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旋、岁差与中西之争——清代科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小明 任春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明清之际西方岁差的"恒星东移"解释传入中国,引爆了激烈的中西论争。梅文鼎通过对历算史的重构将"恒星东移"纳入中法范式,但分歧并未就此消弭。安清翘通过解构西学、回归中学,将"恒星东移"从中学体系剔... 明清之际西方岁差的"恒星东移"解释传入中国,引爆了激烈的中西论争。梅文鼎通过对历算史的重构将"恒星东移"纳入中法范式,但分歧并未就此消弭。安清翘通过解构西学、回归中学,将"恒星东移"从中学体系剔除出去,同时对"西学中源说"提出了系统性的批评。令人深思的是,梅文鼎倡导"西学中源说"是以默认西学优于中学为隐含前提,安清翘批评"西学中源说"则以否定西学优于中学为预设基础,立论虽然不同,但目标却出奇的一致,即发扬传统以求超胜!就中学的维护和弘扬而言,"西学中源"的解构者安清翘甚至比倡导者梅文鼎更坚决、更彻底。岁差与中西之争的表象之下,隐含着当时受到西学影响而升华的中国传统天旋模式之争这一深刻背景。三者复杂纠缠、整体联动,刻画出有清一代科学思想史的一条清晰而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旋 岁差 安清翘 “斜转” “西学中源说” 中西之争 科学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无界辟新径——科学思想史家朱亚宗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彪 朱亚宗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10,F0002,F0003,共12页
朱亚宗教授长期从事科学思想史研究,其《中国科技批评史》一书开创了科技批评史的学术方向,并提出了科技价值观理论体系.朱亚宗教授还在科学发展模式、科技地理学、科技发明权、科学方法论、著名科学家评价、计算思维、数学史及军事技... 朱亚宗教授长期从事科学思想史研究,其《中国科技批评史》一书开创了科技批评史的学术方向,并提出了科技价值观理论体系.朱亚宗教授还在科学发展模式、科技地理学、科技发明权、科学方法论、著名科学家评价、计算思维、数学史及军事技术与战略等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性成果.朱亚宗教授独特的知识结构、治学思想、治学方法、研究艺术与创新风格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亚宗 科学思想史 科技批评 科技发明权 观点取胜 访谈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科学思想史哲学建构的成功范例——柯瓦雷的哲学化科学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莉 魏屹东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9,93,共5页
由柯瓦雷开创的西方科学思想史流派在科学史发展中具有上承“内史”、下接“外史”的关键作用。柯瓦雷以现象学、历史语境方法和科学、哲学与宗教相结合的整体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对西方科学思想史进行了成功的哲学建构,形成了科学思想史... 由柯瓦雷开创的西方科学思想史流派在科学史发展中具有上承“内史”、下接“外史”的关键作用。柯瓦雷以现象学、历史语境方法和科学、哲学与宗教相结合的整体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对西方科学思想史进行了成功的哲学建构,形成了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柯瓦雷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瓦雷 科学思想史 哲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体”的科学到“关系”的科学——走向系统科学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剑平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3,共9页
20世纪40年代末逐渐兴起的系统科学一反近代以来围绕物质"实体"来展开的科学传统,而是将"关系"作为认识论立论基础,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客观事物与其过程的关于"关系"的共同规定性... 20世纪40年代末逐渐兴起的系统科学一反近代以来围绕物质"实体"来展开的科学传统,而是将"关系"作为认识论立论基础,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客观事物与其过程的关于"关系"的共同规定性及其规律。对系统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科学方法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对系统科学思想史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于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科学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思想史 实体(论) 关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学的学科属性:一个科学思想史的观点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曦 张闯 《现代管理科学》 2004年第11期44-45,共2页
文从 古代希 腊 人追 求自 由 的人 文理 想 出发 ,认 为希 腊 人开 创 的“ 求知 ”的 精神 、“ 理论 ”的 理 性和“对 象 本化-主体性”的思想方式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三大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以人类管理现象和管理活动为... 文从 古代希 腊 人追 求自 由 的人 文理 想 出发 ,认 为希 腊 人开 创 的“ 求知 ”的 精神 、“ 理论 ”的 理 性和“对 象 本化-主体性”的思想方式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三大思想渊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以人类管理现象和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同时具有科学与人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学 学科属性 科学思想史 人文主义 思想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和创新——周瀚光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玉芬 周瀚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9,F0002,共10页
周瀚光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就锲而不舍地致力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他与袁运开合作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科学思想史》于2000年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见到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关于中国科学思... 周瀚光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就锲而不舍地致力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他与袁运开合作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科学思想史》于2000年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见到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关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力作".李约瑟在世的时候曾读到过那部著作的写作提纲.他在给作者的信中,盛赞该书的写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兴奋的进展之一".周先生早年钻研道家道教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中年转攻古代儒家与科技发展,在学术界较早提出肯定儒家对古代科技发展积极影响的观点,最近又推出新著《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对李约瑟否定佛教对科技促进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和批评.此外,他在中国数学史以及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和中医逻辑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瀚光 科学思想史 儒道佛与科技发展 数学 科学方法论 中医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对历史上和现代科学研究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所有思想成果。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要考虑到传统认知模式的特点,揭示历史上思想活动的本来面目。开展这方面研究,要着眼于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起到推动科技进... 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对历史上和现代科学研究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所有思想成果。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要考虑到传统认知模式的特点,揭示历史上思想活动的本来面目。开展这方面研究,要着眼于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起到推动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思想史 理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思想史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德宏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89年第5期47-50,31,共5页
