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土地租佃制度的变革——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佃农权利调整为中心
1
作者 田丰源 《世界历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230-250,296,共22页
土地租佃制度是英国土地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现租佃制度现代化转变的国家之一。19世纪英国土地租佃制度依然具有传统性,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及变革的压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英国佃农权利主要在佃农... 土地租佃制度是英国土地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现租佃制度现代化转变的国家之一。19世纪英国土地租佃制度依然具有传统性,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及变革的压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英国佃农权利主要在佃农投资补偿权、土地经营自主权和限制地主狩猎活动对租佃经营的干扰等三个方面取得重要的立法进展。这次佃农权利的调整使英国土地租佃制度的商业性特征更加突出,租佃双方以平等和独立的地位和身份进行合作,实现了土地租佃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同时,土地租佃制度的变革所推动的农村社会秩序的变化表明了土地租佃制度所蕴含的农村社会意义。佃农权利调整的过程也反映出英国土地租佃制度的变革具有鲜明的渐进性、应激性,以及推动变革的社会阶层具有多元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农业史 土地租佃制度 佃农权利 农业危机 主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产出的作用分析——基于德怀特·希·帕金斯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昉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72,共9页
文章在借鉴美国学者德怀特.希.帕金斯研究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分配和租佃制度的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租佃率和租佃契约的内容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租佃制度完全有可能... 文章在借鉴美国学者德怀特.希.帕金斯研究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分配和租佃制度的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租佃率和租佃契约的内容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租佃制度完全有可能对农业产出产生积极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社会 租佃制度 租佃 租佃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河南租佃制度述略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天奖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4-62,共9页
一近代河南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据本世纪30年代中约计,相当于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0%左右)。这些土地少部分用雇工(长工、月工)方式经营,大部分租给农民耕种。通行的租佃形式名目繁多,可大别之为定额租制和分成租... 一近代河南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据本世纪30年代中约计,相当于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0%左右)。这些土地少部分用雇工(长工、月工)方式经营,大部分租给农民耕种。通行的租佃形式名目繁多,可大别之为定额租制和分成租制两大类,简述如下: (一) 定额租制。有实物定额租制和现金定额租制两种。与此相关联的还有预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额租制 租佃形式 租佃制度 分成租制 河南 佃农 地主阶级 地租剥削 租约 押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水江文书》看清代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民族地区租佃制度的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罗云丹 邓锦凤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4期82-88,共7页
《清水江文书》收录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租佃契约契式类型多样。清代以来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民族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土地租佃契约制度,其地租形态主要包括实物分成制、实物定额制和固定货币制。清代至民国时期,土地是民间一宗重要的私有... 《清水江文书》收录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租佃契约契式类型多样。清代以来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民族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土地租佃契约制度,其地租形态主要包括实物分成制、实物定额制和固定货币制。清代至民国时期,土地是民间一宗重要的私有财产,锦屏民间的地权分散而又相对集中,同时土地多头共有关系普遍,地主与佃户之间也存在着多头关系,佃户的来源以当地世居农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至民国时期 清水江文书 租佃契约 租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水江文书》看清代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民族地区租佃制度的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罗云丹 邓锦凤 《凯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4-179,共6页
《清水江文书》收录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租佃契约契式类型多样。清代以来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土地租佃契约制度,其地租形态主要包括实物分成制、实物定额制和固定货币制。清代至民国时期,土地是民间一宗重要的私有财产... 《清水江文书》收录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租佃契约契式类型多样。清代以来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土地租佃契约制度,其地租形态主要包括实物分成制、实物定额制和固定货币制。清代至民国时期,土地是民间一宗重要的私有财产,锦屏民间的土地并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分散在为数众多的人手里,同时土地多头共有关系普遍,地主与佃户之间也存在着多头关系,佃户的来源以当地世居农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至民国时期 清水江文书 租佃契约 租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12—1937年河南租佃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贵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3,共5页
