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秦简夫的“伦理道德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8,共4页
元末杂剧家秦简夫的杂剧存本皆为"伦理道德剧",它们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元末社会道德的普遍颓废和蕴藏于民众中的美好品德两个方面。通过作品"厚人伦,美风化"的教化内容,体现出作者所追求的是"礼、信、仁... 元末杂剧家秦简夫的杂剧存本皆为"伦理道德剧",它们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元末社会道德的普遍颓废和蕴藏于民众中的美好品德两个方面。通过作品"厚人伦,美风化"的教化内容,体现出作者所追求的是"礼、信、仁、义、孝"等儒家道德准则,表明了作者的"良知"以及与元廷合作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夫 杂剧 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儒、商之间架起仁德与信义的津梁──秦简夫杂剧的道德内涵与时代思致
2
作者 王刘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4-67,共4页
秦简夫是活跃于元代后期剧坛上的知名作家。与大多数具有离心倾向的在野文人迥然不同,他自觉地以灌输传统道德观念、救世劝俗、整饬人伦秩序为己任。他直接取材于现实或以历史故事为依托的社会剧,无一例外地具有明确的伦理教化性质。... 秦简夫是活跃于元代后期剧坛上的知名作家。与大多数具有离心倾向的在野文人迥然不同,他自觉地以灌输传统道德观念、救世劝俗、整饬人伦秩序为己任。他直接取材于现实或以历史故事为依托的社会剧,无一例外地具有明确的伦理教化性质。可贵的是,在他的功利劝化色彩十分浓厚的家庭道德剧中,非但没有兜售重义轻利、贬斥商贾“游食之民”的世袭偏见,而是对靠勤苦经营获利致富且具有古道热肠的正直商人大加褒奖,并努力寻找儒、商之间在道德判断、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契合点,显现出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夫 杂剧 文学研究 道德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简夫杂剧新论
3
作者 陈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9-41,共3页
秦简夫是元代后期杂剧作家。通过考察元代后期的社会实际生活 ,我们可以从作家编织的戏剧故事、塑造的戏剧人物、描绘的戏剧场景中 ,挖掘其深厚的社会内涵 。
关键词 秦简夫 元杂剧 时代感 本色派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社会内涵 题材 戏剧场景 戏剧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简夫的人情世态剧《东堂老》
4
作者 王玉琪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6-39,共4页
元代是戏剧创作的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剧作家,他们依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创作出一大批为人称道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及时地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状,对后人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秦简夫是元代后期关汉卿本色... 元代是戏剧创作的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剧作家,他们依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创作出一大批为人称道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及时地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状,对后人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秦简夫是元代后期关汉卿本色一派作家的代表,生平所著杂剧五种,其中《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最富有特色。文章通过对这部作品中人物个性特征、情节安排布局以及艺术魅力与思想等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探讨其剧作的价值意义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夫 《东堂老》 元杂剧 人情世态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简夫杂剧的艺术特色
5
作者 张树霞 《北方论丛》 2000年第4期61-66,共6页
秦简夫杂剧的语言质朴本色。充分体现了他崇尚自然的创作追求。他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和冲突的激烈,而是用生动的细节和真挚的情感吸引观众。他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刻画,注意由情入手,以情感人。秦简夫注重杂剧中的宾白和科泛的设计、... 秦简夫杂剧的语言质朴本色。充分体现了他崇尚自然的创作追求。他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和冲突的激烈,而是用生动的细节和真挚的情感吸引观众。他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刻画,注意由情入手,以情感人。秦简夫注重杂剧中的宾白和科泛的设计、创作,成为杂剧中叙述情节、塑造人物,表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杂剧艺术代表了元代后期本色派的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秦简夫 本色派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凡语言下不平凡的时代创作——简论秦简夫的创作特征
6
作者 李业子 《黄河之声》 2015年第2期126-126,共1页
秦简夫,是元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家之一,此人作品虽少,但个个精良。他善于抓住时代的特征,敏锐的洞察力让他在他的作品中标新立异,他的作品,没有关汉卿大气磅礴的用词和华丽的语言描述,崇尚戏剧语言返璞归真,贴近百姓生活,他笔下的人物... 秦简夫,是元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家之一,此人作品虽少,但个个精良。他善于抓住时代的特征,敏锐的洞察力让他在他的作品中标新立异,他的作品,没有关汉卿大气磅礴的用词和华丽的语言描述,崇尚戏剧语言返璞归真,贴近百姓生活,他笔下的人物每个都个性十足,塑造出了人性化的丰满形象。虽然他的作品流传甚少,但后人的评价甚高,在元代这个杂剧创作辉煌的时代里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夫 《东堂老》 元杂剧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马包”与“孛篮”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泰 《华夏文化》 2015年第1期37-38,共2页
