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共振:国产科幻动画解锁中国科幻版图新图景
1
作者 姜倩 冯一博 《今古文创》 2025年第3期97-99,共3页
近年来,国产科幻动画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科幻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国产科幻动画正经历从“软科幻”向“硬科幻”的迅速转向,呈现由单一传播渠道发展至涵盖动画电影、电视剧集、网络动画及微短剧等多轨并行的矩阵态势,展现... 近年来,国产科幻动画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科幻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国产科幻动画正经历从“软科幻”向“硬科幻”的迅速转向,呈现由单一传播渠道发展至涵盖动画电影、电视剧集、网络动画及微短剧等多轨并行的矩阵态势,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趋势。为此,把握软科幻与硬科幻、想象力与科学性、中国价值与全球价值以及科幻版图间系统性平衡,是推动中国科幻动画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科幻动画 科幻版图 中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看的人类: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下的逆向观察
2
作者 黄鸣奋 许哲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科幻电影对公众认识科技、展望未来具有深远影响。这类作品所运用的“逆向观察”主要是指将人类置于被观察者的位置进行构思,和人类处于观察者位置的正向观察相对而言。上述视角有助于理解人类在广袤宇宙和复杂生态中的地位,以及人类文... 科幻电影对公众认识科技、展望未来具有深远影响。这类作品所运用的“逆向观察”主要是指将人类置于被观察者的位置进行构思,和人类处于观察者位置的正向观察相对而言。上述视角有助于理解人类在广袤宇宙和复杂生态中的地位,以及人类文明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并反思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逆向观察在社会意义上体现物种相倚,即通过假定人类之外的其他智慧生命的存在实现生态换位,设想人类在其他智慧生命的注视之下呈现自我,并构思其他智慧生命隐藏真形与人类互动的情节;在产品意义上体现物理相资,即假设人类从事观察时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所注意的各项内容、所促进的各种变化同样可能为其他智慧生命所运用、注意与促进;在运营意义上体现物势相通,即人类从事观察时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所选择的各种环境、所依托的各种机制同样可能为其他智慧生命所采用、选择与依托。物种相倚、物理相资、物势相通的理念将宇宙生态主义具体化了。关于人类被其他智慧生命所观察的场景设计,与人类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科幻电影所设定的逆向观察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 人类 科幻电影 逆向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印度科幻电影研究
3
作者 焦玲玲 颜欢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科幻电影是印度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印度科幻电影的发展建立在对好莱坞为主的域外科幻电影的模仿、整合的基础上。印度电影人一方面广泛吸收域外科幻电影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将印度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融入其中,表现出人物类型化、... 科幻电影是印度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印度科幻电影的发展建立在对好莱坞为主的域外科幻电影的模仿、整合的基础上。印度电影人一方面广泛吸收域外科幻电影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将印度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融入其中,表现出人物类型化、叙事模式化、制作国际化的特点,在众多科幻电影中独树一帜,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科幻电影 发展历程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赛博科幻小说的身心与年龄
4
作者 王一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当代赛博科幻小说想象了赛博世界的持续发展及相关的新生命体等。与当代学界关注的“具身性”相对,赛博科幻小说通常都认可了身体与心灵的二元性,将身体视为心灵的“容器”。同时,通过对新的身心技术的设想,小说承认了数字化的意识数据... 当代赛博科幻小说想象了赛博世界的持续发展及相关的新生命体等。与当代学界关注的“具身性”相对,赛博科幻小说通常都认可了身体与心灵的二元性,将身体视为心灵的“容器”。同时,通过对新的身心技术的设想,小说承认了数字化的意识数据作为人类“心灵”的一种形态,并将持续性的身心分离与重组状态视为未来人类生活的一种常态。此外,除了想象技术对新时空领域的开发以及对人类身心的解放外,部分小说还反思了在这一背景下人类(或数字新生命)的身份问题,探讨了时常被忽略的重要论题——如非人数字生命的童年和成长、“加速社会”中技术的短周期升级换代对老年人带来的深刻影响等。赛博科幻小说促使人们以科幻的批判性想象为鉴,在人类探索物理现实与数字空间交融的“新现实”时,构想不会造就“有限的人”或“技术遗民”等未来新规范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朋克 人工智能 科幻小说 具身性 人工生命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科幻电影的本土化视觉构建研究
5
作者 奉涛 张裕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是必然结果。如何能在构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时既能展现其幻想的奇观性又能让人产生共鸣,提高真实可信度,创作高质量的科幻电影视觉设计是关键要素。《流浪地球》基于视觉的外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是必然结果。如何能在构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时既能展现其幻想的奇观性又能让人产生共鸣,提高真实可信度,创作高质量的科幻电影视觉设计是关键要素。《流浪地球》基于视觉的外在呈现、视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视觉与民族精神文化的关系三个层面对影片进行本土化视觉构建,采用了以传统文化元素与重工业元素软硬结合为外貌呈现基础,利用对现实生活的提取、再造与折射,以民族性的情感精神为根本内核的创作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硬科幻视觉表达,是硬科幻电影在视觉上做到本土化的最好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视觉构建 本土化 科幻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于科幻电影视效工程的系统研究
6
