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典故类成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为例
1
作者 朱思羽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31期65-68,共4页
成语有许多种类,历史典故类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将历史典故类成语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文章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为例讲解历史典故类成语在初中历史教... 成语有许多种类,历史典故类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将历史典故类成语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文章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为例讲解历史典故类成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指出运用历史典故类成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典故类成语 初中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历史思维引导学生--《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2
《华夏教师教育》 2022年第10期71-73,共3页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了灭...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了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秦亡汉建的过程,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主题 说课稿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中国古代史 秦王朝 教材分析 楚汉之争 统一多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3
作者 范微微 《新课程》 2019年第6期105-105,共1页
【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基础比较薄弱,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仍待提高,因此要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 【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基础比较薄弱,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仍待提高,因此要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好在他们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兴趣点,逐步培养他们的学科能力。【设计理念】基于学情的分析,运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维、有效的方法来设计本课的教学。教材是一种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在授课前要透析新课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农民大起义 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 动画演示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学科素养 七年级学生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课程标准 课堂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历史思维层次 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以统编版“秦末农民大起义”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焦文艳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9年第18期4-5,共2页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史料实证是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其他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史料实证 秦末农民大起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层次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态度与方法
原文传递
略论知识分子对农民起义的作用
5
作者 何从新 《文史杂志》 1991年第5期31-32,共2页
一 研究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一些事实: 秦末农民大起义领导人之一陈胜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攻克陈县之后骄傲起来了。对他的骄傲,投身于农民起义的“名士”张耳、陈余都曾劝告他要“缓称王”;孔... 一 研究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一些事实: 秦末农民大起义领导人之一陈胜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攻克陈县之后骄傲起来了。对他的骄傲,投身于农民起义的“名士”张耳、陈余都曾劝告他要“缓称王”;孔子后裔孔鲋也曾建议陈胜戒骄,可惜未引起陈胜的重视,以致“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改也” 建立西汉政权的另一位农民起义领导人刘邦,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曾很有感慨地总结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托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耳 陈余 陈县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亲附 孔鲋 下者 宗法观念 灭九族 决胜千里之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郑躬
6
作者 江玉祥 《文史杂志》 1991年第4期45-45,共1页
