了数百处小型滑坡和中川乡一处较大规模的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地形放大 震害异常 松散堆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6 位作者 李雨森 单云锋 韦春豪 巨袁臻 郁文龙 王运生 卢佳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90,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黄土滑坡 液化滑坡—泥流 填沟造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中川乡液化流滑灾害调查及诱因初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龙伟 汪云龙 +4 位作者 袁晓铭 李兆焱 王永志 聂桂波 张昊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导致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特殊的流滑灾害,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在国内外实不多见。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地震土壤液化是此次流滑灾害诱因的结论,且此次灾害是近...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导致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特殊的流滑灾害,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在国内外实不多见。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地震土壤液化是此次流滑灾害诱因的结论,且此次灾害是近70 a以来首次具有现场实证性质的液化流滑型地震灾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流滑区上游滑源区地下土壤液化触发了流滑,中游流通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剧了流滑的发展;土壤液化潜在多区、多源特性,即中游流通区存在疑似液化区;流滑区地震动强度较大,初步估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4(±0.1)g。调查分析结果可为认识此次液化流滑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土壤液化 诱因 现场调查 流滑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 M_(s)6.2级地震的震害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丽丽 王兰民 +5 位作者 卢育霞 许世阳 夏晓雨 盖海龙 池佩红 郭梅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1,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5.70°N,102.79°E)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实地烈度评估与科学考察,对震区VI~VIII度区不同建(构)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5.70°N,102.79°E)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实地烈度评估与科学考察,对震区VI~VIII度区不同建(构)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抗震设计与施工管理、场地放大效应与地震次生灾害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等角度,提出了此次地震的震害启示。结果表明:1)严重破坏和毁坏的建筑结构主要集中在老旧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无设防或设防不规范的砖混结构。2)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少量自建房抗震设计和施工的不规范、场地放大效应和地震次生灾害。3)优化和改良生土砌筑材料,改进纵横墙间的拉结措施,强化结构整体性是提高土木结构抗震的有效方法;普及“上下圈梁与构造柱”等基本抗震设防措施,规范水泥砂浆强度,提升农村工匠的施工水平,可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避免房屋出现整体性垮塌;室内洗手间的墙体应该与房顶、纵横墙间建立有效联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4)孤突斜坡、河流高阶地与岸边为抗震不利地带。当建造用地极为匮乏,不得不选址在这些场地之上时,应该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水文地质条件、抗震设防目标、建筑结构类型等影响因素,做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设防。灾后重建过程中,应由政府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规范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调查 场地放大效应 黄土液化流滑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勤彩 罗钧 +1 位作者 陈翰林 孟霖鑫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使用区域台网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该地震为逆冲型地震,与GCMT、 GFZ和USGS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震源机制解节面Ⅱ的走向与积石山东缘断裂大致相同。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震构造浅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攀新 熊仁伟 +1 位作者 胡朝忠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受青藏高原向NE向扩展挤压作用的影响,区域发育两组较为典型的断裂构造:NWW向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是活动块体运动边...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受青藏高原向NE向扩展挤压作用的影响,区域发育两组较为典型的断裂构造:NWW向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是活动块体运动边界,另一组NNW向右旋走滑断裂则发育在块体内部构成次级块体边界。此次积石山6.2级地震就发生在NWW向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裂带和NNW向日月山右旋走滑断裂带之间的大型挤压阶区内,初步判定其发震构造为以逆冲作用为主的拉脊山断裂带东南段的积石山东缘断裂。余震展布范围严格限制在黄河以南的积石山东麓大河家第三系盆地内,根据黄河以北拉脊山和以南的积石山山脊线及坡折带存在较大不连续性,且沿黄河南岸发育较明显的断层三角面等构造地貌特征,推测沿黄河发育有一条调节区内挤压变形差异的横向断裂。断裂切断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东南段,使积石山东缘断裂成为一个长度不足40 km的独立活动段,判定原震区近期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 发震构造 青藏高原东北缘 拉脊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波 董英 +6 位作者 贾俊 薛强 武文英 李林 王涛 刘港 江睿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查统计,此次地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3处。新增和变形加剧的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规模等级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崩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区,以黄土陡坎地带切坡建房、切坡修路为主。利用GIS技术的加权信息量法评价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占比分别为5.45%、9.83%、32.70%和52.0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积石山东部黄土丘陵区的山梁地带。基于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开展地震活动断裂、地震动分布以及不同降雨工况条件(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下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10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较1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的增幅最大为18.26%,说明未来区内遭遇极端降雨会显著提高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研究认为,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将增强,未来崩塌、滑坡发生频次升高,地质灾害易在降水、冻融条件下形成,需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其威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危险性评价 甘肃积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震记录揭示的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艳 朱音杰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区域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获得了积石山地震破裂滑动时空分布:此次地震是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为9 s,主体能量在前6 s释放,地...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区域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获得了积石山地震破裂滑动时空分布:此次地震是逆冲兼少量走滑型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为9 s,主体能量在前6 s释放,地震破裂主要沿断层走向向NW方向拓展,计算得到的标量地震矩为1.39×10^(18)N·m,相当于M_(W)6.02,破裂尺度约10 km左右,最大同震滑动量为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滑动分布 有限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地震村镇典型建筑震害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桂波 杨永强 +4 位作者 张昊宇 谢贤鑫 陈龙伟 王永志 汪云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2,共9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村镇建筑破坏和倒塌,并造成了多人伤亡,是典型的“小震大灾”。文中总结了积石山地震中震区村镇建筑典型震害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建筑的结构类型、建造年代...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村镇建筑破坏和倒塌,并造成了多人伤亡,是典型的“小震大灾”。文中总结了积石山地震中震区村镇建筑典型震害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建筑的结构类型、建造年代和是否具有抗震构造措施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总结此次地震震损较为严重的原因:部分自建房屋为砖柱和土坯墙,二者缺乏有效连接,自身抗震能力差,这点从同一院落具有圈梁构造柱的房屋基本完好而不具备抗震构造措施的房子破坏严重可以说明;部分房屋不同层存在开间变化导致竖向传力不连续;结构存在大量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情况;结构局部不完整或存在薄弱部位;农村自建房屋,按照工匠习惯建设,未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受力要求,需要建立质量监管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震害调查 村镇建筑 结构倒塌 抗震构造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永强 田健叶 +4 位作者 周宝峰 聂桂波 王宏伟 谢贤鑫 戴君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积石山地震对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房屋建筑造成了严重破坏。调查了地震烈度7度和8度地区的11个调查点的村镇建筑震害。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区主要为乡镇和农村地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为土木、砖木和未设防砖混结构;在烈度8度地区,土木结... 积石山地震对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房屋建筑造成了严重破坏。调查了地震烈度7度和8度地区的11个调查点的村镇建筑震害。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区主要为乡镇和农村地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为土木、砖木和未设防砖混结构;在烈度8度地区,土木结构房屋主要表现为严重破坏或倒塌破坏,砖木结构和未设防砖混结构房屋主要表现为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设防砖混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主要表现为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在烈度7度地区,土木结构房屋以中等破坏为主,砖木结构和未设防砖混结构房屋以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为主,设防砖混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以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为主。此次地震震害较同级别地震偏重,与震区复杂地形、地震动峰值放大效应、建筑砌筑质量差和结构受力不合理等因素相关。建议进一步开展复杂地形场地放大效应及频谱影响研究,重视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宣传与实用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村镇建筑震害 构造措施 场地放大效应 非结构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