作者 黄鸣奋 张艾弓 刘晓春 《现代电影技术》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开展视效工程科学理论研究,本文运用传播九要素原理,将科幻电影视效工程视为由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运营层面构成的系统,考察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繁荣科幻电影发挥的作用,提出人工智能可从九个方面助力视效工程发展。研究表明,科幻电... 为开展视效工程科学理论研究,本文运用传播九要素原理,将科幻电影视效工程视为由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运营层面构成的系统,考察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繁荣科幻电影发挥的作用,提出人工智能可从九个方面助力视效工程发展。研究表明,科幻电影凭借视效工程突破现实限制,视效工程则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电影行业变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拓展艺术边界,创造震撼体验,并有望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实现更高效的创作与更个性化的内容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效工程 科幻电影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科幻”:以华裔美国科幻文学为中心
7
作者 孙蕾 《华文文学》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面对华裔美国文学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影响下与主流文学趋于同质化的困境,本文提出将华裔美国科幻文学从认识论层面作为一种方法,为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提供一种质疑和挑战的新视角。鉴于苏恩文的科幻诗学的“认知疏离理论”与詹姆逊的科幻... 面对华裔美国文学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影响下与主流文学趋于同质化的困境,本文提出将华裔美国科幻文学从认识论层面作为一种方法,为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提供一种质疑和挑战的新视角。鉴于苏恩文的科幻诗学的“认知疏离理论”与詹姆逊的科幻与后现代性关系的阐述,华裔科幻作家群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情趣,具体分别是未来的历史中的历史认知观疏离、东方哲思中新奇缺席的审美重构、自我与他者叙事中的政治实践批评,解构和重构正典文学中种族、文化、历史等差异性的理解,具有世界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科幻文学 认知疏离 审美重构 政治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幻影视中的“反情节”叙述
8
作者 李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2-27,共6页
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存在诸多的“反情节”叙述,其中包括“另叙述”与“否叙述”,但二者的概念长久以来界定不清,以致在实际理论研究和具体文本分析中经常出现混乱。通过辨析“另叙述”的含义,将“另叙述”剖分为纯粹性“另叙述”与条... 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存在诸多的“反情节”叙述,其中包括“另叙述”与“否叙述”,但二者的概念长久以来界定不清,以致在实际理论研究和具体文本分析中经常出现混乱。通过辨析“另叙述”的含义,将“另叙述”剖分为纯粹性“另叙述”与条件性“另叙述”两个亚类型,可以解决科幻影视作品中循环叙事的性质归属问题。通过定位“否叙述”在叙述框架中的位置并确定“否叙述”的属性,明确了“否叙述”是未被文本世界实在化的次级叙述,且属于情节中的特殊模式。解析“另叙述”与“否叙述”的特质,可以发现“反情节”叙述的研究有利于从多方位拓展科幻影视情节的结构组建理论,有利于科幻影视叙述策略的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影视 反情节 另叙述 否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康欲望理论视角下科幻电影中人类未来变身符号探究——以电影《太空漫游2001》和《黑客帝国》为例
9
作者 王钦 崔东赫 《戏剧之家》 202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本文运用拉康的欲望理论剖析《太空漫游2001》和《黑客帝国》两部科幻电影。二者展现了人类和工具的未来变身,呈现了意识层面的演变。拉康理论凸显了镜像阶段对个体自我认同和欲望形成的作用,强调了角色追求超越的欲望,反映了人类对未... 本文运用拉康的欲望理论剖析《太空漫游2001》和《黑客帝国》两部科幻电影。二者展现了人类和工具的未来变身,呈现了意识层面的演变。拉康理论凸显了镜像阶段对个体自我认同和欲望形成的作用,强调了角色追求超越的欲望,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和变革的渴望。通过这些分析,本文阐明了科幻电影如何呈现人类的进化渴望和恐惧,彰显拉康理论对解读角色变革的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理论 拉康视角 科幻电影 变身符号 进化渴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数据·星球:论中国科幻电影的记忆想象及其审美效果
10
作者 刘宗岱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记忆是反思存在和理解生命的基础,对于想象人类未来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中国科幻电影中,身体、数据和星球是记忆想象的主要路径。脑身重组和基因编辑是以身体为核心的想象方式,探索了超越死亡的可能性。人造生命和人工智能是以数据... 记忆是反思存在和理解生命的基础,对于想象人类未来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中国科幻电影中,身体、数据和星球是记忆想象的主要路径。脑身重组和基因编辑是以身体为核心的想象方式,探索了超越死亡的可能性。人造生命和人工智能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想象形式,反思了生命的本质以及存在的意义。星球代表着人类记忆和地球历史结合而成的整体视野,命运融合和文明记忆成为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记忆想象 身体 数据 星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与共:科幻电影空间生产的审美表征分析
11
作者 岳文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69,共6页
科幻电影在奇观空间建构中表达生存诉求、情感诉求、价值诉求,并尝试弥合人类集体性认同危机。科幻电影空间生产建构出介于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的“第三空间”,也勾勒出不同主体同在的“异质空间”,从中体现出影像奇观背后的审美价值... 科幻电影在奇观空间建构中表达生存诉求、情感诉求、价值诉求,并尝试弥合人类集体性认同危机。科幻电影空间生产建构出介于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的“第三空间”,也勾勒出不同主体同在的“异质空间”,从中体现出影像奇观背后的审美价值,乃至文化价值。从经典科幻电影作品的影像空间叙事角度出发,可发现科幻电影空间生产与意义隐喻主要表现在末日奇观的悲观表达、近未来现实中“超人性”伦理困境,以及虚拟再现空间对“社会自我”的他者化书写三个方面。经典科幻电影作品从影像空间生产的秩序、情感关系以及话语导向三个维度,表现出“异质与共”的审美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科幻电影 审美表征 异质与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人文关怀