四川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是谁?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巴蜀一谜。自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之后,四川就处于秦统治之下。有人因此言四川最早的一次农民起义,应该在秦末。以情揆之,此言有理。秦皇父子二世,施政暴虐,穷奢极侈,大兴... 四川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是谁?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巴蜀一谜。自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之后,四川就处于秦统治之下。有人因此言四川最早的一次农民起义,应该在秦末。以情揆之,此言有理。秦皇父子二世,施政暴虐,穷奢极侈,大兴土木,徭役苛重。杜牧曰:“蜀山兀,阿房出”,四川人民所受的苦难够深重了,在声势浩大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应该有所响应,应该有志士仁人崛起于垄亩振臂一呼。可惜文献无征,使我们至今无处凭吊他们的战迹。 现在我们有史可查的四川农民起义,应以西汉成帝鸿嘉三年(前18年)冬广汉郡的郑躬起义为最早。 西汉前期,高、惠、文、景诸帝采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历史 起义领袖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前期 郑躬 鸿嘉 西汉王朝 广汉郡 五行志 与民休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史料教学设计策略——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为例
7
作者 陈鑫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5年第3期33-35,共3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使初中历史教学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为史料教学赋予新的内涵。基于核心素养的史料教学就是“将核心素养这股真气贯注、斡旋于‘史料教学’的过程之中,辅之以典型性、...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使初中历史教学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为史料教学赋予新的内涵。基于核心素养的史料教学就是“将核心素养这股真气贯注、斡旋于‘史料教学’的过程之中,辅之以典型性、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文献、实物、图片或口述史料等)”[1],以摆脱教学知识本位的束缚,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教学活动。它不是简单的“用史料去教学”,而是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史料为基础构建教学情境的整体性、系统化教学体系。本文主要结合教学案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史料教学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策略 史料教学 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本位 初中历史教学 系统化教学 口述史料
原文传递
从秦末农民战争看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
8
作者 张云桥 宋一夫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56-62,共7页
翻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会看到这样的历史事实,即在每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有些新王朝的统治者,迫于当时的形势和压力,在不损害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农民作些让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怎么认识和理解这一政策?仅从秦末农民... 翻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会看到这样的历史事实,即在每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有些新王朝的统治者,迫于当时的形势和压力,在不损害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农民作些让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怎么认识和理解这一政策?仅从秦末农民战争对汉初“休养生息”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王朝 秦王朝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王朝 景帝 与民休息 楚汉战争 力役 西汉初期 亿丈之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关系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胡一华 《丽水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13-20,共8页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研究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首先必须深入到其时社会生活的深处,也就是深入到社会经济领域中去,才能揭示出封建经济与衣民战争的因果关系,才能对农民战争的起因、性质、结局得出正确的分析。本文试就以下几...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研究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首先必须深入到其时社会生活的深处,也就是深入到社会经济领域中去,才能揭示出封建经济与衣民战争的因果关系,才能对农民战争的起因、性质、结局得出正确的分析。本文试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提出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社会经济领域 康茂才 还定三秦 明王朝 社会生活 秦末农民大起义 弘治年间 田连阡陌 西汉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性格与下属能力发展——基于刘邦、项羽与韩信的角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阿山江.买买提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2,共3页
领导性格是领导意志的直接体现,它对下属的情绪、行为甚至命运走向都会产生较强的导向和影响作用。历史上领导者的性格对下属能力发展产生影响的不乏其人。韩信一生的大起大落,就与他的领导项羽和刘邦的性格息息相关。项羽和刘邦都有称... 领导性格是领导意志的直接体现,它对下属的情绪、行为甚至命运走向都会产生较强的导向和影响作用。历史上领导者的性格对下属能力发展产生影响的不乏其人。韩信一生的大起大落,就与他的领导项羽和刘邦的性格息息相关。项羽和刘邦都有称霸天下的鸿鹄之志。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在各方面都不能与项羽相提并论。就个人能力而言,刘邦武不能上阵,而项羽勇冠三军,力能拔山;从双方兵力来讲,刘邦仅有十万人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梁 张耳 力能 士为知己者死 高祖本纪 秦末农民大起义 还定三秦 将军印 漂母之恩 长乐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邯刑奴之军与秦爵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前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60-64,共5页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陈胜部将周文率几十万大军直逼防守空虚的咸阳,一时间咸阳城危在旦夕,惊恐万状,秦王朝急令少府章邯率领由骊山之徒和人奴产子组成的刑奴之军仓促应战。想不到这支军队在短短的几月内,败周文,杀田臧,攻...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陈胜部将周文率几十万大军直逼防守空虚的咸阳,一时间咸阳城危在旦夕,惊恐万状,秦王朝急令少府章邯率领由骊山之徒和人奴产子组成的刑奴之军仓促应战。想不到这支军队在短短的几月内,败周文,杀田臧,攻下起义军据点陈县,逼死陈胜,又横扫中原,杀死项梁,迫使刘邦、项羽退避彭城,继而进军河北,直逼巨鹿,几乎给奄奄一息的秦王朝带来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邯 秦王朝 秦末农民大起义 隐宫 项梁 咸阳城 陈县 人奴 骊山徒 秦始皇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围剿游侠到惩治豪门