1912-1937年,河南租佃制度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谷租开始占主导地位,租佃关系多以直租立约为主,租期缩短,地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隐性剥削加重。这一特点不仅反映了租佃方式的新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河南经济以农业为主... 1912-1937年,河南租佃制度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谷租开始占主导地位,租佃关系多以直租立约为主,租期缩短,地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隐性剥削加重。这一特点不仅反映了租佃方式的新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河南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工业微弱发展的状况,表明了河南在向近代化迈进过程中步履维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河南租佃制度 谷租 租约 地租率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以租佃制度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51-55,共5页
从租佃制度的视角观察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演进路径,可以见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关系从不对等到逐渐平等,使用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对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给我国... 从租佃制度的视角观察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演进路径,可以见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关系从不对等到逐渐平等,使用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对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给我国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租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土地租佃制度刍议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德元 《经济前沿》 2003年第4期36-38,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定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党国英等同志积极呼吁的"把农民土地使用权当作财产权来保护"的目的似乎就要达到了,这部法律确实如他们所愿地把农民土地使用权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定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党国英等同志积极呼吁的"把农民土地使用权当作财产权来保护"的目的似乎就要达到了,这部法律确实如他们所愿地把农民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现行法律同时使用的两种"术语")界定为物权.但这种"物权"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我们希望正在酝酿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能给予明示,抛却"集体所有"那已嚼得乏味的糖渣,"大胆"宣布土地国有,给农民一个真正的物权--永佃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权 土地租佃制度 中国 农村土地 集体所有制 承包经营权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松赞干布统一后的土地赋役和租佃制度 被引量:1
9
作者 格桑达吉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29-31,59,共4页
关键词 松赞干布 租佃制度 农田 屯田 王田 青藏高原 赋役 农奴主 边境地区 试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近代化中的民事习惯——民国基层社会租佃制度的法律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昕杰 《法律史评论》 2010年第1期28-43,共16页
清末变法修律,摒弃中国传统法向西方国家学习,在救国图存的强大历史压力下,大陆法系的民法典成为制定本国民法的范本。按照当时立法者之一的梅仲协所称,民国民法典“采德国立法例者十之六七,瑞士立法例者,十之三四、而法、日、苏之成规... 清末变法修律,摒弃中国传统法向西方国家学习,在救国图存的强大历史压力下,大陆法系的民法典成为制定本国民法的范本。按照当时立法者之一的梅仲协所称,民国民法典“采德国立法例者十之六七,瑞士立法例者,十之三四、而法、日、苏之成规,亦尝撷取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民法典 法律近代化 法律实践 租佃制度 基层社会 民事习惯 变法修律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租佃制度演变的历史考察——基于风险规避和博弈能力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6-66,共11页
文章基于风险规避和博弈能力视角,回顾了历史上土地租佃制度的变迁及其租佃形态特征,得到的结论是自唐中后期以来,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较为稳定,且当地租增值难以实现,即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使得粮食亩产上升缓慢或不变时,博弈能力是影响... 文章基于风险规避和博弈能力视角,回顾了历史上土地租佃制度的变迁及其租佃形态特征,得到的结论是自唐中后期以来,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较为稳定,且当地租增值难以实现,即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使得粮食亩产上升缓慢或不变时,博弈能力是影响土地租佃制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唐中后期,大土地所有制再次快速发展,地主的博弈能力较强,所以土地租佃制度以定额租制为主;北宋以后,地主的经济力量减弱,博弈能力下降,佃农的博弈能力上升,所以土地租佃制度以分成租制为主。当地租具有增值的可能,即粮食亩产具有提高的潜力时,定额租制对地主和佃农都有利,南宋和清代前期就表现出了这一特征。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力量的较量,均是为了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从而进行地租博弈,这是一种你得即我失的零和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规避 博弈能力 租佃制度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西北地区的土地租佃制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向达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77-84,共8页
