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GPT引发的金融科技伦理风险与监管模式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鸿浩 鲁宇 林绮琪 《当代经济》 2024年第9期29-36,共8页
治理由ChatGPT引发的金融科技伦理风险,可有效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在界定金融科技伦理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分析ChatGPT引发的金融科技伦理风险重要议题及其形成原因与监管价值取向,深入探究我国的金融科技伦理风险监管模式,以及其存在的系... 治理由ChatGPT引发的金融科技伦理风险,可有效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在界定金融科技伦理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分析ChatGPT引发的金融科技伦理风险重要议题及其形成原因与监管价值取向,深入探究我国的金融科技伦理风险监管模式,以及其存在的系统性漏洞和改革取向,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金融科技伦理风险监管的经验。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科技伦理风险监管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监管主体权责不清、监管政策滞后、缺乏技术赋能、地方监管政策较少等问题,将影响监管职能发挥。鉴于此,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从央地政策协调、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明确监管职责、技术赋能监管、差异化监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创新监管模式,旨在重构金融科技伦理,使ChatGPT更好地服务于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金融科技伦理风险 监管政策 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科技伦理风险的识别与预警
2
作者 张艳国 《学术前沿》 2025年第5期60-70,共11页
文化科技伦理风险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阶段性与时代性、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等特征。中国文化科技伦理正面临文化价值认同失真、文化参与主体失衡、文化数据存储失范、文创产品权责失序和文化安全防线失固等诸多风险。文化科技伦理风险... 文化科技伦理风险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阶段性与时代性、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等特征。中国文化科技伦理正面临文化价值认同失真、文化参与主体失衡、文化数据存储失范、文创产品权责失序和文化安全防线失固等诸多风险。文化科技伦理风险预警必须坚持文化科技领域党的领导地位、以人为本、多方共建和网格管理,通过强化专业能力、畅通收传路径、完善体制机制、对接下游产业、加强教育推广等措施,构建起全面有效的预警机制,助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转型 文化科技伦理风险 识别与预警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构建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阁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当前,世界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新兴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科技伦理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之一,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现实逻辑基础。构建新... 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当前,世界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新兴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科技伦理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之一,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现实逻辑基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为理论指导,以科技活动发展规律为客观遵循,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基本内容,从防范科技伦理治理风险,强化科技伦理教育培训机制,完善科技伦理审查监督体制,加强科技伦理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我国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和水平,进而保障科技创新活动行稳致远,促进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 科技伦理风险 科技伦理治理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共生产框架下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基础性功能与其对应的实现方式
4
作者 王磊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8期214-221,共8页
发达的经济不仅为科技创新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伦理方面的隐患。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科技伦理治理挑战时,政府、专家和公众等主体如何达成合作来共同打开科技伦理治理的“黑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选择科技伦理治理中政... 发达的经济不仅为科技创新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伦理方面的隐患。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科技伦理治理挑战时,政府、专家和公众等主体如何达成合作来共同打开科技伦理治理的“黑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选择科技伦理治理中政府、专家和公众这3类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主体,基于科技伦理治理的内容,对“知识共生产”的概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知识共生产研究框架,分析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基础性功能与其对应的实现方式。研究认为,政府(治理知识型生产者)、专家(专业知识型生产者)和公众(助力知识型生产者)共同参与到科技伦理风险问题的治理过程,分别具有政策架构支持、知识储备运用和外在助力推动的基础性功能,并分别通过政策支持实现方式与宏观架构治理方式、知识储备作用方式与知识实践运用方式、现实动因推动方式与外在助力参与方式来发挥政府知识的治理作用、专家知识的专业作用和公众知识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共生产,进而推动科技伦理风险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可以从框架、视角和理念三方面深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治理 知识共生产 科技伦理风险 治理主体 基础性功能 实现方式 科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风险因素与伦理共识策略研究
5
作者 田文君 申丽娟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12期6884-6889,共6页
现代科技发展在带来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前所未有的科技伦理风险。科技伦理风险治理既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安全导向,又是推进科技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科技发展面临着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网络安全... 现代科技发展在带来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前所未有的科技伦理风险。科技伦理风险治理既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安全导向,又是推进科技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科技发展面临着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网络安全多重风险产生的困境,本文主要从认知、群体认同、舆情处理三个角度识别科技多重伦理风险的生成因素,以构建科学的伦理共识为出发点,探索科技伦理风险治理应对策略,以期为有效应对科技伦理风险提供理论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风险治理 科技风险 因素 共识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生产力发展的伦理风险及其规避路径