12
作者 李晚成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7-48,共2页
汉初,巨乱初息,政权草创,种种不安定的因素蛰伏四野,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其中侯门豪族逞势与"侠以武犯禁"为最,事实上成了西汉社会治安日趋恶化的两大毒瘤. 游侠原是从后期墨家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阶层.这部分人尚武轻死,不... 汉初,巨乱初息,政权草创,种种不安定的因素蛰伏四野,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其中侯门豪族逞势与"侠以武犯禁"为最,事实上成了西汉社会治安日趋恶化的两大毒瘤. 游侠原是从后期墨家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阶层.这部分人尚武轻死,不服管束,在战国后期的动乱中,多为诸侯国的统治者网罗,从事一些行劫暗刺的恐怖活动.秦统一六国后,游侠阶层这种反社会的特点很快成了不安定的因素.秦始皇曾采用急法峻刑的措施打击游侠.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统一六国 郭解 后期墨家 社会治安 摧毁性 反社会 秦末农民大起义 文景 诸侯国 战国后期
原文传递
也论六国贵族反秦斗争的性质——与李桂海同志商榷
13
作者 胡一华 《丽水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72-80,共9页
关于六国旧贵族反秦斗争的性质问题,在史学界长期以来意见分歧,迄今,不仅在认识上仍未取得一致,而且论争的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引伸,即围绕着参加反秦的六国贵族势力,究竟是不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这个问题是与旧六国... 关于六国旧贵族反秦斗争的性质问题,在史学界长期以来意见分歧,迄今,不仅在认识上仍未取得一致,而且论争的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引伸,即围绕着参加反秦的六国贵族势力,究竟是不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这个问题是与旧六国贵族反秦斗争的性质紧密相关的。李桂海同志在《论秦末六国贵族反秦斗争的性质》(以下简称“李文”,见《求是学刊》1985年第4期)一文中,完全赞同并且发挥了那种“一部分六国贵族鼓吹恢复到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状态,虽然是一种落后的政治主张,但他们在反秦斗争中都很坚决,所以客观上仍然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还肯定这一看法“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农民大起义 农民起义 分裂割据 李桂 求是学刊 秦王朝 章邯 诸侯王 上将军 意见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幕绝妙的“讽刺喜剧”——睢景臣的套曲《高祖还乡》赏析
14
作者 郑学文 邹世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8-89,共2页
元代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散曲里别开生面、光耀千秋的奇篇。曲中有魔驳的场景、有生动的情节、有各色的人物、有幽默的语言,它酷似一幕绝妙的“讽刺喜剧”。 公元前202年,沛人刘帮灭掉项羽,统一全国,终于乘着... 元代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散曲里别开生面、光耀千秋的奇篇。曲中有魔驳的场景、有生动的情节、有各色的人物、有幽默的语言,它酷似一幕绝妙的“讽刺喜剧”。 公元前202年,沛人刘帮灭掉项羽,统一全国,终于乘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洪波巨浪,爬上了汉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並于公元前195年,御驾亲征,平定了英布叛乱,握稳了玉玺权柄,旋班师过沛还乡。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洒酣,高祖击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祖还乡 讽刺喜剧 哨遍 般涉调 秦末农民大起义 抒情主人公 钟嗣成 录鬼簿 戏曲家 泣数行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科课堂讨论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15
作者 鲍尔义 《教育论丛》 1985年第2期11-14,共4页
解放以来,中学历史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与形势的要求比差距很大。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条主义,一切跟随高考指挥棒转,死记硬背成风。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培养出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材。我从事历史教学多年,痛感这个问... 解放以来,中学历史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与形势的要求比差距很大。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条主义,一切跟随高考指挥棒转,死记硬背成风。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培养出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材。我从事历史教学多年,痛感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就“怎样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专题作了一点探索。一、开展课堂讨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我在初一年级历史课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试图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现举例如下: (一)关于“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特点”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课堂讨论 历史课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创造思维 高考指挥棒 知识的理解 教学效果 黄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绛侯周勃
16
作者 谢伟锋 《运城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71-72,共2页