12
作者 王双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科幻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科技发展引发的各种可能性,对于社会的潜在影响进行提问、预测、探讨、思辨,以科学技术为载体表达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和命运的深思。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始终关注人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在科幻作品中构建一个以科学... 科幻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科技发展引发的各种可能性,对于社会的潜在影响进行提问、预测、探讨、思辨,以科学技术为载体表达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和命运的深思。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始终关注人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在科幻作品中构建一个以科学和技术为根基的幻想领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也映照出人类对技术飞跃的深思熟虑与对相关伦理问题的潜在忧思。褪去幻想的外衣,其表达的内核是强烈的社会意识、严肃的思想主题、深刻的现实性。科幻文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纽带根植于文学想象与科技进步之间的交互影响。除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还将目光放在整个人类种族的命运,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气息,从而以创造性思维、独特的视角成就中国科幻文学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 预言性 思想实验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蔽/解蔽:论科技焦虑与科幻小说的关系
13
作者 赵思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0,共13页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科技焦虑。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文学形式,与科技焦虑之间存在特殊的关联机制,然而学界对此的研究尚不充分。科技焦虑的本质是由“集置”引发的“可...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科技焦虑。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文学形式,与科技焦虑之间存在特殊的关联机制,然而学界对此的研究尚不充分。科技焦虑的本质是由“集置”引发的“可能性的纠缠”,即“集置”在为现实世界解蔽的同时,又以无穷的可能性遮蔽其本真。科幻小说呈现的往往是基于技术新奇推想出的一种“尚未存在的可能性”,通过对超现实世界的解蔽,实现一种可能性的具象化,从而回应现实世界的科技焦虑。科幻小说中的技术新奇是一种“技艺”的存在,既对超现实世界进行建构,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观照。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游离于遮蔽与解蔽之间的“关于可能性的艺术”,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于科技焦虑的消解具有相对性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焦虑 科幻小说 海德格尔 技术哲学 集置 遮蔽 解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身的模拟与意识的超越——论科幻电影中的两类人工智能形态
14
作者 方思玥 沈义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目前对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研究中,尽管已有学者把人工智能的形态分成具身与去身两类,然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特性的深入探讨仍然较为欠缺。以“具身性”作为核心切入点,探究具身智能与去身智能在身体机制、人机界限、与人类... 在目前对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研究中,尽管已有学者把人工智能的形态分成具身与去身两类,然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特性的深入探讨仍然较为欠缺。以“具身性”作为核心切入点,探究具身智能与去身智能在身体机制、人机界限、与人类权力关系、审美呈现以及观众对于两种智能体的心理契约等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在梳理人工智能形象叙事与美学特征的同时,为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打开新的视角,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幻电影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15
作者 曹喆 赵文杰 +1 位作者 张峰 杨冰莹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2期52-60,共9页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的袭来,国家与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及路径迎来革新,科幻作为象征科技创新与想象力的文化类型,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时代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生机活力。然而,目前针对区域科幻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与实...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的袭来,国家与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及路径迎来革新,科幻作为象征科技创新与想象力的文化类型,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时代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生机活力。然而,目前针对区域科幻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将“科幻”视为涵盖文化、产业、人类精神等诸多方面内涵的伞式术语,探索性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的区域科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长期系统性监测城市科幻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以促进区域科幻发展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遵循科学和实用性、稳定和动态性、可测和可比性以及完备和代表性原则,从科幻创意生态、科幻产业发展、科幻赋能能力3个维度出发,综合各维度的复杂内涵,以及区域统计年鉴、研究报告、专业数据库、其他网络信息来源和人工数据支持等不同来源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一套三级结构的区域层面科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以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各城市科幻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各有亮点,与目前中国区域科幻发展实际基本相符。针对中国城市科幻发展现状和未来提升路径,提出充分发挥“领头角马”引领作用、大力挖掘城市特色优势资源和促进科技与科幻产业“双向奔赴”等三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幻发展 科幻创意生态 科幻产业 科幻赋能 发展水平评价 文化与科技融合 创新驱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循环视角下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构建——以《流浪地球2》为例