6
作者 李瑞奇 胡启龙 卢元芬 《湖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3-89,共7页
生产力水平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技术依托的智能生产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反映了人类寻求体力劳动解放的强烈需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具有先进性... 生产力水平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技术依托的智能生产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反映了人类寻求体力劳动解放的强烈需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具有先进性、普惠性、精确性的特征。但智能生产力的发展仍面临着伦理风险,即资本逻辑裹挟下的异化倾向、深度伪造技术的负面效应和替代性决策所带来的本体性安全挑战。合理规避智能生产力发展的伦理风险,应从“防范资本逻辑,界定准入边界”“运用法治思维,明晰责任主体”和“推动智能向善,守护本体安全”三方面着手,以推动智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生产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 科技伦理风险 规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风险伦理原则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秋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14,共7页
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技术哲学和STS研究的关注。传统上风险问题属于决策理论的研究范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凸显,科技伦理学也逐渐重视风险问题。决策理论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广泛使用数学方法,基本上不考虑意愿、知情同意和尊重... 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技术哲学和STS研究的关注。传统上风险问题属于决策理论的研究范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凸显,科技伦理学也逐渐重视风险问题。决策理论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广泛使用数学方法,基本上不考虑意愿、知情同意和尊重等伦理因素。对这些伦理因素的忽视将严重影响对科技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不利于规避和降低科技风险。伦理向度和构建合理的伦理原则对于评估和规避科技风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风险 伦理因素 科技风险伦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审查制度的体系化建构
8
作者 赵精武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6,共13页
目前我国科技伦理审查实践存在审查形式化、虚置化等现实问题,并且科技伦理治理固有的“软治理”特征也使得该制度难以实现预期的制度目标。实践中伦理失控风险主要表现为既有的科技伦理审查制度难以有效控制人工智能科技伦理风险,造成... 目前我国科技伦理审查实践存在审查形式化、虚置化等现实问题,并且科技伦理治理固有的“软治理”特征也使得该制度难以实现预期的制度目标。实践中伦理失控风险主要表现为既有的科技伦理审查制度难以有效控制人工智能科技伦理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未能明确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审查制度的功能定位,导致在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审查程序等方面存在模糊性问题。该审查制度虽然属于典型的风险治理范式,但其以非强制性的社会伦理规范为制度基础,审查结果属于伦理道德层面的判断,其性质属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合理性审查。基于此种定位,应当适当区分科技伦理委员会与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定位差异,仅限于涉及敏感研究领域才强制要求被审查对象组建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并将审查结果与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一并作为采取特定治理措施的风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审查 科技伦理风险 合理审查
原文传递
基于LDA模型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体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贾婷 陈强 沈天添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2-659,共8页
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对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体系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准则关键词的阶段差异对比、核心主题的聚合体系分析,总结出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治理共识的6大演变趋势,均表明实践导向已成... 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对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体系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准则关键词的阶段差异对比、核心主题的聚合体系分析,总结出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治理共识的6大演变趋势,均表明实践导向已成为核心共识。但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存在“可操作性受限、考量要素不同质、伦理洗白、法律转化难”等实践适用性困境,亟须在技术、组织及制度层面弥补实践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风险 人工智能伦理准则 演进趋势 实践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科技负外部性隐私伦理风险的治理
10
作者 毛牧然 董晓梅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62,共8页
遵循《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所提出的伦理先行、加强源头治理的治理要求、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的意见,针对去匿名化、管理不善、知情同意失效、群体隐私侵权所带来的4种处于立法保护空白状态的信息科技负外部性隐私伦理风... 遵循《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所提出的伦理先行、加强源头治理的治理要求、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的意见,针对去匿名化、管理不善、知情同意失效、群体隐私侵权所带来的4种处于立法保护空白状态的信息科技负外部性隐私伦理风险问题,提出并论证了“信息科技客体分别与信息科技主体认识能力局限性和片面价值观相融合是信息科技负外部性隐私伦理风险的两方面成因”这一观点,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项能够从源头予以治理的制度保障措施,即个人信息保护基金制度、个人信息集体管理制度以及隐私保护设计及其制度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风险 负外部性隐私伦理风险 科技伦理治理 制度保障措施 隐私保护设计
原文传递
论信息隐私伦理风险的成因与治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毛牧然 董晓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所提出的加强源头治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的意见指导下,针对知情同意失效、去匿名化以及群体隐私侵权所带来的三种处于立法保护空白状态的信息隐私伦理风险问题,提出并论证了“信息科技客体与... 在《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所提出的加强源头治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的意见指导下,针对知情同意失效、去匿名化以及群体隐私侵权所带来的三种处于立法保护空白状态的信息隐私伦理风险问题,提出并论证了“信息科技客体与信息科技主体有限认知、信息科技客体与信息科技主体片面价值观相结合是信息隐私伦理风险的两方面成因”这一观点,之后,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两项能够从源头予以治理的制度保障措施,即个人信息保护基金制度和隐私保护设计及其制度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风险 信息隐私伦理风险 科技伦理治理 制度保障措施 隐私保护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