自然科学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思想史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自然科学理论思想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着重阐述科学发现与科学实验的理论结论和理论意义、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发生、发展的过... 自然科学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思想史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自然科学理论思想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着重阐述科学发现与科学实验的理论结论和理论意义、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论思想发展的线索与规律,以及重要科学家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哲学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与关系:信息论对系统科学思想史的贡献
9
作者 高剑平 仇小敏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2,共3页
文章讨论了信息论对系统科学思想史的贡献:确立了信息概念并清算了机械论;其方法表现出了深刻的哲学意义——重视"整体"与"关系";信息离不开物质,但它与所表征客体的可分离性则带来了对世界图景的新看法,并为阐明&q... 文章讨论了信息论对系统科学思想史的贡献:确立了信息概念并清算了机械论;其方法表现出了深刻的哲学意义——重视"整体"与"关系";信息离不开物质,但它与所表征客体的可分离性则带来了对世界图景的新看法,并为阐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一辩证唯物论原理提供了信息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论) “关系”(论) 信息论 系统科学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
10
作者 邢润川 孔宪毅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2-88,共7页
科学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科学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科学史与哲学的关系则是科学史与相关学科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史与哲学的关系实质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上。文章从历时性、共时性、互动性多个层面全面、... 科学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科学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科学史与哲学的关系则是科学史与相关学科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史与哲学的关系实质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上。文章从历时性、共时性、互动性多个层面全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科学思想史与哲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具有密切关系的原因和依据,并凸显了二者关系研究的意义,以引起学术界同仁对此问题的重视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哲学 历时性 共时性 互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思想史的对象和涵义
11
作者 周瀚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1-73,共3页
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现在已经是科技史界、哲学史界和思想史界共同感到很迫切的一个课题了。迄今为止,除了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Joseph Needham)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关键词 中国科学思想史 李约瑟 儒家思想 《中国科学技术 研究 具体 科技 哲学 科学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思想史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研究
12
作者 郭金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9-35,共7页
本文从把史教活、把史学精、把史用灵等几个方面 ,论述了科学思想史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从史论结合、点面结合两方面 ,强调了在实施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事项。本文剖析了一些典型事例 。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教学手段与方法 方法改革 微积分 长生不老药 创造性思维 论结合 炼丹术 莱布尼茨 元素周期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思想史的逻辑
13
作者 王前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1987年第2期34-38,33,共6页
利学史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是研究科学思想的演化规律,就是说,要从纷繁复杂的利学思想历史形态中,寻找其逻辑发展线索,这就是科学思想史的逻辑。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科学史的理论结构和现实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这方面... 利学史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是研究科学思想的演化规律,就是说,要从纷繁复杂的利学思想历史形态中,寻找其逻辑发展线索,这就是科学思想史的逻辑。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科学史的理论结构和现实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这方面的初步探索。由于研究时间不长,一些素材还停留在直观描述阶段,有待进一步分析整理。这里主要提出一些基本观点和设想,以期得到学术界前辈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 演化规律 现实价值 初步探索 理论结构 思想发展 逻辑分析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思想史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3-67,共5页
我们的文化对于作为一种认识形态的科学思想具有一种先天的陌生,而我们这个民族却又不得不求助于这种思想的成果来构造我们现今的社会。因此,我国的科学哲学家必须重视科学思想史研究的理由不仅在于要真正理解科学就必须探究它的历史,... 我们的文化对于作为一种认识形态的科学思想具有一种先天的陌生,而我们这个民族却又不得不求助于这种思想的成果来构造我们现今的社会。因此,我国的科学哲学家必须重视科学思想史研究的理由不仅在于要真正理解科学就必须探究它的历史,更在于他们担负有使我们的民族对科学的“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 思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瓦雷:科学思想史研究方向与规划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永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63-65,共3页