16
作者 虞杰 《剧影月报》 2025年第1期21-22,共2页
《流浪地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2023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作为其续作上映,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并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代表之一。社会各界对该部电影的讨论持续不断,现主要从文化循环视角分析中国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2023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作为其续作上映,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并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代表之一。社会各界对该部电影的讨论持续不断,现主要从文化循环视角分析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构建。《流浪地球2》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的意义是如何被构建的呢?接下来,从电影的生产、消费、认同、规则、表征五个方面来回答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春节档 意义构建 流浪 五个方面 票房 文化 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探、构、展:初中生科幻画创作指导策略
17
作者 张剑蓉 郭鑫 《亚太教育》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于初中学生科幻画创作,精心构建“启、探、构、展”四步教学法,旨在借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作品展示等多元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求欲,全力提升科幻画创作水准,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与综合能力。引领学生探索科学... 对于初中学生科幻画创作,精心构建“启、探、构、展”四步教学法,旨在借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作品展示等多元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求欲,全力提升科幻画创作水准,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与综合能力。引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深邃领域,巧妙构建创作思路,并果敢展示作品成果,促成科学与艺术在创作进程中的深度交融,为初中科幻画教学开创了一种创新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科幻画创作 科学素养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科幻“脑洞”,畅享奇幻之旅 “我和科幻有个约会”走进成都市读者小学
18
《亚太教育》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12月26日,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四川省想象力教育工程之“科幻融合发展扶持”计划--“我和科幻有个约会”第五季主题活动,走进成都市读者小学,为三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场关于科幻“脑洞”的精彩盛宴。
关键词 科学技术协会 第五季 科幻 想象力 小学 成都市 约会 走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型”科幻电影的审美建构与文化生成
19
作者 候雅涵 《剧影月报》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柯灵在《回眸看费穆(代序)》中提出:“如何使电影这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工艺商情密切相关的外来新兴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国味,是个非常艰深的课题……但中国电影不打‘中国牌’,到头来恐怕很难真正成气候。”进入21世纪,或许是由于电影创... 柯灵在《回眸看费穆(代序)》中提出:“如何使电影这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工艺商情密切相关的外来新兴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国味,是个非常艰深的课题……但中国电影不打‘中国牌’,到头来恐怕很难真正成气候。”进入21世纪,或许是由于电影创作的共通灵感和责任感,多数导演更加密切地关注中国电影的特质,以及与好莱坞电影的本质区别,并坚定中国电影不能一味地模仿而丢失自己宝贵的底色,新生代导演宁浩就倡导在全球电影的版图上中国电影应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宁浩 费穆 新生代导演 审美建构 电影创作 电影的本质 新兴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力消费视角下的中国式科幻剧叙事创新与价值传播——以《三体》为例
20
作者 杜翼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2期53-55,共3页
从想象力消费视角出发,以剧版《三体》为案例,深入剖析中国式科幻剧的叙事创新与价值传播。通过探讨其根植中国式想象、深植网生代视听美学、厚植科学之美等叙事创新方式,以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呈现、科学传播引领、彰显中国科幻精... 从想象力消费视角出发,以剧版《三体》为案例,深入剖析中国式科幻剧的叙事创新与价值传播。通过探讨其根植中国式想象、深植网生代视听美学、厚植科学之美等叙事创新方式,以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呈现、科学传播引领、彰显中国科幻精品自信等方面的价值传播意义,揭示中国式科幻剧如何通过多维融注和虚实共振,打造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幻剧创作路径,为国产科幻剧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在全球化语境下推动中国科幻剧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 中国式科幻 现实主义 想象力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