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艺术的“真实”看“虚拟”的未来——中国科幻歌剧《七日》首演版的戏剧表达探究
1
作者 陈莉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
近年来,中国歌剧的多样化创新发展,不仅为观众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增添了多彩的体验,而且丰富了歌剧的创演经验。中国首部科幻歌剧《七日》是由作曲家郝维亚和编剧王爰飞再度携手创作的第二部“中国新歌剧”,在体裁样式上则属于“‘正歌... 近年来,中国歌剧的多样化创新发展,不仅为观众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增添了多彩的体验,而且丰富了歌剧的创演经验。中国首部科幻歌剧《七日》是由作曲家郝维亚和编剧王爰飞再度携手创作的第二部“中国新歌剧”,在体裁样式上则属于“‘正歌剧’风格歌剧”。科幻歌剧《七日》的创新实践与大胆尝试,填补了中国歌剧创演题材上的空白,引发对中国歌剧创新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日》 科幻歌剧 戏剧表达 科幻审美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幻题材舞台剧中舞台美术“涵指”嬗变——以科幻歌剧《七日》为例
2
作者 潘天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科幻舞台剧演出形式频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幻题材舞台剧中舞台美术“涵指”的嬗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依托于科幻舞台剧的舞台美术形式也产生了变革。本文分析科幻题材不仅促使舞台剧舞美的“涵指”获得扩展、“涵指”意象的跨... 科幻舞台剧演出形式频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幻题材舞台剧中舞台美术“涵指”的嬗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依托于科幻舞台剧的舞台美术形式也产生了变革。本文分析科幻题材不仅促使舞台剧舞美的“涵指”获得扩展、“涵指”意象的跨体裁性,给予“涵指”无限延伸的思考,为展现舞台魅力、为观众留下遐想空间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题材 舞台剧 “涵指” 科幻歌剧《七日》
原文传递
别现代主义、定性计算感与后人类音乐
3
作者 孙月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定性计算感源自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数量计算,其旨在定义一种人类空间、环境数据与人的情感影响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性质计算。后人类音乐研究旨在从后人类主义视角出发,观察当代音乐中具有明显后人类特征的音乐... 定性计算感源自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数量计算,其旨在定义一种人类空间、环境数据与人的情感影响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性质计算。后人类音乐研究旨在从后人类主义视角出发,观察当代音乐中具有明显后人类特征的音乐艺术实践。别现代主义源自当代中国原创学术话语体系的“别现代”理论,根植文化主体性意识和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具有显著的人文学批判精神与美学学科特性。探讨后人类音乐,在聚焦音乐自身的同时,也有必要关注其科技前因与哲学后果,需要以后人类音乐为中心,系统讨论其主要构成与艺术特征,揭示定性计算感作为其技术环境的前置条件,并进一步置于更宏观的别现代主义哲学语境中加以考察。中文科幻歌剧《七日》就是一个具有后人类特征的后人类主义音乐个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音乐 定性计算感 别现代主义 科幻歌剧 《七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森太空歌剧式科幻小说《月亮孩子》中的人类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关景军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X期48-49,共2页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杰克·威廉森代表作有《反物质飞船》、《CT辐射》、《黑太阳》、《天网坠落》等。作为"太空歌剧"的两大台柱子作家之一,威廉森的科幻小说多具有典型的"太空歌剧"艺术特征。"太空歌剧&q...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杰克·威廉森代表作有《反物质飞船》、《CT辐射》、《黑太阳》、《天网坠落》等。作为"太空歌剧"的两大台柱子作家之一,威廉森的科幻小说多具有典型的"太空歌剧"艺术特征。"太空歌剧"式科幻小说,作为以太空旅行的科幻文学中的一种主要流派,拥有个性化的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威廉森"太空歌剧"式科幻小说,解读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威廉森 太空歌剧科幻小说 《月亮孩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