土地租佃制度,在中国封建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中,一向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代全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商品经济对西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浸润,虽然已显示出若干引人瞩目的时代特征,但是旧的土地租佃制度的古老框架似乎甚少为... 土地租佃制度,在中国封建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中,一向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代全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商品经济对西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浸润,虽然已显示出若干引人瞩目的时代特征,但是旧的土地租佃制度的古老框架似乎甚少为其所动。由于农村土地的高度兼并集中,整个近代,租佃关系一直都是西北农村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一方面,少量的军阀、官僚、地主,僧侣占有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则必然会存在大量失去土地而又无其它方式谋生的农民,于是后者不得不向前者求租地以耕种,并以各类地租的形式向土地占有者奉献自己的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租佃制度 西北地区 近代 农村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经济 农村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乌调查》中的土地租佃制度——地富阶级在租佃和农业规模经营之间的选择
13
作者 张苗 《中国市场》 2014年第16期109-110,共2页
中国的土地细碎化一直受到很大的关注,很多学者将其视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发展的桎梏。由此,人们提出加快工业化、加快城镇化、清晰稳定产权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体系等一系列的建议①,来加快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认为这些... 中国的土地细碎化一直受到很大的关注,很多学者将其视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发展的桎梏。由此,人们提出加快工业化、加快城镇化、清晰稳定产权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体系等一系列的建议①,来加快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认为这些措施能够促进农地集中和农业规模化发展。但是,这只考虑了土地的供给方面,却忽视了需求方面。长期以来,"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即使承包经营权流转顺畅,供给充足,但是无法吸引资本,农业规模经营就无从谈起。本文以《寻乌调查》中地主富农集中了大量土地,但却不规模化经营而选择租佃给农户以收取租金为例,说明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归根结底是由农业经营收益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租佃制度 农业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被引量:30
14
作者 温锐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75,共12页
在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 ,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 ;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营的选择和... 在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 ,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 ;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营的选择和政府无暇顾及社区公共事业的现状相联系 ,与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要素流通体制相适应 ,是农村社会的经济选择 ,对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有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 土地租佃制度 农村社会经济 农业经济史 中国
原文传递
从二五到三七五:近代浙江租佃制度与国民党浙江二五减租政策的嬗变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小嘉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159,162,共10页
本文在考察浙江租佃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浙江二五减租过程中减租政策特别是减租标准的变化。本文通过回溯减租运动的发展,揭示减租政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减租从农民运动演化为国家大法,减租标准从二五变为三七五,减租... 本文在考察浙江租佃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浙江二五减租过程中减租政策特别是减租标准的变化。本文通过回溯减租运动的发展,揭示减租政策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减租从农民运动演化为国家大法,减租标准从二五变为三七五,减租主体从农民变为国家,实质上是传统的私域减租,到国家干预下的公域减租的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租佃制度 二五减租 农民运动 减租标准 减租政策
原文传递
战时财政扩张与租佃制度变迁:以川西地区为例(1937—1945)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杨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85,共18页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家财赋重地沦陷,财政收入减少,国民政府以增发货币的办法弥补赤字,引起通货恶性膨胀。为有效控制粮食,增加财政收入,国民政府自1941年起实行田赋征实政策。八年抗战,五度征实,四川田赋征实数额几乎占国统区田赋总收入...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家财赋重地沦陷,财政收入减少,国民政府以增发货币的办法弥补赤字,引起通货恶性膨胀。为有效控制粮食,增加财政收入,国民政府自1941年起实行田赋征实政策。八年抗战,五度征实,四川田赋征实数额几乎占国统区田赋总收入的1/3。地主是田赋的主要承担者,田赋征实使地主收益受损。但地主也通过加租、加押、缩扣等手段改变租佃制度,向佃农转嫁田赋负担。这一行为压缩了佃农的土地收益,引发了较为普遍的租佃纠纷。抗战期间,国家占有土地收益的比例剧增,土地收益分配的基本格局产生变动。地主和佃农围绕剩余利益展开竞争,致使主佃关系恶化,后方农村逐渐演变成矛盾不断积聚的火药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川西地区 战时财政 租佃制度 土地收益