今天的山西绛县西北,原是汉初绛侯周勃的封地。 周勃是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得力的大将。他和刘邦是同乡,都是沛县人,他出身贫苦,靠织蚕箔为生,会吹萧,常给人办丧事当乐人。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刘邦从沛县起兵,周勃即跟随刘邦。在历次的征战... 今天的山西绛县西北,原是汉初绛侯周勃的封地。 周勃是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得力的大将。他和刘邦是同乡,都是沛县人,他出身贫苦,靠织蚕箔为生,会吹萧,常给人办丧事当乐人。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刘邦从沛县起兵,周勃即跟随刘邦。在历次的征战中,屡建战功。刘邦建立了汉朝,封周勃为绛侯。周勃为人质朴忠厚,刘邦认为他可靠,可托以大事。 刘邦的皇后吕雉,为人阴狠毒辣,好自作主张。刘邦总有些担心。后来他在打英布时,被流箭射中。病重时,他把大臣召集到跟前,吩咐人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伙儿当着他的面,歃了血,起誓说:“从今以后,不是汉朝刘家子孙,不得封王,违背这个盟约的,大家共同讨伐他。”大臣们宣了誓,刘邦这才放了心。 刘邦的病越来越重了,他把吕后叫了进来,嘱咐后事。吕后问他:“皇上百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侯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吕雉 汉高祖刘邦 吕禄 汉惠帝 北军 郦寄 审食其 鲁元公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初社会发展原因探讨
17
作者 叶洪添 罗晓文 《惠阳师专学报》 1981年第1期6-14,共9页
西汉初期社会发展较快这是无容置疑的。然而,汉初社会经济为何能从凋残走向繁荣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为探讨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教学术界诸同志。一论证西汉初期社会历史发展的状况,首先必须... 西汉初期社会发展较快这是无容置疑的。然而,汉初社会经济为何能从凋残走向繁荣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为探讨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教学术界诸同志。一论证西汉初期社会历史发展的状况,首先必须分析秦朝末年阶级斗争的形势,正确地、全面地评价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秦统一中国后,劳动人民本希望结束割据分裂的封建统一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初期 秦统一中国 与民休息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王朝 无容置疑 异姓王 西汉王朝 景帝 二千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历史上的平均主义问题
18
作者 张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6-10,5,共6页
关于平均主义问题,史学界曾经讨论过一些时日,认识上颇有收获,但是还可深入讨论。现在我就这个问题发表几点意见,就教于学界同道。一、流寇主义不是平均主义的产物平均主义思想,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里,历... 关于平均主义问题,史学界曾经讨论过一些时日,认识上颇有收获,但是还可深入讨论。现在我就这个问题发表几点意见,就教于学界同道。一、流寇主义不是平均主义的产物平均主义思想,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里,历代贫苦农民和沦为流氓无产者的破产农民都有。而历史上发生的农民战争,并不每一次都表现为流寇主义的形式。秦末农民大起义,陈涉据陈(今河南淮阳县)称王,建国号“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农民大起义 河南淮阳 陈涉 钟相杨么起义 明朝政府 明王朝 人类社会 楚汉战争 崇祯帝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历史新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举隅
19
作者 张秀华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1年第7期136-138,共3页
从2017年秋季开始,初中历史统编新教材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使用。统编历史新教材变化较大,它的一大亮点就是在编写体例上打破了原来教材的专题史编写体例,回归编年体编写体例。这更能体现出历史学科时序性、线索性的特点,更符合初中学生... 从2017年秋季开始,初中历史统编新教材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使用。统编历史新教材变化较大,它的一大亮点就是在编写体例上打破了原来教材的专题史编写体例,回归编年体编写体例。这更能体现出历史学科时序性、线索性的特点,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更便于教师教学。但是,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在顺序的编排上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下面就统编七年级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和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两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写体例 初中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 新教材 专题史 时序性 两课 认知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朝历史学习方法谈
20
作者 张秀芬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0年第11期82-85,共4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讲述的是秦朝建立、巩固和灭亡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首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讲述的是秦朝建立、巩固和灭亡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首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但是秦朝由于暴政,导致二世而亡,成为短命王朝。这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第10课内容对前一课中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地进行了补充,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秦始皇。学习、掌握秦朝这一部分的知识时,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关注导言,牢记概念,运用地图,掌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中央集权国家 秦统一中国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二世而亡 历史人物形象 秦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