元曲是元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文艺形式,口语化色彩浓厚,因而,元曲在汉语史研究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口语化程度高,其中不少词语难以索解,甚至出现误解。"马包"与"孛篮"为元曲中所用之词,然专家学者... 元曲是元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文艺形式,口语化色彩浓厚,因而,元曲在汉语史研究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口语化程度高,其中不少词语难以索解,甚至出现误解。"马包"与"孛篮"为元曲中所用之词,然专家学者所释之义均有可商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浅见,抛砖引玉,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不揣浅陋 汉语史研究 文艺形式 《醒世姻缘传》 汉语大词典 汉语词典 陈州粜米 秦简夫 金凤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元杂剧《东堂老》的思想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季国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1-75,共5页
《东堂老》是元代杂剧作家秦简夫的作品。关于他的生平,所知极少。《录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大概与钟嗣成系同时代人,且互相熟识。据其小传:“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回”
关键词 秦简夫 扬州 思想意义 杂剧作家 元代 新变化 元杂剧 杂剧创作 家庭财产 城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堂老》与古典文学中的商人形象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97-100,96,共5页
元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是秦简夫的代表作。在现行几种文学史或戏曲史论著中,通常被列为元代后期杂剧的重要作品,颇受重视。但对这部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它着重歌颂东堂老的信义行为,“基本倾向”是“宣... 元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是秦简夫的代表作。在现行几种文学史或戏曲史论著中,通常被列为元代后期杂剧的重要作品,颇受重视。但对这部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它着重歌颂东堂老的信义行为,“基本倾向”是“宣扬封建道德”(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形象 商人阶层 作品 思想内容 中国文学史 元杂剧 秦简夫 基本倾向 商品经济 传统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残——得“道”——元杂剧散论之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洛地 《艺术百家》 1988年第1期28-40,共13页
从“神仙道化”说起。 对元曲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过去往往以“宣扬封建迷信”一言以蔽,近来有了较细致的分析。 昔人有“杂剧十二科”之说,“神仙道化”为首科,元末明初有些北曲界权威就这么认为。 “神仙道化”之为十二科之首,并... 从“神仙道化”说起。 对元曲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过去往往以“宣扬封建迷信”一言以蔽,近来有了较细致的分析。 昔人有“杂剧十二科”之说,“神仙道化”为首科,元末明初有些北曲界权威就这么认为。 “神仙道化”之为十二科之首,并非孤立。若不考虑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道化 元杂剧 元曲杂剧 元末明初 封建迷信 北曲 马致远 隐居乐道 神仙道化剧 秦简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嗣成的籍贯与生年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尚 《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8-61,共4页
籍贯关于钟嗣成的籍贯,钟嗣成在其《录鬼簿自序》及其友朱士凯为《录鬼簿》作的《序》中都有明文记载。其后的贾仲名在其《录鬼簿续编、钟嗣成传》
关键词 钟嗣成 录鬼簿 生年 朱士凯 贾仲名 秦简夫 金仁杰 天历 范居中 《自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浒传》中的帮闲
12
作者 白云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18-20,75,共4页
本文从什么是“帮闲”的概念理解人手,通过与元曲中的“帮闲”描写的对比,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论述了《水浒传》中对帮闲”描写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 元杂剧 林冲 东堂老 黄文炳 杀狗劝 陆谦 冤家债主 秦简夫 人物形象 概念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撅骂与卷骂
13
作者 乐于时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2期137-137,共1页
《金瓶梅》22回有“撅臭了你!”一语,因系口语,有音无字,小说戏曲书写有撅、掘、决之不同。蒲松龄《寒森曲》5回“着二相公掘了一场,撅着嘴也没敢吱声:”秦简夫《剪发待宾》二折“你怎生将他痛决了一场?”白仁甫《墙头马上》三折“沽美... 《金瓶梅》22回有“撅臭了你!”一语,因系口语,有音无字,小说戏曲书写有撅、掘、决之不同。蒲松龄《寒森曲》5回“着二相公掘了一场,撅着嘴也没敢吱声:”秦简夫《剪发待宾》二折“你怎生将他痛决了一场?”白仁甫《墙头马上》三折“沽美洒”有“送到官司遭痛决”之句。因道光《胶澳志·民社志·方言》谓“撅人即詈人”此说遂被沿袭。魏子云先生亦谓:“北方骂人曰‘撅’”。同义互注,等于未注。此语不仅流行于胶澳北方,西南川东今也流行此语。《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1期《金瓶梅词典词条选登》释为“破口大骂,把人骂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社会科学学报 秦简夫 口语 吉林大学 戏曲 北方 小说 方言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订本《辞源》第三册注释商榷(之六)
