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秦简夫的“伦理道德剧” |
王平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2
|
在儒、商之间架起仁德与信义的津梁──秦简夫杂剧的道德内涵与时代思致 |
王刘纯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3
|
秦简夫杂剧新论 |
陈爽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4
|
论秦简夫的人情世态剧《东堂老》 |
王玉琪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5
|
秦简夫杂剧的艺术特色 |
张树霞
|
《北方论丛》
|
2000 |
0 |
|
6
|
平凡语言下不平凡的时代创作——简论秦简夫的创作特征 |
李业子
|
《黄河之声》
|
2015 |
0 |
|
7
|
释“马包”与“孛篮” |
张泰
|
《华夏文化》
|
2015 |
2
|
|
8
|
略论元杂剧《东堂老》的思想意义 |
季国平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
9
|
《东堂老》与古典文学中的商人形象 |
陈建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1
|
|
10
|
自残——得“道”——元杂剧散论之一 |
洛地
|
《艺术百家》
|
1988 |
1
|
|
11
|
钟嗣成的籍贯与生年 |
余尚
|
《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12
|
论《水浒传》中的帮闲 |
白云
|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
1990 |
0 |
|
13
|
撅骂与卷骂 |
乐于时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8 |
0 |
|
14
|
修订本《辞源》第三册注释商榷(之六) |
田忠侠
|
《绥化学院学报》
|
1987 |
0 |
|
15
|
试析《东堂老》中的托孤现象 |
尹璐
王鹏龙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6
|
梦回蒙元——元曲中的人文历史 |
张宇
|
《神州》
|
2011 |
0 |
|
17
|
语文教学之友创刊39周年 |
|
《语文教学之友》
|
2020 |
0 |
|
18
|
元杂剧中的商贾形象与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
张静
|
《戏曲研究》
|
2007 |
1
|
|
19
|
关于元杂剧的一个语言现象考察——唱词宾白中的“把”字句 |
周有斌
|
《戏曲研究》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