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文化与本土经验中的科幻审美——基于电影《流浪地球》的情感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苏东晓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02-106,共5页
电影《流浪地球》是一则民族寓言,它所开启的并不是西方科幻正统里所显现的精英式的、现代性批判的科幻审美,而是面对现代性历程中的西方压迫及“自由”困境,用一个充满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自信的拯救地球的科幻故事,投射了当代中国社会... 电影《流浪地球》是一则民族寓言,它所开启的并不是西方科幻正统里所显现的精英式的、现代性批判的科幻审美,而是面对现代性历程中的西方压迫及“自由”困境,用一个充满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自信的拯救地球的科幻故事,投射了当代中国社会基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抵抗与反思。该影片的科幻审美既有世界审美现代性中共有的“惊颤”,又直观呈现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悲欣交集”的情感结构,同时还是一种“革命”与“乡愁”相伴生的乌托邦愿景和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科幻审美 惊颤 悲欣交集 革命与乡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对撞下的日本科幻动画审美
2
作者 祝力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24,共8页
日本科幻动画的发展是处于战后日本社会发展、国际化程度加深的时代背景之中的,日本科幻动画的美学创作意图、受众审美取向受到了来自西方美学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日本科幻动画有一些具象化的审美特征,如本土审美的基底与西方美学的渗入... 日本科幻动画的发展是处于战后日本社会发展、国际化程度加深的时代背景之中的,日本科幻动画的美学创作意图、受众审美取向受到了来自西方美学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日本科幻动画有一些具象化的审美特征,如本土审美的基底与西方美学的渗入、暴力美学与消费主义美学、“亚文化”的流行与“多元审美”的趋向。日本科幻动画审美是在日本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撞和交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日本科幻动画审美的意义在于为构建中国科幻动画的“东方科幻美学风格”提供参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美学 西方美学 科幻动画 科幻审美 东方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艺术的“真实”看“虚拟”的未来——中国科幻歌剧《七日》首演版的戏剧表达探究
3
作者 陈莉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
近年来,中国歌剧的多样化创新发展,不仅为观众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增添了多彩的体验,而且丰富了歌剧的创演经验。中国首部科幻歌剧《七日》是由作曲家郝维亚和编剧王爰飞再度携手创作的第二部“中国新歌剧”,在体裁样式上则属于“‘正歌... 近年来,中国歌剧的多样化创新发展,不仅为观众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增添了多彩的体验,而且丰富了歌剧的创演经验。中国首部科幻歌剧《七日》是由作曲家郝维亚和编剧王爰飞再度携手创作的第二部“中国新歌剧”,在体裁样式上则属于“‘正歌剧’风格歌剧”。科幻歌剧《七日》的创新实践与大胆尝试,填补了中国歌剧创演题材上的空白,引发对中国歌剧创新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日》 科幻歌剧 戏剧表达 科幻审美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浪地球》与现代性语境下的本土经验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愫婷 贾冀川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作为一部从剧本改编到后期特效基本上是“中国制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包裹着高水准的科幻特效外衣,而叙事逻辑与文化内核却是充满中国特色的经验性表达。影片利用现代语境下的个体的集体性书写、家庭伦理的民族性理念表达、人类... 作为一部从剧本改编到后期特效基本上是“中国制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包裹着高水准的科幻特效外衣,而叙事逻辑与文化内核却是充满中国特色的经验性表达。影片利用现代语境下的个体的集体性书写、家庭伦理的民族性理念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式科幻审美等标识,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主旋律”科幻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现代性 本土经验 科幻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