14
作者 田忠侠 《绥化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51-61,共11页
修订本《辞源》陆续出版以来,以其体例之改进,考据之精审,书证之详明,释义之确当,超越历来大型语文辞书,而饮誉学界。标识着我国辞书编辑事业已跨入历史的新纪元。然而,因其卷帙浩繁,出非一手,多历年所;知识涉及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经、... 修订本《辞源》陆续出版以来,以其体例之改进,考据之精审,书证之详明,释义之确当,超越历来大型语文辞书,而饮誉学界。标识着我国辞书编辑事业已跨入历史的新纪元。然而,因其卷帙浩繁,出非一手,多历年所;知识涉及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经、史、子、集各部;学术日进,后出转精;文字、音韵、训诂、校勘之学日新月异;参校此勘,斟酌损益,耗力之巨,不胜计量。则疏漏龃龉、瑕疵偶现,势所难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辞书 中华古籍 白璧 日进 兴复不浅 东坡文集 赵简子 古今注 郑玄注 秦简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东堂老》中的托孤现象
15
作者 尹璐 王鹏龙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7-80,86,共5页
元杂剧可谓植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佳作。普通市井百姓的悲与欢、苦与乐汇集于杂剧家笔端,接连涌现出描摹世俗、取材民间的人情世态剧。元代末期秦简夫的《东堂老》既沿承前代托孤的固定程式——临终托孤,又突破性地呈现义商受托的独特现... 元杂剧可谓植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佳作。普通市井百姓的悲与欢、苦与乐汇集于杂剧家笔端,接连涌现出描摹世俗、取材民间的人情世态剧。元代末期秦简夫的《东堂老》既沿承前代托孤的固定程式——临终托孤,又突破性地呈现义商受托的独特现象——正面商人形象,还艺术性地塑造家庭继承者的转变过程——浪子回头。剧中塑造的东堂老正面商人形象巧设一系列妙计完成好友托孤遗愿,既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富商家产继承困难的社会问题,也反映出秦简夫企望以戏曲教化民众,挽救社会道德水准衰颓的目的。《东堂老》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所呈现的积极人生观,对践行现代社会价值观都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堂老 秦简夫 托孤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回蒙元——元曲中的人文历史
16
作者 张宇 《神州》 2011年第A6期100-103,共4页
元代是由我国少数民族第一次完成全国大一统的时代,虽享国90年,却对我国各民族的发展与融合,生成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元曲,代表着这一空前绝后时期的文化精髓,承载了那个从大漠深处走来的朝代的繁华与落寞。
关键词 梦回 白朴 蒙元 唐诗宋词 文化精髓 蓑笠纶竿 南阳卧 《录鬼簿》 关汉卿 秦简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之友创刊39周年
17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秦简夫,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著有杂剧5种。现存作品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陶母剪发待宾》《孝义士赵礼让肥》三种,均以表现家庭伦理为主题。《天寿太子邢台记》和《玉溪馆》两种已佚。代表作《东堂老劝... 秦简夫,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著有杂剧5种。现存作品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陶母剪发待宾》《孝义士赵礼让肥》三种,均以表现家庭伦理为主题。《天寿太子邢台记》和《玉溪馆》两种已佚。代表作《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写扬州富商赵国器之子扬州奴在其父死后浪荡成性,挥霍无度,将家产荡尽,沦为乞丐。其父生前好友东堂老李实,受亡友之托,对扬州奴苦心教诲使其痛改前非,浪子回头,重振家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作家 秦简夫 东堂老 剪发待宾 浪子回头 家庭伦理 赵礼让肥 生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杂剧中的商贾形象与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静 《戏曲研究》 2007年第1期97-117,共21页
元朝商业繁荣发达,《元史·耶律楚材传》载:"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两,粟四十余万石。"而文宗天历之际天下总入商税额数,已达九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四锭,如以三十税一计之,全国市场总交易... 元朝商业繁荣发达,《元史·耶律楚材传》载:"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两,粟四十余万石。"而文宗天历之际天下总入商税额数,已达九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四锭,如以三十税一计之,全国市场总交易额当在二千八百万锭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元代文人 繁荣发达 天历 戏曲研究 全元戏曲 秦简夫 东堂老 公案剧 杂剧作品
原文传递
关于元杂剧的一个语言现象考察——唱词宾白中的“把”字句
19
作者 周有斌 《戏曲研究》 2007年第1期203-210,共8页
"把"字句是汉语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句式。蒋绍愚先生曾以臧晋叔《元曲选》为语料对象,对元杂剧中的"把"字句使用情况作过初步考察。蒋先生主要分析了三种格式的"把"字句:"1.可看作由‘把’字提前动词... "把"字句是汉语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句式。蒋绍愚先生曾以臧晋叔《元曲选》为语料对象,对元杂剧中的"把"字句使用情况作过初步考察。蒋先生主要分析了三种格式的"把"字句:"1.可看作由‘把’字提前动词的宾语而成的(记作‘把+0+V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把”字句 话本小说 元人杂剧选 《元曲选》 蒋绍愚 戏曲研究 秦简夫 武汉臣 郑德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