阿利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e,1892~1964)无疑是本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科学史家之一,他关于近代科学革命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导致了托马斯·库恩所称的“科学史的编史革命”,对战后科学史学科的发展和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阿利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e,1892~1964)无疑是本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科学史家之一,他关于近代科学革命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导致了托马斯·库恩所称的“科学史的编史革命”,对战后科学史学科的发展和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柯瓦雷1892年出生在俄国,1908~1911年在哥庭根追随胡塞尔和希尔伯特学习哲学(现象学)和数学及物理学,随后到巴黎师从柏格森等人。战后奔波讲学于大西洋两岸,除了终生担任的巴黎高等研究实用学院(Ecof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的教职外,他还分别在美国哈佛、耶鲁等校讲学。从1955开始直到1962年,柯瓦雷每年都要用半年时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对战后美国科学史界的影响最为巨大。1964年,柯瓦雷在巴黎逝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瓦雷 巴黎 法国 科学 科学思想史 伽利略 莱布尼茨 天球运行论 译者 笛卡尔 《天体运行论》 数学家 天文学家 近代科学 宇宙论 长远计划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德宏先生与桂起权先生科学思想史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荣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2-52,共11页
改革开放后,国内一般科学史和科学思想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有复兴的迹象,但至今还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况。这期间,林德宏先生的著作《科学思想史》和桂起权先生的著作《科学思想的源流》令人瞩目,这两本书既打上了深深的时... 改革开放后,国内一般科学史和科学思想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有复兴的迹象,但至今还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况。这期间,林德宏先生的著作《科学思想史》和桂起权先生的著作《科学思想的源流》令人瞩目,这两本书既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又彰显了学者各自的研究传统和风格。《科学思想史》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为指导进行科学思想史研究,将既成的科学思想和理论按年代延续的顺序较为系统地呈现出来并从哲学层面进行概括和评价,这种研究和叙述方式可称为“自然辩证法传统”。《科学思想的源流》以辩证的精神吸收西方科学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展现科学思想形成背后的解释模式,是科学哲学思想指导下科学思想“理性的重建”,这种研究和叙述方式可称为“科学哲学传统”。这两本著作对科技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国内的科学史和科学思想史的专业研究,都作出了富有特色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德宏 桂起权 科学思想史 自然辩证法传统 科学哲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史到科学思想史:柯瓦雷的斗争 被引量:5
17
作者 皮埃特罗.雷东迪 《科学文化评论》 2010年第6期58-80,共23页
本文是雷东迪为其编著的柯瓦雷文集《从神秘主义到科学:1922年到1962年课程讲义、讲座稿与文件资料汇编》所写的序言。原文参见Pietro Redondi1986.De l'Histoire des Sciencesàl'Histoire de la Pensée Scientifique... 本文是雷东迪为其编著的柯瓦雷文集《从神秘主义到科学:1922年到1962年课程讲义、讲座稿与文件资料汇编》所写的序言。原文参见Pietro Redondi1986.De l'Histoire des Sciencesàl'Histoire de la Pensée Scientifique:Le Combat d'Alexandre Koyré.In Pietro Redondi(ed.).De la Mystiqueàla Science:Cours,Conferences et Documents,1922-1962.Paris:école des Hautes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ix-xxvii。文中所引参考文献的详情参见原书书末的参考文献目录,本译文从略。刘胜利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科学 参考文献 神秘主义 资料汇编 DES 刘胜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思想史的性质、特点、哲学价值
18
作者 刘凤朝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1988年第4期40-44,共5页
价值是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应有意义和基本依据所在。对事物价值的关注,是作为主体的人关注一定客体的着眼点。对某事物价值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依据于对该事物外在功能和效用的考察。任何事物的功能都取决于它的结构。而一定理论体系的... 价值是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应有意义和基本依据所在。对事物价值的关注,是作为主体的人关注一定客体的着眼点。对某事物价值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依据于对该事物外在功能和效用的考察。任何事物的功能都取决于它的结构。而一定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本质上是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结构的观念再现。科学思想史的结构作为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决于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及其把握对象的方式和相应的形式系统。科学思想史在学科对象、研究方法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自然科学 哲学价值 认识活动 科学理论 哲学思维 科学 科学内容 科学发展 思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疑主义传统 反抑制的思想火花——读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札记
19
作者 李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3-48,共6页
阐明此书提示的中国怀疑主义的特点 .
关键词 怀疑主义 中国科学技术 科学思想史 李约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学视角下《科学思想史》哲学术语译名研究
20
作者 吴海燕 王秀文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8年第2期87-91,共5页
术语是专业领域语言的灵魂。哲学术语是哲学思想体系和哲学领域的核心。中国哲学思想跨语际传播,哲学术语的翻译是关键。一名一译,即一个术语对应一个译名,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但在实际翻译实践中,一些哲学术语存在多个译名的现象,这... 术语是专业领域语言的灵魂。哲学术语是哲学思想体系和哲学领域的核心。中国哲学思想跨语际传播,哲学术语的翻译是关键。一名一译,即一个术语对应一个译名,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但在实际翻译实践中,一些哲学术语存在多个译名的现象,这容易造成译入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不利于中国哲学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李约瑟撰写的《科学思想史》及其汉译本为语料,从源语哲学术语存在多个概念意义、译名存在多个变体、源语哲学术语语义不明和误译四个方面,分析同一哲学术语对应多个译名的原因,以期为中国哲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哲学术语 译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