原文传递
苏区土地租佃制度演进:从绝对禁止到相对自由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和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7-107,共11页
在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血与火的洗礼下,苏区土地法创立伊始就禁止了土地租佃现象,以防传统地租剥削死灰复燃。但随后政府公地、红军公田、老幼病疾家庭土地难以耕作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苏区立法者们不得不由革命理想回... 在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血与火的洗礼下,苏区土地法创立伊始就禁止了土地租佃现象,以防传统地租剥削死灰复燃。但随后政府公地、红军公田、老幼病疾家庭土地难以耕作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苏区立法者们不得不由革命理想回归到现实理性,放弃了这一矫枉过正的做法,逐步放开了对土地租佃的限制,并最终确立了租佃相对自由原则。在从绝对禁止到相对自由之曲折演进中,苏区租佃制度实现了否定之否定的历史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租佃制度 土地法 根据地法
原文传递
国家、制度、要素市场与发展——中国近世租佃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波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租佃制度在历史上绵延数千年,在近世(宋代至民国)至少覆盖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构成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被看作是解开中国社会发展之谜的一把关键钥匙。对这项制度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也存在着很多流行的误解。本文试图在前... 租佃制度在历史上绵延数千年,在近世(宋代至民国)至少覆盖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构成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被看作是解开中国社会发展之谜的一把关键钥匙。对这项制度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也存在着很多流行的误解。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一些根本性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发展 制度研究 租佃制度 要素市场 国家 研究成果 性问题 土地
原文传递
农场制还是租佃制:企业的制度选择——以通海垦牧公司为例
19
作者 高超群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从明清以来,工厂(工场)制、包买制和家庭手工业在中国长期并存。生产组织形式是明清和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明清经济史中,讨论的焦点问题是为何包买制(放料制)不能发展演变为工厂制,而在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学者们更为关注... 从明清以来,工厂(工场)制、包买制和家庭手工业在中国长期并存。生产组织形式是明清和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明清经济史中,讨论的焦点问题是为何包买制(放料制)不能发展演变为工厂制,而在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学者们更为关注的是为何工厂制未能完全取代包买制。前人研究的视角大多在于比较二者的效率高低、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或者文化、制度框架的约束等等。较少有实证研究,从企业制度选择的角度分析在历史实践中企业是如何选择不同的制度的,以及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如何混合使用不同的制度来组织生产。与工业企业类似,在农业的生产组织当中也存在租佃制与农场的区别。张謇大生集团的通海垦牧公司,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新型农业公司"。其生产组织非常复杂,既有公司自耕土地,也有租佃。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企业的制度选择,不仅是一个生产效率比较的问题,它和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权力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其所实行的租佃制,对佃户有着强烈约束和控制力,也就是说,存在着从租佃制转变为农场制的可能性。它提醒我们,在现实中,农场制和租佃制之间存在着很多中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佃制度 农场制度 通海垦牧公司 张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租佃制度与农业互助合作
20
作者 魏本权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仅从剥削与被剥削、土地租让与经营的角度并不能全面认识租佃制度的内涵,租佃制度还包含着业佃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关系。以往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研究往往只注意到佃农之间的互助合作行为,而在租佃制度中以伙种、分种、换工、帮工、分租、... 仅从剥削与被剥削、土地租让与经营的角度并不能全面认识租佃制度的内涵,租佃制度还包含着业佃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关系。以往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研究往往只注意到佃农之间的互助合作行为,而在租佃制度中以伙种、分种、换工、帮工、分租、力租、永佃、减租等形式存在的业佃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则被遮蔽于剥削关系之下。在租佃制度中,非对称性的合作与互助是业佃关系的常态,租佃关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性、剥削与互助并存是租佃制度的基本特征。对构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来说,限制租佃关系的剥削性,倡导基于自愿、公正、互惠的农业互助合作,形成租佃与互助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改进租佃制度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佃制度 非对称性合作 业佃关系 农业互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